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用抓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7704发布日期:2022-09-28 00:1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用抓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尤其是设计一种起重用抓斗。


背景技术:

2.抓斗,主要由两块或多块可启闭的斗状颚板合在一起组成容物空间,装料时使颚板在物料堆中闭合,物料被抓入容物空间,卸料时颚板在料堆上悬空状态下开启,物料散落在料堆上,颚板的开合一般由起重机起升机构钢丝绳操纵。在传统的抓斗制造行业,当抓斗对物料抓取使用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吨位时,容易导致斗体开合处的撑杆顶部焊接的齿块啮合部位严重磨损,需要及时修复或整体更换。一般的修复是通过堆焊磨损部位后再加工或整体更换,会带来很大的困扰,比如修复成本较高,维修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而且抓斗齿块磨损后,抓斗开闭不同步对其他部件造成相应的损伤,若发现不及时,会造成抓斗部件损毁,需将整个抓斗整体返厂大修处理,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3.中国专利cn210236876u公开了一种门机双绞轴板式撑杆抓斗,包括承重平衡架,承重平衡架铰接上承梁,上承梁的两侧分别铰接左撑杆、右撑杆,左撑杆下端铰接左斗体的左下角,右撑杆的下端铰接右斗体的右下角,上承梁的下方设置下承梁,左斗体上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下承梁铰接连接,右斗体上端通过第二连接轴与下承梁铰接连接,左斗体、右斗体两者上端的齿形部相互啮合;上承梁、下承梁之间通过开闭钢丝绳相连接。
4.中国专利cn103539004a涉及箱体变容结构抓斗,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斗体和启闭驱动机构,两个斗体的上端铰连,两个斗体在启闭驱动机构驱动下完成启闭抓料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包括斗底板和斗侧板,斗底板由斗底刃口处向后部平直延伸,斗体后部通透;所述斗体后部下端设有安装框架,安装框架上安装有可活动拆卸的变容箱体。
5.中国专利cn217025052u公开了一种抓斗及其撑杆组件,该撑杆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抓斗的上承梁,其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抓斗的斗体;所述撑杆组件包括:撑杆本体,所述撑杆本体为相对设置的两根,两所述撑杆本体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上承梁;齿块,所述齿块为相互啮合的两个,两齿块一一对应地焊接于所述撑杆本体的上端;所述齿块与所述撑杆本体之间的焊缝面为曲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块与撑杆之间的焊接面强度较差,容易发生断裂而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6.中国专利cn202032063u涉及一种双颚瓣散货抓斗撑杆同步齿,其结构包括焊接在左撑杆上的凸齿板及焊接在右撑杆上的凹齿板,所述凸齿板和凹齿板均由数块低合金结构的厚钢板组合而成,数块低合金结构厚钢板通过固定销连接。
7.但是上述检索专利中的撑杆组件和齿块结构大都为一体成型,不便拆卸,如果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斗体开合处的撑杆顶部焊接的齿块啮合部位严重磨损,增加替换成本和维修周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方便拆卸以及工作效率高的抓斗及撑杆组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用抓斗。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0.一种起重用抓斗,包括承梁组件、撑杆组件和斗体;
11.所述承梁组件包括第一承梁和第二承梁,
12.所述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
13.所述第一撑杆包括第一撑杆本体和第一齿块;第一撑杆本体上端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一齿块包括第一齿块主体,第一齿块主体上设有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部活动卡接在第一卡合槽内,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且第一卡合槽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一弯折部,两个第一弯折部从上向下呈渐缩结构,且两个第一弯折部的侧面与第一齿块主体的下端面之间对应形成有两个第一弯折角,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一阻挡部,且两个第一阻挡部沿第一卡合部中心轴呈镜像设置,且两个第一阻挡部和第一卡合部之间分别构成一个第一阻挡槽,两个第一阻挡部分别卡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弯折角内,两个第一弯折部对应嵌固到对应的两个第一阻挡槽内,且所述第一弯折角的取值范围为60
°‑
150
°
,所述第一齿块上还设有凹齿部,所述凹齿部上开设有凹齿槽,凹齿部通过凹齿压板与第一齿块主体固定连接;第一齿块主体通过销轴固定安装在抓斗的第一承梁上;所述第一撑杆本体下端与抓斗的斗体通过销轴固定连接;
14.所述第二撑杆包括第二撑杆本体和第二齿块;第二撑杆本体上端设有第二卡合部,第二齿块包括第二齿块主体;第二齿块主体上设有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部活动卡接在第二卡合槽内,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且第二卡合槽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二弯折部,两个第二弯折部从上向下呈渐缩结构,且两个第二弯折部的侧面与第二齿块主体的下端面之间对应形成有两个第二弯折角,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二阻挡部,且两个第二阻挡部沿第二卡合部中心轴呈镜像设置,且两个第二阻挡部和第二卡合部之间分别构成一个第二阻挡槽,两个第二阻挡部分别卡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二弯折角内,两个第二弯折部对应嵌固到对应的两个第二阻挡槽内,所述第二弯折角的取值范围为60
°‑
150
°
;所述第二齿块上还设有凸齿部,凸齿部与凹齿部相互啮合,且凸齿部通过凸齿压板与第二齿块主体固定连接;第二齿块主体通过销轴固定安装在抓斗的第一承梁上;所述第二撑杆本体下端与抓斗的斗体通过销轴固定连接。
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块主体包括第一凹部,所述凹齿部上还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嵌固在第一凹部内。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块主体包括第二凹部,所述凸齿部上还设有第二凸部,第二凸部嵌固在第二凹部内。
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第一齿块主体上设有光孔,销轴安装在光孔内。
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第二齿块主体上设有光孔,销轴安装在光孔内。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抓斗还包括承重平衡架,所述第一承梁通过销轴铰接在承重平衡架上,承重平衡架两端通过承重卸扣连接提升链条。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梁上设有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二承梁上设有第二滑轮组,抓斗还包括关闭绳索,所述关闭绳索绕设在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上,且关闭绳索穿过承重平衡架。
2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梁上还设安装有导绳轮,所述关闭绳索从导绳轮中穿过,导绳轮有利于减少关闭绳索的摩损。
2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凸齿部与凹齿槽具有相同的分度圆半径。
2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部活动卡接在第一卡合槽内。
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合部活动卡接在第二卡合槽内。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
2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撑杆组件,降低了部件替换成本,且撑杆组件中的第一齿块/第二齿块与第一/第二撑杆本体拆卸方便,具有通用性,降低了第一/第二齿块的维修成本,大大缩短维修周期,延长了抓斗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重用抓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齿块和第二齿块的结构爆炸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第一承梁;2.第二承梁;3.斗体;4.第一撑杆;41.第一撑杆本体;411.第一卡合部;4111.第一阻挡部;4112.第一阻挡槽;42.第一齿块;421.第一齿块主体;422.第一卡合槽;4221.第一弯折部;4222.第一弯折角;423.凹齿部;424.凹齿压板;425.凹齿槽;426.第一凹部;427.第一凸部;5.第二撑杆;51.第二撑杆本体;511.第二卡合部;5111.第二阻挡部;5112.第二阻挡槽;52.第二齿块;521.第二齿块主体;522.第二卡合槽;5221.第二弯折部;5222.第二弯折角;523.凸齿部;524.凸齿压板;525.第二凹部;526.第二凸部;6.光孔;7.承重平衡架;8.提升链条;9.第一滑轮组;10.第二滑轮组;11.关闭绳索;12.导绳轮;13.销轴;1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水平”、“左”、“右”、“前”、“后”、“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实施例1
34.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起重用抓斗,包括承梁组件、撑杆组件和斗体3;承梁组件包括第一承梁1和第二承梁2,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撑杆4和第二撑杆5;第一撑杆4包括第一撑杆本体41和第一齿块42;第一撑杆本体41上端设有第一卡合部411,第一齿块42包括第一齿块主体421,第一齿块主体421上设有第一卡合槽422,所述第一卡合部411活动卡接在第一卡合槽422内,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且第一卡合槽422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一弯折部4221,两个第一弯折部4221从上向下呈渐缩结构,且两个第一弯折部4221的侧面与第一齿块主体421的下端面之间对应形成有两个第一弯折角4222,所述第一卡合部411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一阻挡部4111,且两个第一阻挡部4111沿第一卡合部411中心轴呈镜像设置,且两个第一阻挡
部4111和第一卡合部411之间分别构成一个第一阻挡槽4112,两个第一阻挡部4111分别卡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弯折角4222内,两个第一弯折部4221嵌固到对应的两个第一阻挡槽4112内,且所述第一弯折角4222的取值范围为60
°‑
150
°
,第一齿块42上还设有凹齿部423,凹齿部423上开设有凹齿槽425,凹齿部423通过凹齿压板424与第一齿块主体421固定连接;且第一齿块主体421上设有光孔6,第一齿块主体421通过销轴13固定安装在抓斗的第一承梁1上,且销轴13穿过第一齿块主体421上的光孔6;第一撑杆本体41下端与抓斗的斗体3通过销轴13固定连接;第二撑杆5包括第二撑杆本体51和第二齿块52;第二撑杆本体51上端设有第二卡合部511,第二齿块52包括第二齿块主体521;第二齿块主体521上设有第二卡合槽522,所述第二卡合部511活动卡接在第二卡合槽522内,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且第二卡合槽522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二弯折部5221,两个第二弯折部5221从上向下呈渐缩结构,且两个第二弯折部5221的侧面与第二齿块主体521的下端面之间对应形成有两个第二弯折角5222,所述第二卡合部511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二阻挡部5111,且两个第二阻挡部5111沿第二卡合部511中心轴呈镜像设置,且两个第二阻挡部5111和第二卡合部511之间分别构成一个第二阻挡槽5112,两个第二阻挡部5111分别卡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二弯折角5222内,两个第二弯折部5221嵌固到对应的两个第二阻挡槽5112内,所述第二弯折角5222的取值范围为60
°‑
150
°
。第二齿块52上还设有凸齿部523,凸齿部523与凹齿部423相互啮合,且凸齿部523通过凸齿压板524与第二齿块主体521固定连接;且第二齿块主体521上设有光孔6,第二齿块主体521通过销轴13固定安装在抓斗的第一承梁1上,且销轴13穿过第二齿块主体521上的光孔6;第二撑杆本体51下端与抓斗的斗体3通过销轴13固定连接。凸齿部523与凹齿槽425具有相同的分度圆半径。第一齿块主体421包括第一凹部426,凹齿部423上还设有第一凸部427,第一凸部427嵌固在第一凹部426内。第二齿块主体521包括第二凹部525,凸齿部523上还设有第二凸部526,第二凸部526嵌固在第二凹部525内。设置的第一弯折部4221、第一弯折角4222、第一阻挡部4111和第一阻挡槽4112整体结构,一方面,可以拆卸和替换,降低了替换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一撑杆本体41和第一齿块主体421之间的稳定性;同理,第二齿块主体521、第二撑杆本体51之间的结构关系与第一齿块主体421、第一撑杆本体41之间的结构关系相同,最终都实现了降低了替换成本,增加第一撑杆本体41和第一齿块主体421之间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35.优选的,凹齿槽425是由两个弧形边和一个近似水平的边共同构成的槽状结构,该槽状结构近似u型,且两个弧形边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构成了该凹齿槽425的开口端部宽度大,底部宽度小的渐缩形结构,且与凹齿槽425相啮合的凸齿部523具有近似水平的端部,水平端部的两端向外延伸,且该延伸线同样具有一定的弧度,该弧度逐渐向凸齿部523的底部内缩,凸齿部523的延伸线与凹齿槽425的弧形边的弯折方向不一致,其目的是便于凸齿部523和凹齿槽425更好的啮合。
36.抓斗还包括承重平衡架7,第一承梁1通过销轴铰接在承重平衡架7上,承重平衡架7两端通过承重卸扣连接提升链条8。第一承梁1上设有第一滑轮组9,第二承梁2上设有第二滑轮组10,抓斗还包括关闭绳索11,关闭绳索11绕设在第一滑轮组9和第二滑轮组10上,且关闭绳索11穿过承重平衡架7。第一承梁1上还设安装有导绳轮12,关闭绳索11从导绳轮12中穿过,导绳轮12有利于减少关闭绳索11的摩损。
37.本装置整体的工作原理为:
38.起重机的提升链条8与抓斗关闭绳索11连接提供抓斗开闭的驱动力。抓斗利用自重插入料堆,进而通过两个对称斗体3的摆转来挖取物料,然后离开料堆转移到指定位置,再通过斗体3的反向摆转,让物料由重力作用而被快速卸下。抓取物料时关闭绳索11向上运动,通过增力的第一滑轮组9和第二滑轮组10使上下滑轮组产生拉力,两者距离缩短,第一滑轮组9向下运动,第二滑轮组10向上运动,关闭绳索11向上运动,撑杆组件对斗体3铰点形成较大推力来克服物料阻力,使两侧斗体3向内摆,将物料逐步挖入斗体容腔,直至左右两斗体斗口闭合。关闭绳索11和提升铰链8同时运作,移动至指定卸料位置。到达位置后,关闭绳索释放,第二滑轮组10在本身自重及斗体自重、物料重量作用下,关闭绳索11下降,斗体3逐渐开启,物料逐渐卸出。
39.为使抓斗各构件相对运动确定,在第一撑杆4上和第二撑杆5上分别固结一个能相互共轭运动且分度圆半径相等的第一齿块42和第二齿块52,通过第一齿块42和第二齿块52分别随着第一撑杆4和第二撑杆5的上端点摆转进行定轴啮合,增加一个约束,由此可保证斗体3左右两侧的第一撑杆4上和第二撑杆5能够同时相对比较对称,也即每个瞬间,第一撑杆4上和第二撑杆5相对第一承梁1的摆角绝对值较为相等,从而达到较为同步。
40.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撑杆组件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第一齿块主体421上设的凹齿槽425和第二齿块主体521上设置的凸齿部523相互啮合来实现精确定位效果,且能保证径向载荷强度,装配保证凹齿部423和凸齿部523表面平齐后,用高强的螺栓14和凹齿压板424固定连接第一齿块主体421和凹齿部423,用高强的螺栓14和凸齿压板524固定连接第二齿块主体521与凸齿部523,保证轴向不窜动。且撑杆组件带齿块的部分安装在第一滑轮组9的滑轮座上,第一滑轮组9固定在滑轮座上,滑轮座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第一承梁1上。在斗体打开或闭合时,撑杆组件在销轴径向有一定的转动角度。滑轮座侧面还可设有撑杆组件的凸、凹齿啮部位观察孔,可通过观察孔定期目视检测各个对应齿块的磨损情况。
41.实施例2
4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2中的第一卡合部411与第一卡合槽422一体成型,第二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槽522一体成型,具体可采用焊接方式将其进行焊接在一起。
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