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4288发布日期:2022-08-24 10:5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驾驶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很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建筑高层建筑是,会经常使用到升降机,升降机是一种多功能升降机械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导轨式、曲臂式、剪叉式等等,升降机一般都会通过驾驶室进行控制的,驾驶室一般都是采用一体式成型设计,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但是现有的驾驶室视角较小,因此需要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性能好的升降机驾驶室结构(授权公告号cn215755858u),该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提升驾驶室安全性能的目的;而且防护效果好,辅助装置的安装线收纳合理,能够有效避免雨水渗漏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但是其在使用时,驾驶室的视野范围不够广泛,影响工作效果,并且驾驶室内部空气流通效果较弱,在夏天工作时工作人员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正观察窗,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前侧设置有三个正观察窗,所述驾驶室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一组侧观察窗,所述驾驶室本体的两侧靠近侧观察窗设置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一侧设置有后视镜,所述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壳和后视镜连接,所述驾驶室本体上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防晒板,所述驾驶室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一组进风管,所述驾驶室本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机,一端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冷风机。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晒板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固定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驾驶室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窗,所述通风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防尘网。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尘网,所述固定壳的底端设置有出风口。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端所述进风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另一端所述进风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壳的内部靠近散热风机的一侧设置有单片机,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安全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在驾驶室本体的前侧设置有三个正观察窗,驾驶室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一组侧观察窗,便于工作人员在驾驶室本体的内部时,视野更加广泛,能够同时看到前方、侧方的景象,方便驾驶室人员进行操作,操作更加精准,同时驾驶室本体的两侧靠近侧观察窗设置有安装壳,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壳和后视镜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在驾驶室本体的内部时,可利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情况,同时可启动电机带动后视镜转动,从而调节后视镜的角度,使得后视的观察范围更广,更利于驾驶室人员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观察视角,使得驾驶室本体的视野更加广泛,能够多视角的进行观察,通过在驾驶室本体上方的四角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防晒板,便于有效的减弱外部阳光的暴晒,避免高温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
14.2、通过在驾驶室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一组进风管,一端进风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另一端进风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冷风机,驾驶室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窗,驾驶室本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壳,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机,便于对驾驶室本体进行通风换气时,可打开第一电磁阀,然后启动散热风机将外部的气体导入驾驶室本体的内部,加速室内的空气流通,从而实现散热,当外部温度过高时,可以利用单片机控制第一电磁阀闭合,然后开启第二电磁阀和冷风机,从而可以将外部导入的气体进行冷却,进而能够对驾驶室本体内部的温度快速的降温,避免热量一直堆积在驾驶室本体的内部,导致人员出现中暑的情况,更利于驾驶人员在驾驶室本体的内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的侧视剖面图;
17.图3为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的正视剖面图。
18.图中:1、驾驶室本体;2、正观察窗;3、侧观察窗;4、安装壳;5、后视镜;6、通风窗;7、第一防尘网;8、支撑杆;9、防晒板;10、太阳能板;11、进风管;12、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冷风机;15、第二防尘网;16、固定壳;17、散热风机;18、单片机;19、蓄电池;20、出风口;21、安全门;2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大视角的升降机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1、正观察窗2,驾驶室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三个正观察窗2,驾驶室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一组侧观察窗3,驾驶室本体1的两侧靠近侧观察窗3设置有安装壳4,安装壳4的一侧设置有后视镜5,安装壳4的内部设置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壳4和后视镜5连接,驾驶室本体1上方的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上方设置有防晒板9,驾驶室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一组进风管11,驾驶室本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壳16,固定壳16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机17,一端进风管11上设置有冷风机14。
20.在图2中:防晒板9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板10,固定壳16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19,便于将外部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19的内部,为散热风机17提供电量。
21.在图1中:驾驶室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窗6,通风窗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防尘网
7,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驾驶室本体1的内部。
22.在图2和3中:进风管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尘网15,固定壳16的底端设置有出风口20。
23.在图2中:一端进风管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另一端进风管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便于分别控制进风管11,更利于使用。
24.在图2中:固定壳16的内部靠近散热风机17的一侧设置有单片机18,驾驶室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安全门21。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在驾驶室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三个正观察窗2,驾驶室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一组侧观察窗3,便于工作人员在驾驶室本体1的内部时,视野更加广泛,能够同时看到前方、侧方的景象,方便驾驶室人员进行操作,操作更加精准,同时驾驶室本体1的两侧靠近侧观察窗3设置有安装壳4,安装壳4的内部设置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壳4和后视镜5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在驾驶室本体1的内部时,可利用后视镜5观察后方的情况,同时可启动电机22带动后视镜5转动,从而调节后视镜5的角度,使得后视的观察范围更广,更利于驾驶室人员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观察视角,使得驾驶室本体1的视野更加广泛,能够多视角的进行观察,通过在驾驶室本体1上方的四角设置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上方设置有防晒板9,便于有效的减弱外部阳光的暴晒,避免高温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通过在驾驶室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一组进风管11,一端进风管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另一端进风管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和冷风机14,驾驶室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窗6,驾驶室本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壳16,固定壳16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机17,便于对驾驶室本体1进行通风换气时,可打开第一电磁阀12,然后启动散热风机17将外部的气体导入驾驶室本体1的内部,加速室内的空气流通,从而实现散热,当外部温度过高时,可以利用单片机18控制第一电磁阀12闭合,然后开启第二电磁阀13和冷风机14,从而可以将外部导入的气体进行冷却,进而能够对驾驶室本体1内部的温度快速的降温,避免热量一直堆积在驾驶室本体1的内部,导致人员出现中暑的情况,更利于驾驶人员在驾驶室本体1的内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