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身吊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9602发布日期:2022-04-21 23:5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身吊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吊耳。


背景技术:

2.高桩混凝土承台结构是海上风电机组常用的支撑结构,其由若干根桩基和钢管桩承台组成。在桩基的沉桩施工中,需要将桩基起吊并用打桩船将其竖向固定在地基上。
3.目前,沉桩的一般过程为:首先,将起吊绳索分别连接在待起吊的桩基的两端,并将翻身绳索通过卸扣连接在桩基上端的翻身吊耳上,且与起吊绳索连接的位置不同。接着,起吊绳索收缩并将桩基水平吊起在空中,此时,翻身绳索仍处于松弛状态。其次,翻身绳索收缩,并通过卸扣和翻身吊耳拉动桩基转动,使桩基逐渐竖起。最后,调节桩基的位置,利用打桩船将桩基打入地基中。
4.然而,当翻身绳索收缩并拉扯卸扣时,下垂的卸扣在拉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转,因翻身绳索的拉力往往与卸扣的转动方向不完全一致,因此卸扣极易反向转动,并和吊耳相互卡死在固定位置,且不再能够相对转动。而这会影响桩基竖起的角度,增加了施工人员的操作难度。同时,吊耳和卸扣相互卡死,吊耳和卸扣之间拆卸困难,增加了吊点拆卸的工序时间,提高了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身吊耳,卸扣不易卡死在翻身吊耳上。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减少了吊点拆卸的工序时间,降低了作业风险。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翻身吊耳,包括:
8.吊耳板,被配置为设置在桩基上,所述吊耳板上开设有第一耳孔,所述第一耳孔被配置为可转动地连接卸扣;
9.耳板加强板,成对设置,且至少设有一对,各所述耳板加强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吊耳板的两侧;
10.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吊耳板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吊耳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卸扣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转动并贴靠在所述限位件上。
11.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一耳孔设置在所述吊耳板上。
12.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吊耳板上。
13.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设有两个,各所述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吊耳板的两侧。
14.可选地,还包括耳孔加强板,所述耳孔加强板成对设有两个,且分别开设有第二耳孔,两个所述耳孔加强板分别贴设在所述吊耳板的两侧,各所述第二耳孔和所述第一耳孔均同轴。
15.可选地,所述耳孔加强板为圆环状。
16.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设置在任一所述耳孔加强板上。
17.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为钢板,所述钢板焊接在所述耳孔加强板上。
18.可选地,所述耳板加强板设有两对,两对所述耳板加强板沿所述吊耳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吊耳板上。
19.可选地,所述第一耳孔位于两对所述耳板加强板之间。
20.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身吊耳,翻身绳索松弛时,其上可转动连接在吊耳板上的卸扣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然下垂。限位件的一端远离吊耳板向外延伸,卸扣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转动并贴靠在限位件上。当翻身绳索收缩并拉扯卸扣时,限位件能够限制卸扣向非工作方向转动,而是由限位件处向工作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身吊耳,翻身绳索提供的拉力不易将卸扣和限位件卡死在反向的固定位置上。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减少了吊点拆卸的工序时间,降低了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吊耳与卸扣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吊耳的主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吊耳的左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吊耳的俯视图。
26.图中:
27.1、吊耳板;11、第一耳孔;2、耳板加强板;3、限位件;4、耳孔加强板;41、第二耳孔;5、卸扣;6、桩基;7、翻身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身吊耳,在沉桩施工中,其可用在桩基6的竖起过程中。具体地,其包括吊耳板1、耳板加强板2和限位件3。其中,吊耳板1被配置为设置在桩基6上,吊耳板1上开设有第一耳孔11,第一耳孔11被配置为可转动地连接卸扣5。在翻身绳索7收缩时,卸扣5在拉动吊耳板1的同时会在吊耳板1上转动,以不断地适应桩基6和翻身绳索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限位件3的一端设置在吊耳板1上,另一端向远离吊耳板1的方向延伸,卸扣5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转动并贴靠在限位件3上。在翻身绳索7收缩前,该卸扣5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然下垂。当翻身绳索7收缩并拉扯卸扣5时,限位件3能够限制卸扣5向非工作方向转动,而会由限位件3处向工作方向转动。因此,翻身绳索7提供的拉力不易将卸扣5和限位件3卡死在反向的固定位置上,有利于施工人员竖起桩基6。同时,卸扣5仍然能够自适应地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避免了卸扣5和翻身吊耳之间的卡死现象,减少了吊点拆卸的工序时间,降低了作业风险。
33.如图2-图3所示,为避免吊耳板1在工作过程中受力而被破坏,翻身吊耳还包括耳板加强板2,耳板加强板2成对设置,且至少设有一对,各耳板加强板2分别设置在吊耳板1的两侧。各耳板加强板2在吊耳板1的厚度方向上对吊耳板1提供支撑,提高了翻身吊耳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成对的耳板加强板2对称设置在吊耳板1的两侧,且与吊耳板1垂直,结构稳定。
34.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耳板加强板2设有两对,两对耳板加强板2沿吊耳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吊耳板1上。两对耳板加强板2能够在吊耳板1的长度方向上对吊耳板1提供多处支撑。因此,在卸扣5拉动翻身吊耳时,吊耳板1的结构更不易变形。可选地,第一耳孔11位于两对耳板加强板2之间。卸扣5施加在吊耳板1上的拉力产生的偏转力矩始终能作用在其中的某个耳板加强板2上,吊耳板1的结构强度高,不易被破坏。
35.第一耳孔11的周缘作为卸扣5的施力区域,是翻身吊耳上容易失效的位置。为保护该区域,提高翻身吊耳的结构强度,如图2-图4所示,可选地,翻身吊耳还包括耳孔加强板4,耳孔加强板4成对设有两个,两个耳孔加强板4分别贴设在吊耳板1的两侧。为不影响卸扣5在第一耳孔11处的安装使用,各耳板加强板2上均开设有第二耳孔41,各第二耳孔41和第一耳孔11均同轴。在本实施例中,耳孔加强板4为圆环状。装配时,只需根据第二耳孔41与第一耳孔11的相对位置即可完成其的定位,安装方便。
36.限位件3设置在离第一耳孔11较近的位置,可以方便对卸扣5进行限位。但是,当限位件3受力过大时,其易对第一耳孔11产生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远离第一耳孔11设置在耳孔加强板4上。具体地,限位件3为钢板,钢板焊接在耳孔加强板4上。焊接连接不需要在耳板加强板2上打孔钻眼,既省工省时,又不使耳板加强板2的截面积受到减损,使材料得到充分利用,且连接强度高。
37.为方便对卸扣5进行限位,可选地,限位件3垂直设置在耳孔加强板4上。当卸扣5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动时,卸扣5位于吊耳板1一侧的部分结构会贴靠在限位件3上,避免了卸扣5继续向反向转动而卡死在翻身吊耳上。可选地,限位件3设有两个,各限位件3分别设置在吊耳板1两侧的耳孔加强板4上。两个限位件3分别用于阻挡卸扣5的一侧,卸扣5的平衡性好,避免了卸扣5因向垂直于其转动方向偏转而和吊耳板1发生卡顿,甚至破坏两者的结构。
3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