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0764发布日期:2022-08-12 19:2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技术领域,特别是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


背景技术:

2.电厂[是将某种形式的原始能(例如水力、蒸汽、柴油、燃气)转化为电能以供固定设施或运输用电的动力厂(核能发电厂、风力电厂、太阳能电厂等)。电厂汽机水泵班三期主机凝结水泵整体进行大修时,需要松开泵体上部泵盖四周法兰螺栓,解开泵体出口法兰螺栓,对整泵进行吊装,由于泵体原有设计无吊装点,且泵体自身较重(10t),目前吊装使用的是钢丝绳穿插至凝结水泵电机支座方孔进行吊装,此种吊装方法导致吊装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04]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0005]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吊装使用的是钢丝绳穿插至凝结水泵电机支座方孔进行吊装,此种吊装方法导致吊装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其包括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内部的安装孔;以及,吊耳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吊耳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吊耳本体内部的吊耳孔。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吊耳孔包括设置于内壁的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软板底部的底板。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吊耳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底部的弧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弧形板底部的弹性件。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吊耳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软板一侧的连接件。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板底部的弹簧,以及设置于所述弹簧底部的放置盒。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性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放置盒底部的固定板。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软板内部的螺栓,以及设置于所述螺栓外侧的连接板。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
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内部且与所述螺栓螺纹配合的螺孔。
[0014]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组件,便于工作人员对凝结水泵进行吊装,通过设置吊耳组件,降低吊耳组件的磨损程度。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
图1为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吊耳本体和吊耳孔的连接示意图。
[0018]
图3为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吊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图3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2]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4]
实施例1
[0025]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凝结水泵泵体吊装工具包括安装组件100和吊耳组件200。通过设置安装组件100,便于工作人员对本装置和凝结水泵泵体进行固定和安装,使得本装置与泵体连接紧密,通过设置吊耳组件200,吊耳组件200设计无棱角,可以伴随吊装卡扣进行90
°
翻转,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钢丝绳和吊耳组件200的磨损程度,进而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6]
具体的,安装组件100,包括安装板101,以及设置于安装板101内部的安装孔102。通过设置安装板101和安装孔102,可以通过特定螺栓和安装孔102进行配合使用,使得泵体顶部与安装板101紧密连接。
[0027]
较佳的,吊耳组件200,包括设置于安装板101顶部的吊耳本体201,以及设置于吊耳本体201内部的吊耳孔202。通过设置吊耳本体201,吊耳本体201外侧光滑无棱角,可以伴随吊装卡扣进行90
°
翻转,便于对泵体进行检修
[0028]
在使用时,在对泵体进行吊装时,需要制作两套本装置,吊装时两套装置对称布置在凝结水泵泵体上部结合面螺栓孔上,方便凝结水泵泵体的垂直吊出和水平放置,通过本体上部结合面螺栓使得安装板101与泵体连接紧密,然后将钢丝绳通过吊耳孔202,对本装
置进行吊装作业,吊耳本体201的外侧设计为无棱角,进而便于泵体吊装时进行翻转,便于对泵体进行检修。
[0029]
实施例2
[0030]
参照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0031]
具体的,吊耳孔202包括设置于内壁的软板202a,以及设置于软板202a底部的底板202b。通过设置软板202a,可以对吊耳孔202的内壁进行保护,防止吊耳孔202在长期使用后磨损严重。
[0032]
优选的,吊耳孔202还包括设置于底板202b底部的弧形板202c,以及设置于弧形板202c底部的弹性件202d。通过设置弹性件202d,便于工作人员对软板202a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软板202a进行更换。
[0033]
较佳的,吊耳孔202还包括设置于软板202a一侧的连接件202e。通过设置连接件202e,使得软板202a与底板202b可以连接紧密。
[0034]
在使用时,在对泵体进行吊装时,需要制作两套本装置,吊装时两套装置对称布置在凝结水泵泵体上部结合面螺栓孔上,方便凝结水泵泵体的垂直吊出和水平放置,通过本体上部结合面螺栓使得安装板101与泵体连接紧密,然后将钢丝绳通过吊耳孔202,对本装置进行吊装作业,吊耳本体201的外侧设计为无棱角,进而便于泵体吊装时进行翻转,便于对泵体进行检修,在本装置使用时,钢丝绳与软板202a产生摩擦,减少吊耳孔202收到的磨损,同时软板202a的材质较为柔软,使得钢丝绳磨损降低,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需要对软板202a进行更换时,按压弹性件202d,使得软板202a的位置得到调节,然后通过对连接件202e的拆卸,从而可以对软板202a进行拆装,便于工作人员对磨损较为严重的软板202a进行更换。
[0035]
实施例3
[0036]
参照图3、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0037]
具体的,弹性件202d包括设置于弧形板202c底部的弹簧202d-1,以及设置于弹簧202d-1底部的放置盒202d-2。通过设置弹簧202d-1,使得软板202a的顶部与可以吊耳孔202的内壁连接紧密,使得软板202a不会随意滑动。
[0038]
优选的,弹性件202d还包括设置于放置盒202d-2底部的固定板202d-3。通过设置固定板202d-3,便于工作人员对弹性件202d进行操作。
[0039]
优选的,连接件202e包括设置于软板202a内部的螺栓202e-1,以及设置于螺栓202e-1外侧的连接板202e-2。通过设置螺栓202e-1,使得软板202a与底板202b连接紧密,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对软板202a进行更换。
[0040]
较佳的,连接件202e包括设置于连接板202e-2内部且与螺栓202e-1螺纹配合的螺孔202e-3。通过设置连接板202e-2,便于工作人员对底板202b进行拆装。
[0041]
在使用时,在对泵体进行吊装时,需要制作两套本装置,吊装时两套装置对称布置在凝结水泵泵体上部结合面螺栓孔上,方便凝结水泵泵体的垂直吊出和水平放置,通过本体上部结合面螺栓使得安装板101与泵体连接紧密,然后将钢丝绳通过吊耳孔202,对本装置进行吊装作业,吊耳本体201的外侧设计为无棱角,进而便于泵体吊装时进行翻转,便于对泵体进行检修,在本装置使用时,钢丝绳与软板202a产生摩擦,减少吊耳孔202收到的磨损,同时软板202a的材质较为柔软,使得钢丝绳磨损降低,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需要对
软板202a进行更换时,按压底板202b,使得弹簧202d-1被压缩,同时底板202b带动软板202a带动,使得软板202a的位置得到调节,然后通过转动罗萨混202e-1,使得螺栓202e-1脱离连接板202e-2的内部,然后将连接板202e-2取下,从而可以对软板202a进行拆装,便于工作人员对磨损较为严重的软板202a进行更换。
[0042]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