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撕开的提手及包含该提手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2080发布日期:2022-06-24 23:0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撕开的提手及包含该提手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撕开的提手及包含该提手的容器。


背景技术:

2.为方便中、大容器装液体的提拿,一般会在瓶颈处设置提手(如大桶油、桶装水、瓶装水等)。
3.由于提手与容器材料不同,因此在容器回收时,需要将提手和容器分离后分类回收。为方便提手与容器的分离,现有技术通常将提手设计为易撕的。现有的易撕提手其撕裂时的施力部分为拉环结构,拉环结构至少要容纳一指穿过,尺寸大,对于小型提手而言,拉环结构会增大施力部分的空间占比,提拉提手时,消费者手部易与拉环发生干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将提环的长度拉长,这一方面增加了提手成本,另一方面提环的尺寸过大很难与小型容器的瓶体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撕开的提手及包含该提手的容器,设置的把手为捏持或双指勾拉结构,其尺寸可最大化的缩小,降低把手空间占比,方便手伸入提环,避免提拉提手时消费者手部与把手发生干涉,影响提拉体验,同时有利于提手生产时节约原料。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易撕开的提手,包括提环、底圈和把手,提环与底圈连接为一体,所述底圈的外沿连接把手,底圈的外沿与把手的连接处设有易撕带,该易撕带的末尾端向内延伸至底圈的内沿,所述把手用于多指捏持或双指勾拉后撕裂易撕带从而撕裂底圈。
7.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用于多指捏持后撕裂易撕带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臂和捏持部,所述把手臂的一端与底圈外沿连接,把手臂的另一端与捏持部连接,所述易撕带填布在把手臂与底圈外沿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的捏持部上设有环保回收标识。
9.进一步地,所述的把手为双指勾拉后撕裂易撕带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臂和勾拉部,所述把手臂的一端与底圈外沿连接,把手臂的另一端与勾拉部连接,所述易撕带设置在把手臂的根部与底圈外沿的连接处。
10.进一步地,所述易撕带的起始端设有尖角口。
11.进一步地,所述尖角口设于靠近把手臂的一侧。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易撕带的厚度自起始端至末尾端逐渐变厚。
13.进一步地,所述的易撕带的厚度自把手臂一侧至底圈外沿一侧逐渐变厚。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勾拉部设有环保回收标识。
15.一种包含易撕开的提手的容器,提手的底圈套装在容器上。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设置的把手为捏持或双指勾拉结构,其尺寸可最大化的缩小,降低把手空间占比,方便手伸入提环,避免提拉提手时消费者手部与拉环发生干涉,影响提拉体验,同时有利于提手生产时节约原料。本实用新型的易撕结构尤其适用于小型提手使用。
18.2)整个把手臂通过易撕带附着在底圈的外沿,捏持部超出易撕带的长度很短,使得整个把手与底圈连接的整体性很高、结构非常稳定,把手不易发生变形,在堆叠包装、上线套装过程中,可避免因把手变形引起的堆叠效果差、易钩挂传输带等问题,堆叠间隙也比较均匀,便于上线套装时实现自动化分片剥离;相邻提手的把手之间相互不勾挂,便于使用时分离。另一方面,因捏持部超出易撕带的长度很短,当用户手持捏持部进行拉拽时,应力直接传递到易撕带上,更易撕开。
19.3)所述易撕带设置在把手臂的根部与底圈外沿的连接处,可让出把手臂部分长度,使把手臂让出部分处于自由状态;使把手臂与底圈外缘之间存在间隙,方便在撕裂时人手夹持把手向把手的施力,同时减小撕裂带长度,可快速将提手撕开。
20.4)所述撕裂带远离底圈的一端尖角口。朝把手施力时,应力会集中作用于尖角口处(即直接将应力传递至最薄点),使撕裂带从尖角口处快速撕裂,提手撕裂过程更轻松、省力、快速。
21.5)所述撕裂带为由远离底圈内侧的一端朝向靠近底圈内侧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厚的结构。尤其适用于小型提手,小型提手重量轻,易撕带所承受的重力也轻,因此易撕带的厚度设计为渐变的,在边缘处(远离底圈内侧的一端)为最薄点,回收时,只需施加很小的力即可将撕裂带撕开;而易撕带渐厚的设计其较厚部分可有效保证易撕带的强度,保证提手在正常使用时易撕带不裂开。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易撕开的提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局部a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易撕开的提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易撕开的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提环;2、底圈;3、把手;4、易撕带;5、把手臂;6、捏持部;7、环保回收标识;8、勾拉部;9、尖角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9.实施例1:
30.一种易撕开的提手,包括提环1、底圈2和把手3,提环1与底圈2连接为一体,所述底圈2的外沿连接把手3,底圈2的外沿与把手3的连接处设有易撕带4,该易撕带4的末尾端向
内延伸至底圈2的内沿,所述把手3用于多指捏持或双指勾拉后撕裂易撕带4从而撕裂底圈2。
31.提手回收时,通过双指捏住或双指勾拉把手3向把手3施力后撕开易撕带4,进而将底圈2撕开。设置的把手3为捏持或双指勾拉结构,其尺寸可最大化的缩小,降低把手3空间占比,方便手伸入提环1,避免提拉提手时消费者手部与把手3发生干涉,影响提拉体验,同时有利于提手生产时节约原料。
32.进一步地,所述把手3为用于多指捏持后撕裂易撕带4的把手3,所述把手3包括把手臂5和捏持部6,所述把手臂5的一端与底圈2外沿连接,把手臂5的另一端与捏持部6连接,所述易撕带4填布在把手臂5与底圈2外沿之间。
33.其中,所述的捏持部6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朝提环1侧折弯的l型或t型或圆饼形或异形等便于两指或多指捏持的其他形状。
34.整个把手臂5通过易撕带4附着在底圈2的外沿,捏持部6超出易撕带4的长度很短,使得整个把手3与底圈2连接的整体性很高、结构非常稳定,把手3不易发生变形,在堆叠包装、上线套装过程中,可避免因把手3变形引起的堆叠效果差、易钩挂传输带等问题,堆叠间隙也比较均匀,便于上线套装时实现自动化分片剥离;相邻提手的把手3之间相互不勾挂,便于使用时分离。另一方面,因捏持部6超出易撕带4的长度很短,当用户手持捏持部6进行拉拽时,应力直接传递到易撕带4上,更易撕开。
35.进一步地,所述的捏持部6上设有环保回收标识7。其中环保回收标识7为凸起结构,其具体形状如图所示。设置的环保回收标识7具有两个作用:1、标识提手与容器本体为不同材质,需要撕下提手后分类回收,2、可以将标识做成凹凸形,增大捏持时的摩擦,更易撕裂。
36.进一步地,所述易撕带4的起始端设有尖角口9。
37.朝把手3施力时,应力会集中作用于尖角口9处(即直接将应力传递至最薄点),使撕裂带从尖角口9处快速撕裂,提手撕裂过程更轻松、省力、快速。
38.进一步地,所述尖角口9设于靠近把手臂5的一侧。施力时,力会更快更直接地作用于尖角口9处,更易撕开尖角口9。
39.进一步地,所述的易撕带4的厚度自起始端至末尾端逐渐变厚。本实施例中提手尤其适用为作为小型提手,小型提手重量轻,易撕带4所承受的重力也轻,因此易撕带4的厚度设计为渐变的,在边缘处(远离底圈内侧的一端)为最薄点,回收时,只需施加很小的力即可将撕裂带撕开;而易撕带4渐厚的设计其较厚部分可有效保证易撕带的强度,保证提手在正常使用时易撕带不裂开。
40.进一步地,所述的易撕带4的厚度自把手臂5一侧至底圈2外沿一侧逐渐变厚。如此设置可保证撕裂时从易撕带4靠近把手臂5一侧轻松撕开。
41.实施例2:
4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把手3为双指勾拉后撕裂易撕带4的把手3,所述把手3包括把手臂5和勾拉部8,所述把手臂5的一端与底圈2外沿连接,把手臂5的另一端与勾拉部8连接,所述易撕带4设置在把手臂5的根部与底圈2外沿的连接处。
43.其中,勾拉部8可以是但不局限于t型、羊角形或异形或便于两指勾拉的其他形状。
44.本实施例中撕裂带未将把手臂5与底圈2完全连接,可让出把手臂5部分长度,使把
手臂5让出部分处于自由状态,把手臂5与底圈2外缘之间存在间隙,方便在撕裂时双指勾拉把手3向把手3的施力,同时减小撕裂带长度,可快速将提手撕开。
45.当然本实施例除双指勾拉撕裂底圈2,还可多指捏住把手3撕裂底圈2。
46.进一步地,所述的勾拉部8设有环保回收标识7。环保回收标识可标识提手与容器本体为不同材质,需要撕下提手后分类回收。
47.实施例3:
48.本实施例为一种包含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易撕开的提手的容器,提手的底圈套装在容器上。其中容器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矿泉水瓶、用于盛装饮料、油以及其他液体的瓶类、桶类器具。以矿泉水瓶为例进行说明:提手的底圈卡接在矿泉水瓶的瓶颈处。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