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办公室用票据打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8763发布日期:2022-09-03 00:0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办公室用票据打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票据打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办公室用票据打捆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票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股票、企业债券、发票、提单等;狭义上的票据,包括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3.现有的办公室用票据打捆装置大多采用开孔的方式对票据进行打孔捆绑,容易损坏票据,影响使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办公室用票据打捆装置,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办公室用票据打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开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翻折板,所述翻折板的表面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片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烫头,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开有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刀片相互匹配,所述第五凹槽与烫头相互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立板,所述第一转轴与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卷纸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内腔设置有成型板,所述成型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成型板、第一支撑板、限位板之间形成通道。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壁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凹槽相互贯通,所述成型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贯穿第一支撑板、移动板,所述第一丝杆与移动板螺纹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烫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形板,所述翻折板的底部开有第三凹槽,所述翻折板的表面开有第二滑槽,所述凹形板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翻折板的底部开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
通过第二丝杆连接有旋钮,所述第二丝杆贯穿凹形板,所述第二丝杆与凹形板螺纹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折板的表面开有若干卡槽,所述烫头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与卡槽相互匹配。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使用时,将纸带的一端与翻折板固定连接,将票据从第一开口放置于第一支撑板内,在此过程,启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进行旋转,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卷纸辊进行旋转,从而使纸带缠绕在票据外周,然后以第二转轴以中心旋转翻折板,通过第四凹槽与刀片之间、第五凹槽与烫头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纸带在缠绕票据一周后能够截断并粘合,减少对票据的损伤,方便使用。
14.(2)将纸带的一端放置于烫头与翻折板之间,旋转旋钮使第二丝杆进行旋转,通过第二滑槽与凹形板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二丝杆的转动带动烫头往翻折板方向靠近,使纸带的一端固定在翻折板的表面,当翻折板翻折后,通过第三滑槽与滑块之间的相互配合,移动烫头,使纸带的端头与纸带接触,并使烫头往纸带方向移动,实现粘合。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翻折板第一视角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翻折板第二视角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
20.1、第一支撑板;2、第一开口;3、第二开口;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卷纸辊;7、翻折板;8、刀片;9、烫头;10、立板;11、第二转轴;12、第一凹槽;13、成型板;14、限位板;15、通道;16、移动板;17、第二电机;18、第一丝杆;19、第二凹槽;20、第一滑槽;21、凹形板;22、第二丝杆;23、旋钮;24、第二滑槽;25、第三滑槽;26、滑块;27、第三凹槽;28、卡槽;29、凸起;30、第四凹槽;31、第五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
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一种办公室用票据打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开有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翻折板7,翻折板7的表面安装有刀片8,刀片8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设置有烫头9,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开有第四凹槽30和第五凹槽31,第四凹槽30与刀片8相互匹配,第五凹槽31与烫头9相互匹配,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立板10,立板10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贯穿立板10,第一转轴5与立板10转动连接,第一转轴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卷纸辊6,使用时,将纸带的一端与翻折板7固定连接,将票据从第一开口2放置于第一支撑板1内,在此过程,启动第一电机4驱动第一转轴5进行旋转,第一转轴5的转动带动卷纸辊6进行旋转,从而使纸带缠绕在票据外周,然后以第二转轴11以中心旋转翻折板7,通过第四凹槽30与刀片8之间、第五凹槽31与烫头9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纸带在缠绕票据一周后能够截断并粘合,减少对票据的损伤,方便使用。
26.请参阅图1-2,第一支撑板1内腔设置有成型板13,成型板13呈凹形,方便将票据放置于成型板13的内壁,成型板13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14,限位板14与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成型板13、第一支撑板1、限位板14之间形成通道15,通过对通道15的设计,方便纸带沿着通道15的形状围绕在票据的外壁。
27.请参阅图1-2,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开有第二凹槽19,第一支撑板1的内壁开有第一滑槽20,第一滑槽20与第二凹槽19相互贯通,成型板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20内,通过移动板16与第一滑槽20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在第一支撑板1内壁放置票据后,移动成型板13,使纸带紧贴票据的外壁。
28.请参阅图1-2,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18,第一丝杆18贯穿第一支撑板1、移动板16,第一丝杆18与移动板16螺纹连接,启动第二电机17驱动第一丝杆18进行旋转,第一丝杆18的转动带动移动板16进行移动。
29.请参阅图3-4,烫头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形板21,翻折板7的底部开有第三凹槽27,翻折板7的表面开有第二滑槽24,凹形板21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4内,翻折板7的底部开有第三滑槽25,第三滑槽2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6,滑块26的表面通过第二丝杆22连接有旋钮23,第二丝杆22贯穿凹形板21,第二丝杆22与凹形板21螺纹连接,将纸带的一端放置于烫头9与翻折板7之间,旋转旋钮23使第二丝杆22进行旋转,通过第二滑槽24与凹形板21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二丝杆22的转动带动烫头9往翻折板7方向靠近,使纸带的一端固定在翻折板7的表面,当翻折板7翻折后,通过第三滑槽25与滑块26之间的相互配合,移动烫头9,使纸带的端头与纸带接触,并使烫头9往纸带方向移动,实现粘合。
30.请参阅图3-4,翻折板7的表面开有若干卡槽28,烫头9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凸起29,凸起29与卡槽28相互匹配,通过卡槽28与凸起29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将纸带的一端与翻折板7固定。
31.工作原理:
32.使用时,将纸带铺展在通道15内,通过卡槽28与凸起29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将纸带的一端与翻折板7固定,将票据从第一开口2放置于成型板13表面,启动第二电机17驱动第一丝杆18进行旋转,通过移动板16与第一滑槽20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一丝杆18的转动带动移动板16进行移动,方便在第一支撑板1内壁放置票据后,移动成型板13,使纸带紧贴票据的外壁,然后以第二转轴11以中心旋转翻折板7,通过第四凹槽30与刀片8之间、第五凹槽31与烫头9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纸带在缠绕票据一周后能够截断并粘合,减少对票据的损伤,方便使用。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