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5460发布日期:2022-09-10 11:1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建设,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建设,越来越多,且在一些大城市,建筑物的分布密度越来越大,需要建筑时产生的建筑垃圾无法快速地运输下去。
3.现有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的问题:
4.1、现有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的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且运输效果慢;而一些高空倾倒的现象虽然效率高,但是危险系数大,且养成污染对于环境的污染更大,已经收到了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严令叫停;
5.2、现有的高层建筑垃圾在运输时,无法将到达到地面的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收集却搬运离开,导致建筑垃圾的堆积,从而导致下料口的堵塞,影响了后期建筑垃圾的出料。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解决了现有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的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且运输效果慢;而一些高空倾倒的现象虽然效率高,但是危险系数大,且养成污染对于环境的污染更大,已经收到了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严令叫停,同时现有的高层建筑垃圾在运输时,无法将到达到地面的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收集却搬运离开,导致建筑垃圾的堆积,从而导致下料口的堵塞,影响了后期建筑垃圾的出料的问题。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部设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袋和手提带,所述固定架顶部对称焊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板、限位槽和下料口,所述支撑板外壁对称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延伸板、第二固定板、和固定螺栓,所述支撑装置一侧驱动连接有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滚筒、机架和传送带。
8.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侧纵向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外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架底部焊接有下料口。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外壁对称焊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外壁向两侧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贯穿第二固定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侧输出端连接滚筒,所述滚筒外壁设有机架,所述机架安装在支撑架另一侧,所述滚筒外壁驱动连接有传送带。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内部活动摆放有收集袋,所述收集袋顶部矩形缝合有手提带。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通过运输装置的设置,解决了现有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的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且运输效果慢;而一些高空倾倒的现象虽然效率高,但是危险系数大,且养成污染对于环境的污染更大,已经收到了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严令叫停的问题,方便将高度的建筑垃圾有效地运输到地面,节省了人工运输的成本和时间,同时避免了高空倾倒的危险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操作起来更加的安全、省时且环保。
14.(2)该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通过收集装置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高层建筑垃圾在运输时,无法将到达到地面的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收集却搬运离开,导致建筑垃圾的堆积,从而导致下料口的堵塞,影响了后期建筑垃圾的出料的问题,方便将运输到地面上的建筑垃圾进行充分的收集盒搬运,避免了建筑垃圾的堆积,减少了下料口的堵塞,确保了建筑垃圾的出料。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固定架;2、收集装置;21、收集袋;22、手提带;3、第一固定板;4、支撑装置;41、支撑架;42、支撑板;43、限位槽;44、下料口;5、固定装置;51、延伸板;52、第二固定板;53、固定螺栓;6、运输装置;61、驱动电机;62、滚筒;63、机架;64、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隔层建筑施工建筑垃圾清运装置,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内部设有收集装置2,所述收集装置2包括收集袋21和手提带22,所述固定架1顶部对称焊接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顶部安装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架41、支撑板42、限位槽43和下料口44,所述支撑板42外壁对称安装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延伸板51、第二固定板52、和固定螺栓53,所述支撑装置4一侧驱动连接有运输装置6,所述运输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滚筒62、机架63和传送带64。
22.通过收集装置2和固定装置5的组合设置,方便将高度的建筑垃圾有效地运输到地面,节省了人工运输的成本和时间,同时避免了高空倾倒的危险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操作起来更加的安全、省时且环保,同时方便将运输到地面上的建筑垃圾进行充分的收集盒搬运,避免了建筑垃圾的堆积,减少了下料口44的堵塞,确保了建筑垃圾的出料。
23.所述第一固定板3顶部设有支撑架41,所述支撑架41一侧纵向焊接有支撑板42,所
述支撑板42外壁开设有限位槽43,所述支撑架41底部焊接有下料口44。
24.通过支撑板42的设置,有效的方便后期固定装置5的安装,通过限位槽43的开设,方便不同楼层将建筑垃圾投放至限位槽43内的传送带64上。
25.所述支撑板42外壁对称焊接有延伸板51,所述延伸板51外壁向两侧焊接有第二固定板52,所述第二固定板52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53,所述固定螺栓53贯穿第二固定板52。
26.通过固定螺栓53贯穿第二固定板52,有效地将支撑架41与隔层的建筑墙壁的内壁进行固定,减少了支撑架41地掉落现象,避免了人员受伤的情况。
27.所述第一固定板3内安装有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一侧输出端连接滚筒62,所述滚筒62外壁设有机架63,所述机架63安装在支撑架41另一侧,所述滚筒62外壁驱动连接有传送带64。
28.通过驱动电机61驱动滚筒62进行转动,带动传送带64进行传动,有效地将传动带61上的建筑垃圾匀速地运输到下料口44,节省了人工运输的成本和时间,同时避免了高空倾倒的危险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操作起来更加的安全、省时且环保。
29.所述固定架1内部活动摆放有收集袋21,所述收集袋21顶部矩形缝合有手提带22。
30.通过收集袋21和手提带22的组合设置,方便将运输到地面上的建筑垃圾进行充分的收集盒搬运,避免了建筑垃圾的堆积,减少了下料口44的堵塞,确保了建筑垃圾的出料。
31.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定螺栓53贯穿第二固定板52,有效地将支撑架41与隔层的建筑墙壁的内壁进行固定,减少了支撑架41地掉落现象,避免了人员受伤的情况,接着通过限位槽43的开设,方便不同楼层将建筑垃圾投放至限位槽43内的传送带64上,然后通过驱动电机61驱动滚筒62进行转动,带动传送带64进行传动,有效地将传动带61上的建筑垃圾匀速地运输到下料口44,节省了人工运输的成本和时间,同时避免了高空倾倒的危险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操作起来更加的安全、省时且环保,最后通过收集袋21和手提带22的组合设置,方便将运输到地面上的建筑垃圾进行充分的收集盒搬运,避免了建筑垃圾的堆积,减少了下料口44的堵塞,确保了建筑垃圾的出料。
32.本实用新型的1、固定架;2、收集装置;21、收集袋;22、手提带;3、第一固定板;4、支撑装置;41、支撑架;42、支撑板;43、限位槽;44、下料口;5、固定装置;51、延伸板;52、第二固定板;53、固定螺栓;6、运输装置;61、驱动电机;62、滚筒;63、机架;64、传送带,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的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且运输效果慢;而一些高空倾倒的现象虽然效率高,但是危险系数大,且养成污染对于环境的污染更大,已经收到了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严令叫停,同时现有的高层建筑垃圾在运输时,无法将到达到地面的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收集却搬运离开,导致建筑垃圾的堆积,从而导致下料口的堵塞,影响了后期建筑垃圾的出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方便将高度的建筑垃圾有效地运输到地面,节省了人工运输的成本和时间,同时避免了高空倾倒的危险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操作起来更加的安全、省时且环保,同时方便将运输到地面上的建筑垃圾进行充分的收集盒搬运,避免了建筑垃圾的堆积,减少了下料口的堵塞,确保了建筑垃圾的出料。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