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2197发布日期:2022-04-27 12:0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袋。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塑料袋,是以塑料(聚乙烯、聚酯、尼龙等)为主要原料经吹膜、分切、彩印、切膜及制袋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袋子,因其具有质量轻、价格低廉、防水、便于收纳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塑料袋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如降解周期长,回收困难等。因此,大量使用过或废弃的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可见,现有的塑料袋存在不环保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包装袋,可有效降低包装袋中的塑料含量,减轻包装袋对环境的污染。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袋,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塑料膜层、第一连接层、纸质层、第二连接层和第二塑料膜层,所述第一塑料膜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层与所述纸质层连接,所述纸质层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层与所述第二塑料膜层连接;
5.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中,至少一者为树脂胶层。
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均为所述树脂胶层,
7.可选地,所述纸质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塑料膜层的厚度,且所述纸质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塑料膜层的厚度。
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塑料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塑料膜层的厚度相同。
9.可选地,所述第一塑料膜层位于所述包装袋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塑料膜层包括第一印刷层。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塑料膜层还包括第一透光塑料膜层,所述第一印刷层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塑料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层的一侧。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塑料膜层还包括塑料膜本体,所述第一印刷层位于所述塑料膜本体背对所述第一连接层的一侧。
12.可选地,所述纸质层为柔性纸质层。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塑料膜层位于所述包装袋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塑料膜层包括第二印刷层。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塑料膜层还包括第二透光塑料膜层,所述第二印刷层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塑料膜层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层的一侧。
15.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包装袋内设置纸质层,从而可以减少包装袋中塑料材料的用量,减轻包装袋对环境的污染,使得包装袋更加环保。此外,通过采用树脂胶层作为塑料袋中的连接层,由于树脂胶层具有环保、柔韧性较好及延伸性较好的特点,因此,可以进
一步提高包装袋的环保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包装袋的耐用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包装袋的横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17.图2为用于加工包装袋的片材中,第一连接层、第一连接层和纸质层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请参见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袋的横截面的截面示意图,所述包装袋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塑料膜层100、第一连接层200、纸质层300、第二连接层400和第二塑料膜层500,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层200与所述纸质层300连接,所述纸质层3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层400与所述第二塑料膜层500连接;
20.所述第一连接层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层400中,至少一者为树脂胶层。
21.其中,所述包装袋的形状可以与现有的各种常见包装袋的形状相同,例如,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袋可以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一个中空长方体状的袋本体,所述袋本体具有一个开口端,所述袋本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且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形成所述开口端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靠近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一拉绳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拉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拉绳围合形成环状的第一拉环。相应地,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靠近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拉绳为何形成环状的第二拉环。其中,所述袋本体包括上述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塑料膜层100、第一连接层200、纸质层300、第二连接层400和第二塑料膜层50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于包装袋的形状不作限制。
22.上述第一塑料膜层100、第一连接层200、纸质层300、第二连接层400 和第二塑料膜层500的形状可以相同,且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第一连接层 200、纸质层300、第二连接层400和第二塑料膜层500依次对齐设置。请参见图2,在生产所述包装袋时,可以先第一塑料膜层100、第一连接层200、纸质层300、第二连接层400和第二塑料膜层500依次连接形成片材,然后,通过对所述片材进行加工成型,以得到所述包装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层 200可以包括塑料膜本体110和第一印刷层120。
23.上述第一塑料膜层100和第二塑料膜层500可以采用常见的塑料薄膜制成。所述第一连接层200和第二连接层400为胶层,通过所述胶层,实现第一塑料膜层100、纸质层300和第二塑料膜层500之间的紧密连接。
2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层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层400可以均为所述树脂胶层,或者,所
述第一连接层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层400中,一者为所述树脂胶层,另一者为其他类型的胶层。所述树脂胶层,是指通过在塑料膜层与纸质层300 之间刷树脂胶,待树脂胶凝固之后所形成的胶层,所述树脂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树脂胶,例如,可以采用环氧树脂胶。
25.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包装袋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塑料膜层100和第二塑料膜层500,这样,可以使得包装袋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和密封性能,进而使得所述包装袋可以用于容纳液态产品。此外,通过在包装袋内设置纸质层300,从而可以减少包装袋中塑料材料的用量,减轻包装袋对环境的污染,使得包装袋更加环保。进一步地,通过采用树脂胶层作为塑料袋中的连接层,由于树脂胶层具有环保、柔韧性较好及延伸性较好的特点,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包装袋的环保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包装袋的耐用性能。
2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层400均为所述树脂胶层。
27.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层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层400均采用所述树脂胶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包装袋的环保性能及耐用性能。
2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200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连接层400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塑料膜层500的厚度相同。这样,可以确保所述包装袋各个位置的承载能力相对均衡。
29.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纸质层300的厚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的厚度,且所述纸质层30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塑料膜层500的厚度,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包装袋中塑料材料的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包装袋的环保性能。
30.可选地,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位于所述包装袋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包括第一印刷层120。
31.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塑料膜层100包括第一印刷层120,这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印刷层120展示产品相关信息。
32.可选地,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还包括第一透光塑料膜层,所述第一印刷层120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塑料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层200的一侧。
33.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塑料膜层可以采用透明薄膜制成,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透光塑料膜层遮挡所述第一印刷层120中印刷的内容。此外,通过将第一印刷层120印刷于所述第一透光塑料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层200的一侧,这样,当所述包装袋处于潮湿环境时,可以避免由于外界水汽直接与第一印刷层120接触,而导致第一印刷层120的内容变模糊的问题。
34.可选地,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还包括塑料膜本体110,所述第一印刷层 120位于所述塑料膜本体110背对所述第一连接层200的一侧。
35.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一印刷层120印刷于所述塑料膜本体110背对所述第一连接层200的一侧,因此,所述塑料膜本体110可以为透光薄膜或者不透光的薄膜。
36.此外,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印刷层120还可以印刷于所述纸质层300朝向所述第一塑料膜层100的一侧。
37.可选地,所述纸质层300为柔性纸质层300。
38.具体地,所述纸质层300可以采用柔性纸质材料制成,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包装袋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从而提高包装袋的使用舒适性。
39.可选地,所述第二塑料膜层500位于所述包装袋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塑料膜层500
包括第二印刷层。所述第二塑料膜层500还包括第二透光塑料膜层,所述第二印刷层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塑料膜层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层400的一侧。
40.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包装袋的内侧设置第二印刷层,从而有利于提高包装袋整体的美观性,且如此设置,用户还可以通过翻转包装袋,使包装袋的内侧变换为外侧,同时,使包装袋的外侧变换为内侧。例如,当第一塑料薄膜层的表面具有划痕或者磨损时,可以将第一塑料薄膜层翻转至内侧,同时,将第二塑料薄膜层翻转至外侧,从而确保包装袋受损时,仍具有较好的美观性。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