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线安装施工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4568发布日期:2022-06-08 06:2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线安装施工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预制管线安装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管线安装施工的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通风系统施工过程中,需要安装通风管道以及用于调节风送风量、跟踪负荷变化以维持室温的末端装置,通风管道及末端装置需要支撑组件进行支撑。
3.传统的施工方式中,通风管道组件和支撑组件是在施工现场进行切割和加工的,为了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出现了将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连接件在加工车间进行预制化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施工方式,这样无需在施工现场对管道进行加工,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将组装好的通风系统组件安装到天花板的过程中,若采用行吊进行吊装,行吊的横梁易与天花板上的管线发生碰撞,若采用剪叉式的提升装置,需要先将通风系统组件搬运到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上,然后才能提升,由于剪叉式结构本身的限制,升降平台离地面较高,搬运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在室内吊装通风系统组件,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管线安装施工的提升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线安装施工的提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管线安装施工的提升装置,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和驱动第一升降平台相对所述第一立柱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上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升降平台和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相对所述第二立柱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平台上于所述第二升降单元的下方设置有避空槽,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向下弯折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货叉,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时,所述货叉穿过所述避空槽移动到所述移动平台下方。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通风系统组件进行吊装时,货叉能够移动到移动平台的下方,直接伸入到通风系统组件的下方,然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提升货叉进而抬起通风系统组件,无需先将通风系统搬运到升降平台上;同时,通过第一升降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的配合,一方面,使提升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高度较低,便于运输和保存,另一方面在对通风系统组件进行提升时,第二驱动机构限驱使货叉移动到第二立柱的锥顶端,再由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整个第二立柱向上移动,在提升通风系统组件的过程中,提升组件最高的位置不会超过通风系统组件,提升装置不易于天花板上的管线发生碰撞。
8.可选的,所述提升组件设置有两组,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源和离合组件,两组提升组件的第一驱动机构均通过所述离合组件与所述第一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离合将两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置为同步运转状态和独立运转状态,所述同步运转状态下,两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同步运转,所述独立运转状态下,一个第一驱动机构运转,另一个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提升组件能够增加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离合组件能够使两组提升组件既能同步工作,也能独立工作,在通风系统组件的底部较为平整时,两个货叉处于同一平面,并且能够同步升降,当通风系统组件的底部为异形时,能够单独驱动一个货叉,使两个货叉处于不同高度,以适配通风系统组件底部的形状,调整完毕后,再使两个货叉同步升降带动通风系统组件平稳上升。
10.可选的,所述离合组件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传动杆以及设置在两传动杆之间的传动套,所述传动套与所述第一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立柱内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通过锥齿轮结构传动连接,两所述传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键槽,所述传动套内设有与所述键槽滑动配合的传动键,所述同步运转状态下所述传动键两端各自与一个传动杆上的键槽配合,所述独立运转状态下,所述传动键只有一端与键槽配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套沿轴向滑动时,能够切换传动状态,当传动套位于中位时,传送套同时与两个传动杆耦合,能够带动两个传动杆同步旋转,进而通过锥齿轮结构带动第一丝杆旋转;当传动套滑动到左位时,传动套脱离右侧的传动杆、与左边的传动杆耦合;当传动套滑动到右位时,传动套脱离左侧的传动杆、与右边的传动杆耦合,能够灵活进行切换,使用较为方便。
12.可选的,所述移动平台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套的支撑座,所述传动套与支撑座转动配合,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定位销孔,所述支撑座上穿设有与所述定位销孔配合的定位销。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动套在左位、中位、右位之间切换时,支撑座随之在滑槽内滑动,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的配合能够对传动套的轴向位置进行限位,使传动套在传动过程中不会发生轴向窜动。
14.可选的,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底座和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形成所述避空槽,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臂底部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底座之间活动连接,将所述支撑臂配置为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底座,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支撑臂靠近所述底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众所周知立式的提升平台,底部的支撑座越大,越不易发生侧倾,稳定性更好;支撑臂在展开时,能够增大底座和滚轮与支撑臂上滚轮的距离,提升整体的稳定性,使提升装置不易发生侧倾,当支撑臂处于折叠状态时,整体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运输和存放。
16.可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撑臂适配的滑槽,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支撑臂缩入所述滑槽内,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支撑臂从滑槽中滑出。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折叠状态下,支撑臂位于底座内部,不易发生晃动,同时能够自由调节支撑臂伸出底座的长度,使用较为方便。
18.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转轴铰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转轴转支撑臂即可调整支撑臂的状态。
20.可选的,所述转轴竖向设置,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支撑臂位于第二升降平台下方。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臂处于缩回状态时,能够对货叉起到支撑作用,在长时间存放时,能够减轻货叉的自重对第二驱动机构的剪切力。
22.可选的,所述转轴横向设置,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支撑臂旋转到与第一立柱平行的状态,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支撑臂转动的限位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折叠状态下,支撑臂绕转轴向上转动,支撑臂上的轮子会脱离地面,进一步减少占用的空间。
24.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行走轮和过渡轮,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二行走轮,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底座能够以所述过渡轮为支点转动将提升装置配置为立姿状态和卧姿状态,所述立姿状态下,所述第一行走轮和过渡轮承载,所述卧姿状态下,所述第二行走轮和所述过渡轮承载。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臂处于折叠状态时,整个提升装置既能够以卧姿在地面上推行,也能够以立姿在地面上推行,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离合组件示意图;图4是图3中传动杆和传动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第二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处于卧姿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0、移动平台;11、底座;12、支撑臂;13、限位孔;14、限位销;15、第一行走轮;16、第二行走轮;17、过渡轮;20、第一升降单元;21、第一立柱;22、第一升降平台;23、安装槽;24、第一丝杆;30、第二升降单元;31、第二立柱;32、第二丝杆;33、支撑板;34、货叉;41、传动杆;42、传动套;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键槽;46、传动键;47、支撑座;48、定位销;51、调节槽;52、调节块;53、限位杆;54、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管线安装施工的提升装置,参照图1,包括移动平台10,移动平台10上设置有用于提升通风系统组件的提升组件。
30.提升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提升组件均包括第一升降单元20和第二升降单元30,第一升降单元20包括固定在移动平台10上的第一立柱21,第一立柱21上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22和驱动第一升降平台22相对第一立柱21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升降单元30包括固
定在第一升降平台22上的第二立柱31,第二立柱31上设置有第二升降平台和驱动第二升降平台相对第二立柱31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使用时先降下第二升降平台,然后推动移动平台10,使移动平台10移动到通风系统组件的下方,然后即可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使第二升降平台上升,或者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使第二立柱31上升间接推动第二升降平台上升,以提升通风系统组件。
31.参照图1和图2,第一立柱21内沿竖向开设有安装槽23,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槽23内的第一丝杆24,第二立柱31上固定有第一升降平台22,连接板滑动连接在安装槽23内并与第一丝杆24螺纹配合,当第一丝杆24旋转时能够通过螺纹配合带动第一升降平台22沿第一丝杆24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立柱31升降。
32.移动平台10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源和离合组件,两组提升组件的第一驱动机构均通过离合组件与第一动力源传动连接,离合将两第一驱动机构配置为同步运转状态和独立运转状态,同步运转状态下,两第一驱动机构同步运转,独立运转状态下,一个第一驱动机构运转,另一个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转。能够根据需求调节两个第二升降平台的高度差,以适配不同通风系统组件的形状。
33.参照图2和图3,离合组件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传动杆41以及设置在两传动杆41之间的传动套42,传动套42上设置有第一齿轮43,第一动力源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43啮合的第二齿轮44。第一丝杆24与传动杆41之间通过锥齿轮结构传动连接。
34.参照图3和图4,两传动杆4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键槽45,传动套42内设有与键槽45滑动配合的传动键46,同步运转状态下传动键46两端各自与一个传动杆41上的键槽45配合,独立运转状态下,传动键46只有一端与键槽45配合。键槽45靠近传动套4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槽,使传动键46能够更加容易进入到键槽45内。
35.传动套42沿轴向滑动时,能够切换传动状态,当传动套42位于中位时,传送套同时与两个传动杆41耦合,能够带动两个传动杆41同步旋转,进而通过锥齿轮结构带动第一丝杆24旋转;当传动套42滑动到左位时,传动套42脱离右侧的传动杆41、与左边的传动杆41耦合;当传动套42滑动到右位时,传动套42脱离左侧的传动杆41、与右边的传动杆41耦合。
36.移动平台10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支撑传动套42的支撑座47,传动套42与支撑座47转动配合,移动平台10上设置有定位销48孔,支撑座47上穿设有与定位销48孔配合的定位销48,当传动套42移动到左位、中位、右位中的任何一个位置时,移动平台10上均有与定位销48对应的定位孔,将定位销48插入定位孔后能够限定支撑座47的位置,进而限定传动套42的轴向移动。
37.参照图1和图5,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立柱31内的第二丝杆32,第二立柱31的顶端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32同轴连接。第二升降平台包括支撑板33,支撑板33与第二丝杆32螺纹配合,支撑板33上形成有向下弯折的延伸部,延伸部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货叉34,两个货叉34分别与延伸部铰接,转动货叉34能够调节两个货叉34之间的夹角以适应通风系统组件的外形。
38.移动平台10包括底座11和两个支撑臂12,两个支撑臂12之间形成避空槽,第二升降平台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时,货叉34穿过避空槽移动到移动平台10下方。底座11与支撑臂12底部均设置有滚轮,支撑臂12和底座11之间活动连接,底座11上开设有与支撑臂12适配的滑槽,折叠状态下,支撑臂12缩入滑槽内,展开状态下,支撑臂12从滑槽中滑出。
39.支撑臂12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限位孔13,底座11上设置有限位销14,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支撑臂12伸出的长度,并将限位销14插入到对应的限位孔13内。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管线安装施工的提升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对通风系统组件进行吊装时,货叉34能够移动到移动平台10的下方,推动移动平台10,使货叉34直接伸入到通风系统组件的下方,然后根据通风系统组件底部的形状调节两个货叉34的高度差,接着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限驱使货叉34移动到第二立柱31的锥顶端,再由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整个第二立柱31向上移动,在提升通风系统组件的过程中,提升组件最高的位置不会超过通风系统组件,提升装置不易于天花板上的管线发生碰撞。
41.实施例2,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座11上设置有转轴,支撑臂12与转轴铰接,转轴竖向设置,折叠状态下,支撑臂12位于第二升降平台下方。支撑臂12处于缩回状态时,能够对货叉34起到支撑作用,在长时间存放时,能够减轻货叉34的自重对第二驱动机构的剪切力。
42.实施例3,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转轴横向设置,折叠状态下,支撑臂12旋转到与第一立柱21平行的状态。底座11上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5和过渡轮17,支撑臂12上设置有第二行走轮16,折叠状态下,底座11能够以过渡轮17为支点转动将提升装置配置为立姿状态和卧姿状态,在切换到卧姿状态前需先拆下货叉34;立姿状态下,第一行走轮15和过渡轮17承载,卧姿状态下,第二行走轮16和过渡轮承载。
43.当支撑臂12处于折叠状态时,整个提升装置既能够以卧姿在地面上推行,也能够以立姿在地面上推行,卧姿推动时整体重心较低,移动时较为稳定不易发生倾倒,且能够通过较矮的门。
44.底座11上设置有限制支撑臂12转动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铰接在支撑臂12上的限位杆53,限位杆53远离支撑臂12的一端铰接有调节块52,底座11上设置有调节槽51,调节块52滑动在调节槽51内,调节块5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4,调节槽51内形成有与所述锁紧螺栓54配合的螺纹孔,当支撑臂12旋转时,调节块52在调节槽51内滑动,当支撑臂12旋转到预定的位置后,旋紧锁紧螺栓54即可限制支撑臂12的转动。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