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5299发布日期:2022-07-01 20:3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混凝土运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矿山井下施工中,为了最大限度回采矿产资源,一般采用混凝土假底的开采方式,而混凝土假底施工时,由于矿山井下巷道内部空间有限,因此,在相关技术中,通过采用垂直滑轮吊桶将混凝土从巷道底板上吊升至位于上方的混凝土假底底板上,此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吊桶容易掉落砸伤操作人员,并且此种方式运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在矿山井下巷道的有限空间内将混凝土从巷道底板输送至假底混凝土底板时运输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混凝土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轨道;运输车,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输送轨道上且具有用于装卸混凝土的装卸口,以将所述混凝土从位于巷道底板上的装料工位输送至位于假底混凝土底板上的卸料工位;以及驱动装置,与所述运输车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运输车沿所述输送轨道移动;其中,所述输送轨道包括卸料段,所述卸料段用于引导所述运输车在朝向所述卸料工位移动时能够翻转,以使得所述装卸口朝向所述卸料工位所在的一侧同步翻转,并且使得在所述运输车移动至所述卸料工位时所述混凝土能够自所述装卸口排出。
5.可选地,所述输送轨道具有位于所述装料工位的第一端和位于所述卸料工位的第二端且包括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依次连接的提升轨道和弧形轨道,所述提升轨道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弧形轨道为所述卸料段。
6.可选地,所述运输车包括用于装卸混凝土的料斗,所述料斗包括底板以及依次围绕在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的多个侧板,所述多个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围成所述装卸口,其中,所述多个侧板包括连接侧板,该连接侧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输送轨道。
7.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运输车沿所述输送轨道移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卷筒、绳索以及第一定滑轮,所述电机与所述卷筒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轨道上,所述绳索的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后固连于所述运输车,以在所述卷筒收卷所述绳索时带动所述运输车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并在所述卷筒释放所述绳索时,允许所述运输车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其中,所述运输车具有卸料位置,在所述卸料位置,所述运输车横跨所述提升轨道和所述弧形轨道的连接处且所述运输车的重心位于所述提升轨道所在的一侧。
8.可选地,所述输送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导轨,两条所述导轨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与所述输送轨道同向延伸,所述运输车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车轮,
该两组车轮分别容纳在两条所述轨道槽中;每组车轮包括间隔设置的前轮和后轮,在所述卸料位置,所述前轮位于所述弧形轨道上,所述后轮位于所述提升轨道上。
9.可选地,所述运输车上还设置有分别容纳在两条所述轨道槽中的两个引导轮,两个所述引导轮通过转动架连接于所述运输车,且所述转动架可绕与两个所述引导轮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枢转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运输车,所述引导轮位于所述后轮的远离所述前轮的一侧。
10.可选地,所述运输车包括围绕所述装卸口的周缘布置的多个侧板,所述多个侧板包括连接侧板,所述两组车轮和两个所述引导轮均设置在所述连接侧板上。
11.可选地,两个所述轨道槽的靠近所述卸料工位的一端均设置有缓冲件,以在所述运输车移动至所述第二端时向所述运输车提供缓冲力。
12.可选地,所述提升轨道上设置有与所述卷筒的中心轴线同向延伸的滑杆以及可沿所述滑杆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杆上的引导滑轮,所述绳索的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引导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后固连于所述运输车;所述提升轨道上还设置与所述滑杆平行且间隔布置的限位杆,以用于将位于所述引导滑轮的环形凹槽内的绳索的部分绳段限制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13.可选地,所述提升轨道上设置有单向阻车装置,所述单向阻车装置包括弹性复位件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提升轨道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阻挡件和所述提升轨道,以提供所述阻挡件自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弹力,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阻挡件允许所述运输车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运输车自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时止挡于所述阻挡件,且所述运输车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移动时能够克服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力迫使所述阻挡件自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混凝土输送装置,能够通过运输车以及输送轨道将混凝土从位于巷道底板上的装料工位输送至位于假底混凝土底板上的卸料工位。具体的工作中,在输送混凝土时,运输车首先在装料工位装载混凝土,然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输送轨道移动至卸料工位,在此过程中,在运输车移动至卸料段时,该卸料段能够引导运输车翻转,同时运输车上的装卸口朝向卸料工位所在的一侧同步翻转,并在运输车移动至卸料工位时,运输车能够完成翻转,以将运输车中的混凝土倾倒在假底混凝土底板上。因此,本公开的输送装置通过输送轨道引导运输车移动,并通过卸料段引导运输车翻转,以完成自动卸料,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在矿山巷道的有限空间内将混凝土从巷道底板输送至假底混凝土底板时运输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并且具有运输效率高、人工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混凝土的输送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混凝土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19.图3是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混凝土的输送装置的运输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混凝土的输送装置的运输车的侧视图;
22.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混凝土的输送装置的单向阻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输送轨道;101-提升轨道;102-弧形轨道;104-轨道槽;2-运输车;201-装卸口;202-料斗;203-连接侧板;204-前轮;205-后轮;206-引导轮;207-转动架;2071-车轴;2072-套筒;208-前固定架;209-后固定架;3-驱动装置;301-电机;302-卷筒;303-第一定滑轮;304-绳索;305-滑杆;306-引导滑轮;307-限位杆;5-单向阻车装置;501-弹性复位件;502-阻挡件;6-连接杆;7-支架;8-第二定滑轮;10-巷道底板;20-假底混凝土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6.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输送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其所处空间内的上、下,亦指图1中图面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关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
27.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混凝土的输送装置,参考图1至图6所示,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轨道1;运输车2,可移动地设置在输送轨道1上且具有用于装卸混凝土的装卸口201,以将混凝土从位于巷道底板10上的装料工位输送至位于假底混凝土底板20上的卸料工位;以及驱动装置3,与运输车2驱动连接,以驱动运输车2沿输送轨道1移动;其中,输送轨道1包括卸料段,卸料段用于引导运输车2在朝向卸料工位移动时能够翻转,以使得装卸口201朝向卸料工位所在的一侧同步翻转,并且使得在运输车2移动至卸料工位时混凝土能够自装卸口201排出。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混凝土输送装置,能够通过运输车2以及输送轨道1将混凝土从位于巷道底板10上的装料工位输送至位于假底混凝土底板20上的卸料工位。具体的工作中,在输送混凝土时,运输车2首先在装料工位装载混凝土,然后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沿着输送轨道1移动至卸料工位,在此过程中,在运输车2移动至卸料段时,该卸料段能够引导运输车2翻转,同时运输车2上的装卸口朝向卸料工位所在的一侧同步翻转,并在运输车2移动至卸料工位时,运输车2能够完成翻转,以将运输车2中的混凝土倾倒在假底混凝土底板20上。因此,本公开的输送装置通过输送轨道1引导运输车2移动,并通过卸料段引导运输车2翻转,以完成自动卸料,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在矿山巷道的有限空间内将混凝土从巷道底板输送至假底混凝土底板时运输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并且具有运输效率高、人工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输送轨道1具有位于装料工位的第一端和位于卸料工位的第二端且包括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依次连接的提升轨道101和弧形轨道102,提升轨道101倾斜向上延伸,弧形轨道102为卸料段。具体地,由于卸料工位高度高于装
料工位,因此提升轨道101倾斜向上的设置于装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之间,即提升轨道101的一端设置于位于巷道底板10上的装料工位,另一端连接于弧形轨道102,而弧形轨道102的远离提升轨道101的一端位于假底混凝土底板20上的卸料工位,在工作中,装有混凝土的运输车2沿提升轨道101向上移动至弧形轨道102时,运输车2将沿向下延伸的弧形轨道102进行倾斜翻转,以实现混凝土的在自身重力下自动卸料。
30.运输车2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参考图1和图3所示,运输车2包括用于装卸混凝土的料斗202,料斗202包括底板以及依次围绕在底板的边缘设置的多个侧板,多个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围成装卸口201,其中,多个侧板包括连接侧板203,该连接侧板203可移动地连接于输送轨道1。具体地,料斗202的底板可以为矩形的底板,围绕底板的边缘依次设置有四个侧板,四个侧板中朝向输送轨道1所在一侧的侧板为连接侧板203,该连接侧板203可以设置为平行于输送轨道1,并且可以沿输送轨道1移动。这样,运输车2在沿弧形轨道102移动时,由于连接侧板203沿着弧形轨道102的延伸方向移动,所以使得料斗202的装卸口201能够朝向卸料工位所在的一侧倾斜翻转,以实现运输车2内的混凝土卸料。
31.驱动装置3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参考图1至图3所示,驱动装置3可以包括电机301和传动机构,电机301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运输车2沿输送轨道1移动。其中,该传动机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传动机构可以包括卷筒302、绳索304以及第一定滑轮303,电机301与卷筒302驱动连接,第一定滑轮303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在弧形轨道102上,绳索304的一端卷绕在卷筒302上,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303后固连于运输车2,以在卷筒302收卷绳索304时带动运输车2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移动,并在卷筒302释放绳索304时,允许运输车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移动,其中,运输车2具有卸料位置,在卸料位置,运输车2横跨提升轨道101和弧形轨道102的连接处且运输车2的重心位于提升轨道101所在的一侧,以使得在卸料完成后,卷筒302释放绳索304时,运输车2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朝向装料工位移动。
3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机301和卷筒302可以通过安装架(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提升轨道101的底部。其中,该安装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其目的是用于安装电机301和卷筒302,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该安装架上设置有至少覆盖在电机301和卷筒302上方的挡板,以保护电机301和卷筒302,防止受到外部沙石或掉落的混凝土等杂物干扰运转,特别是防止卷绕在卷筒302上的绳索304因掉落的杂物卡死无法转动,以提升电机301和卷筒302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保证输送装置的正常运转。
33.第一定滑轮303可以通过安装杆安装在弧形轨道102上,并且第一定滑轮303可以绕安装杆的轴线进行转动,这样,卷筒302在收卷绳索304时,由于第一定滑轮303安装在弧形轨道102上,因此绕过第一定滑轮303的绳索304可以将运输车2移动至弧形轨道102上,以实现运输车2的向下倾斜或翻转。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输送轨道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导轨103,两条导轨103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轨道槽104,轨道槽104与输送轨道1同向延伸,运输车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车轮,该两组车轮分别容纳在两条轨道槽104中。具体地,两条导轨103之间可以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杆6,以提高两条导轨103的连接稳固性。
3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每组车轮包括间隔设置的前轮204
和后轮205,在卸料位置,前轮204位于弧形轨道102上,后轮205位于提升轨道101上。这样,运输车2的装卸口201可以位于弧形轨道102上,并朝向卸料工位所在的一侧翻转,另外运输车2的重心可以位于提升轨道101上,使得卸料后的运输车2可以在自身的重力下移动至装料工位。其中,两个前轮204可以通过前固定架208设置在料斗202的连接侧板203上,两个后轮205可以通过后固定架209设置在料斗202的连接侧板203上,前固定架208和后固定架209构造为相同结构,且均具有开口朝向输送轨道1一侧的u形豁口,该u形豁口用于避让绳索304和第一定滑轮303,有利于运输车2的平稳移动。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5所示,运输车2上还设置有分别容纳在两条轨道槽104中的两个引导轮206,两个引导轮206通过转动架207连接于运输车2,且转动架207可绕与两个引导轮206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枢转轴线转动地连接于运输车2,引导轮206位于后轮205的远离前轮204的一侧,以使得运输车2在卸料位置时,该两个引导轮206均位于提升轨道101上,该两个引导轮206能够使得运输车2的重心位于提升轨道101所在侧,且便于引导运输车2从卸料工位朝向装料工位移动。具体地,转动架207可以包括车轴2071和固连于连接侧板203的套筒2072,车轴2071可转动地穿设于套筒2072且延伸至套筒2072之外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引导轮206,其中,车轴2071具有u形折弯段,该u形折弯段形成朝向输送轨道1的避让豁口,以用于避让绳索304和第一定滑轮303,有利于运输车2的平稳移动,其中,该u形折弯段的与避让豁口相对的一侧的轴体部分穿设在套筒2072中。
3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料斗202的底板上设置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定滑轮8,绳索304的远离卷筒302的一端套接在第二定滑轮8上。这样,绳索304连接于料斗202的底板,便于连接侧板203越过第一定滑轮303后带动装卸口201翻转,便于卸料。另外,绳索304套接在第二定滑轮8上,可以减少对绳索304的磨损。其中,绳索304可以采用例如钢丝绳。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两个轨道槽104的靠近卸料工位的一端均设置有缓冲件4,以在运输车2移动至第二端时向运输车2提供缓冲力。具体地,由于运输车2移动时具有一定的速度,当运输车2移动至第二端时前轮204会与轨道槽104的端面发生硬性冲撞,这样会影响运输车2的使用寿命,因此,可以在轨道槽104内设置缓冲件4,缓冲件4可以采用弹簧,以缓冲运输车2移动至第二端时的冲击力,从而提高运输车2的使用寿命。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3所示,提升轨道101上设置有与卷筒302的中心轴线同向延伸的滑杆305以及可沿滑杆305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滑杆305上的引导滑轮306,绳索304的一端卷绕在卷筒302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引导滑轮306、第一定滑轮303后固连于运输车2。具体地,滑杆305以及安装在滑杆305上的引导滑轮306可以设置在两个导轨103之间位于卷筒302的绳索304引出的位置上,滑杆305的长度可以根据卷筒302的长度而设计,并且可以通过固定在滑杆305两端的安装杆连接在导轨103的底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卷筒302在收卷或释放绳索304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卷筒302上的绳索304间相互缠绕,以及防止从卷筒302中引出的绳索304会挤压邻接的卷筒302中的绳索圈,从而降低了绳索304间的摩擦和磨损,以提高绳索304的使用寿命。
40.另外,提升轨道101上还设置有与滑杆305平行且间隔布置的限位杆307,以用于将位于引导滑轮306的环形凹槽内的绳索304的部分绳段限制在环形凹槽中。具体地,卷筒302在收卷或释放绳索304时,从卷筒302上引出的绳索304会带动引导滑轮306沿滑杆305的轴
向上移动,在移动时为了防止绳索304脱离引导滑轮306,可以在与引导滑轮306接触的绳索304上方设置限位杆307,以防止绳索304的脱离。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6所示,提升轨道101上设置有单向阻车装置5,单向阻车装置5包括弹性复位件501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提升轨道101的阻挡件502,阻挡件50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弹性复位件501分别连接于阻挡件502和提升轨道101,以提供阻挡件502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的弹力,在第一位置,阻挡件502允许运输车2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移动,在第二位置,运输车2自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移动时止挡于阻挡件502,且运输车2自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时能够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力迫使阻挡件502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具体地,阻挡件502可以包括转轴5021,以及分别连接于转轴5021两端的两个阻挡块5022,该两个阻挡块5022可以分别设置在提升轨道101的轨道槽104中用于承受车轮重力的轨道槽104的底面上,转轴5021的任意一端可以连接弹性复位件501和用于操作转轴5021转动的操作杆5023,弹性复位件501可以采用弹簧,以提供阻挡块5022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的弹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当运输车2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时,即,从装料工位朝向卸料工位移动时,运输车2能够克服弹簧的弹力,压迫阻挡块5022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运输车2可以继续移动至卸料工位进行卸料。当运输车2自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移动时,即从卸料工位朝向装料工位移动时,阻挡块5022可以阻挡运输车2继续下行,此时可以通过操作杆5023转动转轴5021使阻挡块5022位于第一位置,运输车2能够继续移动至装料工位。这样,能够防止如绳索304断裂等意外发生时运输车2快速滑向第一端,以免发生人员伤亡等事故,以提高本公开的输送装置的安全性。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输送轨道1的支架7,该支架7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其目的是用于支撑输送轨道1,例如,支架7可以构造为a字架,以增强输送轨道1的稳定性,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4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5.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