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9793发布日期:2022-06-10 18:1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托盘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


背景技术:

2.托盘是为了便于货物装卸、运输、保管和配送等而使用的负荷面和叉车插口构成的装卸用垫板。它是物流产业中最不起眼,却又无处不在的一种物流器具,是静态货物转变为动态货物的主要手段,托盘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包括整车运输、零担快运、仓储等子行业。托盘的合理使用、托盘作业一贯化的实施,是使物流和供应链保持衔接、流畅、贯通的重要手段,也是使物流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的关键因素,因此托盘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物流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现有的托盘只能两向进叉,即只能从托盘的相对两个方向上进叉,因此,无论是人工作业,还是利用叉车作业,托盘的作业空间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作业自由度低,作业效率也随之降低;除此之外,现有的用于承载电池铁的托盘架重量大,增加了运输负担,而且结构强度不足,难以承载类似于电池铁的高重量货物,影响使用效果。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满板四向进叉托盘[cn201720054182.x],它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由下底板、立柱、上基座、上托板组成,所述下底板由前底板、中底板、后底板组成,所述上基座由左基座、中基座和右基座组成,所述上基座上端设有上托板,所述右基座底端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一号立柱、二号立柱和三号立柱,所述前底板上端左侧、中部和右侧分别设有四号立柱、五号立柱和一号立柱,所述一号立柱、二号立柱、三号立柱之间形成一号叉槽,所述四号立柱、五号立柱、一号立柱之间形成二号叉槽。
[0004]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托盘架进叉方向单一,作业空间受到限制,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重量大,增加了运输负担,而且结构强度不足,难以承载高重量的货物,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的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包括托盘支撑座,托盘支撑座具有上下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上支撑面及下支撑面均具有若干依次设置的横向支撑条,且上支撑面的横向支撑条和下支撑面的横向支撑条上下一一对应设置,上支撑面的横向支撑条和下支撑面的横向支撑条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上下对应设置的纵向支撑条连接,且上支撑面与下支撑面之间通过若干设置在横向支撑条及纵向支撑条之间的支撑立柱固定连接,纵向支撑条及横向支撑条均为由片状金属材料经过滚压制成且具有若干凹陷部和凸起部的轻量化凹凸金属片,且上支撑面和/或下支撑面形成平面。通过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的横向支撑条及纵向支撑条形成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
减少托盘支撑座的用料,从而实现对托盘架轻量化处理的目的,并且利用轻量化凹凸金属片滚压制成上述的具有若干凹陷部和凸起部的横向支撑条及纵向支撑条,有效增强了托盘架的结构强度,减轻自重的同时提高了支撑强度,使用效果好。
[0007]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凹陷部和凸起部分别沿纵向支撑条或横向支撑条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凹陷部和凸起部宽度相同并且上下端面保持齐平,纵向支撑条或横向支撑条两侧均由凸起部构成,凹陷部和凸起部两侧均呈竖直状,且位于两侧的凸起部底部具有朝向内侧呈水平延伸设置的辅助支撑部。这样设置使纵向支撑条或横向支撑条的结构强度更好,且能够有效提高支撑强度。
[0008]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托盘支撑座四角处分别设有高度相同且用于连接纵向支撑条及横向支撑条的托盘连接立柱,托盘连接立柱相邻的两侧与上支撑面的横向支撑条及纵向支撑条之间分别设有呈三角形状的结构增强部。托盘连接立柱的设置便于托盘架进行上下堆叠,承载更多的物料。
[0009]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位于下支撑面的横向支撑条两端与下支撑面内的纵向支撑条一侧固定连接,且位于上支撑面的横向支撑条两端固定设置在上支撑面内的纵向支撑条上。
[0010]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位于横向支撑条之间的支撑立柱高度等于设置在纵向支撑条之间的支撑立柱高度及位于上支撑面的纵向支撑条高度之和。
[0011]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托盘连接立柱上端设有呈锥形设置的连接柱,连接柱底板与托盘连接立柱之间设有连接底座,且托盘连接立柱下端设有与连接柱对应设置的连接插槽,托盘连接立柱下端面设有用于连接底座卡入的底座连接槽。连接柱及底座连接槽的设置便于托盘架的堆叠放置,提高堆叠时的稳定性。
[0012]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托盘连接立柱上端面设有呈片状设置的顶压顶板,下端设有顶压底板,连接柱设置在顶压顶板上,底座连接槽设置在顶压底板上。
[0013]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连接柱至底座连接槽设有用于插接定位杆体的贯穿孔。贯穿孔的设置可以在堆叠完成后插入定位杆体,使堆叠后的托盘架能够保持稳定。
[0014]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托盘连接立柱相邻的两侧且位于纵向支撑条之间均固定设有增强立柱,且增强立柱两侧与纵向支撑条两侧保持齐平。
[0015]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中,位于下支撑面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设有若干纵向连接条,且位于同一轴线的纵向连接条垂直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横向支撑条之间,纵向连接条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横向支撑条侧面固定连接,且纵向连接条底部与横向支撑条底部位于同一平面。纵向连接条的设置能够提高位于下支撑面内的横向支撑条的结构稳定性。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横向支撑条及纵向支撑条分别组成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并且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之间设置支撑立柱,有效减少了托盘架的用料,取代了传统托盘架整体底座的设置,同时,利用轻量化凹凸金属片滚压制成上述的具有若干凹陷部和凸起部的横向支撑条及纵向支撑条,有效增强了托盘架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托盘架的承载力度,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支撑条详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托盘支撑座1、上支撑面11、下支撑面12、横向支撑条2、凹陷部21、凸起部22、辅助支撑部23、纵向支撑条3、支撑立柱4、托盘连接立柱5、连接柱51、连接底座52、连接插槽53、底座连接槽54、顶压顶板55、顶压底板56、贯穿孔57、增强立柱58、纵向连接条6、结构增强部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
如图1-3所示,本轻量化高强度托盘架,包括托盘支撑座1,托盘支撑座1具有上下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支撑面11和下支撑面12,上支撑面11及下支撑面12均具有若干依次设置的横向支撑条2,且上支撑面11的横向支撑条2和下支撑面12的横向支撑条2上下一一对应设置,上支撑面11的横向支撑条2和下支撑面12的横向支撑条2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上下对应设置的纵向支撑条3连接,且上支撑面11与下支撑面12之间通过若干设置在横向支撑条2及纵向支撑条3之间的支撑立柱4固定连接,纵向支撑条3及横向支撑条2均为由片状金属材料经过滚压制成且具有若干凹陷部21和凸起部22的轻量化凹凸金属片,且上支撑面11和/或下支撑面12形成平面。通过。通过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的横向支撑条2及纵向支撑条3形成上支撑面11和下支撑面12,有效减少了托盘支撑座1的自重,减轻了运输负担;并且利用轻量化的凹凸金属片经过滚压制成上述具有若干凹陷部21和凸起部22的纵向支撑条3和横向支撑条2,在减重的同时提高了结构强度,增强了托盘支撑座的承载力度。
[0023]
其中,凹陷部21和凸起部22分别沿纵向支撑条3或横向支撑条2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凹陷部21和凸起部22宽度相同并且上下端面保持齐平,纵向支撑条3或横向支撑条2两侧均由凸起部22构成,凹陷部21和凸起部22两侧均呈竖直状,且位于两侧的凸起部22底部具有朝向内侧呈水平延伸设置的辅助支撑部23。这里的凹陷部21和凸起部22均沿纵向支撑条3或横向支撑条2轴向贯穿设置,其中凸起部22用于对上端物料的支撑,凹陷部21下端面用于连接支撑立柱4或位于下支撑面12内的纵向支撑条3对自身形成支撑。
[0024]
显然地,托盘支撑座1四角处分别设有高度相同且用于连接纵向支撑条3及横向支撑条2的托盘连接立柱5,托盘连接立柱5相邻的两侧与上支撑面11的横向支撑条2及纵向支撑条3之间分别设有呈三角形状的结构增强部7。这里的结构增强部7底部固定连接在纵向支撑条3的凸起部22上。
[0025]
可见地,位于下支撑面12的横向支撑条2两端与下支撑面12内的纵向支撑条3一侧固定连接,且位于上支撑面11的横向支撑条2两端固定设置在上支撑面11内的纵向支撑条3上。这样设置用于保持托盘支撑座1底部齐平。
[0026]
进一步地,位于横向支撑条2之间的支撑立柱4高度等于设置在纵向支撑条3之间的支撑立柱4高度及位于上支撑面11的纵向支撑条3高度之和。
[0027]
具体地,托盘连接立柱5上端设有呈锥形设置的连接柱51,连接柱51底板与托盘连接立柱5之间设有连接底座52,且托盘连接立柱5下端设有与连接柱51对应设置的连接插槽
53,托盘连接立柱5下端面设有用于连接底座52卡入的底座连接槽54。上下堆叠的托盘支撑座上的连接柱51与连接插槽53插接相连,且底座连接槽54可供连接底座52插入,形成封闭。
[0028]
更进一步地,托盘连接立柱5上端面设有呈片状设置的顶压顶板55,下端设有顶压底板56,连接柱51设置在顶压顶板55上,底座连接槽54设置在顶压底板56上。
[0029]
更具体地,连接柱51至底座连接槽54设有用于插接定位杆体的贯穿孔57。贯穿孔57用于对堆叠完成后对所有对堆叠的托盘连接立柱5进行插接固定,保持堆叠后的托盘支撑座1的整齐和稳定。
[0030]
详细地,托盘连接立柱5相邻的两侧且位于纵向支撑条3之间均固定设有增强立柱58,且增强立柱58两侧与纵向支撑条3两侧保持齐平。增强立柱58用于提高连接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0031]
优选地,位于下支撑面12的横向支撑条2之间设有若干纵向连接条6,且位于同一轴线的纵向连接条6垂直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横向支撑条2之间,纵向连接条6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横向支撑条2侧面固定连接,且纵向连接条6底部与横向支撑条2底部位于同一平面。纵向连接条6设置使位于下支撑面12内的横向支撑条2的支撑性更好,提高承载力度。
[0032]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通过上下对应设置的横向支撑条2及纵向支撑条3形成上支撑面11及下支撑面12,减少托盘支撑座1的用料,从而达到自身减重的目的,并且,通过轻量化的凹凸金属片经过滚压制成上述具有若干凹陷部21和凸起部22的纵向支撑条3及横向支撑条2,进一步减轻自重的同时提高了结构强度,实现了轻量化的目的,并且在托盘支撑座1四角分别设置托盘连接立柱5,使本托盘架堆叠放置更加方便。
[003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4]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托盘支撑座1、上支撑面11、下支撑面12、横向支撑条2、凹陷部21、凸起部22、辅助支撑部23、纵向支撑条3、支撑立柱4、托盘连接立柱5、连接柱51、连接底座52、连接插槽53、底座连接槽54、顶压顶板55、顶压底板56、贯穿孔57、增强立柱58、纵向连接条6、结构增强部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