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0488发布日期:2022-08-06 04:1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的制作方法
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


背景技术:

2.塑料包装袋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常被用来装其他物品。因其廉价、重量极轻、容量大、便于收纳的优点被广泛使用于生产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各种用品的包装袋。但现有技术中的聚乙烯塑料袋过于柔软,挺度极差,在应用范围上受限。
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免挤压堆放包装袋[申请号:202022985397.8],该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包装袋本体,在所述包装袋本体上部中间设有进料口,在所述包装袋本体上部角落设有加强型吊带,在所述包装袋本体底部平行的两底边上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插板通道,两插板通道设在同一水平线上,在所述插板通道内设置中空插板,所述插板通道设在包装袋本体内侧,所述包装袋本体包括pe编织布,以及设在pe编织布两侧的evoh 膜,它们通过粘合层连接,所述加强型吊带包括吊带本体,在所述吊带本体外部设有耐磨护套,所述吊带本体由单层涤纶织带叠加成四层式结构,该四层式结构分为涤纶织带层ⅰ、涤纶织带层ⅱ、涤纶织带层ⅲ和涤纶织带层ⅳ,所述涤纶织带层ⅰ和涤纶织带层ⅱ通过缝纫线相连组成连接体ⅰ,所述涤纶织带层ⅲ和涤纶织带层ⅳ通过缝纫线相连组成连接体ⅱ,所述连接体ⅰ和连接体ⅱ通过缝纫线相连组成吊带本体,所述单层涤纶织带由锁边线将经纱和纬纱编织连接而成,在所述包装袋本体内侧均匀设有四个网状隔片。
[0004]
该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封口强度,同时又具备了成品易撕的功能,但其由多种不同材质的薄膜层组成,故存在上述回收处理非常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挺度较高,具有较大应用范围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
[0006]
一种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包括由复合膜制得的袋本体,所述袋本体内具有容纳空腔,袋本体的一端设有可打开的开口位,所述开口位与容纳空腔相连通,所述复合膜包括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粘结层与加挺层固定连接,高密度聚乙烯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粘结层与热封层固定连接,所述热封层与容纳空腔相贴合。
[0007]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加挺层由中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得。
[0008]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热封层由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制得。
[0009]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由酸性树脂材料制得。
[0010]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复合膜的总厚度为70微米以下。
[0011]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袋本体外侧面还固定连接有易撕储物袋。
[0012]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容纳空腔内还具有用于增强袋本体侧面挺度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有至少一个且固定连接在袋本体的内表面上。
[0013]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固定连接在袋本体侧面上的支撑轨道,所述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支撑片,支撑杆插入至容纳空腔后,所述支撑片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支撑轨道内。
[0014]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支撑轨道包括固定连接的导向部和中空筒体,所述导向部和支撑片均呈圆弧形,向下移动支撑杆可使支撑片的一端压设在导向部上并沿导向部延伸至中空筒体内。
[0015]
在上述的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中,所述支撑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杆轴心线方向相垂直。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密度聚乙烯层上表面粘结一层加挺层,使得复合膜整体可以使其以较薄的厚度达到比其厚30%-40%薄膜所能提供的挺括性,扩大了应用范围。
[0018]
2、本实用新型以茂金属聚乙烯做为制得热封层的材料,使得袋本体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实现热封。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2]
图4是复合膜的剖视图;
[0023]
图中:袋本体1、容纳空腔2、开口位3、易撕储物袋4、支撑组件5、支撑杆51、支撑片52、支撑轨道53、导向部54、中空筒体55、支撑架56、复合膜100、高密度聚乙烯层101、第一粘结层102、加挺层103、第二粘结层104、热封层1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密度加挺超低温pe膜袋,结合图1和图4所示,包括由复合膜100制得的袋本体1,所述袋本体1内具有容纳空腔2,袋本体1的一端设有可打开的开口位3,所述开口位3与容纳空腔2相连通,所述复合膜100包括高密度聚乙烯层101,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层10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粘结层102 与加挺层103固定连接,高密度聚乙烯层101的下表面通过第二粘结层104与热封层105固定连接,所述热封层105与容纳空腔 2相贴合。
[0027]
其中,所述加挺层103由中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得,中密度聚乙烯是在合成过程中用α烯烃共聚,控制密度而成,其与高密度聚乙烯层101配合实现复合膜100整体的挺括性。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一般在0.94-0.965g/cm3,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一般在 0.926-0.94g/cm3。所述热封层105由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制得,茂金属聚乙烯为茂金属催化生产的改性聚乙烯膜,具有超低的热封温度,较高的热封强度,故本实用新型以茂金属聚乙烯做为制得热封层的材料,使得袋本体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实现热封。所述第一粘结层102和第二粘结层
104均由酸性树脂材料制得,例如可以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第一粘结层102和第二粘结层104起到粘合上下两层,防止层与层之间发生分离的作用。复合膜100整体的总厚度为70微米以下,整体密度为0.948-0.951g/cm3,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密度聚乙烯层101上表面粘结一层加挺层102,使得复合膜100整体可以使其以较薄的厚度达到比其厚30%-40%薄膜所能提供的挺括性,扩大了应用范围。
[0028]
结合图1-3所示,所述袋本体1外侧面还固定连接有易撕储物袋4。易撕储物袋4可用于放置一些辅助性小工具,例如可用于放置支撑杆51。
[0029]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容纳空腔2内还具有用于增强袋本体1侧面挺度的支撑组件5,所述支撑组件5设有至少一个且固定连接在袋本体1的内表面上。
[0030]
具体的说,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杆51和固定连接在袋本体1侧面上的支撑轨道53,所述支撑杆51上转动连接有支撑片 52,支撑杆51插入至容纳空腔2后,所述支撑片52远离支撑杆 51的一端延伸至支撑轨道53内。所述支撑轨道53包括固定连接的导向部54和中空筒体55,所述导向部54和支撑片52均呈圆弧形,向下移动支撑杆51可使支撑片52的一端压设在导向部54 上并沿导向部54延伸至中空筒体55内。
[0031]
使用时,将支撑杆51插入至容纳空腔2,支撑片52会与导向部54相接触,从而发生相对支撑杆51的转动,使得支撑片52 部分延伸至中空筒体55内,对袋本体1沿与支撑杆51轴心线不同方向上进行支撑。
[0032]
优选地,所述支撑轨道53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杆51轴心线方向相垂直。这样支撑杆51插入后形成的支撑结构呈相互垂直的十字型,支撑效果更佳。
[0033]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轨道53从上至下设有若干对,每对支撑轨道53之间留有间隙,从上至下间隙依次缩小,支撑杆51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6,支撑片52由支撑架56支撑从而形成一个半张开的状态,支撑架56的长度也由上至下依次缩短,这样能保证支撑杆51插入后,每一对支撑片52与每一对支撑轨道53 形成一一配合支撑,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
[0034]
应用例1
[0035]
分别测量厚度为70微米的复合膜100和厚度为100微米的市售聚乙烯薄膜的挺度,平行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0036][0037]
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70微米的复合膜可以达到100微米的市售聚乙烯薄膜的挺度,故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预期目的。
[003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9]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袋本体1、容纳空腔2、开口位3、易撕储物袋4、支撑组件5、支撑杆51、支撑片52、支撑轨道53、导向部54、中空筒体55、支撑架56、复合膜100、高密度聚乙烯层101、第一粘结层102、加挺层103、第二粘结层104、热封层 10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