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识别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585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识别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一种饮料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各种公共场合,消费者共用同一款的饮料的时候,无法辨认出自己饮用过那瓶饮料。由于担心错拿别人的饮料,将剩下的饮料弃掉,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识别的饮料瓶,让人们可轻易分辨出属于自己的饮料,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识别饮料瓶,包括瓶体,瓶体的开口部连接有瓶盖,所述瓶体外侧贴装有标签纸,瓶体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区,所述标签纸上具有与所述凹陷区对应的标识部位,所述瓶盖上具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第一突头。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瓶体开口部分的环形圈上设置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第二突头。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瓶盖开口端设置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锯齿。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可识别饮料瓶可通过瓶盖上的突头压下瓶体上的若干标识部位形成不可恢复的凹痕作为可识别标记,让人们可轻易分辨出属于自己的饮料,避免饮料混淆后造成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1]图3是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识别饮料瓶,包括瓶体1,瓶体I的开口部连接有瓶盖2,所述瓶体I外侧贴装有标签纸3,瓶体I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区,所述标签纸3上具有与所述凹陷区对应的标识部位4,所述瓶盖2上具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第一突头5。这种可识别饮料瓶可通过瓶盖上的突头压下瓶体上的若干标识部位形成不可恢复的凹痕作为可识别标记,让人们可轻易分辨出属于自己的饮料,避免饮料混淆后造成资源浪费。上述标识部位中可标记数字、字母或者两者组合。
[0013]其中,参照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瓶体开口部分的环形圈6上设置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第二突头7,在不采用瓶盖上的第一突头结构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第二突头对标识部位进行标记。
[0014]参照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瓶盖2开口端设置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锯齿8,所述锯齿为一个以上,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标记使用习惯。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识别饮料瓶,包括瓶体(1),瓶体(I)的开口部连接有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I)外侧贴装有标签纸(3 ),瓶体(I)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区,所述标签纸(3 )上具有与所述凹陷区对应的标识部位(4),所述瓶盖(2)上具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第一突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开口部分的环形圈(6)上设置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第二突头(7)。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开口端设置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锯齿(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识别饮料瓶,包括瓶体,瓶体的开口部连接有瓶盖,所述瓶体外侧贴装有标签纸,瓶体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区,所述标签纸上具有与所述凹陷区对应的标识部位,所述瓶盖上具有可用于压下所述标识部位形成可识别标记的第一突头。这种可识别饮料瓶可通过瓶盖上的突头压下瓶体上的若干标识部位形成不可恢复的凹痕作为可识别标记,让人们可轻易分辨出属于自己的饮料,避免饮料混淆后造成资源浪费。
【IPC分类】B65D51-24, B65D23-00
【公开号】CN204383933
【申请号】CN201420872014
【发明人】谭智兴
【申请人】谭智兴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