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8410发布日期:2022-08-06 01:2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棒状物料输送场合的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3.棒状物,如:钢棒、铝棒、钢管或钢卷等,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搬运机构将前一工序加工完成的棒状物料移送至下一工序继续进行加工,现阶段一种方式是由人工进行转运,由于棒状物料一般较重,人工转运不安全并且耗费人力;还有一种方式是由搬运机器人进行搬运,搬运机器人造价较高,使用起来不够经济;并且两种方式均需要停机进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且可降低人工成本的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用于对棒状物进行运输,该棒状物由上游设备加工成型后输出至第一输送辊组上,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
7.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被一驱动组件驱动可往复升降来承接第一输送辊组上的棒状物,所述输送轨道沿棒状物水平移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均沿棒状物水平移送方向上下倾斜设置并且两者均包括沿棒状物水平移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入料端和下料端,所述第一轨道的下料端与所述第二轨道的上料端衔接并且沿水平移送方向呈上升的阶梯状布置;
8.以及,换道组件,所述换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衔接位一侧,所述换道组件被配置成将处于第一轨道下料端的棒状物过渡输送至第二轨道的上料端。
9.进一步的,所述换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衔接位两侧的一组可绕第一转轴的轴线同步转动的拨板,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靠近拨板的下端,每个所述拨板的截面大致呈梯形,所述第一轨道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拨板抵持的限位块,所述第一转轴的至少一端安装有配重组件,所述拨板静态下被配置成:受配重组件重力作用所述拨板的梯形斜面与所述限位块表面抵接,梯形上底面朝向第一轨道设置,梯形下底面朝向第二轨道设置并且第二轨道上料端的表面低于梯形下底面的上端所在的表面以使所述梯形下底面的上端形成限制棒状物向第一轨道方向滚动的抵挡部;所述拨板动态下被配置成:被第一轨道下料端的棒状物推动绕所述第一转轴朝向靠近第二轨道的方向转动以将第一轨道上的棒状
物过渡移送至第二轨道上。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相连的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与电机相连的曲柄、与所述曲柄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穿过所述机架上表面的让位孔与所述输送轨道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在电机的驱动下上下往复移动。
11.进一步的,所述曲柄大致呈“t”形,所述曲柄的“t”形横部一端与电机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一安装座上设置的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曲柄的“t”形竖部与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一体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两中空设置的立柱,每个所述立柱内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纵向设置有滑槽,所述立柱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轨,所述导向柱的顶部伸出立柱的内腔与所述输送轨道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的两个侧壁均设置有所述限位块。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一个配种组件,所述配种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另一端与一配重块连接的配重杆。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通过一倾斜设置的连接板衔接。
17.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能够往复上下升降,并在第一轨道上端承接位于上侧的第一输送辊组上的第一棒状物,在向下的过程中对承接来的第一棒状物进行输送,再一次向上运动承接第二棒状物的同时,可同时对位于第一轨道上的第一棒状物进行输送至第二轨道并放置在位于第二轨道上方的第二输送辊组上,能够在往复升降过程中完成对棒状物的连续搬运,无需停机操作,极大地缩短了工时并提高了搬运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人工成本。
19.2、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通过倾斜设置输送轨道并且采用换道组件来进行转运的方式能够减少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20.3、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通过将立柱设置为中空并且在其内设置导向柱的方式,使得整机设计结构更加的紧凑美观。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隐藏掉机架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隐藏掉部分结构后体现连接块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曲柄连杆机构部分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一种使用场景下的示意图。
27.其中:
28.1、输送轨道;101、第一轨道;102、第二轨道;103、第一轨道上料端; 104、第一轨道下料端;105、第二轨道上料端;106、第二轨道下料端;2、拨板;201、梯形上底面;202、梯形下底面;203、梯形斜面;204、第一转轴; 205、连接板;3、限位块;4、配重组件;401、配重杆;
402、配重块;5、曲柄连杆机构;501、曲柄;502、第一连杆;503、第二连杆;504、第四转轴; 505、第三转轴;6、机架;601、立柱;7、导向柱;8、连接块;9、安装座; 10、棒状物;11、第一输送辊组;12、第二输送辊组。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1.参见附图1-6,本说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用于对棒状物10进行运输,具体的棒状物10如:钢棒、铝棒、钢管、钢卷、铝管、铝卷等,该棒状物10由上游设备加工成型后输出至第一输送辊组11上,该双工位连续输送装置包括机架6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6上的:输送轨道1和换道组件,所述输送轨道1被一驱动组件驱动可往复升降来承接第一输送辊组 11上的棒状物10,所述输送轨道1沿棒状物10水平移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轨道101和第二轨道102,优选所述第一轨道101与所述第二轨道102一体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01与所述第二轨道102均沿棒状物10水平移送方向上下倾斜设置并且两者均包括沿棒状物10水平移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入料端和下料端,所述第一轨道下料端104与所述第二轨道上料端105衔接并且沿水平移送方向呈上升的阶梯状布置;第一轨道上料端103位于第一轨道下料端104背离第二轨道上料端105的一侧,所述换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轨道101与所述第二轨道102 的衔接位一侧,所述换道组件被配置成将处于第一轨道下料端104的棒状物10 过渡输送至第二轨道上料端105。
32.其中,所述换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衔接位两侧的一组可绕第一转轴204 的轴线同步转动的拨板2,所述第一转轴204设置于靠近拨板2的下端,每个所述拨板2的截面大致呈梯形,所述第一轨道101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拨板2抵持的限位块3,所述第一转轴204的至少一端安装有配重组件4,所述拨板2静态下被配置成:受配重组件4重力作用所述拨板2的梯形斜面203 与所述限位块3表面抵接,梯形上底面201朝向第一轨道101设置,梯形下底面202朝向第二轨道102设置并且第二轨道102上料端的表面低于梯形下底面 202的上端所在的表面以使所述梯形下底面202的上端形成限制棒状物10向第一轨道101方向滚动的抵挡部;所述拨板2动态下被配置成:被第一轨道101 下料端的棒状物10推动绕所述第一转轴204朝向靠近第二轨道102的方向转动以将第一轨道101上的棒状物10过渡移送至第二轨道102上。
33.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相连的曲柄连杆机构5,所述曲柄连杆机构5包括与电机相连的曲柄501、与所述曲柄501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502、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杆502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503,所述第二连杆503的末端穿过所述机架6上表面的让位孔与所述输送轨道1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杆503的末端在电机的驱动下上下往复移动。所述曲柄501大致呈“t”形,所述曲柄501的“t”形横部一端与电机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另一端通过一安装座9上设置的第三转轴505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6上,所述曲柄501 的“t”形竖部与所述第一连杆502通过第四转轴504转动连接。
34.为了防止输送轨道1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发生活动或者偏移,优选所述机架 6包括两中空设置的立柱601,每个所述立柱601内安装有导向柱7,所述导向柱7纵向设置有滑槽,所述立柱601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轨,所述导向柱7的顶部伸出立柱601的内腔与所述输送轨道1连接。
35.为了具有更好的限位效果,优选所述第一轨道101的两个侧壁均设置有所述限位块3。
36.为了节省加工成本,优选所述第一转轴204上设置有一个配重组件4,所述配重组件4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204连接、另一端与一配重块402连接的配重杆401。
37.为了方便棒状物10被更好的转运,所述第一轨道101与所述第二轨道102 通过一倾斜设置的连接板205衔接。
38.工作原理
39.在使用的时候,所述第一轨道101处设有第一输送辊组11,第一输送辊组 11包括布置在第一轨道101两侧的第一输送辊,在所述第二轨道102处设有第二输送辊组12,所述第二输送辊组12包括设置在第二轨道102两侧的第二输送辊,棒状物10被上游设备加工成型后输出至第一输送辊组11上,同时,电机驱动曲柄连杆机构5从而带动输送轨道1上行,上行过程中位于第一输送辊组11上的第一棒状物10被第一轨道101承接,由于第一轨道101倾斜设置,所以第一棒状物10向第一轨道下料端104运动并且在换道组件的作用下由第一轨道101过渡至第二轨道102,第一棒状物10到达第二轨道102后顺着第二轨道102运动至第二轨道下料端106,到达下料端的第一棒状物10会在输送轨道 1下行过程中被第二输送辊承接,如此往复,每次输送轨道1上行进行承接棒状物10,承接的过程中已经位于第一轨道101上的棒状物10会进行转运至第二轨道102,已经在第二轨道102上的棒状物10会进行放置至第二输送辊组12。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