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挤牙膏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4100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挤牙膏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挤牙膏器。
【背景技术】
[0002]牙膏是人们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生活必需品,牙膏一般都是灌装于软塑料材料制成的长筒形壳体内,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连接结构与牙膏嘴连接。使用的时候,通过挤压牙膏壳体,使壳体内的牙膏从牙膏嘴挤出。但是目前的牙膏由于壳体的结构,导致人们挤完牙膏的时候,壳体内会残留有牙膏,人们无法将壳体内的牙膏挤干净,造成浪费。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挤牙膏器,其中类似于申请号为:200820112858.7的环状挤牙膏器,由于其结构简单,效果较好,得到了大量的普及使用;但是当使用类似这种结构的挤牙膏器将牙膏挤完的时候,位于牙膏壳体与牙膏嘴连接位置处的牙膏仍然有残留,目前的挤牙膏器对此处残留的牙膏也无能为力,还是会有部分牙膏被浪费;另外由于这种挤牙膏器的结构较薄,操作的时候,容易将手指勒疼。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挤牙膏器,结构简单,能够将牙膏壳体内,包括牙膏壳体与牙膏嘴之间所残留的牙膏完全挤出,避免牙膏的浪费;同时增设了握持件,便于人们进行挤牙膏操作;另外,条形通孔的梯形结构,使牙膏壳体内的牙膏挤得更干净,效果更好。
[0004]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挤牙膏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中部位置处设有与牙膏壳体相匹配的条形通孔,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为凸面,所述凸面与牙膏壳体与牙膏嘴的连接结构相匹配,主体的另一侧端面设有握持件,所述条形通孔贯穿握持件,条形通孔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条形通孔位于凸面处的开口高度大于位于握持件处的开口高度。
[0005]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主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0006]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凸面为球弧面。
[0007]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条形通孔位于凸面处的开口高度比位于握持件处的开口闻度大0.3?1晕米。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挤牙膏器,结构简单,能够将牙膏壳体内,包括牙膏壳体与牙膏嘴之间所残留的牙膏完全挤出,避免牙膏的浪费。
[0009]第二、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挤牙膏器,增设了握持件,方便人们进行挤牙膏操作。
[0010]第三、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挤牙膏器,条形通孔的梯形结构,使牙膏壳体内的牙膏挤得更干净,挤牙膏的效果更好。
[0011]【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右视半剖示意图。
[0013]【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I的中部位置处设有与牙膏壳体相匹配的条形通孔2,所述主体I的一侧端面为凸面3,所述凸面3与牙膏壳体与牙膏嘴的连接结构相匹配,主体I的另一侧端面设有握持件4,所述条形通孔2贯穿握持件4,条形通孔2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条形通孔2位于凸面3处的开口高度大于位于握持件4处的开口高度;所述主体I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凸面3为球弧面;所述条形通孔2位于凸面3处的开口高度比位于握持件4处的开口高度大0.3^1毫米(本实施案例中,所述条形通孔2位于凸面3处的开口高度比位于握持件4处的开口高度大0.5毫米)。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挤牙膏器,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I)的中部位置处设有与牙膏壳体相匹配的条形通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的一侧端面为凸面(3),所述凸面(3)与牙膏壳体与牙膏嘴的连接结构相匹配,主体(I)的另一侧端面设有握持件(4),所述条形通孔(2)贯穿握持件(4),条形通孔(2)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条形通孔(2)位于凸面(3)处的开口高度大于位于握持件(4)处的开口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挤牙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的横截面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挤牙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3)为球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挤牙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通孔(2)位于凸面(3)处的开口高度比位于握持件(4)处的开口高度大0.3^1毫米。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挤牙膏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中部位置处设有与牙膏壳体相匹配的条形通孔,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为凸面,所述凸面与牙膏壳体与牙膏嘴的连接结构相匹配,主体的另一侧端面设有握持件,所述条形通孔贯穿握持件,条形通孔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条形通孔位于凸面处的开口高度大于位于握持件处的开口高度。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的挤牙膏器,结构简单,能够将牙膏壳体内,包括牙膏壳体与牙膏嘴之间所残留的牙膏完全挤出,避免牙膏的浪费,同时增设了握持件,便于人们进行挤牙膏操作,另外条形通孔的梯形结构,使牙膏壳体内的牙膏挤得更干净,挤牙膏的效果更好。
【IPC分类】B65B69-00
【公开号】CN104554951
【申请号】CN201310515861
【发明人】朱振新
【申请人】朱振新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