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夹盘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1436发布日期:2022-08-09 23:4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夹盘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夹盘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5g终端、物联网、消费电子等需求的多重驱动,全球被动元件的市场前景一路向好,而电容作为最主要的被动元件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3.为了保证电容的正常、安全使用,电容在使用前通常要进行参数测试、外观检测,以筛选出质量符合要求的电容。若上述环节出现问题,小至几百元的设备,大至几百万的设备,在电容出现异常后都只能通过售后进行维护,大幅增加了企业日常经营的成本。
4.大多数电容的体积较小、传输不便,导致现有技术中电容的自动化检测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电容姿态轻微的偏移都会造成漏检,目前行业内对异常电容的漏检率只能达到万分之五左右的指标,虽然表面上接近百分百,但仍然无法完全杜绝异常电容漏检现象的出现。
5.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在于进料机构的研发设计方面存在技术瓶颈。综上所述,目前尚未出现结构精简、成本合理的电容进料机构,来适应实际需求,从根源上降低异常电容的漏检率,真正杜绝异常电容出现的漏检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面对传输不便的电容,怎样从根源上降低异常电容的漏检率,真正杜绝异常电容出现的漏检现象。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夹盘进料机构,可通过创新型的槽体设计,巧妙利用料盘与传输带之间的补偿机制,精准控制电容的稳定传输,用结构精简、成本合理的方案将所有传输的电容扶正,不仅确保电容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垂直稳定的姿态,而且实现了电容的有序传输、不易损坏,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电容检测可以真正杜绝异常电容出现的漏检现象。
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夹盘进料机构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双夹盘进料机构用于输送电容,所述双夹盘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盘、第二进料盘,第一驱动部件以及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一进料盘与所述第二进料盘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进料盘与第一驱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进料盘与第二驱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沿同一平面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进料盘的外径边缘以及所述第二进料盘的外径边缘均设有至少一个槽体;所述槽体包括平滑连接的渐开边缘以及扇形边缘;所述渐开边缘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扇形边缘的半径;从所述渐开边缘与所述扇形边缘的连接处开始,所述渐开边缘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扇形的圆心角小于90度。
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进料盘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进料盘的边缘均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渐开边缘相邻。
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沿同一平面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还包括第三齿轮以及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还包括第四齿轮以及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盘与所述第一齿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盘以及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缠绕在所述第三齿轮的外侧;所述第四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料盘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料盘以及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缠绕在所述第四齿轮的外侧。
12.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进料盘包括第一圆心,所述第二进料盘包括第二圆心,所述第一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心之间的连线为连心线;所述第一进料盘上的凸起部与第一圆心的距离为外半径,所述连心线长度为所述外半径长度的两倍。
13.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进料盘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且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二进料盘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且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
1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设于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二驱动部件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带贴合设于所述传输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二同步带贴合设于所述传输通道的另一侧。
15.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所述第一同步带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第二同步带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
16.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传输通道、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
1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齿轮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齿轮的厚度,所述第二齿轮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齿轮的厚度。
18.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容姿态轻微的偏移都会造成漏检,目前行业内无法完全杜绝异常电容漏检现象的出现,大多数企业只能将设备中电容的隐患交给售后解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可通过创新型的槽体设计,巧妙利用料盘与传输带之间的补偿机制,精准控制电容的稳定传输,用结构精简、成本合理的方案将所有传输的电容扶正,不仅确保电容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垂直稳定的姿态,而且实现了电容的有序传输、不易损坏,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电容检测可以真正杜绝异常电容出现的漏检现象。
19.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包括,电容通过前端进入电容槽扶正,由于后端相比前端凸出,料盘凸起部可以选择通过后端将位于电容槽内的电容沿着变异渐开线推出,进入检测生产线,该设计可以从根源上降低异常电容的漏检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双夹盘进料机构的外观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双夹盘进料机构的局部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双夹盘进料机构的另一局部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双夹盘进料机构的另一外观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双夹盘进料机构的另一局部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双夹盘进料机构的另一局部图。
27.附图标记
28.10.第一进料盘、11.第一圆心、12.第一转轴、13.第一固定孔
29.20.第二进料盘、21.第二圆心、22.第二转轴、23.第二固定孔
30.30.第一驱动部件、31.第一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一同步带
31.40.第二驱动部件、41.第二齿轮、42.第四齿轮、43.第二同步带
32.50.槽体、51.渐开边缘、52.扇形边缘、53.连接处、60.凸起部
33.70.传输通道、71.第一架体、72.第二架体、8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36.实施例
37.参见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夹盘进料机构,所述双夹盘进料机构用于输送电容,具体包括:第一进料盘10、第二进料盘20,第一驱动部件30以及第二驱动部件40;所述第一进料盘10与所述第二进料盘20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进料盘10与第一驱动部件30连接,所述第二进料盘20与第二驱动部件4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0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40沿同一平面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进料盘10的外径边缘以及所述第二进料盘20的外径边缘均设有至少一个槽体50;所述槽体50包括平滑连接的渐开边缘51以及扇形边缘52;所述渐开边缘51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扇形边缘52的半径;从所述渐开边缘51与所述扇形边缘52的连接处53开始,所述渐开边缘51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38.上述方案中,输送电容具体可以为匀速输送;所述第一进料盘10与所述第二进料盘20相对于两个料盘的公法线对称设置;所述槽体50有若干个,且槽体50大小适中,其大小不会对第一进料盘10、第二进料盘20的外观造成观感上的实质影响;由于所述渐开边缘51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扇形边缘52的半径,所以渐开边缘51的弧长明显大于扇形边缘52的弧长。
39.上述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可通过创新型的槽体设计,巧妙利用料盘与传输带之间的补偿机制,精准控制电容的稳定传输,用结构精简、成本合理的方案将所有传输的电容扶
正,不仅确保电容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垂直稳定的姿态,而且实现了电容的有序传输、不易损坏,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电容检测可以真正杜绝异常电容出现的漏检现象。
40.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的所述扇形的圆心角小于90度。其中,所述圆心角优选的角度为82.5度。其技术效果为,使得槽体50的深度恰到好处,电容与槽体50的接触面积适度,更有利于电容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41.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的所述第一进料盘10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进料盘20的边缘均设有凸起部60,所述凸起部60与所述渐开边缘51相邻。其中,所述凸起部60与所述渐开边缘51之间平滑过渡,在料盘的边缘形成较小的凹凸,并均匀环绕在料盘的整个边缘。具体而言,凸起部60后端的轨迹和待进料电容发生空间干涉,并将待进料电容向前推。
42.其技术效果为,电容在移动过程中沿着槽体50的边缘滑动,在即将滑出槽体50时,两个料盘的凸起部60可以相向并拢,共同推动电容前进,避免因电容滑出槽体50而造成路线偏移。
43.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0包括第一齿轮31,所述第二驱动部件40包括第二齿轮41,所述第一齿轮31与所述第二齿轮41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0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40沿同一平面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0还包括第三齿轮32以及第一同步带33;所述第二驱动部件40还包括第四齿轮42以及第二同步带43;所述第三齿轮32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盘10与所述第一齿轮31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盘10以及所述第一齿轮31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33缠绕在所述第三齿轮32的外侧;所述第四齿轮42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料盘20与所述第二齿轮41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料盘20以及所述第二齿轮41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43缠绕在所述第四齿轮42的外侧。其技术效果为,第三齿轮32、第四齿轮42均作为从动轮而被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41带动,进而带动第一同步带33、第二同步带43的运动。
44.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为,该双夹盘进料机构的所述第一进料盘10包括第一圆心11,所述第二进料盘20包括第二圆心21,所述第一圆心11与所述第二圆心21之间的连线为连心线;所述凸起部60到第一进料盘10的中心的距离为基半径,所述送料同步带转动时以节线为计算基准所设定的圆形半径为节半径;其中,所述节线为第一同步带33与第三齿轮32接触部分所在的线段;将电容放置于槽体50当中,则所述电容与槽体50的接触点为切点,所述切点的运动轨迹为m(x,y);
45.x=r*cosθ+r*sinθ;
46.y=r*sinθ-r*cosθ;
47.其中,r为基半径的数值,r为节半径的数值,θ为所述切点与第一进料盘10的中心的连线相对于连心线的夹角;切点的运动轨迹称为变异渐开线。
48.在进料时,电容通过前端进入电容槽扶正,由于后端相比前端凸出,料盘凸起部60通过后端将位于电容槽内的电容沿着变异渐开线推出,进入检测生产线;任何规格电容,取一段合适的θ值,就可以实现变异渐开线转盘的快慢和皮带直线送料快慢同步,从而在高速运动中保持稳定的垂直姿态。
49.上述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在确保电容平滑地移出槽体50的基础上,两个驱动装置施加的力能够最大效率地传递给电容的前进方向,即可以实现电容传输的最佳效果。
50.其另一技术方案为,该双夹盘进料机构的所述第一进料盘10包括第一圆心11,所
述第二进料盘20包括第二圆心21,所述第一圆心11与所述第二圆心21之间的连线为连心线;若所述第一进料盘10转动至所述连心线与所述连接处53重合,则所述渐开边缘51的坐标为(x,y),满足公式yn=x-r。
51.其中,r为所述槽体50与第一圆心11之间的最短距离,n为凸起部60边缘的长度与渐开边缘51的弧长之间的比值,x轴与所述连心线重合,y轴与x轴垂直并穿过第一进料盘10的圆心;任何规格电容,取一段合适的θ值,就可以实现上述方案,在高速运动中保持稳定的垂直姿态。
52.上述方案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对所述渐开边缘51形状的约束,确保电容平滑地移出槽体50,即确保电容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挤压或偏移。
53.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的所述第一进料盘10上的凸起部60与第一圆心11的距离为外半径,即上述基半径,所述连心线长度为所述外半径长度的两倍。其技术效果为,在两个料盘转动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始终保持一段距离,只有在两个凸起部60转动到一起的时候,两个料盘之间的距离最近,当该距离趋近于零的时候向电容施加的推动力最大,有利于电容的平稳传输。
54.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22;所述第一进料盘1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所述第一转轴12穿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0且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3;所述第二进料盘2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3,所述第二转轴22穿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40且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23。其技术效果为,确保第一进料盘10与第一转轴12的稳固连接,确保第二进料盘20与第二转轴22的稳固连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导致松动或打滑,延长进料机构的使用寿命。
55.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还包括传输通道70,所述传输通道70设于第一驱动部件30与第二驱动部件40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带33贴合设于所述传输通道70的一侧,所述第二同步带43贴合设于所述传输通道70的另一侧。其技术效果为,具体工作时第一同步带33和第二同步带43的速度相同,即传输通道70两侧的受力相同,通过同步带从两侧的动力带动传输通道70,从而带动电容传输。
56.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架体71、第二架体72,所述第一同步带33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71上,所述第二同步带43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72上。其技术效果为,通过传输通道70、第一架体71、第二架体72的共同作用,两个同步带可顺利在进料机构上循环转动,进而不断带动电容通过传输通道70移动。
57.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还包括底座80;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0、第二驱动部件40均设置在所述底座80上;所述传输通道70、所述第一架体71、所述第二架体72均与所述底座80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底座80的上表面接触。其技术效果为,传输通道70、第一架体71、第二架体72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并由底座80支撑,确保传输更加平稳。
58.进一步地,该双夹盘进料机构的所述第一齿轮3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齿轮32的厚度,所述第二齿轮4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齿轮42的厚度。其技术效果为,出于实际生产和制造成本的考虑,第一驱动部件30、第二驱动部件40的厚度需要符合一定标准,尽可能增加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41的厚度,有利于匹配更宽的同步带,进而有利于匹配体积更大、长度更长的电容进行传输。
59.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中,电容通过前端进入电容槽扶正,由于后端相比前端凸出,
料盘凸起部可以选择通过后端将位于电容槽内的电容沿着变异渐开线推出,进入检测生产线。
6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通过创新型的槽体设计,巧妙利用料盘与传输带之间的补偿机制,精准控制电容的稳定传输,用结构精简、成本合理的方案将所有传输的电容扶正,不仅确保电容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垂直稳定的姿态,而且实现了电容的有序传输、不易损坏,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电容检测可以真正杜绝异常电容出现的漏检现象。
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6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67.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