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叠料收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1172发布日期:2022-08-13 05:5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叠料收料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引线框架收料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引线框架的自动叠料收料机。


背景技术:

2.引线框架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模块的重要载体。在引线框架的制备中,一般需通过模具对引线框架进行冲压或压型,以获得成品引线框架。
3.一般地,引线框架成型后,由输送机构一一输送出,然后进行简单的叠料,并由人工将叠料到一定高度的引线框架堆转移至下一工序,此种方法不仅耗时长、效率低,并且需耗费较多人力,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管理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目前通过人工叠料还需要人为控制齐堆叠的整齐度,导致操作较为麻烦且整齐度较差;若是利用专门的工具进行尺寸限定,则对应不同尺寸的框架时,又要单独制备工具,并进行更换,造成了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叠料整齐度高的自动叠料收料机。
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叠料收料机,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叠料机构、升降转移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叠料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第二输送机构设置在叠料机构的下方,升降转移机构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入料端下方,升降转移机构能在叠料机构下方和第二输送机构入料端之间来回移动,叠料机构包括固定挡块、弹性挡板和两个伸缩板,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沿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端内,弹性挡板能沿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弹性摆动,两个伸缩板分别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左右两侧,且伸缩板至少部分位于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伸缩板能伸入或退出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端。
6.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两个伸缩板,用于承托从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引线框架,以缓冲引线框架的落差,然后伸缩板缩回,使得引线框架能落在升降转移机构上,批量的引线框架逐一经过伸缩板落在升降转移机构上,实现自动叠料功能;通过设置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引线框架位于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由于弹性挡板能弹性摆动,被输送过来的引线框架与弹性挡板接触后,其冲击力推动弹性挡板稍微向前摆动,方便引线框架顺畅地落在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然后弹性挡板自动恢复原位,以推动引线框架向固定挡块一端对齐,使得引线框架刚好落在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整齐堆叠,有利于提高其整齐度。
7.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输送机构设置有两个输送安装板,两个输送安装板相对布置;固定挡块设置在输送安装板的内侧,伸缩板能穿过输送安装板的厚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挡块的上部低于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面且高于伸缩板的承托面,固定挡块的下部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弹性挡板设置在两个输送安装板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弹性挡板的上部高于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面,弹性挡板的下部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并低于伸缩板的承托
面。
8.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均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使得落入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的批量引线框架均能被对齐,方便升降转移机构整齐地转移引线框架堆;固定挡块的设置还能缓冲引线框架的落差,实现缓降堆叠功能。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挡块沿竖直方向延伸地设置有第一止挡面,弹性挡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地设置有第二止挡面,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相对设置。
10.由上述方案可见,位于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之间的引线框架堆沿竖直方向堆叠,进一步提高其整齐度。
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挡块设为楔块状,固定挡块的上部设置有平滑过渡的弧面。
12.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平滑过渡的弧面,有利于保护引线框架表面,防止刮花。
13.进一步的方案是,叠料机构设置有安装座、弹性件和连接销,弹性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安装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弹性件弹性连接在弹性挡板和安装座之间。
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输送安装板上设置有调整座,安装座设置在调整座上,调整座能沿输送安装板的延伸方向调整位置,和/或,调整座能沿垂直输送安装板延伸方向的方向调整位置。
15.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调整座的位置可调,有利于调整弹性挡板在第一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进而调整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引线框架,和/或,调整弹性挡板在垂直第一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使得弹性挡板能与引线框架宽度方向的中部抵接。
16.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输送机构还设置有调整螺杆,调整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结构和第二螺纹连接结构,第一螺纹连接结构和第二螺纹连接结构的旋向相反;调整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输送安装板螺纹连接,调整螺杆能绕其自身轴向旋转,进而带动两个输送安装板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移动。
1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调整螺杆,用于调整两个输送安装板之间的间距,有利于适应不同宽度的引线框架。
18.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驱动装置、驱动轴和两个输送动力组件,两个输送动力组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输送安装板上,两个输送动力组件相对布置,驱动轴分别与两个输送动力组件连接;输送动力组件包括第一输送带、两个导向带轮和两个压紧带轮,两个导向带轮沿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排列布置,两个压紧带轮分别设置在驱动轴的两侧,第一输送带缠绕在导向带轮、压紧带轮及驱动轴的外侧,第一输送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驱动轴绕其自身轴向旋转,进而带来两个第一输送带转动。
1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独立设置的两个第一输送带,便于跟随输送安装板调整其两者之间的间距,通过设置驱动轴,用于同时驱动两个第一输送带同步同向移动,实现引线框架的输送。
20.进一步的方案是,升降转移机构能穿过第二输送机构向叠料机构移动;升降转移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横杆、多个升降杆和多个升降托板,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横杆沿上下
方向移动,多个升降杆排列设置在横杆上,升降托板设置在升降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上,升降托板设为平板;第二输送机构包括多个第二输送带,相邻两个第二输送带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升降托板能在相邻两个第二输送带之间上下移动。
21.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的设置,已经起到整齐叠料的作用,升降托板设为平板型,在上升接料时,可上升至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的下方即可,下降时,升降托板下降至刚好低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面即可,与l型或其它形状的托板相比,平板型的升降托板能缩短其上升和下降的距离,减少上升和下降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2.进一步的方案是,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升降输送带、主动升降带轮、从动升降带轮、升降座和导轨,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主动升降带轮连接,主动升降带轮和从动升降带轮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升降输送带缠绕在主动升降带轮和从动升降带轮上,导轨设置在主动升降带轮和从动升降带轮之间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升降座滑动连接在导轨上,且升降座连接在升降输送带上,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升降输送带带动升降座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
2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和叠料机构的结构图。
2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和叠料机构的俯视图。
26.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27.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和叠料机构剖去半边后的结构图。
28.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板组件的分解图。
29.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伸缩组件的分解图。
30.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输送安装板的局部放大图。
31.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结构和升降转移机构的结构图。
32.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升降转移机构的结构图。
33.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升降转移机构的剖视图。
34.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3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6.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叠料收料机,包括机座1和均设置在机座1上的控制单元、第一输送机构2、叠料机构3、升降转移机构4及第二输送机构5,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输送机构2、叠料机构3、升降转移机构4和第二输送机构5连接。第一输送机构2沿x向延伸并沿x向输送引线框架,叠料机构3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2的出料端,第二输送机构5沿y向延伸地设置在叠料机构3的下方,第二输送机构5能沿y向输送引线框架堆,升降转移机构4设置在机座1内部并位于第二输送机构5的入料端下方,升降转移机构4能在叠料机构3下方和第二输送机构5入料端之间来回移动,用于将堆叠至指定高度的引线框架堆转移至第二输送机构5的入料端上。
37.第一输送机构2在其出料端设置有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检测装置6,检测装置6能向
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面发送检测光,检测装置6用于检测第一输送机构2的出料端上是否存在有引线框架,若存在则向控制单元发送在位信号,控制单元控制叠料机构3准备执行叠料作业。控制单元内还设置有计数器,当控制单元接收到检测装置6发送的在位检测信号后,触发计数器执行计数动作,有利于控制每一引线框架堆均具有相等数量的引线框架。检测装置6为光电检测器,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6为接近开关。
38.参见图2至图5,并结合图1,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输送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轴22、两个输送动力组件23、两个输送安装板24和两个固定板25。两个输送安装板24平行且相对设置,输送动力组件23设置在对应的输送安装板24的向内一侧。两个固定板25分别设置在输送安装板24的外侧。驱动轴22沿y向延伸,驱动轴22的两端分别穿过输送安装板24并架设在对应的固定板25上,驱动轴22能相对输送安装板24及固定板25转动。第一输送驱动装置设置在机座1内,驱动轴22的一端端部设置有驱动带轮21,第一输送驱动装置通过缠绕在第一输送驱动装置驱动端及驱动带轮21上的皮带驱动驱动轴22绕其自身轴向旋转。
39.驱动轴22分别与两个输送动力组件23连接。具体地,输送动力组件23包括第一输送带231、两个导向带轮232和两个压紧带轮233。两个导向带轮232沿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排列布置,压紧带轮233和驱动轴22均位于两个导向带轮232之间的下方,且两个压紧带轮233分别设置在驱动轴22的两侧,第一输送带231缠绕在导向带轮232、压紧带轮233及驱动轴22的外侧,压紧带轮233的绕向与驱动轴22的绕向相反,使得第一输送带231与驱动轴22的周壁充分接触,使得驱动轴22绕其自身轴向旋转时,能同时带动两个第一输送带231同步同向移动。
40.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引线框架,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输送带231之间的间距可调,即两个输送安装板24之间的间距可调。具体地,第一输送机构2设置有调整螺杆26和两个导向杆27。两个导向杆27平行设置,导向杆2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输送安装板24滑动连接,输送安装板24上设置有滑套241,滑套241套设在导向杆27上,使得导向杆27与输送安装板24滑动连接。调整螺杆26与导向杆27平行设置。调整螺杆2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结构261和第二螺纹连接结构262,第一螺纹连接结构261和第二螺纹连接结构262的旋向相反。调整螺杆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输送安装板24螺纹连接,输送安装板24设置有螺纹孔,且两个输送安装板24上的螺纹孔的螺纹旋向相反,调整螺杆26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调整螺杆26的两端穿过对应的输送安装板24与固定板25连接,固定板25上设置有轴承251,调整螺杆26插装在轴承251内,且调整螺杆2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台阶部263,台阶部263与轴承251侧壁抵接,以限制调整螺杆26沿其自身轴向移动。为了方便控制调整螺杆26旋转,调整螺杆26在其一端端部设置有转盘264,转盘264能带动调整螺杆26旋转,进而带动两个输送安装板24沿导向杆27的轴向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移动,进而调整两个输送安装板24之间的间距。当转盘264沿正向旋转时,两个输送安装板24相对靠近移动;当转盘264沿反向旋转时,两个输送安装板24背向远离移动。
41.结合图2、图5、图6和图7,叠料机构3包括弹性板组件31、两个固定挡块32和两个伸缩组件33。两个固定挡块32分别设置在两个输送安装板24的内侧,且两个固定挡块32相对设置,固定挡块32设为楔块状,固定挡块32的上部设置有平滑过渡的弧面,以防止刮伤引线框架。弹性板组件31包括安装座311、弹性挡板312、弹性件313和连接销314,弹性挡板312设置在两个输送安装板24之间并位于固定挡块32远离第一输送机构2的一侧,固定挡块32和
弹性挡板312沿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并相距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等于或略大于引线框架的长度。弹性挡板312能沿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方向向后弹性摆动。具体地,弹性挡板31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3121,安装座311设为“l”型座,安装座31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111,第二连接部3111内设置有凹槽,两个第一连接部3121嵌入凹槽内,第一连接部3121和第二连接部3111通过连接销314转动连接,弹性件313设为扭簧,弹性件313的中部套设在连接销314中部,弹性件313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在弹性挡板312和安装座311之间,弹性挡板312能绕连接销314转动。在常态下,弹性挡板312处于竖直状态;当第一输送机构2输送过来的引线框架推动弹性挡板312向前小角度摆动后,使得弹性挡板312与固定挡块32之间的间距暂时增大,方便引线框架落下,然后在弹性件313的弹性作用下,弹性挡板312能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即恢复竖直状态。
42.为了兼容不同长度的引线框架,本实施例的弹性板组件31在输送安装板24上的位置可调。具体地,输送安装板24的后端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42,多个第一安装孔242沿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地排列设置。输送安装板24上设置有“l”型的调整座34,弹性板组件31设置在调整座34的第一端上,调整座34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41,第二安装孔341与第一安装孔242连通,调整座34通过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341及其中一第一安装孔242的螺栓固定在输送安装板24上。第二安装孔341设为腰圆孔283,第二安装孔3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以方便调整弹性板组件31到输送安装板24侧壁的距离,即弹性挡板312在垂直输送安装板24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位置可调。
43.两个伸缩组件33分别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2出料端的左右两侧。伸缩组件33包括伸缩固定板331、伸缩板332和伸缩驱动装置333,伸缩固定板331连接在输送安装板24的外侧,伸缩驱动装置333设置在伸缩固定板331上,伸缩驱动装置333的驱动端与伸缩板332连接,伸缩驱动装置333能驱动伸缩板332水平移动,伸缩驱动装置333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
44.输送安装板24贯穿地开设有过孔243,过孔243沿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延伸,伸缩板332穿该过孔243伸入两个输送安装板24之间,用于暂时承托引线框架。伸缩板332沿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延伸,伸缩板332至少部分位于固定挡块32和弹性挡板312之间,伸缩板332能伸入或退出第一输送机构2的出料端。
45.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挡块32的上部低于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面且高于伸缩板332的承托面,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面为第一输送带231的表面,伸缩板332的承托面为伸缩板332的上表面;固定挡块32的下部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固定挡块32的下部尽量与输送安装板24的底壁接近。
46.在上下方向上,弹性挡板312的上部高于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面,弹性挡板312的下部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并低于伸缩板332的承托面,优选地,弹性挡板312的下部尽量与输送安装板24的底壁接近。
47.固定挡块32朝向弹性挡板3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沿竖直方向延伸,弹性挡板312设置有第二止挡面3122,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3122相对设置。经第一输送机构2输送过来的多个引线框架均堆叠在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3122之间。由于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3122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引线框架的长度调整,且在常态下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312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多个引线框架能整齐地堆叠在一起。
48.结合图5和图8,输送安装板24在远离叠料机构3的一端设置有张紧块28和矩形孔
244,张紧块28包括凸起部282和两个安装部281,凸起部282位于两个安装部281之间,凸起部282插装在矩形孔244内,安装部281与输送安装板24的侧壁邻接,张紧块28能沿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调整位置。安装部281上开设有腰圆孔283,腰圆孔283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平行;输送安装板24在矩形孔244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45,腰圆孔283与第三安装孔245连通,张紧块28通过螺丝与输送安装板24连接,该螺丝穿过腰圆孔283连接在第三安装孔245内。
49.其中一导向带轮232安装在凸起部282的中部上,具体地,凸起部282的中部开设有第四安装孔284,导向带轮232与凸起部282之间设置有套筒29,导向带轮232通过固定件20固定在凸起部282上,该固定件20穿过导向带轮232及套筒29连接在第四安装孔284内,该固定件20优选为螺丝。由于张紧块28在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的位置可调,因此导向带轮232在输送安装板24的延伸方向的位置也可调,有利于方便调整第一输送带231的张紧度。
50.参见图9至图12,升降转移机构4包括升降驱动组件41、横杆42、四个升降杆43和四个升降托板44,横杆42沿第二输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延伸,升降驱动组件41驱动横杆42沿上下方向移动,四个升降杆43的各自第一端均连接在横杆42上,四个升降杆43沿横杆42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地布置,升降托板44设置在对应的升降杆43的第二端端部上,升降托板44设为平板。升降托板44能穿过第二输送机构5向叠料机构3移动,用于承接堆叠在一起的引线框架堆。
51.升降驱动组件41包括升降驱动装置411、升降输送带412、主动升降带轮413、从动升降带轮414、升降座415和导轨416。升降驱动装置411的输出端与主动升降带轮413连接,主动升降带轮413和从动升降带轮414沿升降杆43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升降输送带412缠绕连接在主动升降带轮413和从动升降带轮414上。导轨416设置在主动升降带轮413和从动升降带轮414之间并沿升降杆43的延伸方向延伸,升降座415滑动连接在导轨416上,且升降座415连接在升降输送带412上,升降驱动装置411通过升降输送带412带动升降座415沿导轨416的延伸方向移动。
52.升降座415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齿条板417,两个齿条板417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多个齿牙,升降输送带412设置在两个齿条板417之间,利用齿牙的咬合作用,使得升降座415能与升降输送带412牢固连接。
53.结合图1和图9,第二输送机构5包括输送框架51、第二输送驱动装置52、主动输送轴53、从动输送轴54和五个第二输送带55。输送框架51沿y向延伸,主动输送轴53和从动输送轴54分别设置在输送框架51延伸方向的两端,第二输送驱动装置52通过皮带与主动输送轴53连接,第二输送带55缠绕在主动输送轴53和从动输送轴54上,且五个第二输送带55沿x向间隔均匀地排列布置。相邻两个第二输送带55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升降托板44和升降杆43均能在相邻两个第二输送带55之间上下移动并向上穿出第二输送带55的输送面,即升降托板44能高出第二输送带55的上表面。
5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多个引线框架依次平铺在第一输送机构2上并沿x向向后输送;引线框架经过检测装置6后,落在伸缩板332上;然后,伸缩板332回缩,使得引线框架自由落体地落在升降托板44上;此过程可重复多次,直至在升降托板44上整齐地堆叠有预设数量引线框架;接着,升降托板44下移至低于第二输送机构5的输送面,使得引线框架堆平稳地落在第二输送机构5上并沿y向向后输送;与此同时,由于升降托板44下移后,叠料机构
3持续不断地叠料,此时伸缩板332可暂时不回缩,以托住多个引线框架,直至升降托板44上升到位后,伸缩板332回缩释放引线框架,此后后续的引线框架逐一落在伸缩板332上并逐一落在升降托板44上。
55.由于升降托板44下移一次再上升的时间较短,伸缩板332上可暂时堆叠较少数量的引线框架,且固定挡块32及弹性挡板312的各自上部均高于伸缩板332,因此该较少数量的引线框架能在伸缩板332上被整齐堆叠,不会影响引线框架堆的整体整齐度。
56.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伸缩板332的正下方增设伸缩托板(图中未画出),在竖直方向上,伸缩托板高于固定挡块32及弹性挡板312的各自底部,伸缩托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伸缩板33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上的伸缩板332持续伸出、缩回动作,在下的伸缩托板一般处于缩回状态,当升降托板44下移后,伸缩托板伸出,用于暂时承接引线框架,直至升降托板44再次上升时,伸缩托板才缩回。
57.综上可见,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伸缩板,用于承托从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引线框架,以缓冲引线框架的落差,然后伸缩板缩回,使得引线框架能落在升降转移机构上,批量的引线框架逐一经过伸缩板落在升降转移机构上,实现自动叠料功能;通过设置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引线框架位于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由于弹性挡板能弹性摆动,被输送过来的引线框架与弹性挡板接触后,其冲击力推动弹性挡板稍微向前摆动,方便引线框架顺畅地落在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然后弹性挡板自动恢复原位,以推动引线框架向固定挡块一端对齐,使得引线框架在固定挡块和弹性挡板之间整齐堆叠,有利于提高其整齐度。
58.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