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悬挂结构的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8835发布日期:2022-09-06 21:2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悬挂结构的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包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悬挂结构的饮料瓶。


背景技术:

2.将配料和水分开保存的即配式饮料逐渐成为饮料市场的热销饮品,由于即配式饮料随饮随配,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等,保证了饮料的天然口味,其口感新鲜,品质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即配式饮料,将配料和水分开保存的方式大多采用在瓶盖中设置容纳配料的腔体,配料放置在腔体中保存,在瓶颈中装水,饮用时将瓶盖中的腔体破开,将配料倒入水中溶解摇匀即可饮用。而破开腔体的主要方式是将瓶盖分为上盖和下盖,上下盖之间可以相对转动,饮用前不用打开瓶盖,通过在上盖中设置尖刺物或推杆结构,通过旋转上盖使尖刺物或推杆结构将设置在下盖中的腔体底部刺穿,使配料直接落入水中。为了饮用时腔体方便被刺破,腔体底部一般采用薄片的密封膜或塑料密封,刺破时容易出现密封膜破开面积小,配料不易落下的问题,尤其对于像蜂蜜等粘稠状配料,需要水进入腔体中冲洗才能溶解落下,由于破口面积小,瓶颈中的水很难大量进入腔体,溶解不完全,导致大量蜂蜜残留。再者采用刺破密封膜的结构,破坏的密封膜会从瓶盖底部下垂悬在瓶颈上方,影响饮料瓶整体美观度。
4.另外,为了保存足够的存储空间和密封需要,瓶盖会做的成多层螺纹连接结构,导致瓶盖高度比较高,而且形状很大,与瓶身很不协调,复杂的多层螺纹连接结构也导致瓶盖制造成本高,生产过程中脱模难度大等问题。现有市场上的很多都是通过结构件之间配合使其达到闭封,这样往往会出现液体溢出的问题,达不到完全密封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结构紧凑的一体式悬挂结构的饮料瓶。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一体式悬挂结构的饮料瓶,包括顶盖、上盖、中盖、封水帽和瓶身;
8.所述瓶身的顶部设有瓶颈,瓶颈上设有外螺纹;中盖包括与瓶颈内侧紧密贴合的内环壁,内环壁的顶部外翻形成一圈外环壁,瓶颈的顶部密封卡合于内环壁与外环壁围成的环形卡槽内;内环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直径小于内环壁的卡接环壁,卡接环壁的底部外侧壁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挡环;
9.所述封水帽包括顶部开放底部封口的封水圆筒,封水圆筒伸入中盖的内环壁和瓶颈中间的空腔内,封水圆筒的直径大于中盖的卡接环壁外径且小于瓶颈的内径,封水圆筒的顶部内侧壁设有一圈向内凸起的卡环,卡环的内径小于卡接环壁底部用于防止封水帽与卡接环壁脱离的挡环的外径;封水圆筒的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口;封水圆筒底面封底上靠近侧壁的位置设有一圈密封卡槽;
10.所述上盖为上下贯通结构,上部为单层圆筒,顶盖扣在单层圆筒顶部;上盖下部为相互嵌套的双层筒结构,外筒为用于与瓶颈螺纹连接的螺纹筒,螺纹筒内部的内筒为从单层圆筒底部向下延伸的底部开放的储料筒,储料筒的底部与封水圆筒底面的密封卡槽密封卡接;中盖的内环壁及外环壁,封水帽的封水圆筒和瓶颈组合后位于上盖的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间隙内。
11.进一步,顶盖中设置有一圈环形挡圈,顶盖侧壁向下延伸形成圆环结构,环形挡圈与圆环之间形成凹槽,圆环内壁上向外凸起形成卡圈,顶盖与上盖扣紧后卡圈嵌入顶盖外壁的卡槽中,上盖顶部插入环形挡圈与圆环之间形成的凹槽中。
12.进一步,所述外环壁的底部设有一圈向瓶颈方向凸起的第一凸棱,瓶颈上设有一圈与第一凸棱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13.进一步,所述第一凸棱与第一凹槽的顶部设为相互配合的直角结构。
14.进一步,所述储料筒紧靠底部的外侧壁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第三凸棱,密封卡槽的内侧壁与第三凸棱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圈与第三凸棱相配合的第三凹槽.
15.进一步,所述卡接环壁的内侧壁设有一圈向内凸起的第二凸棱,储料筒的外侧壁与第二凸棱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圈与第二凸棱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16.进一步,饮料瓶处于封装状态时,所述上盖侧壁紧密贴合于顶盖中环形挡圈外侧且顶部与顶盖的底面抵接。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上盖下部为相互嵌套的双层筒结构,外筒为用于与瓶颈螺纹连接的螺纹筒,内筒为从单层圆筒底部向下延伸的底部开放的储料筒;中盖的内环壁及外环壁,封水帽的封水圆筒和瓶颈组合后位于上盖的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间隙内,通过上盖将中盖及封水帽外部全部包围,全包围结构与瓶颈直接密封,密封性更高。
19.2、中盖包括内环壁,内环壁外翻形成一圈外环壁,外环壁悬挂在瓶颈的顶部,下盖采用直挂式扣在瓶颈,结构简单,不用特别设计安装结构,不仅大大节约了物料成本,更好地进行市场转化,整体外观更紧凑美观。
20.3、顶盖直接扣在上盖的顶部顶,比起全封闭结构,使得上盖在注塑时更容易脱模,降低生产难度。
21.4、顶盖、上盖、中盖、封水帽与瓶颈组合为一体结构,由上盖全部包围后旋紧在瓶身上,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体积,瓶盖与瓶身尺寸更加协调,更便于增大瓶盖存储空间,瓶盖底部不用伸入瓶中过去,更加美观,更加合理。
22.5、各层结构之间设置有凸棱和凹槽结构,通过二者的配合进一步加强各部件之间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处相互配合且密封的凸棱与凹槽的设计,可大大提升整个装置的密封性,以防止配料泄露或腐坏变质。
23.6、将瓶身的外表面(除了用于贴设标签的标签区外)以及外筒的外表面设置为均匀的凸棱结构,可防止饮料瓶在装配以及灌装加工时机械手将瓶身表面刮花,影响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顶盖,2-上盖,3-中盖,4-封水帽,5-瓶身,6-瓶颈,101-环形挡圈,102-卡圈,201-储料筒,202-螺纹筒,203-第三凸棱,301-外环壁,302-内环壁,303-第二凸棱,304-挡环,401-密封卡槽,402-封底,403-卡环,404-开口,601-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30.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悬挂结构的饮料瓶,包括顶盖1,上盖2,中盖3,封水帽4,瓶身5。
31.如图2-图4所示,瓶身5的顶部设有瓶颈6,瓶颈6上设有外螺纹;中盖3包括与瓶颈6内侧紧密贴合的内环壁302,内环壁302的顶部外翻形成一圈外环壁301,瓶颈6的顶部密封卡合于内环壁302与外环壁301围成的环形卡槽内;优选的,为了增加中盖3与瓶颈6卡合的密封性及稳固性,外环壁301的底部设有一圈向瓶颈6方向凸起的第一凸棱,瓶颈6上设有一圈与第一凸棱相配合的第一凹槽601;进一步优选的,为了防止拧开上盖2时,中盖3随上盖2一起被拔出,所述第一凸棱与第一凹槽的顶部设为相互配合的直角结构。内环壁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直径小于内环壁302的卡接环壁,卡接环壁的底部外侧壁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挡环304。
32.如图2和图3所示,封水帽4包括顶部开放底部封口的封水圆筒,封水圆筒底部为封底402,封水圆筒伸入中盖3的内环壁302和瓶颈6中间的空腔内,封水圆筒的直径大于中盖3的卡接环壁外径且小于瓶颈6的内径,封水圆筒的顶部内侧壁设有一圈向内凸起的卡环403,卡环403的内径小于卡接环壁底部用于防止封水帽4与卡接环壁脱离的挡环304的外径;封水圆筒的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口404;封水圆筒底面封底402上靠近侧壁的位置设有一圈密封卡槽401。
33.上盖2为上下贯通结构,上部为单层圆筒,顶盖1扣在单层圆筒顶部,顶盖1中设置有一圈环形挡圈101,顶盖1侧壁向下延伸形成圆环结构,环形挡圈101与圆环之间形成凹槽,圆环内壁上向外凸起形成卡圈102,顶盖1与上盖2扣紧后卡圈102嵌入顶盖1外壁的卡槽中,保证顶盖1与上盖2可靠连接,上盖2顶部插入环形挡圈101与圆环之间形成的凹槽中,保证顶盖1与上盖2之间的可靠密封。
34.上盖2下部为相互嵌套的双层筒结构,外筒为用于与瓶颈6螺纹连接的螺纹筒202,螺纹筒202内部的内筒为从单层圆筒底部向下延伸的底部开放的储料筒201,储料筒201的底部与封水圆筒底面的密封卡槽401密封卡接。中盖3的内环壁302及外环壁301,封水帽4的封水圆筒和瓶颈6组合后位于上盖2双层筒结构之间。
35.优选的,为了增加储料筒201与密封卡槽401的密封性,储料筒201紧靠底部的外侧壁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第三凸棱203,密封卡槽401的内侧壁与第三凸棱203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圈与第三凸棱203相配合的第三凹槽;
36.当储料筒201与密封卡槽401处于密封卡接状态时,卡接环壁的外侧壁与储料筒20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且封水圆筒的顶部与中盖3上内环壁302与瓶颈6的连接部接触;优选
的,卡接环壁的内侧壁设有一圈向内凸起的第二凸棱303,储料筒201的外侧壁与第二凸棱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圈与第二凸棱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当整个装置处于密装状态时,卡接环壁的第二凸棱303卡合在储料筒201的第二凹槽内,可有效增加储料筒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37.优选的,顶盖1中设置有一圈环形挡圈101,当饮料瓶处于封装状态时,上盖2侧壁紧密贴合于环形挡圈101外侧且顶部与顶盖1的底面抵接,以进一步保证装置的密封性。
38.优选的,卡接环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口404,以防止饮用饮料时,饮料被限制在卡接环壁与瓶颈6围成的空间内,无法完全饮尽,造成浪费的问题。
39.当需要配制饮料进行饮用时,只需拧动上盖2,上盖2整体向上移动,使储料筒201的底部脱离密封卡槽401,封水帽4失去储料筒201牵拉作用,会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掉,由于封水帽4顶部卡环403的内径小于挡环304的外径,因此,当卡环403掉落至挡环304处,悬挂在挡环304上便不再下降,此时,储料筒201内的配料可通过封水圆筒侧壁的开口404流出,再次旋紧上盖2,用力晃动瓶身,便可使储料筒201内的配料充分溶解于溶液中即完成饮料的配制。
40.由于饮料瓶处于封装状态时,封水圆筒的顶部与中盖3上内环壁302与瓶颈6的连接部接触,因此,当转动上盖2时,封水圆筒的顶部由于内环壁302与瓶颈6连接部的阻挡无法向上运动,此时,只需要将上盖2向上旋出较短的一段距离,便可使储料筒201与密封卡槽401脱离,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上盖2旋出很大一段距离容易使上盖2整体被拉出,出现配料洒落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