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或聚集顺序排列的容器体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33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离或聚集顺序排列的容器体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体的输送,特别是分离顺序排列的容器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聚集容器体的方法和设备。
公知的是,容器体特别是罐体通过其表面平放或悬置在输送带上被输送并随后它们被旋转90度,以便进一步加工,所以罐体是在竖直状态下继续输送的。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上述输送的设备。在第一输送带1上输送一列四个罐体2,其输送速度为V1,罐体之间的距离约为3-4MM。罐体例如通过永久磁铁定位在输送带上。罐体到达提起罐的另一输送带4上,用公知的方法再处理。罐体不能直接从输送带1传送到输送带4,这是由于相邻罐体的距离太小,会产生相邻罐体的碰撞。为此在输送带1和带4之间插接另一输送带3,其速度V2大于速度V1。这样使在带3上罐体2之间的距离变大,如图所示。由此到达输送带4的罐体2与下一个罐体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在下一个罐体到达带4上之前由输送带4承接并继续被输送。图1所示的设备只是示意性的并没有示出将罐体例如定位到带4上的装置,由于这是公知的。罐体优选通过磁力定位到输送带1和3上,如上所述同样是公知的。
制造罐体的机器特别是滚焊机运行速度时常很高,带来的问题是速度V1已经很高,例如输送带1的速度为1000罐体/分钟,其输送带的速度很高了,为了扩大罐体之间的距离,带3的速度V2必须比速度V1还要高,这样高的速度V2会给输送带4的承接带来困难,因为罐体会以很高的速度到达输送带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US-A-5423410提出将罐体流分成两个罐体流,在同一平面采用两个平行的输带。一转移装置每次将一个罐体从一带撞击到平行带上,因此罐体必须跨过较宽的路径突然从一个带转移另一个带上,这样会损坏罐体。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或设备,将高速被输送的罐体顺利地并以尽可能平缓地分配到两个或多个带上进行再处理。
另外,通过质量控制系统发现罐体有问题时,输送带1上被高速输送的罐体应被从输送带上去除。这些罐体不必要进行再处理。公知的方法是这些罐体通过空气流从输送带上冲出。这样会导致被冲出的罐体以较高的速度不规则地离开输送带。例如在干燥罐体内层之前发生冲出现象,会由于从输送线上的冲出现象使涂粉或涂漆分布到周围环境中,这是不希望的。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借助它们从输送带1上被输送的顺序排列的罐体中以规则地尽可能平缓的方式去除个别的罐体。
上述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方法或权利要求8的设备实现的。
由此,设置第二输送装置,它靠近第一输送装置且不在同一平面内,罐体由它承接,从而实现发明目的。第二输送装置以上述方式可与承接罐体接触或几乎接触,实际上不需要力的作用推动罐体,通过移动设置的第二输送装置连续平稳地从原顺序排列中取出罐体。
一方面用此方法把例如1000容器体/分钟的罐体流分成两个500容器体/分钟的罐体流,它们输送到用于竖起罐体的输送带,用从方法可以取消高速的输送带3。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或装置可以从顺序排列的容器体中规则的取出各容器体,在取出操作时不会出现乱飞罐体和涂粉或涂漆的污染。
另外也可获得相反的功能,从多个罐体流形成一个罐体流,其目的可以通过权利要求2的方法和权利要求9的设备实现。该解决方案是根据如在分离时的同一原理得出的。
另外可通过权利要求13的方法和权利要求14的设备实现发明目的。
下面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从中可进一步看出上述的优点,其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输送并竖直罐体设备的简易视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示出了图3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示出了图5实施例的示意性垂直断面图,图7示出了图5实施例的另一位置的另一断面图,图8示出了图5实施例的另一位置的另一断面图,图9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如上所述图1示出了将顺序排列的罐体输送到竖直输送带4上的惯用方案,其中输送带1上的罐体的速度V1通过另一输送带3提高到较高的速度V2,从而使罐体2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由于速度V1已经很高,如输送带1的速度为1000罐体/分钟(CPM),会出现上述的问题。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第一输送装置由输送带7构成,在其上输送顺序排列的罐体如罐体8,9和10,输送带的速度例如可以为1000CPM,罐体通过设置在输送带下面的磁铁定位在带上,其磁铁一般为永久磁铁。这样输送金属皮罐体是公知的。此外,将罐体固定到带上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如机械夹。在图中罐体11位于其上的输送带7的区域7″具有另一输送装置,在本例中由输送带5构成,它向靠近第一输送装置的方向移动。输送带5与输送带7呈直角靠近,使得位于区域7″的罐体与输送带5接触或几乎接触。输送带5与第一输送装置7靠近的区域或输送路径7″之后构成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带5与第一输送装置7离开,它们之间相距越来越远。在所示实施例中通过转向轮18远离第一输送装置7的区域。在输送带5与输送带7靠近的同一区域和输送带5逐渐远离带7的紧接区域的区段位于输送带5之后设置电磁铁20-26,它们由示意性示出的控制装置16分别控制。在输送带5继续运行时,在输送带5的后面也要设置将罐体固定到输送带5上的永久磁铁。在输送带5与输送带7靠近的同一区域输送带7上的罐体由输送带5承接,在所示实施例中,它是这样实现的,电磁铁20-26通过控制装置16有选择地一个接一个被励磁,正在远离带7的罐体通过其电磁铁的磁力并克服输送带7的永久磁铁的磁力被拉动。这样输送带7上的顺序排列罐体中的各罐体转移到输送带5上。输送带7运行时在区域7″可以设置代替永久磁铁的电磁铁,它同样通过控制装置16来控制并减弱对转移到输送带5上的个罐体的作用,相对永久电磁铁简化了在输送带7运行时在该位置的转移。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可以通过气动或机械作用如通过气流或机械夹或推杆代替或附加于电磁铁,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输送装置5设置永久磁铁代替电磁铁,其磁力与气动力或机械力共同作用可以使罐体从输送装置7转移到另一输送装置5。其转移的最佳状态首先取决于第二输送装置接近罐体到何种程度。如果通过带5的罐体于带5和7的共同输送部分接触,更有利于纯粹的磁力转移。
在所示实施例中,将各第二罐体从输送带7上转移到输送带5上,已经转移到输送带5上的罐体随后被转移到另一输送带19上,它同样设置永久磁铁固定罐体。通过这样举例图示的操作由在带7上以1000CPM速度输送的顺序排列的罐体形成保留在带7上的第一罐体列和到达带9上的第二罐体列,可以看出,各罐体列的速度只为500CPM而各罐体之间的距离加大了,而输送带的速度并没有提高,即带7带7出口处的罐体列速度为500CPM,输送带7的速度为V1,并不象图1现有技术那样速度提高到V2。由于罐体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可以在输送带7的端部7′根据图1的竖直带4顺利设置竖直带。罐体列的速度为500CPM有利的保证了这一点。相对小额速度V1可以使平放的罐体顺利转移到竖直带4上。用此方法也可以在带9的端部(未示出)设置另一竖直带,它也相应处理500CPM的罐体列。通过所示实施例也可以将输送带上的顺序排列的罐体分离成与输送带7速度相同的第二分离罐体列。
另一输送装置可以设置在输送带7的另一侧,由此可以形成第三罐体列。如果在输送带7的上面设置另一输送装置,可以从顺序排列的罐体中形成第四罐体列。输送面或输送带运行时带上表面的面并不在同一平面或不重合,而是相交或是在带的上方平行设置带。
在从1000CPM罐体流中取出各第二罐体时,也可由输送带5构成第二输送装置,以转移根据质量标准剔出的有问题的罐体,从而代替上述操作。控制装置16此时从质量监测装置获得相应的指令并借助电磁铁20-26将确定的罐体转移到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5或19把罐体顺序送到封闭的收集容器中。已取出罐体的顺序排列罐体通过输送带7输送到竖直带4时,第一所述罐体取出装置与第二这样的装置相连,如图2所示其装置取出存留罐体流中的各第二罐体,根据图1以适合的比例提供给具有输送带4的竖直装置。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只示出了两罐体的轮廓,以便可以观察到后面的零件。图3中示出了输送顺序排列的容器体的第一输送装置30。同样由输送带构成的第二输送装置31在只示出外形的两罐体37和38所在的区域靠近带30,以便带31同样可与罐体接触或间距尽可能小。带31在该区域与带30垂直确切地说导滚35和34的轴线在该区域垂直于带30的导滚34′和35′的轴线。在带31与带30靠近的区域32之后带31与带30分开且带31相对区域32扭转,它由区域33可看出,由此带31的随动转向滚36的轴线基本与带30的转向滚的轴线平行。转移到带31的罐体通过转动和带的扭转与带30的侧向距离加大。将罐体固定到带30和31如通过永久磁铁和在转移区域32通过可控的电磁铁的公知方法实现,在图3的示意图中并未示出。图4同样示意性示出了图3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带30和与带30呈直角并与带30靠近的带31不同。在区域32罐体转移到带1上后,转移的罐体离开并扭转,如通过罐体图39、40、41、42、和43示意性示出。
此外图3和4的装置可以这样使用,在带30或31上输送的顺序罐体随后或在转向滚36和34′处被转移到前置输送带4(如图1所示)上。可能还有另一种工作方式,只将个别的罐体转移到带31上并从该带上输送到存放废品罐体的容器中,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那样。
图5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它包括一由输送带50构成的第一输送装置,输送的罐体间距很小如为1000CPM,同样由输送带构成的第二输送装置57靠近第一输送装置50,在靠近区域和连接部位于第二输送带57之后设置由控制装置16单独控制的电磁铁51-55,在图5的示意图中控制装置用框16表示。在所示实施例中,在靠近区域位于第一输送装置即输送带50之后也相应设置电磁铁51′-55′,为了图面清楚,图5中未示出。控制装置16也控制电磁铁,在电磁铁区域之外罐体优选通过带后的永久磁铁固定到带上。
图6示出了两带50和57与罐体接触区域的垂直断面图,经该区域后两带扭转并互相分开,图5和7示出此情况,其图7是示出了电磁铁55或55′区域的另一垂直断面图,并示出了在带上输送的两罐体62和63,即罐体62通过励磁相应的电磁铁51′至55′保留在带50上,通过在相应的时间励磁磁铁51-55将罐体转移到带57上。
图8示出了两带50和57完全分离且罐体通过永久磁铁70和71固定到带上的另一垂直断面图,在如图5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是这样工作的,将1000CPM的顺序排列的罐体分离成两个500CPM的顺序排列的罐体,并送到适合的带4上竖直罐体。此外另一种工作方式是通过第二输送带57转移罐体并将罐体输送到储存容器中。
如果所述实施例以相反运行方向工作,那么可以将具有均等间距罐体组成的两罐体列聚集成一个罐体列,其罐体列各罐体的间距是这样形成的,在两罐体之间的间隙中导人另一罐体。在聚集出现罐体间距不均匀时必须设置监测装置以确定是否具有足够大的间隙,可以将罐体从一个输送装置转移到另一输送装置上。此外一个输送装置或两输送装置的速度可变化,以准确确定罐体间隙的大小。图2-8的实施方案也适用于罐体的聚集,只不过如上所述其输送装置的运行方向是相反的,第4页21行至第10页24行所述的也用于罐体的聚集。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将一个罐体流分离成两罐体流或将两罐体流聚集成一个罐体流另一方法的设备。用于分离罐体流的输送装置的运行方向在图9中是从左到右,第一输送带75把要分离的罐体列送到由较宽的输送带构成的分离输送装置76上,优选在带的下面设置可控的定位装置,如电磁铁。通过相应的控制电磁铁,罐体可以沿箭头A或B的方向由带76输送并由相应的输送带88或89承接,带例如也可用永久磁铁作定位装置,这也适用于带75。
在将带88和89两罐体列聚集成带75上的一个罐体列时,所有带在图中的运行方向反向即从右到左。为了聚集输送带88和89上的罐体列必须同步并以必要的距离供给,从而可以根据“运行搭接原理”把两罐体列聚集成一个罐体列,借助带75输出。
权利要求
1.分离顺序排列罐体的方法,在输送装置(7;30;50)上的顺序排列容器体(8-14;37,38;60-66)至少被分离成两个分离的容器体列,与第一输送装置的速度基本相同运行的至少第二输送装置(5;31;57)沿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区域靠近第一输送装置并随后与其离开,一个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至少在输送路径区域不与另一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汇合,借助可控的力作用各罐体从第一输送装置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在第二输送装置上固定罐体并通过远离第一输送装置的第二输送装置逐渐远离顺序排列的罐体。
2.至少聚集两个分离容器体列(8-14;37、38;60-66)的方法,至少由两个输送装置(5,7;30,31;50,57)输送的两容器体列被聚集成一个容器体列,其中一个输送装置沿输送路径区域靠近另一输送装置,一个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至少在输送路径区域不与另一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汇合,借助可控的力作用各罐体从一输送装置转移到另一输送装置,在其输送装置上固定罐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采用输送带,在其上用磁铁固定金属罐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永久磁力和/或电磁力作用于罐体。
5.如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第一输送装置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通过机械力或永久磁力作用于罐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由输送带构成,它经输送路径区域相对承接位置扭转或在输送路径区域之前相对承接位置扭转。
7.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由输送带构成,它在输送路径区域之后或之前与固定在其上的罐体共同偏转。
8.分离顺序排列罐体的设备,包括输送顺序排列罐体(8-14;37,38;60-66)的第一输送装置(7;30;50)、沿输送路径区域靠近第一输送装置并经输送路径区域远离第一输送装置的第二输送装置(5;31;57),其中一个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至少在输送路径区域不与另一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汇合以及具有各罐体从第一输送装置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的可控转移装置(16,22-26;16,61-55,51′-55′)。
9.至少聚集两个分离容器体列(8-14;37、38;60-66)的设备,至少由两个输送装置(5,7;30,31;50,57)输送的两容器体列被聚集成一个容器体列,其中一个输送装置沿输送路径区域靠近另一输送装置,一个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至少在输送路径区域不与另一输送装置的输送平面汇合,具有将各罐体从一输送装置转移到另一输送装置的转移装置。
10.如权利要求8或9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由输送带构成,在其上设置固定罐体的磁铁。
11.如权利要求8或9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转移装置由作用于罐体的磁性装置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0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除了转移装置外设置作用于罐体的机械或气动装置。
13.分离或聚集顺序排列容器体的方法,罐体导入带状的输送装置(76)上,该装置具有可控的V形分开或汇合的罐体定位装置(77,78),定位装置是可控的以分离或聚集罐体。
14.分离或聚集顺序排列容器体的设备,包括带状输送装置(76),在其上设有V性可控的容器体的定位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有位于输送装置下面的磁性定位装置构成。
全文摘要
为了分离在输送装置7上高速被输送的罐体8,9,10流,另一输送带5靠近第一输送带7并具有可控装置20—60,通过它们将各罐体11,13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上,用此方法可分离顺序排列的罐体以简化操作。
文档编号B65G21/20GK1211223SQ97191790
公开日1999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6日
发明者M·弗雷, P·贝斯勒, P·施雷贝尔, P·泰尔纳 申请人:埃尔帕特朗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