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张可折叠板材以及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5514发布日期:2022-03-17 01:5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单张可折叠板材以及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包装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张可折叠板材以及收纳箱。


背景技术:

2.收纳箱具有收纳、保护、包装、美观等一系列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收纳箱在包封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使用胶带或者扎紧绳等,造成包装物料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收纳箱无法折叠收纳,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张可折叠板材以及收纳箱,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张可折叠板材,用于沿预折线折叠形成收纳箱,单张可折叠板材包括侧板组件、底板组件和盖板组件,底板组件和盖板组件分别设于侧板组件的相对两侧;侧板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加强侧板、第一主板、第一侧板、第二主板和第二侧板,加强侧板、第一主板、第一侧板、第二主板和第二侧板用于围合形成收纳腔,第二侧板叠置于加强侧板的外侧面;盖板组件包括第一侧盖板和第二侧盖板,第一侧盖板连接于第一侧板的顶边,第二侧盖板连接于第二侧板的顶边,第二侧盖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处设有插孔,加强侧板的顶边凸设有卡合部;第一侧盖板和第二侧盖板用于相互卡接以遮盖收纳腔,卡合部用于插设于插孔;底板组件包括加强底板、第一折叠底板和第二折叠底板,加强底板连接于加强侧板的底边,第一折叠底板连接于第一主板的底边,第二折叠底板连接于第二主板的底边,加强底板设有底板插缝;加强底板用于遮盖收纳腔,第一折叠底板和第二折叠底板用于自底板插缝伸入收纳腔,并折叠至与加强底板的内侧面相抵。
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纳箱,收纳箱由单张可折叠板材沿预折线折叠形成,收纳箱包括侧板组件、底板组件和盖板组件,底板组件和盖板组件分别设于侧板组件的相对两侧;侧板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加强侧板、第一主板、第一侧板、第二主板和第二侧板,加强侧板、第一主板、第一侧板、第二主板和第二侧板围合形成收纳腔,且第二侧板叠置于加强侧板的外侧面;盖板组件包括第一侧盖板和第二侧盖板,第一侧盖板连接于第一侧板的顶边,第二侧盖板连接于第二侧板的顶边,第二侧盖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处设有插孔,加强侧板的顶边凸起设有卡合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互卡接并盖设于收纳腔,卡合部插设于插孔;底板组件包括加强底板、第一折叠底板和第二折叠底板,加强底板连接于加强侧板的底边,第一折叠底板连接于第一主板的底边,第二折叠底板连接于第二主板的底边,加强底板设有底板插缝;加强底板盖设于收纳腔,第一折叠底板和第二折叠底板自底板插缝伸入收纳腔,并与加强底板的内侧面相抵。
6.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单张可折叠板材以及收纳箱,单张可折叠板材通过加强侧板、第一主板、第一侧板、第二主板和第二侧板可围合形成收纳腔,加强底板、第一折叠底板和第二折叠底板相互配合可遮盖收纳腔的底部开口,第一侧盖板和第二侧盖板相互配合以
遮盖收纳腔的顶部开口,且卡合部插设于插孔内,起到了加固加强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作用,使得整个收纳箱的结构稳固,无需使用胶带、钉子等任何固定件,节省了包装物料的使用,且能够由收纳箱拆开复原成单张可折叠板材,方便进行存放,且实现了单张可折叠板材的多次使用;另一方面,第一折叠底板、第二折叠底板与加强底板相配合能够在收纳箱的底部形成三层加厚结构,大大提高了收纳箱的承重。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张可折叠板材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张可折叠板材在底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张可折叠板材在底板组件处于半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张可折叠板材折叠成的成收纳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张可折叠板材折叠成的收纳箱的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张可折叠板材折叠成的收纳箱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张可折叠板材100,用于折叠形成收纳箱200,单张可折叠板材100包括侧板组件110、底板组件130和盖板组件150,底板组件130和盖板组件150分别设于侧板组件110的相对两侧。
17.侧板组件110包括依次相连的加强侧板111、第一主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主板114和第二侧板115,加强侧板111、第一主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主板114和第二侧板115可以均为矩形板,且第一主板112和第二主板114的面积相等,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5和加强侧板111的面积相等。加强侧板111、第一主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主板114和第二侧板115用于围合形成收纳腔170(详见图4),此时第二侧板115叠置于加强侧板111的外侧面,也即第二侧板115叠置于加强侧板111背离收纳腔170的一侧。
18.盖板组件150包括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第一侧盖板151连接于第一侧
板113的顶边,第二侧盖板152连接于第二侧板115的顶边,第二侧盖板152和第二侧板115的连接处设有插孔153,插孔153可以部分位于第二侧盖板152,部分位于第二侧板115,插孔153也可以全部位于第二侧盖板152。插孔153可以沿第二侧板115的顶边延伸设定长度,例如插孔153的长度等于第二侧板115顶边的长度的1/3到1/2;加强侧板111的顶边凸设有卡合部116,卡合部116的长度大致等于插孔153的长度。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用于相互卡接以遮盖收纳腔170,此时第一侧盖板151大致垂直于第一侧板113,第二侧盖板152大致垂直于第二侧板115,卡合部116用于插设于插孔153,以起到卡固第二侧板115和加强侧板111的作用。
19.底板组件130包括加强底板131、第一折叠底板132和第二折叠底板133,加强底板131连接于加强侧板111的底边,加强侧板111的底边和顶边相对设置;第一折叠底板132连接于第一主板112的底边,第一主板112的底边和顶边相对设置;第二折叠底板133连接于第二主板114的底边,第二主板114的底边和顶边相对设置。加强底板131设有底板插缝1311,底板插缝1311可垂直于加强侧板111的底边,且底板插缝1311的长度可以等于加强底板131的长度,其中,底板插缝1311和加强底板131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加强侧板111的底边。加强底板131用于遮盖收纳腔170,此时加强底板131大致垂直于加强侧板111,并与盖板组件150相对设置。
20.第一折叠底板132和第二折叠底板133用于自底板插缝1311伸入收纳腔170(详见图2和图3),并折叠至与加强底板131的内侧面相抵,此时第一折叠底板132邻近第一主板112的部分叠置于加强底板131的外表面,远离第一主板112的部分叠置于加强底板131的内表面;第二折叠底板133邻近第二主板114的部分叠置于加强底板131的外表面,远离第二主板114的部分叠置于加强底板131的内表面,能够在收纳箱200底部形成三层加厚结构,大大提高了收纳箱200的承重;同时,第一折叠底板132和第二折叠底板133均起到夹固加强底板131的作用,使得加强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5不易被分开,使得收纳箱20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张可折叠板材100通过折叠即可形成收纳箱200,无需使用胶带、钉子等任何固定件,节省了包装物料的使用,且单张可折叠板材100通过折叠形成收纳箱200,反之能够由收纳箱200拆开复原成单张可折叠板材100,单张可折叠板材100可展开成一整张的单层平面结构进行存放,也可以折叠成两层结构或者三层结构等进行存放,方便进行存放;同时,由于收纳箱200未使用固定件,因此在将收纳箱200拆开成单张可折叠板材100的过程中无需暴力拆解,例如拔除钉子、撕毁某些部位等,实现单张可折叠板材100的无损复原。
22.本实施例中,单张可折叠板材100可以为一整张的瓦楞纸板,瓦楞纸板是一个多层的黏合体,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和摔跌。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单张可折叠板材100也可以为复合塑料等其他一些可折叠柔性材质。
23.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组件130还可以包括第一中底板134和第二中底板135,第一中底板134连接于第一侧板113的底边,第一中底板134的长度大致等于加强底板131长度的1/2。第二中底板135连接于第二侧板115的底边,第二中底板135的长度大致等于加强底板131长度的1/2。
24.第一中底板134设有第一插缝1341,第一插缝1341大致垂直于第一侧板113的底
边,且第一插缝1341可沿垂直于第一侧板113底边的方向贯穿第一中底板134。第二中底板135设有第二插缝1351,第二插缝1351大致垂直于第二侧板115的底边,且第二插缝1351可以沿垂直于第二侧板115底边的方向贯穿第二中底板135。
25.第一中底板134和第二中底板135用于叠置于加强侧板111的外侧面,此时第一中底板134大致垂直于第一侧板113,第二中底板135大致垂直于第二侧板115,加强底板131垂直于加强侧板111,第一插缝1341和第二插缝1351对应于底板插缝1311,且沿底板插缝1311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折叠底板132和第二折叠底板133可穿过第一插缝1341、第二插缝1351和底板插缝1311后伸入收纳腔170,并折叠至与加强底板131的内侧面相抵。由此,收纳箱200底部可形成四层加厚结构(详见图6),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收纳箱200的承重。
26.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叠底板132包括第一外底板1321和第一内底板1322,第一外底板1321连接于第一主板112和第一内底板1322之间,第一外底板1321用于叠置于第一中底板134和第二中底板135的外侧面,此时第一中底板134大致垂直于第一主板112。第一内底板1322用于叠置于加强底板131的内侧面,并与第一主板112的内侧面相抵,此时第一内底板1322大致垂直于第一主板112。第一内底板1322用于承载收纳物,通过第一内底板1322与第一主板112的内侧面相抵,可起到固定作用,避免第一内底板1322翘起;同时,在收纳物的重力作用下,第一内底板1322可紧压加强底板131,进一步提高第一内底板1322的稳固性。
27.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叠底板133包括第二外底板1331和第二内底板1332,第二外底板1331连接于第二主板114和第二内底板1332之间,第二外底板1331用于叠置于第一中底板134和第二中底板135的外侧面,此时第二外底板1331大致与第一外底板1321平齐;第二内底板1332用于叠置于加强底板131的内侧面,并与第二主板114的内侧面相抵,以起到固定第二内底板1332的作用。
28.本实施例中,加强底板131通过底板插缝1311分隔形成第一加强子底板和第二加强子底板,第二加强子底板邻近第一折叠底板132,第一内底板1322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加强子底板的宽度,使得第一内底板1322在叠置于加强底板131的内侧面时,可以与第一主板112的内侧面相抵。第二内底板1332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加强子底板的宽度,使得第二内底板1332在叠置于加强底板131的内侧面时,可以与第二主板114的内侧面相抵。
2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叠底板132相对第一主板112的另一侧边设有第一缺口1323,也即第一内底板1322相对第一外底板1321的另一侧边设有第一缺口1323。第二折叠底板133相对第二主板114的另一侧边设有第二缺口1333,也即第二内底板1332相对第一外底板1321的另一侧边设有第二缺口1333。第一缺口1323和第二缺口1333可用作扣手结构,方便用户掀开第一内底板1322和第二内底板1332。
30.本实施例中,第一缺口1323和第二缺口1333可以为三角形缺口、矩形缺口或者弧形缺口等等,在此并不具体限定。
31.请参阅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3设有第一手提孔1131,第二侧板115设有第二手提孔1151,加强侧板111设有第三手提孔1111,第三手提孔1111的位置与第二手提孔1151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二侧板115叠置于加强侧板111的外侧面时,第二手提孔1151可以和第三手提孔1111完全重合。手提孔的设置能够方便手提,还可起到通风的作用。
32.侧板组件110还可以包括第一护手板117和第二护手板118,第一护手板117连接于
第一手提孔1131邻近盖板组件150的孔壁,并可朝向收纳腔170内折叠。第二护手板118连接于第二手提孔1151邻近盖板组件150的孔壁,并可穿过第三手提孔1111朝向收纳腔170内折叠。第一护手板117和第二护手板118用于防止刮手,且第二护手板118在受到用户的握持力时,可起到夹固第二侧板115和加强侧板111的作用,避免第二侧板115和加强侧板111分离。
33.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提孔1131、第二手提孔1151和第三手提孔1111可以为长圆孔或者长方形孔等。第一护手板117与第一侧板113一体成型,在制作时,可在第一侧板113上开缝,从而形成与第一侧板113悬臂连接的第一护手板117。同样的,第二护手板118与第二侧板115一体成型,在制作时,可在第二侧板115上开缝,从而形成与第二侧板115悬臂连接的第二护手板118。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盖板151远离第一侧板113的一侧设有第一侧盖卡缝1511,第一侧盖卡缝1511大致垂直于第一侧板113的顶边,且可相对于第一侧盖板151居中设置。第二侧盖板152远离第二侧板115的一侧设有第二侧盖卡缝1521,第二侧盖卡缝1521大致垂直于第二侧板115的顶边,且可相对于第二侧盖板152居中设置;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用于通过第一侧盖卡缝1511和第二侧盖卡缝1521相互交叉卡合,此时第一侧盖板151部分叠置于第二侧盖板152的内侧面,部分叠置于第二侧盖板152的内侧面,能够实现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的稳固卡合。
35.本实施例中,第一侧盖板151位于第一侧盖卡缝1511和第二主板114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侧盖板152位于第一侧盖卡缝1511和第一主板112之间的部分的长度,第二侧盖板152位于第二侧盖卡缝1521远离第二主板114一侧的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侧盖板152位于第二侧盖卡缝1521和第二主板114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使得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的卡合更加稳固。其中,第一侧盖板15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主板112的顶边,第二侧盖板15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主板114的顶边。
36.请参阅图1、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组件150还包括第一主盖板154和第二主盖板155,第一主盖板154连接于第一主板112的顶边,第二主盖板155连接于第二主板114的顶边;第一主盖板154和第二主盖板155用于相互卡接以遮盖收纳腔170,此时第一主盖板154大致垂直于第一主板112,第二主盖板155大致垂直于第二主板114,且第一主盖板154叠置于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的外侧面,第二主盖板155叠置于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的外侧面。由此,能够在收纳箱200顶部形成双层盖板结构,保证收纳箱200的抗压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降低了收纳箱200搬运过程中出现开箱的风险。
37.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盖板154远离第一主板112的一侧设有第一主盖卡缝1541,第一主盖卡缝1541大致垂直于第一主板112的顶边,且可相对第一主盖板154居中设置;第二主盖板155远离第二主板114的一侧设有第二主盖卡缝1551,第二主盖卡缝1551大致垂直于第二主板114的顶边,且可相对第二主盖板155居中设置;第一主盖板154和第二主盖板155用于通过第一主盖卡缝1541和第二主盖卡缝1551相互交叉卡合,此时第一主盖板154部分叠置于第二主盖板155的内侧面,部分叠置于第二主盖板155的外侧面,实现第一主盖板154和第二主盖板155的稳固卡合。
38.第一主盖板154位于第一主盖卡缝1541和第一侧板113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一主盖板154位于第一主盖卡缝1541和加强侧板111之间的部分的长度,第二主盖板155位于第二主盖卡缝1551和第二侧板115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主盖板155位于第二主盖
卡缝1551和第一侧板113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使得第一主盖板154和第二主盖板155的卡合更加稳固。
39.仍请参阅图1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收纳箱200,收纳箱200由上述实施例中的单张可折叠板材100沿预折线折叠形成,收纳箱200包括侧板组件110、底板组件130和盖板组件150,底板组件130和盖板组件150分别设于侧板组件110的相对两侧。
40.侧板组件110包括依次相连的加强侧板111、第一主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主板114和第二侧板115,加强侧板111、第一主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主板114和第二侧板115围合形成收纳腔170,且第二侧板115叠置于加强侧板111的外侧面;盖板组件150包括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第一侧盖板151连接于第一侧板113的顶边,第二侧盖板152连接于第二侧板115的顶边,第二侧盖板152和第二侧板115的连接处设有插孔153,加强侧板111的顶边凸起设有卡合部116,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5相互卡接并盖设于收纳腔170,卡合部116插设于插孔153。
41.底板组件130包括加强底板131、第一折叠底板132和第二折叠底板133,加强底板131连接于加强侧板111的底边,第一折叠底板132连接于第一主板112的底边,第二折叠底板133连接于第二主板114的底边,加强底板131设有底板插缝1311;加强底板131盖设于收纳腔170,第一折叠底板132和第二折叠底板133自底板插缝1311伸入收纳腔170,并均与加强底板131的内侧面相抵。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纳箱200通过加强底板131、第一折叠底板132和第二折叠底板133的相互配合可遮盖收纳腔170的底部开口,通过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的相互配合可遮盖收纳腔170的顶部开口,且在第一侧盖板151和第二侧盖板152相互卡接时,卡合部116插设于插孔153内,起到了加固加强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5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收纳箱200的结构稳固,无需使用胶带、钉子等任何固定件,节省了包装物料的使用;同时,收纳箱200能够拆开复原成单张可折叠板材100,方便进行存放;另一方面,第一折叠底板132、第二折叠底板133与加强底板131相互配合能够在收纳箱200底部形成三层加厚结构,大大提高了收纳箱200的承重。
43.关于收纳箱200的详细结构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由于收纳箱200由上述实施例中的单张可折叠板材100沿预折线折叠形成,因而具有单张可折叠板材100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4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