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4511发布日期:2022-08-27 03:50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材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金属管材是一种常见的型材。在金属管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会用到“顶料装置”参与金属管材的输送,顶料装置包括将管材顶起的顶料件,顶料件将管材顶起之后,管材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斜面被输送到后续的设备上。但是顶料件的顶料长度一般是不可调节的,若管材的直径较大,顶料件有可能出现顶不起管材的情况出现;若管材的直径较小,顶料件可能会同时顶起多于一个管材。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任意一种,都无法满足仅实现一根管材上料的过程,进而影响后续管材的切割加工等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材上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顶料件的顶料长度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材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上料架、顶料装置、调节装置和第二上料架;第一上料架的上侧设有用于输送管材的输送斜面,输送斜面沿从左至右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设置;顶料装置包括顶料件和输送件,顶料件用于将输送斜面上的管材顶起,输送件用于承接从顶料件上顶起的管材,输送件位于输送斜面的右侧,输送件的右端连接第二上料架;调节装置包括用于阻挡输送斜面上的管材的调节挡板,在左右方向上,调节挡板的左端位于顶料件的左端与右端之间,使得输送斜面上的管材被调节挡板阻挡,并由顶料件将管材顶起后输送至输送件,再继续输送至第二上料架上;调节挡板可沿左右方向移动,以调节调节挡板的左端与顶料件的左端之间的距离。
5.根据需要输送的管材的外径,左右移动调节挡板,调节调节挡板的左端与顶料件的左端的距离。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顶料长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为调节挡板的左端与顶料件的左端的距离。输送过程中,调节挡板挡住在输送斜面上的下落的管材,顶料件将管材顶起,通过之前对调节挡板的位置调节,顶料件一次只能顶起一个管材,被顶起的管材被输送件承托住,并沿输送件输送至第二上料架上。调节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管材的外径大小,通过调整调节挡板的左右位置来调节调节挡板的左端与顶料件的左端的距离,使得顶料件每次只能顶起一个管材,继而满足每次仅实现一根管材上料的过程,使得后续的管材处理加工能够有序进行,提高管材生产加工的效率。
6.优选地,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杆和调节驱动装置,调节挡板与调节杆固定连接,第一上料架上设有调节导向槽,调节杆可活动地设置于调节导向槽内,调节杆连接于调节驱动装置上,调节驱动装置可带动调节杆在调节导向槽内沿左右方向移动。调节驱动装置可带动调节杆在调节导向槽内沿左右方向移动,调节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调节挡板左右移动,以调节调节挡板的左端与顶料件的左端的距离。
7.优选地,顶料装置还包括顶料驱动装置,顶料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一上料架上,顶料
件设于顶料驱动装置上,顶料驱动装置可带动顶料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顶料件的上端面与输送件的上端面均沿从左至右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设置。顶料驱动装置带动顶料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顶料件顶起被调节挡板阻挡的管材,被顶料件顶起的管材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顶料件的上端面移动至输送件的上端面上,再沿着输送件的上端面移动至第二上料架上。
8.优选地,输送件的左端的高度大于输送斜面的右端的高度,调节挡板的左端位于顶料件的左端与输送件的左端之间。输送件的左端高于输送斜面的右端,输送件也具有阻挡输送斜面上的管材的作用。当在左右方向上,调节挡板的左端与输送件的左端齐平时,顶料件具有最大的顶料长度。
9.优选地,第二上料架上设有用于从左至右输送管材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驱动装置、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与第二上料架转动连接,主动轮的转动轴线与从动轮的转动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输送带绕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输送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二上料架上,输送驱动装置与主动轮动力连接。输送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运转,使得输送带能够带动输送带上的管材移动。
10.优选地,输送带包括输送段,输送段上设有用于限制输送段上的管材向下移动的限位板。在上料过程中,输送装置可能需要从上至下输送管材或者从下至上输送管材,限位板可以限制输送段上的管材向下移动,以保证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11.优选地,第二上料架的下侧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转轴,转轴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上料架的左侧与转轴连接,第二上料架可绕转轴的轴线转动;第二上料架上还设有斜度调整装置,斜度调整装置设于转轴的右侧,斜度调整装置包括连接于第二上料架上的连接部和设于固定架上的升降驱动装置,连接部与升降驱动装置转动连接,连接部与升降驱动装置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升降驱动装置可带动连接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使得第二上料架可绕转轴的轴线转动。斜度调整装置可以通过带动连接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调整第二上料架的斜度,使得第二上料架右端能够与设于第二上料架右侧的设备高度对应,方便管材从第二上料架输送至设于第二上料架右侧的设备。
12.优选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蜗轮、第一蜗杆和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上,第一转动轴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蜗轮与第一转动轴同轴固定设置,第一蜗杆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蜗杆与连接部转动连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连接,使得转动第一转动轴时,连接部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升降驱动装置为以“蜗轮蜗杆运动模组”为基础设置的能够带动连接部调节高度的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便。
13.优选地,第二上料架的右侧设有上料台,上料台用于承托从第二上料架输送的管材,上料台上设有用于调节上料台的高度的高度调整装置。第二上料架上的管材输送至上料台上,上料台可以通过高度调整装置调节管材的中心高度,以方便管材被后续的加工设备进行加工。
14.优选地,第二上料架与上料台之间设置有输送过渡条,输送过渡条固定设置于上料台上,输送过渡条沿左右方向延伸至第二上料架,使得第二上料架上的管材沿输送过渡条的上端面移动至上料台上。第二上料架和上料台之间可能会存在间隙,管材从第二上料架输送至上料台的过程中可能会部分落入该间隙中,使得管材的输送不顺利。输送过渡条的设置可以帮助管材顺利地从第二上料架输送至上料台上,避免出现管材部分落入第二上
料架和上料台之间的间隙的情况。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材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材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上料架和第二上料架的正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材在管材上料装置上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料长度与管材的关系的第一示意图;
22.图7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料长度与管材的关系的第二示意图;
24.图9为图8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5.附图中:1-第一上料架、11-输送斜面、2-顶料装置、22-顶料件、23-输送件、24-顶料驱动装置、3-第二上料架、31-输送带、311-输送段、32-限位板、33-输送驱动装置、34-主动轮、35-从动轮、4-固定架、41-转轴、5-斜度调整装置、51-连接部、52-升降驱动装置、521-第二转动手轮、53-第一转动轴、54-第一蜗杆、6-上料台、61-高度调整装置、611-第二蜗杆、612-第二转动轴、63-第三转动手轮、64-承托辊棒、7-管材、81-调节挡板、82-调节导向槽、83-调节杆、84-固定螺母、85-调节螺杆、86-第一转动手轮、87-连接杆、88-调节驱动装置、9-输送过渡条。
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管材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上料架1、顶料装置2、调节装置和第二上料架3;第一上料架1的上侧设有用于输送管材7的输送斜面11,输送斜面11沿从左至右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设置;顶料装置2包括顶料件22和输送件23,顶料件22用于将输送斜面11上的管材7顶起,输送件23用于承接从顶料件22上顶起的管材7,输送件23位于输送斜面11的右侧,输送件23的右端连接第二上料架3;调节装置包括用于阻挡输送斜面11上的管材7的调节挡板81,在左右方向上,调节挡板81的左端位于顶料件22的左端与右端之间,使得输送斜面11上的管材7被调节挡板81阻挡,并由顶料件22将管材7顶起后输送至输送件23,再继续输送至第二上料架3上;调节挡板81可沿左右方向移动,以调节调节挡板81的左端与顶料件22的左端之间的距离。
31.根据需要输送的管材7的外径,左右移动调节挡板81,调节调节挡板81的左端与顶料件22的左端的距离。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顶料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即为调节挡板81的左端与顶料件22的左端的距离。输送过程中,调节挡板81挡住在输送斜面11上的下落的管材7,顶料件22将管材7顶起,通过之前对调节挡板81的位置调节,顶料件22一次只能顶起一个管材7,被顶起的管材7被输送件23承托住,并沿输送件23输送至第二上料架3上。调节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管材7的外径大小,通过调整调节挡板81的左右位置来调节调节挡板81的左端与顶料件22的左端的距离,使得顶料件22每次只能顶起一个管材7,继而满足每次仅实现一根管材7上料的过程,使得后续的管材7处理加工能够有序进行,提高管材7生产加工的效率。
3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杆83和调节驱动装置88,调节挡板81与调节杆83固定连接,第一上料架1上设有调节导向槽82,调节杆83可活动地设置于调节导向槽82内,调节杆83连接于调节驱动装置88上,调节驱动装置88可带动调节杆83在调节导向槽82内沿左右方向移动。调节驱动装置88可带动调节杆83在调节导向槽82内沿左右方向移动,调节杆8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调节挡板81左右移动,以调节调节挡板81的左端与顶料件22的左端的距离,即调节顶料长度。
33.调节杆83通过连接杆87与调节挡板81固定连接,连接杆87的左端与调节杆83固定连接,连接杆87的右端部分的上侧固定连接调节挡板81。
34.调节驱动装置88包括固定螺母84和调节螺杆85。固定螺母84固定连接于第一上料架1上,固定螺母84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调节螺杆85与固定螺母84螺纹连接,调节螺杆85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调节螺杆85与调节杆83轴向固定,调节挡板81可通过转动调节螺杆85左右调节与第一上料架1的相对位置。调节挡板81的左右调节是通过固定螺母84与调节螺杆85之间的配合实现的,转动调节螺杆85,使得调节杆83在调节导向槽82内左右移动,从而调节调节挡板81左侧与顶料件22左侧的距离。
35.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丝杆运动模组、同步轮同步带运动模组、蜗轮蜗杆运动模组等运动模组实现调节挡板81的左右位置调节。
3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驱动装置88还包括与调节螺杆85的左侧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一转动手轮86,以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调节螺杆85。
37.如图6至9所示,图6和图8分别示出了输送不同大小的管材7时调节挡板81与顶料件22的位置关系。图6中所示的管材7直径大于图8中所示的管材7,图6中,顶料长度为a。当需要输送如图8所示的管材7时,则需要向左移动调节挡板81,将顶料长度调整至合适的范
围内,使顶料件22只能顶起一个管材7。向左移动调节挡板81后,图8中的顶料长度为b,且a>b。如上述例子,根据需要输送的管材7的直径,调整顶料长度。
3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顶料装置2还包括顶料驱动装置24,顶料驱动装置24安装于第一上料架1上,顶料件22设于顶料驱动装置24上,顶料驱动装置24可带动顶料件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顶料件22的上端面与输送件23的上端面均沿从左至右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设置。顶料驱动装置24带动顶料件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顶料件22顶起被调节挡板81阻挡的管材7,被顶料件22顶起的管材7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上端面移动至输送件23的上端面上,再沿着输送件23的上端面移动至第二上料架3上。
39.顶料驱动装置24为顶料气缸,顶料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于第一上料架1上,顶料气缸的活塞杆位于缸体的上侧,顶料件22固定连接于顶料件22的上侧,顶料气缸驱动活塞杆上下移动,活塞杆带动顶料件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4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顶料驱动装置24也可以采用丝杆运动模组、蜗轮蜗杆运动模组等运动模组,只要能够带动顶料件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即可。
4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送件23设于顶料件22的右侧,在顶料件22将管材7顶起后,顶料件22向上移动至顶料件22的上端面的右侧高于输送件23的上端面的左侧时,管材7在重力作用下从输送件23的上端面滚动至输送件23的上端面上,并沿输送件23的上端面滚动至第二上料架3的输送装置上。
4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上,顶料件22和输送件23有部分重合,顶料件22的左端位于输送件23的左端的左侧。在顶料件22将管材7顶起后,顶料件22向上移动至输送件23不突出于顶料件22的上端面时,管材7在重力作用下从输送件23的上端面滚动至输送件23的上端面上,并沿输送件23的上端面滚动至第二上料架3的输送装置上。
4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送件23的左端的高度大于输送斜面11的右端的高度,调节挡板81的左端位于顶料件22的左端与输送件23的左端之间。输送件23的左端高于输送斜面11的右端,输送件23也具有阻挡输送斜面11上的管材7的作用。当在左右方向上,调节挡板81的左端与输送件23的左端齐平时,顶料件22具有最大的顶料长度。
4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上料架3上设有用于从左至右输送管材7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31、输送驱动装置33、主动轮34和从动轮35,主动轮34和从动轮35均与第二上料架3转动连接,主动轮34的转动轴线与从动轮35的转动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输送带31绕设在主动轮34和从动轮35上,输送驱动装置33连接于第二上料架3上,输送驱动装置33与主动轮34动力连接。输送驱动装置33驱动主动轮34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31运转,使得输送带31能够带动输送带31上的管材7移动。
4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送带31包括输送段311,输送段311上设有用于限制输送段311上的管材7向下移动的限位板32。在上料过程中,输送装置可能需要从上至下输送管材7或者从下至上输送管材7,限位板32可以限制输送段311上的管材7向下移动,以保证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46.输送段311指的是能够对管材7进行运输的输送带31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段311指的是输送带31上侧的部分。管材7落在输送带31的输送段311上,输送段311从左至右输送管材7。
4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31为输送链条,主动轮34和从动轮35均为传动链轮。第
二上料架3上设有两个传动链轮组,两个传动链轮组分别设于第二上料架3的前后两侧。一个传动链轮组包括多个传动链轮,同一个传动链轮组的传动链轮沿从左至右的方向自下而上依次排列,一个传动链轮组上绕设有一条输送链条。多个限位板32间隔均匀地设于输送链条上,且两条输送链条上的多个限位板32的前后位置一一对应。限位板32与输送链条在输送方向上相对固定,输送段311上的限位板32与输送段311垂直设置。
4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上料架3的下侧设有固定架4,固定架4上设有转轴41,转轴41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上料架3的左侧与转轴41连接,第二上料架3可绕转轴41的轴线转动;第二上料架3上还设有斜度调整装置5,斜度调整装置5设于转轴41的右侧,斜度调整装置5包括连接于第二上料架3上的连接部51和设于固定架4上的升降驱动装置52,连接部51与升降驱动装置52转动连接,连接部51与升降驱动装置52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升降驱动装置52可带动连接部5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使得第二上料架3可绕转轴41的轴线转动。斜度调整装置5可以通过带动连接部5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调整第二上料架3的斜度,使得第二上料架3右端能够与设于第二上料架3右侧的设备高度对应,方便管材7从第二上料架3输送至设于第二上料架3右侧的设备。
49.斜度调整装置5可根据第二上料架3的右侧的设备的高度对第二上料架3右端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第二上料架3在从左至右输送管材7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向上运输、水平运输和向下运输三种情况。斜度调整装置5的设置使得该管材上料装置的适用范围较广,能与不同高度的设备匹配。
5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装置52包括第一蜗轮、第一蜗杆54和第一转动轴53,第一转动轴53转动连接于固定架4上,第一转动轴53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蜗轮与第一转动轴53同轴固定设置,第一蜗杆54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蜗杆54与连接部51转动连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54啮合连接,使得转动第一转动轴53时,连接部51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升降驱动装置52为以“蜗轮蜗杆运动模组”为基础设置的能够带动连接部51调节高度的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便。
51.转动第一转动轴53,第一蜗轮与第一转动轴53同步转动,第一蜗轮转动时会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蜗杆54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连接部51上下移动,使得第二上料架3能够绕转轴41的轴线转动,调整第二上料架3的斜度。
5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装置52还可以采用丝杆运动模组、蜗轮蜗杆运动模组等运动模组,只要能够带动第二上料架3绕转轴41的轴线转动即可。
53.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蜗杆54的前侧同轴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手轮521,以方便操作人员转动第一蜗杆54。
5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上料架3的右侧设有上料台6,上料台6用于承托输送自第二上料架3的管材7,上料台6上设有用于调节上料台6的高度的高度调整装置61。第二上料架3上的管材7输送至上料台6上,上料台6可以通过高度调整装置61调节管材7的中心高度,以方便管材7被后续的加工设备进行加工。
55.高度调整装置61包括第二蜗轮、第二蜗杆611以及第二转动轴612,第二转动轴612设于上料台6的下方,第二转动轴612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蜗轮与第二转动轴612同轴固定设置,第二蜗杆611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611啮合连接,上料台6固定连接于第二蜗杆611上,使得转动第二转动轴612时,上料台6可沿上下方向移动。高
度调整装置61为以“蜗轮蜗杆运动模组”为基础设置的能够调节上料台6高度的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便。
56.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高度调整装置61可以采用丝杆运动模组、蜗轮蜗杆运动模组等运动模组,只要能够调节上料台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即可。
57.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蜗杆611的前侧同轴固定设置有第三转动手轮63,以方便操作人员转动第二蜗杆611。
5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上料架3与上料台6之间设置有输送过渡条9,输送过渡条9固定设置于上料台6上,输送过渡条9沿左右方向延伸至第二上料架3,使得第二上料架3上的管材7沿输送过渡条9的上端面移动至上料台6上。第二上料架3和上料台6之间可能会存在间隙,管材7从第二上料架3输送至上料台6的过程中可能会部分落入该间隙中,使得管材7的输送不顺利。输送过渡条9的设置可以帮助管材7顺利地从第二上料架3输送至上料台6上,避免出现管材7部分落入第二上料架3和上料台6之间的间隙的情况。
5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料台6的上侧设有两个承托辊棒组,两个承托辊棒组沿左右方向排布,一个承托辊棒组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排布的承托辊棒64,所有承托辊棒64的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承托辊棒64用于承托输送自第二上料架3的管材7。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