用于食品饮料包装的可再封的安全易用的开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9908发布日期:2022-07-23 07:5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用于食品饮料包装的可再封的安全易用的开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涉及饮品包装的开口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饮品包装一般都采用铝箔塑料复合膜封口。封口膜的开启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3.方式一,饮用时用吸管插入封口。通过吸管刺穿封口膜,这种方式由于吸管与瓶体分离,使用时既不方便,又不卫生。
4.方式二,瓶盖包括盖体、饮嘴以及带有刺破封口膜的齿状结构的内嘴,在盖体旋转开启过中,带动内嘴的齿状结构,旋转刺破开启封口膜。这种方式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饮品包装普遍会使用的瓶盖结构。这种结构的缺陷在于:
5.1)三个部件的相对组装较为繁琐,不利于简化生产加工过程。
6.2)内嘴通过下移旋转实现对封口膜的刺破,由于内嘴的存在,将导致包装内的饮品被内嘴超出饮嘴下方的区域所遮挡,会导致内容物的大量残留,增加了饮品的浪费。
7.3)由于内嘴与饮嘴可拆卸组装的结构,内嘴与饮嘴一旦产生脱落,因为内嘴带有尖刺,脱落的话容易进入口腔,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8.目前缺乏一种结构简单、避免饮品浪费,同时,易于封口膜快速开启的易用瓶盖。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食品饮料包装的可再封的安全易用的开口装置,已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食品饮料包装的可再封的安全易用的开口装置,包括饮嘴以及盖体,所述饮嘴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口膜牵拉机构,所述封口膜牵拉机构与所述盖体可装配连接;
11.所述封口膜牵拉机构包括用于贴敷固定在封口膜上的贴敷部以及用于连接盖体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
12.所述贴敷部与所述对接部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13.本专利通过优化开口装置各部件的结构,使其组装方便,传动简单,使用操作方便。
14.因为盖体与所述封口膜牵拉机构的对接部转动连接,当盖体旋转开启时,封口膜牵拉机构向上抬升,进而对封口膜的连带牵拉,通过牵拉力,封口膜牵拉机构的贴敷部将饮品包装上的封口膜进行剥离。
15.此外,本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存有齿状结构的内嘴,省去了内嘴,避免了饮品的残留导致浪费问题和传统结构的使用安全问题。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贴敷部和食品饮料包装的封口膜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胶粘的方式连接,所述封口膜牵拉机构用于剥离封口膜。
17.相对于传统的穿刺,改变为剥离的形式。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对接部与所述盖体卡接,所述对接部与所述盖体中的任意一个上设有限位槽,另一个上设有卡入所述限位槽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可转动的设置在限位槽内。
19.限位槽是环状凹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径向朝外或者径向朝内。
20.或者,限位槽是球形槽。
21.便于实现两者的相对固定,进而实现盖体的旋转开启导致对接部的向上运动的联动。
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对接部包括片状基体,所述对接部通过至少一个周向排布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贴敷部固定连接。
23.所述片状基体的中央开设有通孔。也就是说,所述对接部是一环状体。本专利中环状体指的是中央开孔的环状体。环状体的外边缘不局限于圆形,可以是多边形、椭圆形等。
24.或者,所述片状基体的外边缘开设有缺口;当所述片状基体的外边缘开设有缺口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与所述缺口的内侧对应位置相连。
25.便于饮嘴与封口膜牵拉机构两者的一体化注塑成型。便于加工。
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贴敷部的连接处的外侧固定有加强筋。
27.便于连接件带动贴敷部运动。减少了连接件和贴敷部的链接柔性,增加刚性,便于连接件带动贴敷部运动,首先撕开一个缺口,使撕裂过程更加容易。
28.所述饮嘴的内部通过易分离结构与封口膜牵拉机构相连。
29.当盖体旋转开启时,封口膜牵拉机构向上抬升,进而对封口膜的连带牵拉,通过牵拉力,断开易分离结构,实现饮嘴与封口膜牵拉机构的剥离,同时封口膜牵拉机构的贴附件将食品饮料包装上的封口膜进行剥离。
30.所述易分离结构为所述饮嘴的内部与封口膜牵拉机构之间存有的易于剥离的区域。
3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易分离结构是周向排布的连接筋。
32.便于通过拉动将连接筋处的断裂,实现封口膜牵拉机构与饮嘴的相对分离。
3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易分离结构为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中邻近连接件处的厚度不大于其余区域的厚度。
34.比如,所述易分离结构是缺口环状结构,所述缺口环状结构的缺口位于邻近所述连接件侧。
35.便于通过盖体带动封口膜牵拉机构运动,进而实现对易分离结构处的牵拉,将易分离结构从缺口处进行牵拉分离。
36.或者,所述易分离结构是卡接结构、过盈配合结构或者接触连接结构。
37.封口膜牵拉机构与瓶嘴是两个相对独立部件,便于通过外力,实现相对分离。
3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贴敷部的外边缘设有向上外扩延伸且呈圆锥形,或者圆柱形,或者圆锥形以及圆柱形交替型,或者n条筋,作为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上端外围与所述饮嘴通过易分离结构相连;
39.所述贴敷部的下端面不高于所述饮嘴的下沿;
40.所述贴敷部包括片状体,所述片状体的中央开设有通孔。
41.便于贴敷部与封口膜的相对固定。
42.片状体可以是圆片,椭圆片或者多边形状结构。通过通孔便于将对接部与所述盖体装配连接的操作。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剖视图;
44.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爆炸分解图;
45.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另一视角下的一种爆炸分解图;
46.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连接件与贴敷部的连接处的外侧固定有加强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一种剖视图;
48.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一种爆炸分解图;
49.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另一视角下的一种爆炸分解图;
50.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饮嘴的一种俯视图;
51.图9为本实用新型饮嘴的另一种俯视图。
52.图中:1为饮嘴,2为盖体,3为对接部,4为连接件,5为贴敷部,6为易分离结构,61 位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54.参见图1至图9,用于食品饮料包装的可再封的安全易用的开口装置,包括饮嘴1以及盖体2,饮嘴1与盖体2螺纹连接。还包括封口膜牵拉机构,封口膜牵拉机构与所述盖体可装配连接;封口膜牵拉机构包括用于贴敷固定在封口膜上的贴敷部5以及用于连接盖体2的对接部3,对接部3与盖体转动连接;贴敷部与对接部3之间通过连接件4相连。
55.因为盖体与封口膜牵拉机构的对接部3转动连接,当盖体旋转开启时,封口膜牵拉机构向上抬升,进而对封口膜的连带牵拉,通过牵拉力,封口膜牵拉机构的贴附件将食品饮料包装上的封口膜进行剥离。
56.省去了内嘴,避免了饮品的浪费问题,解决了安全隐患。
57.可装配连接可以是卡接、球头与球碗配合的转动连接。盖体上设有防止封口膜牵拉机构向下脱离的限位部。也就是盖体上设有防止对接部向下脱离盖体的限位部。
58.贴敷部和食品饮料包装的封口膜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胶粘的方式连接,封口膜牵拉机构用于剥离封口膜。
59.贴敷部5的外边缘设有向上外扩延伸且呈圆锥形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上端外围与饮嘴通过易分离结构6相连;贴敷部5的下端面不高于饮嘴的下沿。便于贴敷部5与封口膜的相对固定。优选的,贴敷部5的下端面与饮嘴的下端面齐平。饮嘴的下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翻边的下端开设有用于涂敷胶水的环状凹槽,贴敷部5包括片状体,片状体的中央开设有通孔。贴敷部的下端开设有用于涂敷胶水的环状凹槽。饮嘴固定在食品饮料包装的包装纸上。包装纸上开设有开口,开口上覆盖有封口膜。贴敷部贴敷在包装纸的封口膜上。封口膜上可以设有易于撕裂的割痕。便于封口膜牵拉机构对封口膜牵拉剥离。或者,封口膜的外
边缘胶黏在包装纸的开口的上侧外围。包装纸的开口位于饮嘴内侧。便于通过封口膜牵拉机构对封口膜从开口上剥离。
60.参见图4,连接件4与贴敷部5的连接处的外侧可以固定有加强筋。便于连接件4带动贴敷部5运动。
61.针对于对接部3与盖体的可拆卸方式,对接部3与盖体2卡接,对接部3与盖体中的任意一个上设有限位槽,另一个上设有卡入限位槽的卡接部,卡接部可转动的设置在限位槽内。便于实现两者的相对固定,进而实现盖体2的旋转开启导致对接部3的向上运动的联动。限位槽可以是环状凹槽,或者球形凹槽。
62.具体的可以采用如下几种不同的实施例:
63.参见图1至图3,具体实施例1,对接部3上设有卡接部,盖体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口朝内。具体的,盖体包括顶盖以及侧壁,顶盖的中央设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柱,延伸柱设有向内延伸的环状突起,环状突起与顶盖之间的间隙为限位槽。
64.对接部包括片状基体。具体的,可以对接部3是一存有缺口的圆片。圆片的径向上的外侧为卡接部。圆片的顶部的外径从上至下递增。圆片的缺口处与连接件4的上端相连。便于饮嘴1与封口膜牵拉机构两者的一体化注塑成型。便于加工。
65.参见图5至图8,具体实施例2,对接部3上设有卡接部,盖体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口朝外。具体的,盖体包括顶盖以及侧壁,顶盖的中央设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柱,延伸柱设有向外延伸的环状突起,环状突起与顶盖之间的间隙为限位槽。
66.对接部包括片状基体,片状基体的中央开设有通孔。具体的,对接部3是一环状体。环状体的径向上的内侧或者外侧为卡接部。环状体通过至少一个周向排布的连接件4与贴敷部 5固定连接。环状体的顶部的内壁为内径从上至下递增的引导部。
67.在上述具体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饮嘴1的内部通过易分离结构6与封口膜牵拉机构相连。当盖体旋转开启时,封口膜牵拉机构向上抬升,进而对封口膜的连带牵拉,通过牵拉力,断开易分离结构,实现饮嘴与封口膜牵拉机构的剥离,同时封口膜牵拉机构的贴附件将食品饮料包装上的封口膜进行剥离。
68.易分离结构可以为所述饮嘴的内部与封口膜牵拉机构之间存有的易于剥离的区域。
69.针对于易分离结构6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70.参见图8,方式一,易分离结构6是周向排布的连接筋。便于通过拉动将连接筋处的断裂,实现封口膜牵拉机构与饮嘴1的相对分离。
71.参见图9,方式二,易分离结构为封闭结构,封闭结构中邻近连接件处的厚度不大于其余区域的厚度。比如,易分离结构可以包括壁厚15-25丝的薄壁区域。易分离结构6是缺口环状结构,缺口环状结构的缺口61位于邻近连接件4侧。便于通过盖体2带动封口膜牵拉机构运动,进而实现对易分离结构6处的牵拉,将易分离结构6从缺口处进行牵拉分离。
72.方式三,易分离结构6是卡接结构。便于通过外力,实现卡接结构的相对分离。比如,饮嘴1的内壁与封口膜牵拉机构设有相互卡接的凸点。或者,饮嘴1的内壁与封口膜牵拉机构两者分别设有相互卡接的凸点以及卡槽。或者,饮嘴1的内壁与封口膜牵拉机构之间设有过盈配合连接的连接点。
73.易分离结构也可以是过盈配合结构或者接触连接结构。封口膜牵拉机构与瓶嘴是
两个相对独立部件,便于通过外力,实现相对分离。接触连接结构可以是,瓶嘴的内壁上设有支撑封口膜牵拉机构的支撑台。封口膜牵拉机构的边缘支撑在支撑台上方。
7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