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表安装转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7189发布日期:2022-08-17 08:5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表安装转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表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表安装转移机构。


背景技术:

2.电表是电能表的简称,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电能表,千瓦小时表,指测量各种电学量的仪表,目前全国广泛应用的民用电表箱,除外观差异外,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即表前开关、表后断路器、电能表、开关、断路器及其必要连接器件间采取通用导线,螺丝钉紧固的方式进行连接。
3.目前在对安装好的电表进行转移或者拆卸维修时,由于现有的安装方式大多采用卡扣进行对接,在实际使用时电表和表壳大多为塑料制成,塑料卡扣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老化,老化的卡扣质地会非常脆,这时拆卸很容易导致卡扣折断,不适合实际使用。
4.所以我们提出了电表安装转移机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表安装转移机构,以解决目前现有的安装方式大多采用卡扣进行对接,在实际使用时电表和表壳大多为塑料制成,塑料卡扣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老化,老化的卡扣质地会非常脆,这时拆卸很容易导致卡扣折断,不适合实际使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电表安装转移机构,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的前侧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后侧内壁位于中间部位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前侧固定有盖板,所述调节腔的内部设置有滑移板,所述滑移板的前侧开设有腰型槽,所述导向板滑动连接在腰型槽的内部;
7.所述盖板的后侧与滑移板的前侧相贴合,所述调节腔的内部后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导向板的一侧,所述滑移板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有第一卡块,所述滑移板的另一侧外表面位于中间部位固定有第二卡块,所述滑移板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部边缘处固定有第三卡块,所述调节腔的后侧内壁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腔的内部后侧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安装槽的正下方。
8.优选的,所述调节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外表面靠近后侧边缘处固定有第一拨杆,所述旋钮的外表面位于中间部位固定有第二拨杆,所述调节槽的后侧内壁靠近一侧边缘处转动连接有调节块。
9.优选的,所述调节块的一侧固定有第三拨杆,所述调节块的前侧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有挡块,所述调节腔的内部后侧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弹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在滑移板的底部,所述调节块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调节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顶面安装有限位块。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的顶部、第二卡块的顶部、第三卡块的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和滑移板的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均设置成斜面,所述第二拨杆与第三卡块相抵持,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三拨杆相抵持。
12.优选的,第三卡块和第一卡块的一侧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卡块与限位块相抵持,所述外壳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表本体,所述电表本体的前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表本体的前侧开设有定位孔。
13.优选的,所述外壳本体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六角腔,所述六角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六角板,所述六角板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延伸至外壳本体的内部,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滑移板的后侧斜面处。
14.优选的,所述六角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六角腔的内部,所述安装槽贯穿至外壳本体的内部,所述外壳本体的底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有连接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两个连接板将外壳本体安装在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将电表本体滑动连接在外壳本体的内部,并且在连接时将电表本体上的限位槽和定位孔正对于外壳本体前侧的调节腔,在将电表本体放置在外壳本体的内部时,通过旋转旋钮,使得可以带动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转动,在转动时首先通过第二拨杆与第一卡块相抵持,从而可以将滑移板向上拨动,并且在腰型槽和导向板的作用下使得滑移板滑动更加稳定;
17.2、在滑移板向上滑动的同时,在第二卡块顶部靠近后侧的斜面与安装槽内部限位块的作用下使限位块的一侧向外壳本体的内部延伸,从而使限位块卡合在电表本体上的限位槽内部,与此同时在滑移板上滑的过程中通过滑移板顶部靠近后侧的斜面与定位杆一端贴合使得可以将定位杆的另一端向外壳本体的内部延伸,从而与电表本体上的定位孔相互卡合,使得电表本体进行定位,配合限位块可以将电表本体双重锁紧,防止晃动;
18.3、在拆卸时,只需要继续转动旋钮,使得第一拨杆与第三拨杆相抵持,从而带动调节块向旋钮的一侧摆动,从而使得挡块与第一卡块之间的限位抵持,这时在第一弹簧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将滑移板向下拉动,在第二弹簧的弹性力下使调节块复位,从而使挡块与第三卡块相卡合,在滑移板向下滑移的过程中,使得可以将限位块与第二卡块之间的限位抵持,同时可以将滑移板顶部斜面与定位杆之间的限位抵持,在第三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将定位杆的一端向外侧收缩,从而将定位杆与定位孔分离,达到解锁的目的,在实际使用时限位块采用尼龙塑料制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整个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双重定位同步锁死和双重定位锁死同步解锁,避免了采用传统卡扣的方式卡合,在卡扣老化的情况下容易折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电表安装转移机构的主视立体图;
20.图2为本发明电表安装转移机构的侧视立体图;
21.图3为本发明电表安装转移机构的一侧剖视立体图;
22.图4为本发明电表安装转移机构的另一侧剖视立体图;
23.图5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图4中b处的放大视图。
25.图中:
26.1、外壳本体;2、调节腔;3、连接板;4、电表本体;5、限位槽;6、定位孔;7、固定块;8、第一弹簧;9、旋钮;10、调节槽;11、第一拨杆; 12、第二拨杆;13、限位块;14、滑移板;15、腰型槽;16、第一卡块;17、导向板;18、盖板;19、定位柱;20、第二卡块;21、第三卡块;22、调节块;23、第三拨杆;24、第二弹簧;25、挡块;26、六角腔;27、六角板; 28、第三弹簧;29、定位杆;3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表安装转移机构,包括外壳本体1,外壳本体1的前侧开设有调节腔2,调节腔2的后侧内壁位于中间部位固定有导向板17,导向板17的前侧固定有盖板18,调节腔2的内部设置有滑移板14,滑移板14的前侧开设有腰型槽15,导向板17滑动连接在腰型槽15的内部,盖板18的后侧与滑移板14的前侧相贴合,调节腔2的内部后侧开设有安装槽30,安装槽30位于导向板17的一侧,滑移板14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有第一卡块16,滑移板14的另一侧外表面位于中间部位固定有第二卡块20,滑移板14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部边缘处固定有第三卡块21,调节腔2的后侧内壁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调节槽10,调节腔2的内部后侧固定有定位柱19,定位柱19位于安装槽30的正下方。
29.其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两个连接板3将外壳本体1安装在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将电表本体4滑动连接在外壳本体1的内部,并且在连接时将电表本体4上的限位槽5和定位孔6正对于外壳本体1前侧的调节腔2,在将电表本体4放置在外壳本体1的内部时,通过旋转旋钮9,使得可以带动第一拨杆11和第二拨杆12转动,在转动时首先通过第二拨杆12与第三卡块21相抵持,从而可以将滑移板14向上拨动,并且在腰型槽15和导向板17的作用下使得滑移板14滑动更加稳定。
30.如图2-6所示,调节槽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钮9,旋钮9的外表面靠近后侧边缘处固定有第一拨杆11,旋钮9的外表面位于中间部位固定有第二拨杆12,调节槽10的后侧内壁靠近一侧边缘处转动连接有调节块22,调节块22的一侧固定有第三拨杆23,调节块22的前侧靠近底部边缘处固定有挡块25,调节腔2的内部后侧固定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的顶部固定在滑移板14的底部,调节块22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的一端固定在滑移板14一侧侧壁上,安装槽30的内部顶面安装有限位块13,第一卡块16的顶部、第二卡块20的顶部、第三卡块21的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和滑移板14的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均设置成斜面,第二拨杆12与第三卡块21相抵持,第一拨杆11与第三拨杆23相抵持。
31.例如,尤其重要的是,在第二弹簧24的初始状态时,挡块25与滑移板1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隔,第二拨杆12的端部设置有弹性伸缩杆(图未示),以使得所述弹性伸缩杆能够
拨动第三卡块21上升,尤其是在弹性伸缩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当弹性伸缩杆拨动第三卡块21到位时,第三卡块21不再上升时,则弹性伸缩杆能够伸缩以促使第二拨杆12越过第三卡块21的右下侧,从而脱离第三卡块21,而当弹性伸缩杆再次即第二次旋转时,其即时抵持到第一卡块16,也因为弹性伸缩杆的伸缩特性,其能够收缩并越过第一卡块16,并不会拨动第一卡块16。
32.例如,第二卡块20背离滑移板14的一侧设置有抵持凸部,所述抵持凸部用于抵持限位块13。挡块25凸设至滑移板14背离调节腔2的一侧。第三拨杆23与调节块22之间形成钝角的夹角,第三拨杆23朝远离滑移板14的一侧的斜上方延伸。
33.例如,在释放时,第二卡块20的底面抵持于定位柱19处时,从而可以定位滑移板14以免滑移板14继续下移。
34.其达到的效果为,在滑移板14向上滑动的同时,在第二卡块20顶部靠近后侧的斜面与安装槽30内部限位块13的作用下使限位块13的一端向外壳本体1的内部因受力而挠性变形偏移,从而使限位块13卡合在电表本体4上的限位槽5内部,与此同时在滑移板14上滑的过程中通过滑移板14顶部靠近后侧的斜面与定位杆29一端贴合使得可以将定位杆29的另一端向外壳本体1的内部延伸,从而与电表本体4上的定位孔6相互卡合,使得电表本体4 进行定位,此后定位杆29一直抵持于滑移板14的侧壁上,配合限位块13可以将电表本体4双重锁紧,防止晃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24拉持挡块25 抵持滑移板14的侧壁上,使得间隔消除,且第二弹簧24被拉伸,此后则第一卡块16越过挡块25并卡设于挡块25的上方,在越过的过程中,第二弹24 被急速拉伸之后被再度释放,从而使得挡块25倍第二弹簧24拉动紧密抵持于滑移板14的侧壁上。
35.如图2-6所示,第三卡块21和第一卡块16的一侧均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卡块20与限位块13相抵持,外壳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表本体4,电表本体4的前侧开设有限位槽5,电表本体4的前侧开设有定位孔6,外壳本体 1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六角腔26,六角腔2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六角板27,六角板27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杆29,定位杆29的一端延伸至外壳本体1的内部,定位杆29的另一端延伸至滑移板14的后侧斜面处,六角板27的一侧固定有第三弹簧28,第三弹簧28的一端固定在六角腔26的内部,安装槽30贯穿至外壳本体1的内部,外壳本体1的底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有连接板3。
36.其达到的效果为,在拆卸时,只需要继续转动旋钮9,使得第一拨杆11 与第三拨杆23相抵持,因为第二拨杆12与调节槽10底面之间有间隙,因此第二拨杆12并不会与第三拨杆23抵持,而是从第三拨杆23远离调节槽10 底面的外侧旋转越过,后续的第一拨杆11会对准第三拨杆23,从而带动调节块22向旋钮9的一侧摆动并加大对第二弹簧24的拉伸作用,从而使得挡块 25与第一卡块16之间的限位解除,这时在第一弹簧8的弹性拉力作用以及第二弹簧24的拉力作用下将滑移板14向下拉动,此后在第二弹簧24的弹性力下使调节块22复位(即与滑移板14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隔),从而使挡块25与第三卡块21相卡合,在滑移板14向下滑移的过程中,使得可以将限位块13 与第二卡块20之间的限位抵持,同时可以将滑移板14顶部斜面与定位杆29 之间的限位解除,在第三弹簧28弹力的作用下将定位杆29的一端向外侧收缩,从而将定位杆29与定位孔6分离,达到解锁的目的,在实际使用时限位块13采用尼龙塑料制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整个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双重定位同步锁死和双重定位锁死同步解锁,避免了采用传统卡扣的方式卡合,在卡扣老化的情况下
容易折断的问题。
37.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两个连接板3将外壳本体1安装在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将电表本体4滑动连接在外壳本体1的内部,并且在连接时将电表本体4上的限位槽5和定位孔6正对于外壳本体1 前侧的调节腔2,在将电表本体4放置在外壳本体1的内部时,通过旋转旋钮 9,使得可以带动第一拨杆11和第二拨杆12转动,在转动时首先通过第二拨杆12与第三卡块21抵持,从而可以将滑移板14向上拨动,并且在腰型槽15 和导向板17的作用下使得滑移板14滑动更加稳定,在滑移板14向上滑动的同时,在第二卡块20顶部靠近后侧的斜面与安装槽30内部限位块13的作用下使限位块13的一侧向外壳本体1的内部延伸,从而使限位块13卡合在电表本体4上的限位槽5内部,与此同时在滑移板14上滑的过程中通过滑移板 14顶部靠近后侧的斜面与定位杆29一端贴合使得可以将定位杆29的另一端向外壳本体1的内部延伸,从而与电表本体4上的定位孔6相互卡合,使得电表本体4进行定位,配合限位块13可以将电表本体4双重锁紧,防止晃动。
38.在拆卸时,只需要继续转动旋钮9,使得第一拨杆11与第三拨杆23相抵持,从而带动调节块22向旋钮9的一侧摆动,从而使得挡块25与第一卡块 16之间的限位解除,这时在第一弹簧8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将滑移板14向下拉动,在第二弹簧24的弹性力下使调节块22复位,从而使挡块25与第三卡块 21相卡合,在滑移板14向下滑移的过程中,使得可以将限位块13与第二卡块20之间的限位解除,同时可以将滑移板14顶部斜面与定位杆29之间的限位解除,在第三弹簧28弹力的作用下将定位杆29的一端向外侧收缩,从而将定位杆29与定位孔6分离,达到解锁的目的,在实际使用时限位块13采用尼龙塑料制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整个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双重定位同步锁死和双重定位锁死同步解锁,避免了采用传统卡扣的方式卡合,在卡扣老化的情况下容易折断的问题。
3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