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组除尘装置和极组移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1946发布日期:2022-06-29 06:1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极组除尘装置和极组移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组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极组除尘装置的极组移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电芯结构包括具有容腔的壳体,收容在收容内的极组,以及封堵设于壳体开口处的盖板。其中,极组则是由多组正负极片以及隔膜交错堆叠而成,且在隔膜位于相邻两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堆叠而成的极组在放入壳体形成电芯前,需要在极组的外周包覆一层mylar膜。
3.为防止极组外周的粉尘等异物被包裹在mylar膜内,从而影响电芯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先将极组的表面进行除尘,然后再检测极组表面有无异物。但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极组除尘的除尘装置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使得除尘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除尘效果有限,而且除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极组除尘装置,从而提高对极组表面的除尘效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极组除尘装置,用于对设于承托部上的上下表面均外露的极组除尘,所述极组除尘装置包括分设于所述极组上下两侧的除尘罩;
7.各所述除尘罩均具有除尘腔,以及连通所述除尘腔和外部负压部的出气口,至少其一所述除尘罩具有与所述除尘腔连通的吹气口;
8.两所述除尘罩分别承接外力而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极组,且至少所述极组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被罩设在所述除尘腔内。
9.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罩上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口;
10.所述吹气口沿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吹气口为环所述进气通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12.进一步的,所述吹气口用于引导外部气流吹向所述极组。
13.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与外部供气部相连通;
14.所述外部供气部用于向所述进气口供给气流。
15.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上设有多个所述极组;
16.所述除尘罩为与各所述极组的上下两侧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
17.进一步的,所述极组除尘装置还包括分别用于驱使两所述除尘罩往复移动的驱动部;
18.各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与对应的所述除尘罩相连。
19.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包括承托板,所述极组定位于所述承托板上;
20.且所述极组的下表面经由所述承托板上的通孔外露。
21.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板上设有环所述极组周向设置的多个定位块;
22.被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块之间的所述极组置于所述承托板的上方。
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通过在极组的上下表面均设置除尘罩,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且至少其一除尘罩上对应极组的同一表面上同时设有出气口和吹气口,从吹气口吹出的气流可将极组表面的粉尘扬起,从而有利于粉尘从出气口被抽出,进而利于提高对极组表面的除尘效果。
25.此外,通过在除尘罩上设置进气通道,以及在进气通道上设置进气口,有利于引导外部气流的进入,通过将吹气口设置为沿进气通道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有利于提高对极组表面吹扫的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
26.另外,将除尘罩设置为与各极组的上下两侧一一对应,有利于增加对各极组的除尘效果。通过将承托部设置为承托板,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且极组的下表面经由承托板上的通孔外露设置,有利于对极组下表面除尘。通过在承托板上设置定位块而将极组置于承托板的上方,能够提高对极组表面的除尘效果,且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2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组移送装置,包括被驱使转动的转盘,以及设于所述转盘周向上的多个分别用于承托极组的承托部,且所述极组的上下表面外露设置;
28.所述极组的转动路径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
29.本实用新型的极组移送装置,通过在极组的转动路径上设置上述的极组除尘装置,能够在极组移送的同时对极组除尘,从而利于提高电芯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3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除尘腔内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极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除尘罩;101、除尘腔;102、出气口;103、进气通道;1031、吹气口;104、进气口;
39.2、承托板;201、定位块;202、通孔;
40.3、驱动部;301、连接板;
41.4、转盘;
42.5、架体;
43.6、极组。
具体实施方式
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7.实施例一
4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极组除尘装置,用于对设于承托部上的上下表面均外露的极组6除尘。在整体构成上,极组除尘装置包括分设于极组6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各除尘罩1均具有除尘腔101,以及连通除尘腔101和外部负压部的出气口102,至少其一除尘罩1具有与除尘腔101连通的吹气口1031。两除尘罩1分别承接外力而能够靠近或远离极组6,且至少极组6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被罩设在除尘腔101内。
49.基于上述的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极组除尘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位于极组6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分别设于架体5上,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结构相同,两者均因随形极组6的形状而呈矩形,在各除尘罩1的内部分别内凹形成上述的除尘腔101,在除尘腔101的中间位置沿远离极组6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上述的出气口102。本实施例中与出气口102的自由端相连通的外部负压部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抽气泵等负压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50.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位于极组6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均具有与除尘腔101连通的吹气口1031,以提高对极组6上下表面的除尘效果。各除尘罩1上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103,以及与进气通道103相连通的进气口104,吹气口1031沿进气通道10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利于提高吹气口1031吹出气流对极组6表面粉尘的吹扫效果。
51.具体实施时,参照图1、图2和图4中示出的,进气通道103沿除尘罩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在除尘罩1的一端开设有与进气通道103连通的进气口104,该进气口104与外部供气部相连通,外部供气部用于向进气口104供给气流。
52.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外部供气通过进气口104向除尘腔101内供给干净的压缩空气,以进一步提高极组6的清洁度。其中,外部供气部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供气设备,在此不再详述。
53.需要注意的是,进气通道103还可沿除尘罩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也可沿除尘罩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同时延伸设置,且进气通道103的设置数量也可同时设置多个,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
54.吹气口1031用于引导外部气流吹向极组6,参照图5中示出的,吹气口1031设置为圆形,如此设置,利于布置实施。当然,吹气口1031还可设置为其它的形状。其中,对沿进气
通道103间隔设置的吹气口1031的数量不作进一步的限定,同时对各吹气口1031之间的间隔距离不作进一步的数值限定,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55.为进一步提高对极组6表面的吹扫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吹气口1031为环进气通道103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吹气口1031为环进气通道103周向间隔布置的三个。当然不仅限于将吹气口103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还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吹气口1031的数量设置越多,对极组6表面的除尘效果越好。为进一步提高对极组6表面的除尘效果,各吹气口1031的朝向不同,如此利于进一步增加气流吹向极组6表面的吹扫面积,进而提高对极组6表面的除尘效果。
56.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极组除尘装置还包括分别用于驱使两除尘罩1往复移动的驱动部3,各驱动部3设置在架体5上,且各驱动部3的驱动端与对应的除尘罩1相连。具体实施时,驱动部3可采用固设于架体5上的气缸,各气缸的气缸杆与对应的除尘罩1相连。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能够在气缸的驱使下靠近并罩设在极组6外,从而对极组6进行除尘,还能够在气缸的驱使下远离极组6,而便于极组6的更换。根据不同的需求,气缸还可控制除尘罩1与承托部配合从而将极组6的上下表面全部进行罩设,或者,除尘罩1与承托部之间形成间距时对极组6进行部分罩设。当然,驱动部3除了采用气缸外,还可采用直线电机等能够输出直线驱动力的其他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详述。
57.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承托部上设有多个极组6,且除尘罩1为与各极组6的上下侧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从而有利于实现批量极组6的除尘。具体的,参照图2中示出的,承托部上设有两个极组6,且极组6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除尘罩1,可同时对两个极组6进行除尘,有效的提高了对批量极组6的除尘效率。其中,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除尘罩1经由连接板301固连于一起,气缸的气缸杆具体经由连接板301与两个除尘罩1相连,从而同时驱使两个除尘罩1上下移动。
58.承托部包括承托板2,两个极组6定位于承托板2上,且极组6的下表面经由承托板2上的通孔202外露,方便位于极组6下方的除尘罩1对极组6的下表面除尘。其中,将承托部设置为承托板2,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当然还可设置为其它的具有支撑作用的结构。
59.其中,仍由图1所示,承托板2上设有环极组6周向设置的多个定位块201,被定位于多个定位块201之间的极组6置于承托板2的上方。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块201呈“l”型,其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且将极组6定位在多个定位块201围构而成的空间内,还利于增加极组6下表面外露的面积,便于对极组6下表面以及外露的侧面除尘。同时,定位块201可以限制极组6的位移,有效的避免了极组6在除尘过程中产生位移,而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
60.本实施例的极组除尘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极组6放入承托板2上的各定位块201上,然后由驱动部3驱使位于承托板2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靠近并罩设极组6外。接着启动外部供气部和外部负压部,其中,外部供气部向进气口104供给干净的压缩空气,气流沿着进气通道103通过吹气口1031吹向极组6的表面,对极组6表面的粉尘进行吹扫,同时,外部负压部通过出气口102将从极组6表面被吹起的粉尘抽出除尘腔101,从而完成对极组6表面的除尘,最后,驱动部3驱使位于承托板2上下两侧的两个除尘罩1远离,从而将完成除尘后的极组6移走。
61.本实施例的极组除尘装置,在极组6的上下表面均设置除尘罩1,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且至少其一除尘罩1上对应极组6的同一表面上同时设有出气口102和吹气口1031,从
吹气口1031吹出的气体可将极组6表面的粉尘扬起从而有利于粉尘从出气口102抽出,进而利于提高对极组6表面的除尘效果。同时,通过对极组6表面的除尘,从而防止极组6上的粉尘被包裹mylar膜内,进而利于提高电芯的安全性。
62.实施例二
6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极组移送装置,包括被驱使转动的转盘4,以及设于转盘4周向上的多个分别用于承托极组6的承托部,且极组6的上下表面外露设置,极组6的转动路径上设有实施例一中的极组除尘装置。
64.本实施例中的该极组移送装置可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移送极组6的设备,例如极组移送装置为电芯mylar包装设备的一部分。如图6中所示,转盘4整体呈正方形,承托部为分别位于转盘4四周的四个。此处的承托部即为实施例一中的承托部。而转盘4上承托部的数量还可以适应性的增加或者减少,对其数量不作具体的限定。
65.本实施例所述的极组移送装置,通过在极组6的转动路径上设置实施例一中的极组除尘装置,能够在极组6移送的同时对极组6进行除尘,从而利于提高电芯的加工效率。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