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用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70252发布日期:2022-06-11 00:2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托盘用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盘用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2.在新能源的汽车中,离不开动力电池的使用,通过动力电池提供的电能去满足汽车的动力需求,以逐渐地替换靠汽油或柴油等去提供动力的方式。
3.其中,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工艺,而实施各工艺的工位之间存在距离,故需要将用于承载电池模组的托盘连同电池模组一起由托盘输送线进行输送,以确保各工位之间的生产连贯性。为了确保托盘循环利用,故托盘输送线被设计成两层输送线,即上层输送线和位于上层输送线正下方的下层输送线,由上层输送线负责托盘带工件输送,由下层输送线负责将空的托盘往回输送;为了确保托盘于上下两层输送线之间的顺畅转移,故离不开升降装置的使用。
4.但是,在现有的升降装置中,它是采用旋转电机、丝杆和丝母的配合去带动升降架于上层输送线与下层输送线之间切换,故存在转移速度慢的缺陷。
5.因此,亟需一种托盘转移速度高的托盘用升降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转移速度高的托盘用升降机构。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包括机构框架、动轮、定轮、第一轴、第二轴、首尾敞开的牵引件、用于承载托盘的承托升降架及用于驱使所述承托升降架连同托盘一起升降的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驱动器装配于所述机构框架,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做直线的伸缩运动;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下方,所述第一轴还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装配连接;所述动轮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呈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上方,所述第二轴还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机构框架,所述定轮套装于所述第二轴,所述牵引件的首端与所述机构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牵引件远离所述首端的位置绕过所述动轮和定轮后再与所述承托升降架固定连接。
8.较佳地,所述第一轴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所述动轮,所述第二轴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所述定轮,所述牵引件为两个,一个所述牵引件绕过该牵引件所对应的一个动轮和一个定轮。
9.较佳地,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朝下布置。
10.较佳地,所述承托升降架位于所述机构框架中,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及升降驱动器各位于所述承托升降架的同一侧的旁边。
11.较佳地,所述机构框架内设有沿所述机构框架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所述牵引件的侧旁,所述承托升降架面对所述机构框架的一侧装配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套于所述滑轨。
12.较佳地,所述滑轨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隔开布置,所述牵引件沿所述第
一轴的轴向位于两所述滑轨之间。
13.较佳地,所述动轮和定轮为链轮,所述牵引件为链条;或者,所述动轮和定轮为带轮,所述牵引件为皮带。
14.较佳地,所述承托升降架上装配有多个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隔开排列且用于承托托盘的辊轴。
15.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用升降机构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承托升降架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将所述辊轴上的托盘向上顶起。
16.较佳地,所述顶升装置包含顶升驱动器、顶升板及顶升支撑块,相邻两所述辊轴之间对应有一个所述顶升支撑块,所述顶升支撑块的下端装配于所述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位于所述辊轴的正下方,所述顶升驱动器位于所述顶升板的下方,所述顶升驱动器装配于所述承托升降架,所述顶升驱动器的输出端朝上布置并与所述顶升板装配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动轮、定轮和牵引件的配合,故在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做伸出滑移的过程中,使得承托升降架的升起的行程是动轮向下滑移的行程的两倍,同理,承托升降架下降的行程是动轮向上滑移的行程两倍,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用升降机构的托盘转移速度高且省力。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用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在隐藏大部分机构框架且沿箭头b所指方向观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所示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在隐藏大部分机构框架且沿箭头a所指相反方向观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用升降机构中的承托升降架及其上的顶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用升降机构100包括机构框架10、动轮40、定轮50、第一轴60、第二轴70、首尾敞开的牵引件80、用于承载托盘的承托升降架20及用于驱使承托升降架20连同托盘一起升降的升降驱动器30。升降驱动器30装配于机构框架10,由机构框架10为升降驱动器30提供支撑的作用及装配的场所,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做直线的伸缩运动。第一轴60位于升降驱动器30的下方,第一轴60还与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装配连接,以满足升降驱动器30驱使第一轴60做上下升降的需要。动轮40可转动地套装于第一轴60,以使得动轮40在跟随第一轴60做升降的同时还绕第一轴60转动。第二轴70呈平行地位于第一轴60的上方,即第二轴70位于第一轴60的上方且与第一轴60平行,第二轴70还可转动地装配于机构框架10,使得第二轴70可相对机构框架10转动。定轮50套装于第二轴70,以使得定轮50跟随第二轴70相对机构框架10一起转动。牵引件80的首端与机构框架10
固定连接,牵引件80远离首端的位置绕过动轮40和定轮50后再与承托升降架20固定连接。故在升降驱动器30驱使第一轴60连同动轮40一起向下滑移的过程中,通过动轮40和定轮50的配合而拉起承托升降架30向上升降,当升降驱动器30驱使第一轴60连同动轮40一起向上滑移时,通过动轮40和定轮50的配合而放下承托升降架30,以满足托盘于上层输送线与下层输送线之间的转移需要。更具体地,如下:
25.如图2所示,第一轴60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动轮40,第二轴70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定轮50,牵引件80为两个,一个牵引件80绕过该牵引件80所对应的一个动轮40和一个定轮50,即,在图2中,左侧的牵引件80绕过左侧的动轮40和定轮50,右侧的牵引件80绕过右侧的动轮40和定轮50,以增加承托升降架20升降的承载能力,以及承托升降架20升降的顺畅性。具体地,在图2和图3中,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朝下布置,这样设计以简化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与第一轴60之间的装配关系。举例而言,升降驱动器30为气缸,当然,也可以选择为液压缸,但不以此为限。
26.如图1所示,承托升降架20位于机构框架10中,以将承托升降架20收藏于机构框架10内,避免外界对承托升降架20的升降造成干扰;第一轴60、第二轴70及升降驱动器30各位于承托升降架30的同一侧的旁边,例如但不限于图1的后侧旁边,以实现升降驱动器30对承托升降架30的单侧驱动。具体地,在图1、图2及图3中,机构框架10内设有沿机构框架10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11,滑轨11位于牵引件80的侧旁,承托升降架30面对机构框架10的一侧(即图1中的后侧)装配有滑块21,滑块21滑套于滑轨11,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加承托升降架20上下升降的顺畅性。更具体地,在图1和图2中,滑轨11为两个且沿第一轴60的轴向隔开布置,牵引件80沿第一轴60的轴向位于两滑轨11之间,这样设计一方面提高机构框架10与承托升降架20之间的滑动连接强度,以及承托升降架20上下升降的顺畅性,另一方面使得牵引件80与滑轨11之间的布置更紧凑和更合理,以及确保牵引件80对承托升降架20施力作用位置的合理性。举例而言,动轮40和定轮50为链轮,牵引件80为链条,以增加承托升降架20的提升能力,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动轮40和定轮50也可带轮,对应地,牵引件80为皮带。
27.如图1和图4所示,承托升降架20上装配有七个沿第一轴60的轴向隔开排列且用于承托托盘的辊轴22,为下面描述到的顶升装置90对托盘的顶升提供空间,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辊轴22的数量还可以为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不等。另,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用升降机构100还包括装配于承托升降架20的顶升装置90,顶升装置90将辊轴22上的托盘向上顶起,以便于托盘往外输送。具体地,在图3、图4及图5中,顶升装置90包含顶升驱动器91、顶升板92及顶升支撑块93;相邻两辊轴22之间对应有一个顶升支撑块93,以使得顶升支撑块93的数量比辊轴22的数量少一个,顶升支撑块93的下端装配于顶升板92,顶升板92位于辊轴22的正下方,顶升驱动器91位于顶升板92的下方,顶升驱动器91装配于承托升降架20,顶升驱动器91的输出端朝上布置并与顶升板92装配连接;故在顶升驱动器91驱使顶升板92做靠近辊轴22的方向滑移时,使得顶升支撑块93将承托于辊轴22处的托盘向上顶离辊轴22。举例而言,顶升驱动器91为气缸,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液压缸,故不以此为限。
28.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动轮40、定轮50和牵引件80的配合,故在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做伸出滑移的过程中,使得承托升降架20的升起的行程是动轮40向下滑移的行程的两倍,同理,承托升降架20下降的行程是动轮40向上滑移的行程两倍,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用升降机构100的托盘转移速度高且省力。
29.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箭头a所指方向为机构框架10由左至右的方向,对应地,箭头a所指方向和相反方向就是第一轴60的轴向,附图中箭头b所指方向为机构框架10由前至后的方向,附图中箭头c所指方向为机构框架10由上至下的方向。
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