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5485发布日期:2022-07-20 00:3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常采用预制构件墙板进行搭建,预制墙板成为必不可少的建筑元件。
3.预制墙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搬运,将其搬运至墙板要进行竖立安装的位置,由于安装的地面上会预先使用射钉固定安装金属定位槽,金属定位槽具有一定高度,同时由于墙板较重和施工空间的限制,人工无法将其竖立抬起插入至金属定位槽中,只能将墙板竖立起来,然后通过平移的方式将墙板挪移至金属定位槽中,使得墙板竖立平移定位困难,操作不便,效率较低;
4.另外,在墙板竖立至地面上后,需要使用撬棍将墙板翘起,然后人工将木楔子插入至墙板的底部,并且在木楔子插入之后,如果墙板需要平移移动,则木楔子会发生偏移错位,需要重新插入定位;针对墙板的另一侧,需要在墙板竖立定位后再插入金属定位槽,在墙板与墙壁之间的空间较小时,金属定位槽不便于进行插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无法将其竖立抬起插入至金属定位槽中,只能将墙板竖立起来,然后通过平移的方式将墙板挪移至金属定位槽中,使得墙板竖立平移定位困难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包括第一移动车体和第二移动车体,所述第一移动车体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工作状态分别位于墙板的两侧,还包括,
8.立板系统,所述立板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上,
9.承接系统,所述承接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车体上;
10.所述立板系统包括,
11.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上,
12.第一支撑侧板,第一支撑侧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上,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侧板,
13.所述承接系统包括,
14.第二支撑侧板,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车体上,
15.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车体上,并且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移动车体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均包括,
17.推动杆架,所述第一移动车体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上各固接有一个所述推动杆
架,
18.配重箱,所述第一移动车体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上各固接有一个所述配重箱,
19.刹车定位机构,所述第一移动车体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上各安装有两个所述刹车定位机构。
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包括第一直角托板和第一承载竖板,所述第一直角托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上,所述第一承载竖板固接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上,
21.所述立板系统还包括,
22.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上,
23.第一连接轴座,所述第一连接轴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部,所述液压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各转动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座,
24.第二连接轴座,所述第二连接轴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座均安装于第一承载竖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轴座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座各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部。
2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包括,
26.第二直角托板,所述第二直角托板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车体上,
27.第二承载竖板,所述第二承载竖板固接于所述第二直角托板上,并且所述支撑梁的固接于所述第二承载竖板远离第一承载竖板的一侧。
2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板系统还包括,
29.安装座板,所述安装座板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座板均固接于所述第一承载竖板上远离所述第二承载竖板的一侧,
30.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安装于四个所述安装座板上,
31.第一连接电动转轴,所述第一连接电动转轴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连接电动转轴安装于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部,
32.限制移位板,所述限制移位板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限制移位板安装于四个所述第一连接电动转轴的转动部。
3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底托机构,所述底托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的底部,所述底托机构包括,
34.扭力弹簧转轴,所述扭力弹簧转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扭力弹簧转轴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的底部,
35.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扭力弹簧转轴的转动部,
36.上压托板,所述上压托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上压托板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杆。
3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抬升插入机构,所述抬升插入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上,所述抬升插入机构包括,
38.安装盒,所述安装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盒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
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上,
39.滚动珠,所述滚动珠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滚动珠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盒上,每组所述滚动珠中设置有若干个,直线排列在相应的安装盒上,每组中排列的若干个所述滚动珠的半径沿着墙板出板的方向逐渐增大,
40.同步调整机构,所述同步调整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同步调整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上。
4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同步调整机构包括,
42.连接长板,所述连接长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长板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上,
43.连接伸缩杆,所述连接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伸缩杆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长板上,
44.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座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伸缩杆的伸缩部,
45.连接滑槽板,所述连接滑槽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滑槽板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座上,
46.夹板,所述夹板设置有两组,每组中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所述夹板,两组所述夹板通过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滑槽板,
47.双向弹性伸缩杆,所述双向弹性伸缩杆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双向弹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组所述夹板中的两个所述夹板,
48.延长杆,所述延长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延长杆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座上远离所述连接伸缩杆的一侧,
49.第二连接电动转轴,所述第二连接电动转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电动转轴的顶部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延长杆
50.移动卡板,所述移动卡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卡板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电动转轴的转动部。
5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52.本实用新型中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无法将其竖立抬起插入至金属定位槽中,只能将墙板竖立起来,然后通过平移的方式将墙板挪移至金属定位槽中,使得墙板竖立平移定位困难的问题,通过立板系统将该墙板缓慢掀起,直至该墙板成为竖立状态,承接系统则对墙板的另一侧进行支撑,使得墙板不会向另一侧倾倒,实现墙板的自动竖立,并通过限制移位板的移动带动墙板实现平移挪动定位,并且通过抬升插入机构和底托机构,分别将木楔子和金属定位槽插入至墙板的指定位置,实现了墙板的自动定位,使得定位金属定位槽可以在墙板竖立定位之前被插入至墙板的底部,避免了后续墙板竖立之后定位金属定位槽和木楔子不便于插入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5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54.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一;
55.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二;
56.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一;
57.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二;
58.图5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三;
59.图6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四;
60.图中:1、第一移动车体,2、第二移动车体,3、推动杆架,4、配重箱,5、刹车定位机构,6、安装架,7、第一连接轴座,8、液压伸缩杆,9、第一直角托板,10、第一承载竖板,11、第二连接轴座,12、第二直角托板,13、第二承载竖板,14、支撑梁,15、安装座板,16、电动伸缩杆,17、第一连接电动转轴,18、限制移位板,19、扭力弹簧转轴,20、连接杆,21、压托板,22、安装盒,23、滚动珠,24、连接长板,25、连接伸缩杆,26、连接座,27、连接滑槽板,28、夹板,29、双向弹性伸缩杆,30、延长杆,31、第二连接电动转轴,32、移动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6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辅助上料装置,包括第一移动车体1和第二移动车体2,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工作状态分别位于墙板的两侧,还包括,
63.立板系统,所述立板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上,
64.承接系统,所述承接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上;
65.所述立板系统包括,
66.液压伸缩杆8,所述液压伸缩杆8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上,
67.第一支撑侧板,第一支撑侧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上,所述液压伸缩杆8的伸缩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侧板,
68.所述承接系统包括,
69.第二支撑侧板,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上,
70.支撑梁14,所述支撑梁14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上,并且所述支撑梁14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
71.本实施例中,人工通过推动杆架3分别推动第一移动车体1和第二移动车体2移动至要竖立安装墙板的位置,即第一移动车体1和第二移动车体2分别移动至墙板安装位置的两侧,然后通过刹车定位机构5分别将第一移动车体1和第二移动车体2进行定位,将要进行梳理安装的墙板放置到立板系统中的第一支撑侧板上,然后控制立板系统将该墙板缓慢掀起,即控制液压伸缩杆8伸长,带动第一支撑侧板向上翻转,直至该墙板成为竖立状态,墙板竖立后被承接系统的第二支撑侧板支撑,支撑梁14提供支撑力,使得墙板不会向另一侧倾倒,完成了墙板的自动竖立。
72.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均包括,
73.推动杆架3,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上各固接有一个所述推动杆架3,
74.配重箱4,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上各固接有一个所述配重箱4,
75.刹车定位机构5,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和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上各安装有两个所述刹车定位机构5。
76.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包括第一直角托板9和第一承载竖板10,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上,所述第一承载竖板10固接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上,
77.所述立板系统还包括,
78.安装架6,所述安装架6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车体1上,
79.第一连接轴座7,所述第一连接轴座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座7安装于所述安装架6的顶部,所述液压伸缩杆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8各转动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座7,
80.第二连接轴座11,所述第二连接轴座1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座11均安装于第一承载竖板1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轴座7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座11各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液压伸缩杆8的伸缩部。
81.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包括,
82.第二直角托板12,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车体2上,
83.第二承载竖板13,所述第二承载竖板13固接于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上,并且所述支撑梁14的固接于所述第二承载竖板13远离第一承载竖板10的一侧。
84.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第一承载竖板10为倾斜状态,然后将要进行竖立安装的墙板转运放置到第一承载竖板10上,使得第一承载竖板10的底部抵住第一直角托板9,在墙板摆放完成后,控制液压伸缩杆8伸长,然后液压伸缩杆8带动第一承载竖板10向上转动,第一承载竖板10通过第一直角托板9在第一移动车体1上向上转动,即带动墙板向上转动,直至墙板转动至竖直状态,此时墙板另一侧抵住第二承载竖板13,使得墙板不会倾倒,同时第一直角托板9和第二直角托板12底部拼接至一起,使得墙板不与地面接触,墙板被垫高,由此完成了墙板的自动竖立。
85.如图3所示,所述立板系统还包括,
86.安装座板15,所述安装座板15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座板15均固接于所述第一承载竖板10上远离所述第二承载竖板13的一侧,
87.电动伸缩杆16,所述电动伸缩杆16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16安装于四个所述安装座板15上,
88.第一连接电动转轴17,所述第一连接电动转轴17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连接电动转轴17安装于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16的伸缩部,
89.限制移位板18,所述限制移位板18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限制移位板18安装于四个所述第一连接电动转轴17的转动部。
90.本实施例中,在将墙板转运放置到第一承载竖板10上时可以,由于墙板无法一次性摆放正位,此时由于墙板的宽度大于第一承载竖板10的宽度,当墙板未摆正时,此时控制墙板偏移一侧的第一连接电动转轴17带动限制移位板18转动至第一承载竖板10放置有墙板的一侧,使限制移位板18位于墙板的两侧,此时再控制电动伸缩杆16收缩,即电动伸缩杆16带动第一连接电动转轴17和限制移位板18进行运动,使得限制移位板18运动贴合至墙板
的一侧,然后限制移位板18继续移动则推动墙板进行位置调整,使得墙板得以正位摆放;
91.当墙板竖立完成后,即此时需要对墙板进行平移时,此时同样控制墙板需要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的两个限制移位板18向墙板所在一侧转出,墙板另一侧的两个限制移位板18则位于第一承载竖板10的放置有墙板的相反的一侧,使得墙板可以在第一直角托板9和第二直角托板12上进行平移,此时控制两个电动伸缩杆16收缩,进而两个电动伸缩杆16带动两个限制移位板18进行移动,进而两个限制移位板18带动墙板进行平移移动,直至墙板运动至指定位置,墙板会插入至预先固定好的地面上的金属定位槽中,完成墙板的平移定位。
92.如图4所示,还包括底托机构,所述底托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的底部,所述底托机构包括,
93.扭力弹簧转轴19,所述扭力弹簧转轴19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扭力弹簧转轴19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的底部,
94.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20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扭力弹簧转轴19的转动部,
95.上压托板21,所述上压托板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上压托板21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杆20。
96.本实施例中,在墙板被放置到第一承载竖板10上,即当墙板的底部抵住第一直角托板9和第二直角托板12之后,在墙板竖立之前,此时人工将连接杆20向下拨动,即两个连接杆20带动两个压托板21向下运动,使得压托板21与其上方的墙板底面留出足够缝隙,然后人工将一个墙板定位金属定位槽插入至压托板21和墙板底面的缝隙中,然后松开两个连接杆20,使得两个压托板21向上运动将墙板定位金属定位槽向上压紧至墙板的底部,使得定位金属定位槽可以在墙板竖立定位之前被插入至墙板的底部,避免了后续墙板竖立之后定位金属定位槽不便于插入安装的问题。
97.如图5~图6所示,还包括抬升插入机构,所述抬升插入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上,所述抬升插入机构包括,
98.安装盒22,所述安装盒2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盒22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上,
99.滚动珠23,所述滚动珠2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滚动珠23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盒22上,每组所述滚动珠23中设置有若干个,直线排列在相应的安装盒22上,每组中排列的若干个所述滚动珠23的半径沿着墙板出板的方向逐渐增大,出板方向为由所述安装盒22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的方向
100.同步调整机构,所述同步调整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同步调整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上。
101.所述同步调整机构包括,
102.连接长板24,所述连接长板2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长板24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直角托板9和所述第二直角托板12上,
103.连接伸缩杆25,所述连接伸缩杆2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伸缩杆25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长板24上,
104.连接座26,所述连接座2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座26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
接伸缩杆25的伸缩部,
105.连接滑槽板27,所述连接滑槽板2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滑槽板27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座26上,
106.夹板28,所述夹板28设置有两组,每组中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所述夹板28,两组所述夹板28通过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滑槽板27,
107.双向弹性伸缩杆29,所述双向弹性伸缩杆29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双向弹性伸缩杆29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组所述夹板28中的两个所述夹板28,
108.延长杆30,所述延长杆3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延长杆30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连接座26上远离所述连接伸缩杆25的一侧,
109.第二连接电动转轴31,所述第二连接电动转轴3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电动转轴31的顶部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延长杆30
110.移动卡板32,所述移动卡板3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卡板32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电动转轴31的转动部。
111.本实施例中,在墙板进行平移运动之前,此时将两个木楔子分别插入至两组夹板28中,此时双向弹性伸缩杆29的弹力会带动两个夹板28在连接滑槽板27内部滑动相互靠近,使得两个夹板28将木楔子夹紧,避免木楔子发生偏移,然后两个限制移位板18带动墙板进行平移移动,墙板的底部首先运动至滚动珠23上,由于滚动珠23的半径越来越大,进而墙板被逐渐抬升,最终该墙板被抬升至木楔子顶部的高度,即该墙板从木楔子的顶部移动,使得木楔子不会阻碍墙板的运动,直至墙板运动至移动卡板32的位置,进而墙板顶住移动卡板32进行同步移动,移动卡板32带动延长杆30和第二连接电动转轴31进行同步运动,进而带动连接座26、连接滑槽板27、夹板28和双向弹性伸缩杆29进行同步移动,使得连接伸缩杆25伸长,进而此时两组夹板28会同步带动两个木楔子在墙板的底部同步运动,因此当墙板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此时两个木楔子分别插入至墙板的底部,由于此时墙板处于被抬高的状态,那么墙板的其他位置则可以根据需要分别插入木楔子;
112.在墙板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此时刹车定位机构5松开固定,然后人工从两侧分别将第一移动车体1和第二移动车体2抽出,完成了墙板的竖立并定位摆放。
11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