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8505发布日期:2022-08-12 19:0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杯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


背景技术:

2.目前,针对饮料杯盖的设计有多种,最常见的在杯盖上设有插管孔,然后将吸管插入杯体内,即可饮用,或者在杯盖上形成有可闭合和打开的饮孔,饮用时,直接打开饮孔,即可饮用。
3.然而,针对外卖饮料而言,为了保证在运送途中饮料不撒落,且同时能够满足用户间歇饮用的需求,需要确保其杯盖饮孔能够多次反复开合。
4.针对上述杯盖可知,其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5.1、饮料杯盖上的饮孔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差;
6.2、对于热饮而言,用户手持杯身饮用时容易因外界因素难以把控杯身角度,从而导致滚烫的饮料倾泻而出,造成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其包括盖本体,该盖本体包括相套设且转动连接的外盖和内盖,其中内盖上形成有饮孔,外盖上形成有饮口槽,饮口槽与饮孔相连通形成饮用口,饮料杯盖还包括设置在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且能够将外盖和内盖相对固定的档位调节件,其中档位调节件具有多级沿着内盖和外盖所形成相对转动轨迹逐级增大或/和减小,在外盖和内盖相对转动调节中,随着档位的逐级变化同步改变饮用口的大小。
10.优选地,外盖和内盖中的一个上还设有凸起部、另一个上形成有与凸起部相匹配的凹槽,其中凹槽有多个沿着外盖和内盖相对转动的轨迹间隔分布并形成档位调节件,凸起部与每个凹槽配合时,形成一个级别档位,外盖与内盖相对固定,饮用口保持敞开状态。这样设置,当用户设定好适合的饮用口大小时,通过内外盖的相对固定,有效避免饮用口受外力因素变化。
11.具体的,凸起部设置在内盖的外壁上,多个凹槽间隔分布在外盖的内壁上。
12.优选地,多个凹槽形成的档位为1,2,3
…n…
3,2,1,其中处于n挡时,饮用口的开口最大,当处于1档时,饮用口的开口最小。这样设置,能够双向转动调节饮用口的大小,符合不同人群的操作习惯。
13.具体的,档位1,2,3
…n…
3,2,1分布在外盖上,且对应处还形成有视窗,内盖上还形成有档位指示部,且外盖与内盖相对固定时,档位指示部与对应的档位对齐。视窗类似于刻度标尺,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档位指示部的位置直观地获知当前饮用口的大小。
14.优选地,外盖套设在内盖的外周时,外盖和内盖在盖本体高度方向上相对卡合。这样设置,防止运输过程中两盖脱离,并能够防止液体从外盖与内盖之间的间隙漏出。
15.具体的,外盖的内壁上形成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卡合部,内盖的外壁上形成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二卡合部,其中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分别呈长条状,且外盖套设在内盖外周时,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沿着盖本体高度方向错位分布,第一卡合部的一侧面与第二卡合部的对应侧面相贴合。这样设置,外盖相对内盖转动至任何位置,均能保证两盖之间紧密扣合,有效提高两盖之间的密封性。
16.此外,内盖上还形成有靠近饮孔设置的嘴唇放置槽,外盖上开设有唇槽,所述唇槽与所述嘴唇放置槽连通。方便嘴唇的放置。
17.优选地,在饮用口敞开下,盖本体自顶面向底面的正投影中,外盖和内盖相对转动时,嘴唇放置槽的边缘一直处于唇槽边缘的内侧。
18.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盖和内盖的转动调节,实现饮口槽与饮孔所形成的饮用口大小的调节,一方面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大小饮用口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体感好;另一方面能够调节并控制饮料通过饮用口的流量,有效避免用户饮用热饮时被烫伤的隐患。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的俯视示意图(第一状态);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的俯视示意图(第二状态);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的俯视示意图(第三状态);
24.图5为图1中外盖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的半剖示意图;
26.图7为图6中a处放大示意图;
27.其中:1、外盖;10、盖面板;100、饮口槽;101、视窗;102、避让槽;11、盖围板;110、凹槽;111、第一卡合部;
28.2、内盖;20、饮孔;21、档位指示部;22、嘴唇放置槽;23、凸起部;24、第二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流量可调式饮料杯盖,其包括盖本体,其中盖本体包括外盖1和内盖2。
35.具体的,外盖1套设在内盖2的外周,且外盖1与内盖2相转动连接设置。
36.本例中,外盖1包括盖面板10、及自盖面板10的周向向下延伸的盖围板11,其中盖面板10盖设在内盖2的盖顶上方,盖围板11套设在内盖2的外周。
37.具体的,盖面板10上形成有饮口槽100,内盖2的盖顶形成有饮孔20,其中饮口槽100与饮孔20相连通并形成饮用口,在外盖1和内盖2的相对转动中,饮用口闭合或打开。
38.同时,饮口槽100与饮孔20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在外盖1和内盖2的相对转动中,饮口槽100与饮孔20相对运动,所形成的饮用口沿着外盖1和内盖2相对运动的轨迹逐渐变大或变小,且当饮口槽100与饮孔20完全重合时,所形成的饮用口开口最大。这样设置,通过转动外盖实现饮用口大小的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39.为了方便实施,在内盖2的盖顶还形成有档位指示部21,在盖面板10上还形成有用于观察档位指示部21的位置的视窗101。
40.结合图2至图4所示,视窗101一侧的盖面板10上标有用于指示饮用口开口大小的五个档位“1、2、3、2、1”,转动调节饮用口大小时,档位指示部21同步相对运动并与对应的数字对齐。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档位指示部的位置直观地获知当前饮用口的大小,以便快速调节至需要的大小。
41.此外,内盖2上还形成有靠近饮孔20设置的嘴唇放置槽22,盖面板10上还形成有避让嘴唇放置槽22的避让槽102。
42.具体的,避让槽102的开口面积大于嘴唇放置槽22的面积,且饮用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嘴唇放置槽与避让槽重合。
43.结合图5所示,在内盖2的外壁上还设有一个凸起部23,盖围板11上形成有五个与
凸起部23相匹配的凹槽110,凸起部23插入凹槽110中时,外盖1和内盖2相对固定,饮用口保持敞开状态。这样设置,当用户设定好适合的饮用口大小时,通过主内盖的相对固定,有效避免饮用口受外力因素变化。
44.具体的,五个凹槽110沿着外盖1和内盖2相对运动的轨迹间隔分布,且五个凹槽110与五个数字“1、2、3、2、1”一一对应,其中凸起部23与任一凹槽110的对接配合时,所形成的饮用口同步调节至对应大小。这样设置,实现多档调节饮用口的大小,调节范围广,适合更多类型的用户使用。
45.同时,当饮口槽100与饮孔20完全重合时,凸起部23与位于中部的凹槽110相对接。这样设置,能够双向转动调节饮用口的大小,符合不同人群的操作习惯。
46.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盖围板11的内壁上形成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11,在内盖2的外壁上形成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二卡合部24,其中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24分别呈长条状,且外盖1套设在内盖2外周时,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24上下错位分布,第一卡合部111的一侧面与第二卡合部24的对应侧面相贴合。这样设置,外盖相对内盖转动至任何位置,均能保证两盖之间紧密扣合,有效提高两盖之间的密封性。
47.综上,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48.1、通过外盖和内盖的转动调节,实现饮口槽与饮孔所形成的饮用口大小的调节,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大小饮用口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体感好,同时能够调节并控制饮料通过饮用口的流量,有效避免用户饮用热饮时被烫伤的隐患;
49.2、当用户设定好适合的饮用口大小时,通过凸起部与凹槽的插接配合固定主内盖,有效避免饮用口受外力因素变化;
50.3、实现多档调节饮用口的大小,调节范围广,适合更多类型的用户使用;
51.4、通过档位指示部与视窗的配合,用户能够通过档位指示部的位置直观地获知当前饮用口的大小,以便快速调节至需要的大小;
52.5、外盖相对内盖转动至任何位置,均能保证两盖之间紧密扣合,有效提高两盖之间的密封性。
5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