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

文档序号:30245910发布日期:2022-06-02 00:4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

1.本发明属于电梯自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曳引式电梯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的曳引式电梯在安全性上极其完善,但仍无法避免电梯因故障造成乘员被困于轿厢内的情形出现。目前常规的方法均是设置报警器,按下报警器后让乘员在轿厢内等待救援,但如果轿厢内的网络信号被干扰,且大楼物业没有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则乘员极有可能被困较长时间,如果乘员内有身体不佳者,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还有则是在电梯井的内部设置攀爬梯,用于人员紧急逃生,然而设置的攀爬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性较低,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有必要提供电梯故障自救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通过设置的保护机构、自救机构和围栏机构解决了警报器和攀爬梯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缺陷,实现了快速自救的目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故障自救装置,包括轨道架、通过多组第一导靴与所述轨道架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的轿厢,所述轿厢的一侧设置有与轿厢相连通的自救机构,所述自救机构包括自救框架、位于轿厢和自救框架之间且竖直设置的齿条带、安装在所述自救框架上并位于所述齿条带两侧的夹持机构,通过所述夹持机构与齿条带之间的间歇性的接触使自救框架稳定下落;所述轨道架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所述自救机构下方的保护机构,用于缓冲自救机构下落后的速度;所述自救机构的外周设置有围栏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轨道架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块,每组所述缓冲块的上表面均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可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两侧且位于安装块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顶部安装有缓冲板,每组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均套设有位于所述缓冲板和安装块之间的第二弹簧。
6.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两组立板,且所述限位杆安装在两组立板相对的一侧表面之间,所述限位杆上套有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立板和缓冲块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立板的表面,另一端安装在缓冲块的表面。
7.可选的,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安装在缓冲板的表面,另一端贯穿安装块并延伸至安装块的底部,所述缓冲块的顶部表面与第一滑杆的两侧表面均安装有铰接件,支撑杆的两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缓冲块和第一滑杆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自救框架的左侧表面的固定夹板、与所
述固定夹板平行间隔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面对所述固定夹板的表面安装有活动夹板;所述固定夹板的左侧表面对称安装有两组导杆,所述导杆的表面与所述安装板和活动夹板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夹板的内部安装有位于两组导杆之间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贯穿自救框架并延伸至自救框架的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轿厢的左侧表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自救框架通过多组第二导靴可滑动安装在轨道架的表面,且自救框架位于多组第一导靴的内侧;所述轨道架顶部的顶板的底部表面与轨道架底部的底板的上表面均安装有吊架,两组所述吊架之间的连接有所述齿条带;所述轿厢的正面设置有进出门,且轿厢的左侧表面设置有紧急逃生门,轿厢与自救框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板和螺钉固定,且用于固定该螺钉的螺母位于自救框架内壁的顶部。
10.可选的,所述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的相对一侧均形成有齿状凸起,所述齿条带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的相对一侧。
11.进一步的,所述围栏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自救框架的正面和右侧面的多组底框架,每组所述底框架的内部可滑动安装有多组栏杆,设置在最外侧的两组栏杆的内部均可滑动安装有按压杆,每组所述按压杆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三弹簧,每组所述按压杆的端头均安装有锁定杆。
12.可选的,所述按压杆的一端安装有端板,另一端安装有锁定杆,且第三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栏杆的表面,另一端安装在端板的表面。
13.可选的,设置有按压杆的栏杆底部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组栏杆的内部开设有与锁定杆相适配的固定孔。
14.由上,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故障自救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一、在使用时打开轿厢的侧门,人员进入自救框架的内部,随后捏动按压杆带动锁定杆回缩,将自救框架右侧以及正面的栏杆提升,随后松开按压杆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带动锁定杆将上下两组栏杆固定,从而为自救框架内部的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当人员进入自救框架的内部后,拉动推拉杆带动活动夹板卡接在齿条带的表面,松开用于固定连接板和自救框架的螺母,使得自救框架与连接板分离,反复拉动推拉杆带动活动夹板与齿条带不断离合,进而能够有效降低自救框架的下落速度,保证人员安全,当自救框架下落至缓冲板的顶部时会带动缓冲板挤压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下降,再由第一滑杆带动缓冲块挤压第一弹簧,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缓冲保护,进一步提高自救框架的安全性,待自救框架稳定后,打开栏杆人员走出自救框架并从左侧的通道离开。
16.二、通过设置的自救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大大提高自救过程中安全性,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同时配合保护机构能够有效保证自救框架在下落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用性较高。
17.三、通过设置的围栏机构,在使用时将栏杆升起,并由锁定杆进行固定,解决了常用攀爬梯安全性较低的问题的同时,也满足了多人同时使用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较高的推广价值。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0.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故障自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轨道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围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25.图6为图4中c处放大图;
26.图7为本发明的栏杆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1、轨道架;2、顶板;3、曳引轮;4、第一导靴;5、轿厢;6、钢丝绳;7、保护机构;701、底板;702、限位杆;703、缓冲块;704、第一弹簧;705、支撑杆;706、安装块;707、第一滑杆;708、缓冲板;709、第二滑杆;710、第二弹簧;8、自救机构;801、连接板;802、第二导靴;803、自救框架;804、吊架;805、齿条带;806、安装板;807、固定夹板;808、导杆;809、活动夹板;810、推拉杆;9、围栏机构;901、底框架;902、栏杆;903、按压杆;904、第三弹簧;905、锁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故障自救装置,包括轨道架1、顶板2、曳引轮3和钢丝绳6,还包括第一导靴4、轿厢5、保护机构7、自救机构8和围栏机构9。
31.轨道架1的顶部安装有顶板2,顶板2的顶部安装有曳引轮3,轨道架1内侧表面通过多组第一导靴4可滑动安装有轿厢5,轿厢5的顶部通过钢丝绳6与曳引轮3连接,轨道架1的底部安装有保护机构7,轿厢5的左侧设置有自救机构8,自救机构8的外周设置有围栏机构9。
32.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保护机构7包括底板701、限位杆702、缓冲块703、第一弹簧704、支撑杆705、安装块706、第一滑杆707、缓冲板708、第二滑杆709和第二弹簧710,其中,设置在左侧的轨道架1的底部安装有底板701,底板701的上表面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杆702,限位杆702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块703,每组缓冲块703的上表面均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杆705,支撑杆705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块706,安装块70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可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杆707,第一滑杆707的两侧且位于安装块706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滑杆709,第一滑杆707和第二滑杆709的顶部安装有缓冲板708,每组第二滑杆709的表面均套设有位于缓冲板708和安装块706之间的第二弹簧710。
33.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底板701的上表面安装有两组立板,且限位杆702安装在两组立板相对的一侧表面之间,限位杆702上套有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立板和缓冲块703之间的第一弹簧704,第一弹簧704的一端安装在立板的表面,
另一端安装在缓冲块703的表面。第一滑杆707的一端安装在缓冲板708的表面,另一端贯穿安装块706并延伸至安装块706的底部,缓冲块703的顶部表面与第一滑杆707的两侧表面均安装有铰接件,支撑杆705的两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缓冲块703和第一滑杆707连接。
34.自救机构8包括连接板801、第二导靴802、自救框架803、吊架804、齿条带805、安装板806、固定夹板807、导杆808、活动夹板809和推拉杆810,其中,轿厢5的左侧表面安装有连接板801,自救框架803通过多组第二导靴802可滑动安装在轨道架1的表面,且自救框架803位于多组第一导靴4的内侧,顶板2的底部表面与底板701的上表面均安装有吊架804,两组吊架804的连接有齿条带805。自救框架803的左侧表面安装有固定夹板807,与固定夹板807平行间隔设置有安装板806,安装板806面对固定夹板807的表面安装有活动夹板809,固定夹板807的左侧表面对称安装有两组导杆808,导杆808的表面与安装板806和活动夹板809滑动连接,活动夹板809的内部安装有位于两组导杆808之间的推拉杆810,推拉杆810的一端安装在活动夹板809内,另一端贯穿自救框架803并延伸至自救框架803的内部,通过设置的自救机构8,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大大提高自救过程中安全性,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同时配合保护机构7能够有效保证自救框架803在下落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用性较高。
35.上述固定夹板807、活动夹板809、安装板806、导杆808、推拉杆810构成本发明的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机构与齿条带805之间的间歇性的接触使自救框架803稳定下落。
36.本实施例中,轿厢5的正面设置有进出门,且轿厢5的左侧表面设置有紧急逃生门,轿厢5与自救框架803之间通过连接板801和螺钉固定,且用于固定该螺钉的螺母位于自救框架803内壁的顶部。活动夹板809和固定夹板807的相对一侧均形成有齿状凸起,齿条带805的一部分位于活动夹板809和固定夹板807的相对一侧。
37.实施例二:
38.如图1、如4、图6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围栏机构9包括底框架901、栏杆902、按压杆903、第三弹簧904和锁定杆905,自救框架803的正面和右侧面均对称安装有多组底框架901,每组底框架901的内部可滑动安装有多组栏杆902,设置在最外侧的两组栏杆902的内部均可滑动安装有按压杆903,每组按压杆903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三弹簧904,每组按压杆903的端头均安装有锁定杆905,通过设置的围栏机构9,在使用时将栏杆902升起,并由锁定杆905进行固定,解决了常用攀爬梯安全性较低的问题的同时,也满足了多人同时使用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较高的推广价值。
3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按压杆903的一端安装有端板,另一端安装有锁定杆905,且第三弹簧904的一端安装在栏杆902的表面,另一端安装在端板的表面,设置有按压杆903的栏杆902底部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组栏杆902的内部开设有与锁定杆905相适配的固定孔。
40.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故障自救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1.第一步:在使用时打开轿厢5的侧门,人员进入自救框架803的内部,随后捏动按压杆903带动锁定杆905回缩,将自救框架803右侧以及正面的栏杆902提升,随后松开按压杆903在第三弹簧904的作用下带动锁定杆905将上下两组栏杆902固定,从而为自救框架803内部的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42.第二步:当人员进入自救框架803的内部后,拉动推拉杆810带动活动夹板809卡接
在齿条带805的表面,松开用于固定连接板801和自救框架803的螺母,使得自救框架803与连接板801分离,反复拉动推拉杆810带动活动夹板809与齿条带805不断离合,进而能够有效降低自救框架803的下落速度,保证人员安全;
43.第三步:当自救框架803下落至缓冲板708的顶部时会带动缓冲板708挤压第一滑杆707和第二滑杆709下降,再由第一滑杆707带动缓冲块703挤压第一弹簧704,由第一弹簧704和第二弹簧710进行缓冲保护,进一步提高自救框架803的安全性,待自救框架803稳定后,打开栏杆902人员走出自救框架803并从左侧的通道离开。
44.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