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上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4101发布日期:2022-08-31 03:4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上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上下料机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上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2.ict,即自动在线测试仪,是现代电子企业必备的pcba(printed
‑ꢀ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组件)生产的测试设备。ict的使用范围广、测量准确性高,其对检测出的问题指示明确,使得即使电子技术水准一般的工人处理有问题的pcba也非常容易。
3.现有ict设备中,采用带有吸盘的机械臂进行工件的上下料。但是机械臂的动作多,移载效率低,并且在移载过程中存在吸力过大而损坏工件,或者吸力过小导致工件掉落等问题,造成工件的移载过程不稳定,同时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上下料机构,可以实现装有工件的载体的移载,生产效率高,稳定性高。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上下料机构,包括移载模块、上料模块、引料模块和顶升模块;所述移载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为上料端、下料端,两者之间设置有导料板;所述上料端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堆叠载体的平台,所述下料端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堆叠载体的定位架;所述上料模块设置在所述移载模块的上料端,用于将载体从所述平台抬升至所述导料板的高度;所述引料模块设置在所述移载模块内,用于驱动载体从所述上料端沿着所述导料板移动至所述下料端;所述顶升模块设置在所述移载模块的下料端,用于将载体从所述导料板的高度顶升至所述定位架上。
7.所述移载模块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设置有供所述引料模块配合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两端即所述上料端、下料端;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壁上端均设置有所述导料板;所述活动槽的上料端置有可开合的托板装置,所述托板装置与所述导料板同高度,并在载体升降时起让位作用;所述活动槽的下料端设置有所述定位架。
8.所述托板装置包括活动配合在所述主体支架上的左托板、右托板,以及分别与所述左托板、右托板对应设置的两个开合气缸,所述左托板、右托板在各自对应的开合气缸作用下实现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9.所述移载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架下方并与所述导料板同高度的第一皮带装置,所述第一皮带装置将载体由所述导料板移载至所述定位架的正下方。
10.所述第一皮带装置采用步进电机进行驱动。
11.所述定位架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两侧的定位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若干活动扣,所述活动扣在常态下呈水平设置,并可在受力时向上翻转。
12.所述顶升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料端的顶升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顶升杆进行升
降的顶升气缸。
13.所述上料模块包括上料支架、上料气缸、调节板、吸嘴和真空发生器;所述上料支架安装在所述平台侧边;所述上料气缸安装在所述上料支架上;所述调节板安装在所述上料气缸上,其上设置有若干间距可调的吸嘴;所述真空发生器与所述吸嘴连通。
14.所述吸嘴通过调节杆安装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安装有可调节位置的吸嘴,所述调节板的两端均安装有可调节位置的调节杆。
15.所述引料模块包括滑轨、支撑块、拉料滑台、推料滑台和两套第二皮带装置;所述滑轨沿着所述移载模块的上料端至下料端的方向设置,其两侧均设置有轨道;所述支撑块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滑轨;所述拉料滑台、推料滑台分别设置在所述滑轨的两侧,两者均设置有可开合的夹爪,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爪开合的夹爪气缸;两套第二皮带装置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拉料滑台和推料滑台。
16.所述第二皮带装置采用步进电机进行驱动。
17.所述引料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设备的工件转移工位的两个感应开关,两个感应开关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拉料滑台、推料滑台的位置。
18.所述引料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轨端部的缓冲块。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载体的上下料机构,在工件移载的过程中,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通过载体承托工件进行移载,且载体的移载过程中由导料板进行承托、由引料模块驱动进行水平移动,使得载体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的平稳移动,整个过程中工件不与其他结构接触,可保证工件的质量,从而实现工件稳定、安全的移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可有效降低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体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移载模块的立体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上料模块的立体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引料模块的立体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1‑‑‑‑
移载模块;
ꢀꢀꢀꢀꢀꢀꢀꢀꢀꢀ
1a
‑‑‑
上料端;
ꢀꢀꢀꢀꢀꢀꢀꢀꢀꢀꢀꢀ
1b
‑‑‑
下料端;
[0029]
11
‑‑‑
导料板;
ꢀꢀꢀꢀꢀꢀꢀꢀꢀꢀꢀꢀ
12
‑‑‑
主体支架;
ꢀꢀꢀꢀꢀꢀꢀꢀꢀꢀ
121
‑‑
活动槽;
[0030]
13
‑‑‑
托板装置;
ꢀꢀꢀꢀꢀꢀꢀꢀꢀꢀ
131
‑‑
左托板;
ꢀꢀꢀꢀꢀꢀꢀꢀꢀꢀꢀꢀ
132
‑‑
右托板;
[0031]
133
‑‑
开合气缸;
ꢀꢀꢀꢀꢀꢀꢀꢀꢀꢀ
14
‑‑‑
第一皮带装置;
ꢀꢀꢀꢀꢀꢀ2‑‑‑‑
上料模块;
[0032]
21
‑‑‑
上料支架;
ꢀꢀꢀꢀꢀꢀꢀꢀꢀꢀ
22
‑‑‑
上料气缸;
ꢀꢀꢀꢀꢀꢀꢀꢀꢀꢀ
23
‑‑‑
调节板;
[0033]
24
‑‑‑
吸嘴;
ꢀꢀꢀꢀꢀꢀꢀꢀꢀꢀꢀꢀꢀꢀ
25
‑‑‑
真空发生器;
ꢀꢀꢀꢀꢀꢀꢀꢀ
26
‑‑‑
调节杆;
[0034]3‑‑‑‑
引料模块;
ꢀꢀꢀꢀꢀꢀꢀꢀꢀꢀ
31
‑‑‑
滑轨;
ꢀꢀꢀꢀꢀꢀꢀꢀꢀꢀꢀꢀꢀꢀ
32
‑‑‑
支撑块;
[0035]
33
‑‑‑
拉料滑台;
ꢀꢀꢀꢀꢀꢀꢀꢀꢀꢀ
34
‑‑‑
推料滑台;
ꢀꢀꢀꢀꢀꢀꢀꢀꢀꢀ
35
‑‑‑
第二皮带装置;
[0036]
36
‑‑‑
夹爪;
ꢀꢀꢀꢀꢀꢀꢀꢀꢀꢀꢀꢀꢀꢀ
37
‑‑‑
夹爪气缸;
ꢀꢀꢀꢀꢀꢀꢀꢀꢀꢀ
38
‑‑‑
感应开关;
[0037]
39
‑‑‑
缓冲块;
ꢀꢀꢀꢀꢀꢀꢀꢀꢀꢀꢀꢀ4‑‑‑‑
顶升模块;
ꢀꢀꢀꢀꢀꢀꢀꢀꢀꢀ
41
‑‑‑
顶升杆;
[0038]
42
‑‑‑
顶升气缸;
ꢀꢀꢀꢀꢀꢀꢀꢀꢀ5‑‑‑‑
平台;
ꢀꢀꢀꢀꢀꢀꢀꢀꢀꢀꢀꢀꢀꢀ6‑‑‑‑
定位架;
[0039]
61
‑‑‑
定位板;
ꢀꢀꢀꢀꢀꢀꢀꢀꢀꢀꢀꢀ
62
‑‑‑
活动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41]
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上下料机构,包括移载模块1、上料模块2、引料模块3和顶升模块4;
[0042]
移载模块1的两端分别设置为上料端1a、下料端1b,两者之间设置有导料板11;上料端1a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堆叠载体的平台5,下料端1b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堆叠载体的定位架6;
[0043]
上料模块2设置在移载模块1的上料端1a,用于将载体从平台5抬升至导料板11的高度;
[0044]
引料模块3设置在移载模块1内,用于驱动载体从上料端1a沿着导料板11移动至下料端1b;
[0045]
顶升模块4设置在移载模块1的下料端1b,用于将载体从导料板11的高度顶升至定位架6上。
[0046]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47]
参考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移载模块1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上述移载模块1包括主体支架12,主体支架12设置有供引料模块3配合的活动槽121,活动槽121的两端即上述的上料端1a、下料端1b;活动槽121的两侧壁上端均设置有上述的导料板11;活动槽121的上料端1a设置有可开合的托板装置13,托板装置13与导料板11同高度,并在载体升降时起让位作用;活动槽121的下料端1b设置有上述的定位架6。
[0049]
在移载模块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托板装置13包括活动配合在主体支架12上的左托板131、右托板132,以及分别与左托板131、右托板132对应设置的两个开合气缸133,左托板131、右托板132在各自对应的开合气缸133作用下实现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相背移动时,左托板131、右托板132的间距大于载体的宽度,在载体从平台5上升至导料台的高度的过程中起到让位作用,以便在后续的相向移动时承托载体的边框位置;相向移动时,左托板131、右托板132的间距与载体同宽,实现载体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进行承托载体,并由引料模块3引向导料板11。
[0050]
在移载模块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移载模块1还包括设置在定位架6下方并与导料板11同高度的第一皮带装置14,第一皮带装置14可以将载体由导料板11移载至定位架6的正下方,以便顶升模块4可以将载体移载至定位架6上。
[0051]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皮带装置14采用步进电机进行驱动,采用步进电机进行驱动第一皮带装置14可以使得第一皮带装置14带动载体的位移量更加精确,以保证后续堆叠载体时可以更加稳定。
[0052]
上述定位架6包括设置在主体支架12两侧的定位板61,以及设置在定位板61上的若干活动扣62,活动扣62在常态下呈水平设置,并可在受力时向上翻转。则顶升模块4向上
顶时,可以使得载体向上越过活动扣62,并在顶升模块4降下后使得载体下压活动扣62使得活动扣62保持水平状态,也即载体堆叠一至若干层后均保持水平状态。
[0053]
此外,上述顶升模块4包括设置在下料端1b的顶升杆41,以及用于驱动顶升杆41进行升降的顶升气缸42。
[0054]
参考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上料模块2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上述上料模块2包括上料支架21、上料气缸22、调节板23、吸嘴24和真空发生器25;上料支架21安装在平台5侧边;上料气缸22安装在上料支架21上;调节板23安装在上料气缸22上,其上设置有若干间距可调的吸嘴24;真空发生器25与吸嘴24连通。根据实际载体的尺寸不同,可以对吸嘴24的间距进行适应性调节;工作时,上料气缸22可以驱动调节板23带着吸嘴24升降,从而将载体抬升至导料板11的高度。
[0056]
在上料模块2的一些实施例方式中,吸嘴24通过调节杆26安装在调节板23上,调节杆26的两端均安装有可调节位置的吸嘴24,调节板23的两端均安装有可调节位置的调节杆26。
[0057]
参考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引料模块3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上述引料模块3包括滑轨31、支撑块32、拉料滑台33、推料滑台34和两套第二皮带装置35;滑轨31沿着移载模块1的上料端1a至下料端1b的方向设置,其两侧均设置有轨道;支撑块32用于支撑并固定滑轨31;拉料滑台33、推料滑台34分别设置在滑轨31的两侧,两者均设置有可开合的夹爪36、36’,以及用于驱动夹爪36开合的夹爪气缸37、37’;两套第二皮带装置35分别用于驱动拉料滑台33和推料滑台34。
[0059]
在引料模块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皮带装置35采用步进电机进行驱动,采用步进电机进行驱动第二皮带装置35可以使得第二皮带装置35带动拉料滑台33、推料滑台34的位移量更加精确,以保证后续堆叠载体时可以更加稳定。
[0060]
在引料模块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引料模块3还包括设置在设备的工件转移工位的两个感应开关38,两个感应开关38分别用于检测拉料滑台33、推料滑台34的位置,以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动作。
[0061]
在引料模块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引料模块3还包括设置在滑轨31端部的缓冲块39,起到对拉料滑台33、推料滑台34的缓冲和限位作用。
[0062]
参考图7并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0063]

当操作人员将载有工件的载体(例如托盘)堆放在平台5上后,平台5上升,上升至一定高度至感应器发出信号,由上料模块2将载体堆最上方的载体吸住并抬起,抬起过程中托板装置13先开再合;
[0064]

上料模块2释放载体,使得落至托板装置13上;引料模块3的拉料滑台33先通过其夹爪36抓住载体的边框,并将载体沿着导料板11拉至工件转移工位前的粗略位置;
[0065]

引料模块3的推料滑台34再通过其夹爪36抓住载体的边框,并将载体继续推动一定的位移,确保载体移动到位,方便设备的机械手进行转移工件至检测工位;与此同时,引料模块3的拉料滑台33上的夹爪36对下一块载体进行拉料;
[0066]

工件被转移后,空载体则由第一皮带装置14移载至定位架6的下方,并由顶升模块4上顶以配合在定位架6上;当空载体堆叠一定的高度后,设备可发出提醒由操作人员将空载体堆抱走,或者由设备的其他机构进行转移空载体。
[0067]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载体的上下料机构,在工件移载的过程中,可通过载体承托工件进行移载,且载体的移载过程中由导料板11进行承托、由引料模块3驱动进行水平移动,使得载体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的平稳移动,整个过程中工件不与其他结构接触,可保证工件的质量,从而实现工件稳定、安全的移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可有效降低全自动ict检测设备的体积。
[0068]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