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流式料场的单向输送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0187发布日期:2022-07-19 21:4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自流式料场的单向输送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料场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自流式料场的单向输送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2.料场储能系统的建设目的,是通过从电网取电,将下料场的物料通过上行的带式输送机输送至处于高位的上料场,实现将电能转换为物料的势能;再使上料场的物料进入下行的带式输送机输送至下料场,并实现将物料的势能转换为电能。
3.现有的料场储能系统中,均需要在上下料场配备专门的堆取料设备(如斗轮机、刮板取料机等),进行料场堆料、取料作业,而现有堆取料设备投资高、转运能耗高,不符合料场储能系统的使用需求,并且降低了储能系统的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流式料场的单向输送储能系统,可以简化料场布置和造价,降低储能系统的整体能耗,提高储能的转化效率。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基于自流式料场的单向输送储能系统,包括上下两个料场,以及高架栈桥、上行带式输送机、下行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活化给料机和发电机;两个料场的地面均挖设有地沟,所述地沟的上方同向设置有所述高架栈桥;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的卸料端通过所述高架栈桥架空在所述上料场的上方,其进料端设置在所述下料场的地沟内;所述下行带式输送机的卸料端通过所述高架栈桥架空在所述下料场的上方,其进料端设置在所述上料场的地沟内;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下行带式输送机的卸料端均设置有所述卸料装置,用于向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下行带式输送机的两侧卸料;所述活化给料机设置在所述地沟的开口处;所述发电机与所述下行带式输送机传动连接,所述下行带式输送机运行时所述发电机发电。
7.所述料场运行时,所述活化给料机对料场的料堆底部进行扰动以形成物料自流,使得物料向所述地沟内流动;物料堆积时不能自流的部分形成死料堆,用于导向活料堆的自流,活料堆利用已成形的死料堆边沿流向所述地沟,再由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下行带式输送机取走并转运至另一料场。
8.所述地沟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斜坡,所述导向斜坡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死料堆的静堆积角相同。
9.所述上料场的地沟数量设置有两条、高架栈桥设置有一条,两条地沟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高架栈桥的两侧下方;所述下料场的地沟数量设置有一条、高架栈桥设置有两条,两条高架栈桥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地沟的两侧上方;对应地,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的数量设置有一条,所述下行带式输送机的数量设置有两条。
10.所述活化给料机沿所述地沟的延伸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
11.所述卸料装置沿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下行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且所述卸料装置具有用于向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下行带式输送机两侧犁料的两把犁刀,所述犁刀的卸料端衔接至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下行带式输送机的边缘,且两把犁刀的进料端之间留有间距以形成过料口,各卸料装置的过料口的开度沿所述上行带式输送机/下行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呈减小趋势。
12.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犁刀的支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架进行俯仰运动的电动推杆。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4.(1)上下料场为自流式料场,充分利用了料堆的自流特性,物料在转运时仅有活化给料机的能耗,提高储能的转化效率,同时料场的运行无需大型堆取料设备参与作业,达到节约成本、降低造价的目的;
15.(2)上料场与下料场之间的物料运输采用多条单向带式输送机实现闭式循环功能,物料在上下料场之间转运时几乎没有损耗,可以反复循环使用,绿色环保;
16.(3)下行带式输送机配备一台发电机进行发电,实现供电输出,当下行带式输送机设置有多条时,发电功率更高,如采用一条上行带式输送机配备两条下行带式输送机,可使储能发电功率翻倍,且储能转化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上料场的断面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下料场的断面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卸料装置的排布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0022]1‑‑‑‑
料场;2
‑‑‑‑
高架栈桥;3
‑‑‑‑
上行带式输送机;
[0023]4‑‑‑‑
下行带式输送机;5
‑‑‑‑
卸料装置;51
‑‑‑
犁刀;
[0024]
51a
‑‑
卸料端;51b
‑‑
进料端;51c
‑‑
过料口;
[0025]
52
‑‑‑
支架;53
‑‑‑
电动推杆;6
‑‑‑‑
活化给料机;
[0026]7‑‑‑‑
发电机;8
‑‑‑‑
地沟;81
‑‑‑
导向斜坡;
[0027]9‑‑‑‑
死料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29]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自流式料场的单向输送储能系统,包括上下两个料场1、1’,以及高架栈桥2、上行带式输送机3、下行带式输送机4、卸料装置5、活化给料机6和发电机7;
[0030]
两个料场1、1’的地面均挖设有地沟8,地沟8的上方同向设置有高架栈桥2;
[0031]
上行带式输送机3的卸料端通过高架栈桥2架空在上料场1的上方,其进料端设置在下料场1’的地沟8内;
[0032]
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卸料端通过高架栈桥2架空在下料场1’的上方,其进料端设置在上料场1的地沟8内;
[0033]
上行带式输送机3、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卸料端均设置有卸料装置5,用于向上行带式输送机3/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两侧卸料;
[0034]
活化给料机6设置在地沟8的开口处;
[0035]
发电机7与下行带式输送机4传动连接,下行带式输送机4运行时发电机7发电。
[0036]
参考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37]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投入运行时,上行带式输送机3运行时下料场1’开始运行,下行带式输送机4下行时上料场1开始运行,但两者的工作原理相同:参见图2所示,以上料场1为例,活化给料机6对上料场1的料堆底部进行扰动以形成物料自流,使得物料向地沟8内流动;物料堆积时不能自流的部分形成死料堆9,用于导向活料堆的自流,活料堆利用已成形的死料堆边沿流向地沟8,再由下行带式输送机4取走并转运至下料场1’,下料场1’的卸料装置5向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两侧卸料,以使物料落向地沟8’的侧边形成料堆。
[0038]
进一步地,上述地沟8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斜坡81,导向斜坡81的倾斜角度与死料堆9的静堆积角相同,使得活料堆更容易进入地沟8流向带式输送机4的进料端。
[0039]
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上述上料场1的地沟8数量设置有两条、高架栈桥2设置有一条,两条地沟8分别对应设置在高架栈桥2的两侧下方;下料场1’的地沟8’数量设置有一条、高架栈桥2’设置有两条,两条高架栈桥2’分别对应设置在地沟8’的两侧上方;对应地,上行带式输送机3的数量设置有一条,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数量设置有两条。经过对料场1进行模型分析,单路高架栈桥2搭配双线地沟8的参数配置,使得料场1的容积率最高,而将用于物料下运的下行带式输送机4设置为两条,可以提高发电功率,以此提高储能系统的转化效率,但若料场容积不变、储能总量不变时,发电小时数将随之减少。
[0040]
上述活化给料机6沿地沟8的延伸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通过多台活化给料机6同时取料,可以满足上行带式输送机3/下行带式输送机4高运量的要求。
[0041]
参见图4所示,上述卸料装置5沿上行带式输送机3/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输送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且卸料装置5具有用于向上行带式输送机3/下行带式输送机4两侧犁料的两把犁刀51,犁刀51的卸料端51a衔接至上行带式输送机3/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边缘,且两把犁刀51的进料端51b之间留有间距以形成过料口51c,各卸料装置5的过料口51c的开度沿上行带式输送机3/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输送方向呈减小趋势。通过在带式输送机上设置若干个具有不同开度的过料口51c的卸料装置5,使得物料在经过前端的卸料装置5时实现部分卸料、部分通过,直至最后端卸料装置5时完成全部卸料,实现多点均衡卸料;同时,在物料的分级卸料过程中,可以减少对单一卸料装置5的冲击力,保证整个储能系统能够长久、有效地运行,以满足大出力项目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中,上述卸料装置5以3个为1组,3个卸料装置5的过料口51c的开度沿上行带式输送机3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为20度、12度和0度。
[0042]
进一步地,上述卸料装置5还包括用于安装犁刀51的支架52,以及用于驱动支架52进行俯仰运动的电动推杆53,当电动推杆53驱动支架52上仰时犁刀51脱离上行带式输送机3的皮带,反之下俯时犁刀51与皮带接触,开始犁料。
[004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44]

储能过程:从电网取电,下料场1’中的物料在活化给料机6’的作用下通过自流式的方式进入上行带式输送机3的进料端,由上行带式输送机3输送至上料场1区域后,再由上料场1的卸料装置5卸料,最后堆放至上料场1,这个过程中将电能转换为物料的势能。
[0045]

发电过程:上料场1的物料通过自流式的方式进入下行带式输送机4的进料端,由下行带式输送机4输送至下料场1’区域后,再由下料场1’的卸料装置5’卸料,最后堆放至下料场1’,这个过程中下行带式输送机4带动发电机7发电,实现将物料的势能转换为电能。
[0046]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47]
(1)上下料场1、1’在运行时,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通过卸料装置5卸入料场1,物料自然散落形成料堆,活化给料机6对料堆的底部进行扰动以使物料进入地沟8且料堆产生自流,其中不能自流的部分自然形成“死料堆9”,可以自流的部分为“活料堆”,活料堆将利用已成形的死料堆9边沿流向地沟8,成为料场1的实际有效储量,之后由单向带式输送机4输送走;料场1中采用高架栈桥2搭配地沟8的方式进行布置带式输送机,充分利用了料堆的自流特性,物料在转运时仅有活化给料机6的能耗,提高储能的转化效率,同时料场1的运行无需大型堆取料设备参与作业,达到节约成本、降低造价的目的;
[0048]
(2)上料场1与下料场1’之间的物料运输采用多条单向带式输送机实现闭式循环功能,物料在上下料场1、1’之间转运时几乎没有损耗,可以反复循环使用,绿色环保;
[0049]
(3)下行带式输送机4配备一台发电机7进行发电,实现供电输出,当下行带式输送机4设置有多条时,发电功率更高,如采用一条上行带式输送机3配备两条下行带式输送机4,可使储能发电功率翻倍,且储能转化效率更高。
[0050]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