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卸平台用的支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3892发布日期:2022-09-17 09:3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卸平台用的支撑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装卸平台用的支撑板。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工厂的发货平台都设置有与装货车的车厢尾端对接的对接板,以便于叉车或操作工人进入货车的车厢作业。但是当需要从车头位置的车厢开始装货时,需要将车头调整至与车厢垂直的角度,但是由于车头的存在,车厢无法与装货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无法完全对接,需要生产人员将货物搬到货车停放的广场,再由叉车将货物叉到车厢中,工人再在车厢中码货,或者是在车厢与发货平台之间临时搭建一个对接桥,但是由于无法与车厢和平台形成对接,叉车在作业过程中,对接桥容易从平台脱落,导致叉车侧翻。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作业安全隐患。因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卸平台用的支撑板,该装置不仅可以车厢与发货平台之间构建装货作业通道,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装卸平台用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车厢的底板和发货平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车厢连接处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车厢的门框和支撑板合围成三角形上支撑结构;所述支撑板与发货平台连接处的两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发货平台的端面和支撑板合围成三角形下支撑结构。
6.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支撑板侧边轴连接,另一端与开合夹连接;所述开合夹与车厢的门框连接,且开合夹上设有调节开合夹小的调节部。
7.优选的,所述开合夹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矩形铁块和第二圆形铁块;所述调节部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矩形铁块上的贯穿孔与第二圆形铁块一侧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套设有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矩形铁块端部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侧边轴连接,另一端与竖直板连接;所述竖直板与发货平台的端面贴合连接,且竖直板上设有螺母孔,且螺母孔设有活动螺栓;所述发货平台的端面上设有与竖直板的螺母孔对应的对接孔。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和支撑杆上均设有吊装孔。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车厢对接端设置为l型对接端,且l型对接端的短边朝下,l型对接端与车厢的底板卡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发货平台的端面对接端设置为倒阶梯端,倒阶梯端与发货平台的端面卡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设有加强筋。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厢与发货平台之间设置支撑板,在车厢与发货平台之间形成叉车和操作人员的装货作业通道。同时将支撑板与发货平台的端面对接端设置为倒阶梯端,倒阶梯端与发货平台的端面卡接,而支撑板与车厢对接端设置为l型对接端,且l型对接端的短边朝下,l型对接端与车厢的底板卡接。这使得支撑板能够卡在车厢与发货平台之间,当叉车和操作人员在支撑板上往复走动时,支撑板不会由于摩擦力产生位移,增加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板与车厢的对接端设置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板侧边轴连接,另一端与开合夹连接。开合夹与车厢的门框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连接杆、车厢的门框,以及支撑板位于l型对接端处的板面合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这不仅使得支撑板与车厢之间连接的更为稳定,而且提升了叉车和操作工人作业的时支撑板的安全性。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开合夹设置为相互平行的第一矩形铁块和第二圆形铁块。而调节部由螺纹杆和紧固螺母组成。螺纹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矩形铁块上的贯穿孔后与第二圆形铁块一侧的中心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另一端套设有紧固螺母,第一矩形铁块端部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当开合夹卡在车厢的门框上,转动紧固螺母,使得螺纹杆带动第二圆形铁块向第一矩形铁块的方向靠拢,从而将位于第一矩形铁块和第二圆形铁块之间的车厢门框夹紧。这样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而且由于第一矩形铁块和第二圆形铁块均是板面,从而与车厢门框之间的接触面更大,使之夹持更为稳固,进一步提升了提升了叉车和操作工人作业的时支撑板的安全性。
17.(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板与发货平台的对接端设置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侧边轴连接,另一端与竖直板连接。竖直板与发货平台的端面贴合连接,且竖直板上设有螺母孔,在发货平台的端面上设有与竖直板的螺母孔对应的对接孔。当螺母孔与对接孔对齐后,转动螺母孔中设置的活动螺栓,使得竖直板与发货平台的端面形成贴合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杆、发货平台的端面,以及支撑板位于倒阶梯端处的板面合围成三角形结构。这不仅使得支撑板与发货平台连接的更为稳固,而且在支撑板的下方形成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从而加强了叉车和操作工人作业经过支撑板的安全性。
18.(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板的板面上设有加强筋,这不仅增加了支撑板承托能力,而且在支撑板的板面上形成防滑结构,使得叉车和操作工人作业经过支撑板时更为安全。
19.(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杆和支撑杆上均设有吊装孔。实际操作时,只需用钢索或吊钩与吊装孔连接,再用起吊设备,便可将整个支撑板吊装到指定位置,方便便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合夹的结构示意图。
23.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24.a-车厢
ꢀꢀ
b-发货平台
25.10-支撑板
ꢀꢀ
11-吊装孔
ꢀꢀ
12-连接杆
ꢀꢀ
13-开合夹
ꢀꢀ
14-调节部
26.15-l型对接端
ꢀꢀ
16-倒阶梯端
ꢀꢀ
17-支撑杆
ꢀꢀ
18-活动螺栓
27.19-竖直板
ꢀꢀ
131-第一矩形铁块
ꢀꢀ
132-第二圆形铁块
28.141-紧固螺母
ꢀꢀ
142-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
31.如图1-3所示的一种装卸平台用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一端与车厢a的底板连接,支撑板10的另一端与发货平台b对接,从而在车厢a和发货平台b之间形成供叉车和工人操作的装货通道。
32.为了使得支撑板10和车厢a连接的更为稳固,在支撑板10与车厢a连接处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车厢a的门框连接,使得连接组件、车厢a的门框和支撑板10合围成三角形上支撑结构。
33.连接组件由连接杆12和开合夹13组成。连接杆12的一端与支撑板10侧边轴连接,另一端与开合夹13连接。开合夹13与车厢a的门框连接,且开合夹13上设有调节开合夹13小的调节部14。开合夹13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矩形铁块131和第二圆形铁块132。
34.调节部14由螺纹杆142和紧固螺母141组成。螺纹杆142的一端穿过第一矩形铁块131上的贯穿孔后与第二圆形铁块132一侧的中心固定连接。螺纹杆142的另一端套设有紧固螺母141,第一矩形铁块131端部与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转动连接杆12使得开合夹13卡在车厢a的门框上,第二圆形铁块132位于车厢a门框内侧,而第一矩形铁块131位于车厢a门框外侧,转动紧固螺母141,使得螺纹杆142带动第二圆形铁块132向第一矩形铁块131的方向靠拢,从而将位于第一矩形铁块131和第二圆形铁块132之间的车厢a门框夹紧。
35.由于第一矩形铁块131和第二圆形铁块132均是板面与车厢a门框之间的接触面更大,使得夹持更为稳固,另外,支撑板10与车厢a对接端设置为l型对接端15,且l型对接端15的短边朝下,l型对接端15与车厢a的底板卡接。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连接杆12、车厢a的门框,以及支撑板10位于l型对接端15处的板面合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这不仅使得支撑板10与车厢a之间连接的更为稳定,而且提升了叉车和操作工人作业的时支撑板10的安全性。
36.为了让支撑板10和发货平台b之间连接的更为稳固,在支撑板10与发货平台b连接处的两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发货平台b的端面连接,从而使得支撑组件、发货平台b的端面和支撑板10合围成三角形下支撑结构。
37.支撑组件由支撑杆17和竖直板19组成。支撑杆17的一端与支撑板10的侧边轴连接,另一端与竖直板19连接。竖直板19与发货平台b的端面贴合连接,且竖直板19上设有螺母孔。在发货平台b的端面上设有与竖直板19的螺母孔对应的对接孔。支撑板10与发货平台b的端面对接端设置为倒阶梯端16,倒阶梯端16与发货平台b的端面卡接。
38.实际操作时,转动支撑杆17使得竖直板19与发货平台b的端面贴合,当螺母孔与对
接孔对齐后,转动螺母孔中设置的活动螺栓18,使得竖直板19与发货平台b的端面形成贴合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杆17、发货平台b的端面,以及支撑板10位于倒阶梯端16处的板面合围成三角形结构。这不仅使得支撑板10与发货平台b连接的更为稳固,而且在支撑板10的下方形成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从而加强了叉车和操作工人作业经过支撑板10的安全性。
39.另外,在支撑板10的板面上设有加强筋,这不仅增加了支撑板10承托能力,而且在支撑板10的板面上形成防滑结构,使得叉车和操作工人作业经过支撑板10时更为安全。
40.为了便于支撑板10的安装,在连接杆12和支撑杆17上均设有吊装孔11。实际操作时,只需用钢索或吊钩与吊装孔11连接,再用起吊设备,便可将整个支撑板10吊装到指定位置,方便便捷。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