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储饲料方捆缠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6858发布日期:2022-04-30 21:3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储饲料方捆缠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膜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青储饲料方捆缠膜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牧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天然牧草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因而种植牧草面积越来越大并逐年增多,而传统的收获方法是经切割晾晒后收获干草,造成牧草营养损失严重,牧草青贮已被实践证明是保持牧草的营养成分、减少损失和利于贮存的科学的收获方式。
3.牧草青贮过程中需要对料块进行包膜处理,现有包膜设备普遍只能应用于圆捆包膜,无法用于方捆包膜,少部分应用于方捆的包膜也存在包裹不严密,作业效率低的缺陷。
4.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青储饲料方捆缠膜设备,从而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青储饲料方捆缠膜设备。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青储饲料方捆缠膜设备,包括底座,转盘位于底座的上方并与底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安装驱动转盘旋转的动力机构;在转盘上设有两组料块承载装置,两组料块承载装置对称设置;每组料块承载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分别设置在转盘前后两侧的的两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l形连接板,l形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转盘固定,上摆臂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铰接,下摆臂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铰接,上摆臂和下摆臂通过双向螺纹调节拉杆连接,双向螺纹调节拉杆的其中一端与上摆臂铰接,双向螺纹调节拉杆的另外一端与下摆臂铰接;前后两组支架的两个上摆臂之间转动连接上托辊,前后两组支架的两个下摆臂之间转动连接下托辊,两个上托辊和两个下托辊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同步同向转动;每组料块承载装置的两组支架之间均设置升降式接料机构;在转盘上设置断膜机构;在底座上连接放膜机构。
7.上摆臂与第一连接部的铰接位置为第一铰接点,下摆臂与第二连接部的铰接位置为第二铰接点,双向螺纹调节拉杆与上摆臂的铰接位置为第三铰接点,双向螺纹调节拉杆与下摆臂的铰接位置为第四铰接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连线构成四边形,当双向螺纹调节拉杆长度调好后,在两个上托辊和两个下托辊的驱动下,方捆发生周向的转动,相应的方捆的重心随着转移,在方捆重力的作用下四个铰接点构成的四边形会发生角度上的自适应改变,从而使得上托辊和下托辊始终与方捆接触,增加后续包膜过程的紧密度。
8.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式接料机构包括托盘,在托盘上布置滚轴,在托盘上铰接两根支撑杆,每根支撑的下端均与安装板铰接,安装板连接在两组支架的两个l形连接板之间,升降气缸的缸筒与安装板铰接,升降气缸的推杆与托盘铰接。在升降气缸的带动下可以将托盘顶起,托盘顶起后高于上托辊和下托辊所在平面,当托盘收起后,托盘低于上托辊和下
托辊所在平面。当两组升降式接料机构的托盘均顶起时,方捆落在两个托盘上,接料后托盘逐渐收起,使得方捆逐步落在两个上托辊和两个下托辊上。
9.作为优选,所述断膜机构包括与转盘连接的基座,基座与转盘通过螺栓连接,断膜气缸的缸筒与基座铰接,断膜气缸的推杆与拐臂的一端铰接,拐臂的拐点位置与基座铰接,拐臂的另一端与压板的中部铰接,压板的一端连接两个压杆,压板的另一端与摆动臂铰接,摆动臂的另一端与基座铰接;在拐臂上安装刀片,两个压杆之间留有间隙,两个压杆落下刀片从间隙穿过。
10.作为优选,两个压杆一高一低。当压杆下落时,低的压杆会先与薄膜接触,从而对薄膜产生一定的涨紧力,利于薄膜分切。
11.作为优选,高的压杆下方设置垫块,导向杆与垫块的底面固接,导向杆贯穿拐臂,在导向杆上套有调节弹簧,弹簧位于垫块和拐臂之间,导向杆的下端伸出拐臂并螺纹连接调节螺母。通过调节螺母可以调节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而改变弹簧顶紧力的大小,使得垫块对薄膜产生顶紧力,使薄膜与压杆有效接触。当两个压杆落下时,会将薄膜压到刀片所在位置,通过与刀片的配合将薄膜切断。
12.作为优选,所述放膜机构包括与底座连接的立膜支架,在立膜支架上转动连接放膜辊,膜卷安装在放膜辊上,在立膜支架上连接薄膜输出导向机构;薄膜输出导向机构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和下端板均与立膜支架铰接,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撑杆连接,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设有涨紧辊和导向辊,涨紧辊和导向辊均通过轴承与上端板和下端板连接;在涨紧辊上连接大齿轮,在导向辊上连接小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啮合;撑杆与立膜支架通过拉紧弹簧连接使涨紧辊压紧膜卷。薄膜在输出过程中先经过涨紧辊后经过导向辊,涨紧辊和导向辊上连接的齿轮大小不同,导向辊转速快,涨紧辊转速慢,薄膜经过涨紧辊时是慢出,经过导向辊时是快出,输出速度的不同对薄膜会产生涨紧力,使薄膜达到绷紧状态,增加缠绕包裹时的密实度。
13.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液压马达,两个液压马达分别安装在两组料块承载装置上,液压马达与l形连接板固定,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齿轮,在每个上托辊以及每个下托辊上均安装从动齿轮,每个液压马达上的主动齿轮通过链条传动带动一个上托辊和一个下托辊同步同向转动。
14.作为优选,转盘和底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为电动机,电动机的机壳与底座固定,电动机的输出轴贯穿底座并与转盘连接。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实现转盘的转动。
15.作为优选,在转盘上安装液压旋转接头,液压旋转接头的输入端与泵站连接,液压旋转接头的输出端通过进出管路分别与液压马达、升降气缸和断膜气缸连接。液压旋转接头为现有结构,液压旋转接头是一种专门用于低速高压多种介质、多通路设备的一种旋转接头。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技术应用于方捆包膜,具有包裹紧实、严密,作业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的优点,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缺。
18.2、转盘实现方捆轴向转动,方捆轴向转动的同时通过两个上托辊和两个下托辊配合同步实现方捆周向转动,轴向转动和周向转动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确保方捆各个部分均被薄膜包裹严实。
19.3、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连线构成四边形,当双向螺纹调节拉杆长度调好后,在两个上托辊和两个下托辊的驱动下,方捆发生周向的转动,相应的方捆的重心随着转移,在方捆重力的作用下四个铰接点构成的四边形会发生角度上的自适应改变,从而使得上托辊和下托辊始终与方捆接触,增加后续包膜过程的紧密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托盘接料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托辊和下托辊接料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接料机构升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接料机构回落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断膜机构回落状态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断膜机构升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图6中a-a向剖视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立膜支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薄膜输出导向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立膜支架和薄膜输出导向机构组合装配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薄膜经过薄膜输出导向机构时的走向示意图;
32.图中所示:
33.1、底座,2、转盘,3、电动机,4、第二连接部,5、第一连接部,6、上摆臂,7、下摆臂,8、双向螺纹调节拉杆,9、上托辊,10、下托辊,11、第二铰接点,12、第四铰接点,13、第一铰接点,14、第三铰接点,15、液压马达,16、安装板,17、托盘,18、滚轴,19、断膜机构,20、方捆,21、立膜支架,22、导向辊,23、涨紧辊,24、放膜辊,25、膜卷,26、大齿轮,27、小齿轮,28、支撑杆,29、升降气缸,30、基座,31、断膜气缸,32、拐臂,33、压板,34、摆动臂,35、刀片,36、压杆,37、垫块,38、调节弹簧,39、导向杆,40、调节螺母,41、上端板,42、下端板,43、撑杆,44、拉紧弹簧,45、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35.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转盘2位于底座1的上方并与底座1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安装驱动转盘2旋转的动力机构。在转盘2上设有两组料块承载装置,两组料块承载装置对称设置。每组料块承载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分别设置在转盘2前后两侧的的两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l形连接板,l形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4的一端与转盘2固定,上摆臂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5铰接,下摆臂7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4铰接,上摆臂6和下摆臂7通过双向螺纹调节拉杆8连接,双向螺纹调节拉杆8的其中一端与上摆臂6铰接,双向螺纹调节拉杆8的另外一端与下摆臂7铰接。通过调节双向螺纹调节拉杆8可以调节上摆臂6和下摆臂7之间的开度大小。
36.前后两组支架的两个上摆臂6之间转动连接上托辊9,上托辊9的两端与上摆臂6均通过轴承连接。前后两组支架的两个下摆臂7之间转动连接下托辊10,下托辊10的两端与下
摆臂7均通过轴承连接。两个上托辊9和两个下托辊10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同步同向转动。
37.上摆臂6与第一连接部5的铰接位置为第一铰接点13,下摆臂7与第二连接部4的铰接位置为第二铰接点11,双向螺纹调节拉杆8与上摆臂6的铰接位置为第三铰接点14,双向螺纹调节拉杆8与下摆臂7的铰接位置为第四铰接点12。第一铰接点13、第二铰接点11、第三铰接点14和第四铰接点12连线构成四边形,当双向螺纹调节拉杆8长度调好后,在两个上托辊9和两个下托辊10的驱动下,方捆发生周向的转动,相应的方捆的重心随着转移,在方捆重力的作用下四个铰接点构成的四边形会发生角度上的自适应改变,从而使得上托辊9和下托辊10始终与方捆20接触,增加后续包膜过程的紧密度。
38.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液压马达15,两个液压马达15分别安装在两组料块承载装置上,液压马达15具体与l形连接板固定,液压马达15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齿轮,在每个上托辊9以及每个下托辊10上均安装从动齿轮,每个液压马达15上的主动齿轮通过链条传动带动一个上托辊9和一个下托辊10同步同向转动。
39.如图4、5所示,每组料块承载装置的两组支架之间均设置升降式接料机构,所述升降式接料机构包括托盘17,在托盘17上布置滚轴18,在托盘17上铰接两根支撑杆28,每根支撑杆28的下端均与安装板16铰接,安装板16连接在两组支架的两个l形连接板之间,升降气缸29的缸筒与安装板16铰接,升降气缸29的推杆与托盘17铰接。在升降气缸29的带动下可以将托盘17顶起,托盘17顶起后高于上托辊9和下托辊10所在平面,当托盘17收起后,托盘17低于上托辊9和下托辊10所在平面。当两组升降式接料机构的托盘17均顶起时,方捆落在两个托盘17上,接料后托盘17逐渐收起,使得方捆逐步落在两个上托辊9和两个下托辊10上。
40.如图6、7所示,在转盘2上设置断膜机构19,所述断膜机构19包括与转盘2连接的基座30,基座30与转盘2通过螺栓连接,断膜气缸31的缸筒与基座30铰接,断膜气缸31的推杆与拐臂32的一端铰接,拐臂32的拐点位置与基座30铰接,拐臂32的另一端与压板33的中部铰接,压板33的一端连接两个压杆36,压板33的另一端与摆动臂34铰接,摆动臂34的另一端与基座30铰接。在拐臂32上安装刀片35,两个压杆36之间留有间隙,两个压杆36落下刀片35从间隙穿过。
4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薄膜有效切段,如图8所示,两个压杆36一高一低,当压杆36下落时,低的压杆36会先与薄膜接触,从而对薄膜产生一定的涨紧力,利于薄膜分切。
42.同时,为了使薄膜与压杆36有效接触,提升压紧效果,如图8所示,高的压杆36下方设置垫块37,导向杆39与垫块37的底面固接,导向杆39贯穿拐臂32,在导向杆39上套有调节弹簧38,调节弹簧38位于垫块37和拐臂32之间,导向杆39的下端伸出拐臂32并螺纹连接调节螺母40。通过调节螺母40可以调节调节弹簧38的压缩程度,进而改变调节弹簧38顶紧力的大小,使得垫块37对薄膜产生顶紧力,使薄膜与压杆36有效接触。当两个压杆36落下时,会将薄膜压到刀片35所在位置,通过与刀片35的配合将薄膜切断。
43.如图9、10、11、12所示,在底座1上连接放膜机构,所述放膜机构包括与底座1连接的立膜支架21,在立膜支架21上转动连接放膜辊24,膜卷25安装在放膜辊24上,在立膜支架21上连接薄膜输出导向机构,薄膜输出导向机构包括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均与立膜支架21铰接,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通过撑杆43连接,在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之间设有涨紧辊23和导向辊22,涨紧辊23和导向辊22均通过轴承与上端板41和下端板42
连接。在涨紧辊23上连接大齿轮26,在导向辊22上连接小齿轮27,大齿轮26和小齿轮27啮合。撑杆43与立膜支架21通过拉紧弹簧44连接使涨紧辊23压紧膜卷25。薄膜45在输出过程中先经过涨紧辊23后经过导向辊22,涨紧辊23和导向辊22上连接的齿轮大小不同,导向辊22转速快,涨紧辊23转速慢,薄膜45经过涨紧辊23时是慢出,经过导向辊22时是快出,输出速度的不同对薄膜45会产生涨紧力,使薄膜达到绷紧状态,增加缠绕包裹时的密实度。
44.在本实施例中,转盘2和底座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为电动机3,电动机3的机壳与底座1固定,电动机3的输出轴贯穿底座1并与转盘2连接。在电动机3的带动下实现转盘2的转动。
45.在转盘2上安装液压旋转接头,液压旋转接头的输入端与泵站连接,液压旋转接头的输出端通过进出管路分别与液压马达15、升降气缸29和断膜气缸31连接。液压旋转接头为现有结构,液压旋转接头是一种专门用于低速高压多种介质、多通路设备的一种旋转接头。
46.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两组升降式接料机构的托盘17均顶起,方捆落在两个托盘17上,接料后托盘17逐渐收起,使得方捆逐步落在两个上托辊9和两个下托辊10上。放膜机构的薄膜的末端事先通过断膜机构的压杆36压住,启动动力机构和驱动机构,转盘2携带两组料块承载装置和断膜机构转动,两个上托辊9和两个下托辊10也开始转动。转盘2实现方捆轴向转动,方捆轴向转动的同时通过两个上托辊9和两个下托辊10配合同步实现方捆周向转动。断膜机构压住薄膜的末端随着转盘2的转动会拉动薄膜并实现放卷,在此过程中将薄膜缠绕到方捆上。薄膜缠绕几圈后控制断膜气缸31使两个压杆36抬起一定高度,解除对薄膜的末端的压制。随着转盘2的继续转动薄膜一圈圈的缠绕到方捆上。接近包膜完成状态时,控制断膜气缸31使两个压杆36完全抬起后再落下,随着两个压杆36的落下将薄膜压到刀片35位置,刀片35将薄膜切段,薄膜与方捆连接的一端随着转盘2的继续转动被缠到方捆上,薄膜与放膜机构连接的一端被高的压杆36压住便于下一次缠膜。包膜完成后,转盘2停止转动,通过叉车将方捆转移。
47.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