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3900发布日期:2022-06-25 11:4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软袋是一种包装介质,常常作为工业品包装或食品包装进行使用。软袋在经装袋完成之后,通常需要通过传送带进行运输以完成后续的装箱工作。然而,现有的传送带通常无法将所输送的堆叠在一起的软袋相互分离,以便后续设备的抓取,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能够使所输送的软袋在各根辊筒之上逐渐偏移或转向,最终实现各个软袋之间的相互分离,整体结构简单,运输和分离效率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包括筒架、辊筒、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和控制器,若干根所述辊筒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筒架之上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辊筒沿着轴向分别设有可各自转动且互不干扰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同时驱动各根辊筒的第一筒段转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同时驱动各根辊筒的第二筒段转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辊筒包括第一输送套筒、端头套筒、第二输送套筒、轴芯、轴承和封环,所述第一输送套筒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外筒体并在穿过第二输送套筒之后与端头套筒相固定而另一端安装有封环,若干个所述轴承分别设置在外筒体与第二输送套筒之间,所述轴芯固定在筒架之上且轴向贯穿第一输送套筒、端头套筒、第二输送套筒、轴承和封环。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传动带和第一副传动带,所述第一主传动带套设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和部分辊筒的端头套筒之外,相邻两根所述辊筒的端头套筒之外分别套设有第一副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传动带和第二副传动带,所述第二主传动带套设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部分辊筒的第二输送套筒之外,相邻两根所述辊筒的第二输送套筒之外分别套设有第二副传动带。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位于各根辊筒的同一端。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送套筒的主体与第二输送套筒之间以及端头套筒与第二输送套筒之间分别设有隔圈。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送套筒和第二输送套筒之外分别安装有防滑胶套。
10.作为优选,所述防滑胶套的外壁上环绕设有若干条沿着轴向设置的凸棱。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架上平行设置若干个带有可独自转动且互不影响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的辊筒,利用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组件之间的配合,调节第一筒段的转动参数,又利用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组件之间的配合,调节第二筒段的
转动参数,从而使所输送的软袋在各根辊筒之上逐渐偏移或转向,最终实现各个软袋之间的相互分离,整体结构简单,运输和分离效率高;通过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设置在各根辊筒的同一侧,方便后期维修;通过在第一输送套筒和第二输送套筒之外分别增设带有若干根沿着轴向设置的凸棱的防滑胶套,有效增大软袋与辊筒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保证软袋的顺利换位。
1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的主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的俯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的辊筒在拆卸下防滑胶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的辊筒在去除防滑胶套之后的爆炸示意图。
18.图中:11-筒架、12-辊筒、121-第一输送套筒、1211-外筒体、122-端头套筒、123-第二输送套筒、124-轴芯、125-轴承、126-封环、127-隔圈、128-防滑胶套、13-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15-第一传动组件、151-第一主传动带、152-第一副传动带、16-第二传动组件、161-第二主传动带、162-第二副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软袋转向的双动力辊筒机构,包括筒架11、辊筒12、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14、第一传动组件15、第二传动组件16和控制器,若干根所述辊筒12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筒架11之上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辊筒12沿着轴向分别设有可各自转动且互不干扰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所述第一电机13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5同时驱动各根辊筒12的第一筒段转动,所述第二电机14通过第二传动组件16同时驱动各根辊筒12的第二筒段转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4电连接。
20.所述辊筒12包括第一输送套筒121、端头套筒122、第二输送套筒123、轴芯124、轴承125和封环126,所述第一输送套筒12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外筒体1211并在穿过第二输送套筒123之后与端头套筒122相固定而另一端安装有封环126,若干个所述轴承125分别设置在外筒体1211与第二输送套筒123之间,所述轴芯124固定在筒架11之上且轴向贯穿第一输送套筒121、端头套筒122、第二输送套筒123、轴承125和封环126。
21.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5包括第一主传动带151和第一副传动带152,所述第一主传动带151套设在第一电机13的输出端和部分辊筒12的端头套筒122之外,相邻两根所述辊筒12的端头套筒122之外分别套设有第一副传动带152,所述第二传动组件16包括第二主传动带161和第二副传动带162,所述第二主传动带161套设在第二电机14的输出轴和部分辊筒12的第二输送套筒123之外,相邻两根所述辊筒12的第二输送套筒123之外分别套设有第二副传动带162。
22.所述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4位于各根辊筒12的同一端。
23.所述第一输送套筒121的主体与第二输送套筒123之间以及端头套筒122与第二输送套筒123之间分别设有隔圈127。
24.所述第一输送套筒121和第二输送套筒123之外分别安装有防滑胶套128。
25.所述防滑胶套128的外壁上环绕设有若干条沿着轴向设置的凸棱。
26.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27.第一输送套筒121、端头套筒122和位于第一输送套筒121之外的防滑胶套128共同构成第一筒段,而第二输送套筒123和位于第二输送套筒123之外的防滑胶套128共同构成第二筒段。其中,端头套筒122与外筒体1211之间可通过螺纹胶相粘接。在工作期间,第一电机13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5驱动端头套筒122转动,实现第一筒段的转动,而第二电机14通过第二传动组件16驱动第二输送套筒123转动,实现第二筒段的转动。通过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的转动方向和速度的调节,即可使所输送的软袋的偏移或转向,从而实现各个软袋之间的相互分离。
2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架上平行设置若干个带有可独自转动且互不影响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的辊筒,利用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组件之间的配合,调节第一筒段的转动参数,又利用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组件之间的配合,调节第二筒段的转动参数,从而使所输送的软袋在各根辊筒之上逐渐偏移或转向,最终实现各个软袋之间的相互分离,整体结构简单,运输和分离效率高;通过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设置在各根辊筒的同一侧,方便后期维修;通过在第一输送套筒和第二输送套筒之外分别增设带有若干根沿着轴向设置的凸棱的防滑胶套,有效增大软袋与辊筒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保证软袋的顺利换位。
29.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