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系统

文档序号:30080964发布日期:2022-05-18 04:2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系统

1.本发明涉及机电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机电加工的自动化送料也是现有机电自动化加工的重要手段,通常通过配套的送料控制程序完成自动化送料操作。
3.然而现有的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针对单个机电加工设备单点送料控制,只需要针对单个机电加工设备的加工速度进行调整与单点送料即可完成控制,而在一条输送带上设置多个机电加工设备,实现多点送料时,其控制效果不理想,往往是在所有设备均完成加工时,再进行同步送料,从而存在设备空余闲置时间段,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系统,具备提高多点加工自动化送料的效果,减少设备闲置停工时间段,提高加工效率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系统,包括:
6.物料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物料;
7.伺服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物料输送装置的驱动伺服,包括控制驱动伺服的停止与启动;
8.还包括机电加工设备,机电加工设备设置在物料输送装置的外侧,机电加工设备用于完成物料的机械加工,其中,机电加工设备包括:
9.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物料的位置状态,机电加工设备设置有上料位置b,上料位置b上游设置有待上料点a,位置检测模块检测物料是否处于待上料点a或上料位置b;
10.上料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属机电加工设备的加工完成状态,对机电加工设备是否需要上料做出判断,用于检测机电加工设备是否完成物料的上料动作;
11.上料驱动模块,用于控制机电加工设备的上料装置进行上料。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设置为环形,所述物料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输送带,还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带的环形轨道及轨道支架,用于驱动输送带运行的驱动伺服,所述驱动伺服和伺服控制模块电连接。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机电加工设备设置有多个,实际数量可根据场地和需求设置。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机电加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三个,区分为第一机电加工设备、第二机电加工设备和第三机电加工设备,所述任意一个机电加工设备均设置有位置检测模块、上料检测模块和上料驱动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区分为第一位置检测模块、第二位置检测模块、第三位置检测模块,上料检测模块区分为第一上料检测模块、第二上料检测模块、第
三上料检测模块,上料驱动模块区分为第一上料驱动模块、第二上料驱动模块、第三上料驱动模块。
15.进一步优选的,任意所述上料驱动模块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上料位置b和待上料点a,物料移动至所述待上料点a时,所述上料检测模块对机电加工设备需要上料作出判断,当判断结果为“是”,物料在上料位置b停止,当判断结果为“否”,物料继续输送。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待上料点a和上料位置b贴合。
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手上料机构。
18.有益效果:
19.该智能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系统,通过所有的位置检测模块不间断检测待上料点a,在确定所属机电加工设备需要上料时,控制物料在上料位置b停止,从而方便机电加工设备的上料工序,且由于按物料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进行依次判断,使不同机电加工设备可以依次上料,与现有的先控制所有机电加工设备完成加工,在控制上料装置同步上料,极大的提高了上料效率,且在待上料点进行上料预判,从而进一步减少机电加工设备的闲置时间段,有效保证加工效率。
20.该智能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待上料点a和上料位置b,上料点a为上料检测模块的预测点,对机电加工设备是否需要上料进行提前预判,为伺服控制模块提供制动反应时间,同时能够保证物料输送装置的稳定运行,伺服控制模块能够控制物料输送装置带动物料稳定且准确的上料位置b停止,提高控制效果,通过物料准确停靠在上料位置b,方便上料驱动模块控制上料,提高上料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设备分布状态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整体系统模块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上料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3,一种智能机电自动化送料控制系统,包括:
27.物料输送装置,设置为环形,所述物料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输送带,还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带的环形轨道及轨道支架,用于驱动输送带运行的驱动伺服,所述驱动伺服和伺服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输送物料,将物料由输送至机电加工设备的上料处。
28.伺服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物料输送装置的驱动伺服,包括控制驱动伺服的停止与启动;
29.还包括机电加工设备,机电加工设备设置在物料输送装置的外侧,机电加工设备用于完成物料的机械加工,其中,机电加工设备包括:
30.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物料的位置状态,机电加工设备设置有上料位置b,上料位置b上游设置有待上料点a,位置检测模块检测物料是否处于待上料点a或上料位置b;
31.上料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属机电加工设备的加工完成状态,对机电加工设备是否需要上料做出判断,用于检测机电加工设备是否完成物料的上料动作;
32.上料驱动模块,用于控制机电加工设备的上料装置进行上料。
33.其中,所述机电加工设备设置有多个,实际数量可根据场地和需求设置。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电加工设备设置但不限于三个,区分为第一机电加工设备、第二机电加工设备和第三机电加工设备,所述任意一个机电加工设备均设置有位置检测模块、上料检测模块和上料驱动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区分为第一位置检测模块、第二位置检测模块、第三位置检测模块,上料检测模块区分为第一上料检测模块、第二上料检测模块、第三上料检测模块,上料驱动模块区分为第一上料驱动模块、第二上料驱动模块、第三上料驱动模块。
35.在本实施例中,任意所述上料驱动模块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上料位置b和待上料点a,物料移动至所述待上料点a时,所述上料检测模块对机电加工设备需要上料作出判断,当判断结果为“是”,物料在上料位置b停止,当判断结果为“否”,物料继续输送。
36.在实施例中,待上料点a和上料位置b与机电加工设备相适配,设置为第一带上料点a、第二带上料点a、第三带上料点a和第一上料位置b、第二上料位置b、第三上料位置b。
37.在实施例中,所述待上料点a和上料位置b贴合,待上料点a为上料检测模块的预测点,对机电加工设备是否需要上料进行提前预判,为伺服控制模块提供制动反应时间,同时能够保证物料输送装置的稳定运行,伺服控制模块能够控制物料输送装置带动物料稳定且准确的上料位置b停止,提高控制效果,通过物料准确停靠在上料位置b,方便上料驱动模块控制上料,提高上料效果。
38.在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手上料机构。用于配合并完成将物料从输送带移动至机电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
39.参考图3,具体控制过程为:
40.s1、原料从原料输送设备进入物料输送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带动物料在输送带上移动;
41.s2、第一位置检测模块不间断检测第一待上料点a,判断第一待上料点a是否存在物料,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s3,若判断结果为“否”,执行s5;
42.s3、第一上料检测模块检测第一机电加工设备的物料加工完成状态,对第一机电加工设备的是否无需要上料进行预判,若结果为“是”,执行s4,若结果为“否”,物料输送装置继续带动物料前行;
43.s4、伺服控制模块控制物料输送装置将物料输送至第一上料位置b,在物料达到第一上料位置b时停止,第一上料驱动模块控制上料装置进行上料,将物料移动至第一机电加工装置的加工区域,在第一上料检测模块检测上料完成时,将完成信号传送给伺服控制模块,伺服控制模块控制物料输送装置继续运行;
44.s5、第二位置检测模块不间断检测第二待上料点a,判断第二待上料点a是否存在物料,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s6,若判断结果为“否”,执行s8;
45.s6、第二上料检测模块检测第二机电加工设备的物料加工完成状态,对第二机电
加工设备的是否无需要上料进行预判,若结果为“是”,执行s7,若结果为“否”,物料输送装置继续带动物料前行;
46.s7、伺服控制模块控制物料输送装置将物料输送至第二上料位置b,在物料达到第二上料位置b时停止,第二上料驱动模块控制上料装置进行上料,将物料移动至第二机电加工装置的加工区域,在第二上料检测模块检测上料完成时,将完成信号传送给伺服控制模块,伺服控制模块控制物料输送装置继续运行;
47.s8、第三位置检测模块不间断检测第三待上料点a,判断第三待上料点a是否存在物料,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s9,若判断结果为“否”,物料输送装置继续带动物料前行;
48.s9、第三上料检测模块检测第三机电加工设备的物料加工完成状态,对第三机电加工设备的是否无需要上料进行预判,若结果为“是”,执行s7,若结果为“否”,物料输送装置继续带动物料前行;
49.s10、伺服控制模块控制物料输送装置将物料输送至第三上料位置b,在物料达到第三上料位置b时停止,第三上料驱动模块控制上料装置进行上料,将物料移动至第三机电加工装置的加工区域,在第三上料检测模块检测上料完成时,将完成信号传送给伺服控制模块,伺服控制模块控制物料输送装置继续运行。
5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