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8220发布日期:2022-08-03 01:5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缆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将线缆导向,并导入带压环境中的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线缆从低压区到高压区即线缆进入带压环境(或者从高压区到低压区,即线缆从带压环境中出来),在线缆穿过的地方往往会有密封件对其进行密封,随着压力差的增大,线缆与密封件接触地方的正压力也将增大,从而导致线缆与密封件接触部位的摩擦力增大。因线缆为柔性体,在线缆上无法形成有效的推力,因此,为了将线缆导入到带压的环境中,需要其他设备为线缆提供推力,目前已有的方案均为导缆装置与线缆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为线缆提供前进或后退的摩擦力。为了线缆能在不同压力差的情况下顺利进出,需要导缆装置为线缆提供的摩擦力(即推动线缆的推力或者拉动线缆的拉力)能大于线缆与密封件接触部位的摩擦力。然而目前常见的导缆装置调压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线缆进入不同带压环境,若在初始时将正压力设计的很大,则靠人力很难将导缆轮提起,从而会影响线缆无法放入导缆装置的转轮上。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导缆装置调压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线缆进入不同带压环境所需的正压力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包括主动轮,还包括导向机构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导向机构连接,导向机构用于引导从动轮朝向或背离主动轮移动,在导向机构上设有用于限制从动轮背离主动轮移动的调节螺母,在导向机构上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从动轮朝向主动轮移动的弹力。
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套筒和拉杆,所述套筒套装在拉杆外侧,所述从动轮与拉杆连接。
7.进一步地,还包括轮架,所述轮架与拉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从动轮活动安装在轮架上。
8.进一步地,还包括从动轴和轴承,所述从动轮与从动轴固定连接,从动轴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轮架上。
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筒和拉杆抵接。
10.进一步地,还包括端盖,在位于所述套筒内的拉杆上设有凸台,所述端盖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装在拉杆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端盖和凸台抵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套装在拉杆外侧,并与套筒法兰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螺母与拉杆的外螺纹螺纹连接,并位于套筒与轮架之间。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与拉杆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拉手拉动拉杆克服弹簧的弹力进行移动,在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预留出足够的距离,接着即可将带附属物的线缆卡装在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操作方便,不需要拆下线缆上的附属物就能完成线缆的安装。
16.2、通过旋拧调节螺母可调整调节螺母在拉杆上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拉杆与套筒的相对位置,通过拉杆带动从动轮进行移动,调整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的距离,应用可调节的方式提高本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对线缆的正压力,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作用到线缆上的摩擦力增大,进而实现线缆能顺利在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来回运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示意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对应的部件如下:
21.1-主动轮,2-从动轮,3-从动轴,4-轮架,5-调节螺母,6-拉杆,7-套筒,8
‑ꢀ
端盖,9-拉手,10-轴承,11-线缆,12-密封件,13-导向管,14-弹簧,15-外螺纹, 6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图1,一种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包括主动轮1、导向机构、从动轮2、拉手9、轮架4、从动轴3、轴承10和端盖8,所述从动轮2与导向机构连接,导向机构用于引导从动轮2朝向或背离主动轮1移动,在导向机构上设有用于限制从动轮2背离主动轮1移动的调节螺母5,在导向机构上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从动轮2朝向主动轮1移动的弹力。
24.所述导向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套筒7和拉杆6,所述套筒7套装在拉杆6外侧,所述从动轮2与拉杆6连接。
25.所述从动轮2与拉杆6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所述轮架4与拉杆6的一端部固定连接,从动轮2活动安装在轮架4上。所述拉手9与拉杆6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
26.所述从动轮2与轮架4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所述从动轮2与从动轴3固定连接,从动轴3通过轴承10活动安装在轮架4上。
27.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套筒7和拉杆6抵接。
28.所述弹簧14与套筒7和拉杆6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在位于所述套筒7内的拉杆6上
设有凸台61,所述端盖8与套筒7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4套装在拉杆6上,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端盖8和凸台61抵接。
29.所述端盖8与套筒7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所述端盖8套装在拉杆6外侧,并与套筒7法兰固定连接。
30.在所述拉杆6上设有外螺纹15,所述调节螺母5与拉杆6的外螺纹15螺纹连接,并位于套筒7与轮架4之间。
31.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在工作时,将套筒7与外部机架结构固定连接,主动轮1由电机等传动机构提供动力,当需要将线缆11安装在本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上时,朝图1中向左的方向拉动拉手9,由于套筒7与外部机架结构固定连接,因此套筒7和端盖8此时静止不动,拉手9和拉杆 6一起向左移动,弹簧14呈压缩状态。同时,轮架4和从动轮2一起被拉动,当达到一定距离(满足线缆11放入从动轮2与主动轮1之间)后,将线缆11 放入从动轮2与主动轮1之间,然后松开拉手9,使得线缆11在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呈预压紧的状态。上述过程中,在向左拉动拉手9之前,先旋拧调节螺母5将其尽量向右移动,以避免调节螺母5阻挡拉杆6向左移动,当松开拉手9 后,调节螺母5未与图1中套筒7的右端部接触。以上在安装线缆11之前,通过克服弹簧14的弹力拉动拉手9和拉杆6,在从动轮2与主动轮1之间预留出足够距离的设计,是为了当线缆11的端部有直径较大的附属零件(例如航插等结构)时,能顺利将线缆11放到从动轮2与主动轮1之间。
32.线缆11放到从动轮2与主动轮1之间后,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并依次经过导向管13和密封件12(例如o型密封圈或y型密封件等)。线缆11在穿过低压区进入高压区之后,在密封件12处因压力差的原因,密封件12对线缆11 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会阻碍线缆11进入高压区。为了提高本可调正压力的导缆装置对线缆11的推力,除了改变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材料,增加与线缆11 之间的摩擦系数外,还可以提高线缆11与主动轮1和从动轮2之间的压力,具体方法是,在线缆11放入主动轮1和从动轮2之间后,旋拧调节螺母5,使调节螺母5朝图1中向左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套筒7的右端部接触,接着继续旋钮调节螺母5,此时调节螺母5由于套筒7的阻挡无法继续向左移动,因此在调节螺母5与拉杆6外螺纹15的作用下,会使拉杆6向右移动,即减小图1中s1 的距离,同时,s2也会减小,从而提高主动轮1和从动轮2对线缆11的正压力,使线缆11与主动轮1和从动轮2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进而使线缆11顺利进入高压区。(线缆11从高压区往低压区运动时,原理与进入时相同)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