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流式料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0359发布日期:2022-07-19 21:4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流式料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料场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流式料场。


背景技术:

2.料场储能系统的建设目的,是通过从电网取电,将下料场的物料通过上行的带式输送机输送至处于高位的上料场,实现将电能转换为物料的势能;再使上料场的物料进入下行的带式输送机输送至下料场,并实现将物料的势能转换为电能。
3.现有的料场储能系统中,均需要在上下料场配备专门的堆取料设备(如斗轮机、刮板取料机等),进行料场堆料、取料作业,而现有堆取料设备投资高、转运能耗高,不符合料场储能系统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流式料场,可以简化料场布置和造价,降低料场转运能耗,提高储能的转化效率。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自流式料场,包括高架栈桥、堆料带式输送机、取料带式输送机,以及若干卸料装置和叶轮给料机;所述料场的地面挖设有地沟;所述高架栈桥设置在所述地沟的上方,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堆料带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高架栈桥上;所述取料带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地沟内;所述卸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堆料带式输送机上,用于向所述堆料带式输送机的两侧卸料;所述叶轮给料机设置在所述地沟的开口处。
7.所述自流式料场投入运行时,所述卸料装置向所述堆料带式输送机的两侧卸料,以使物料落向所述地沟的侧边形成料堆;所述叶轮给料机对料堆的底部进行扰动以形成物料自流,使得物料向所述地沟内流动;物料堆积时不能自流的部分形成死料堆,用于导向活料堆的自流。
8.所述地沟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斜坡,所述导向斜坡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死料堆的静堆积角相同。
9.所述地沟的数量设置有两条,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高架栈桥的两侧下方。
10.所述叶轮给料机为双侧拨料型叶轮给料机,其具有两套相向转动的拨料机构。
11.所述叶轮给料机在所述地沟的延伸方向上可调节位置。
12.所述地沟内设置有供所述叶轮给料机滑接配合的轨道。
13.所述卸料装置沿所述堆料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且所述卸料装置具有用于向所述堆料带式输送机两侧犁料的两把犁刀,所述犁刀的卸料端衔接至所述堆料带式输送机的边缘,且两把犁刀的进料端之间留有间距以形成过料口,各卸料装置的过料口的开度沿所述堆料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呈减小趋势。
14.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犁刀的支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架进行俯仰运动的电动推杆。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堆料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通过卸料装置卸入料场,物料自然散落形成料堆,叶轮给料机对料堆的底部进行扰动以使物料进入地沟且料堆产生自流,其中不能自流的部分自然形成“死料堆”,可以自流的部分为“活料堆”,活料堆将利用已成形的死料堆边沿流向地沟,成为料场的实际有效储量,之后由取料带式输送机输送走;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架栈桥搭配地沟的方式进行布置堆料带式输送机、取料带式输送机,充分利用了料堆的自流特性,物料在转运时几乎没有能耗,提高储能的转化效率,同时料场的运行无需大型堆取料设备参与作业,达到节约成本、降低造价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卸料装置的排布示意图;
18.附图标号说明:
[0019]1‑‑‑‑
高架栈桥;
ꢀꢀꢀꢀꢀꢀ2‑‑‑‑
堆料带式输送机;
ꢀꢀꢀꢀꢀꢀꢀꢀ3‑‑‑‑
取料带式输送机;
[0020]4‑‑‑‑
卸料装置;
ꢀꢀꢀꢀꢀꢀ
41
‑‑‑
犁刀;
ꢀꢀꢀꢀꢀꢀꢀꢀꢀꢀꢀꢀꢀꢀꢀꢀꢀꢀ
41a
‑‑
卸料端;
[0021]
41b
‑‑
进料端;
ꢀꢀꢀꢀꢀꢀꢀꢀ
41c
‑‑
过料口;
ꢀꢀꢀꢀꢀꢀꢀꢀꢀꢀꢀꢀꢀꢀꢀꢀ
42
‑‑‑
支架;
[0022]
43
‑‑‑
电动推杆;
ꢀꢀꢀꢀꢀꢀ5‑‑‑‑
叶轮给料机;
ꢀꢀꢀꢀꢀꢀꢀꢀꢀꢀꢀꢀ6‑‑‑‑
地沟;
[0023]
61
‑‑‑
导向斜坡;
ꢀꢀꢀꢀꢀꢀ7‑‑‑‑
死料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25]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流式料场,包括高架栈桥1、堆料带式输送机2、取料带式输送机3,以及若干卸料装置4和叶轮给料机5;
[0026]
料场的地面挖设有地沟6;
[0027]
高架栈桥1设置在地沟6的上方,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同;
[0028]
堆料带式输送机2设置在高架栈桥1上;
[0029]
取料带式输送机3设置在地沟6内;
[0030]
卸料装置4设置在堆料带式输送机2上,用于向堆料带式输送机2的两侧卸料;
[0031]
叶轮给料机5设置在地沟6的开口处。
[0032]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33]
上述自流式料场投入运行时,卸料装置4向堆料带式输送机2的两侧卸料,以使物料落向地沟6的侧边形成料堆;叶轮给料机5对料堆的底部进行扰动以形成物料自流,使得物料向地沟6内流动;物料堆积时不能自流的部分形成死料堆7,用于导向活料堆的自流。后续可以采用推土机等设备将死料堆7推入地沟6。
[0034]
进一步地,上述地沟6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斜坡61,导向斜坡61的倾斜角度与死料堆7的静堆积角相同,使得活料堆更容易进入地沟6流向取料带式输送机3。
[0035]
上述地沟6的数量设置有两条,分别对应设置在高架栈桥1的两侧下方。也即对应地,取料带式输送机3设置有两条。经过对料场进行模型分析,单路高架栈桥1搭配双线地沟6的参数配置,使得料场的容积率最高。
[0036]
上述叶轮给料机7为双侧拨料型叶轮给料机,其具有两套相向转动的拨料机构,也即两套拨料机构分别左旋、右旋,将物料拨向中间的料斗以流向取料带式输送机3。通过设置叶轮给料机7可以增大地沟6的开口、减小地沟6的深度,从而增大料场的充满度,同时采用浅沟的布置可以降低土建地下工程量。
[0037]
上述叶轮给料机7在地沟6的延伸方向上可调节位置,以实现在不同的位置取料。如可以在地沟6内设置供叶轮给料机7滑接配合的轨道。
[0038]
上述卸料装置4沿堆料带式输送机2的输送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且卸料装置4具有用于向堆料带式输送机2两侧犁料的两把犁刀41,犁刀41的卸料端41a衔接至堆料带式输送机2的边缘,且两把犁刀41的进料端41b之间留有间距以形成过料口41c,各卸料装置4的过料口41c的开度沿堆料带式输送机2的输送方向呈减小趋势。通过在堆料带式输送机2上设置若干个具有不同开度的过料口41c的卸料装置4,使得物料在经过前端的卸料装置4时实现部分卸料、部分通过,直至最后端卸料装置4时完成全部卸料,实现多点均衡卸料;同时,在物料的分级卸料过程中,可以减少对单一卸料装置4的冲击力,保证整个输送系统能够长久、有效地运行,以满足大出力项目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中,上述卸料装置4以3个为1组,3个卸料装置4的过料口41c的开度沿堆料带式输送机2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为20度、12度和0度。
[0039]
进一步地,上述卸料装置4还包括用于安装犁刀41的支架42,以及用于驱动支架42进行俯仰运动的电动推杆43,当电动推杆43驱动支架42上仰时犁刀41脱离堆料带式输送机2的皮带,反之下俯时犁刀41与皮带接触,开始犁料。
[0040]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堆料带式输送机2上的物料通过卸料装置4卸入料场,物料自然散落形成料堆,叶轮给料机5对料堆的底部进行扰动以使物料进入地沟6且料堆产生自流,其中不能自流的部分自然形成“死料堆7”,可以自流的部分为“活料堆”,活料堆将利用已成形的死料堆7边沿流向地沟6,成为料场的实际有效储量,之后由取料带式输送机3输送走;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架栈桥1搭配地沟6的方式进行布置堆料带式输送机2、取料带式输送机3,充分利用了料堆的自流特性,物料在转运时几乎没有能耗,提高储能的转化效率,同时料场的运行无需大型堆取料设备参与作业,达到节约成本、降低造价的目的。
[0041]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