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角套及折成防护角套的纸板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764314阅读:来源:国知局
限位部520。第一内折板500的衔接部510可弯折地连接于第三底板折边150。第一内折板500的衔接部510具有邻近于第二底板折边120的一第一侧边511,且第一侧边511连接于第三底板折边150。第一内折板500的限位部520连接于第一内折板500的衔接部510的第一侧边511,并自第一内折板500的衔接部510朝第二侧板400的方向凸出。第一内折板500的限位部520具有邻近于第一连接板310的一限位边521,且第一内折板500的限位板的限位边521连接于第一内折板500的衔接部510的第一侧边511。
[0097]第二内折板600的形状相同于第一内折板500的形状,亦包含一衔接部610及一限位部620。第二内折板600的衔接部610可弯折地连接于第三顶板折边250。第二内折板600的衔接部610具有邻近于第二顶板折边220的一第二侧边611,第二侧边611连接于第三顶板折边250。第二内折板600的限位部620连接于第二内折板600的衔接部610的第二侧边611,并自第二内折板600的衔接部610朝第二侧板400的方向凸出。第二内折板600的限位部620具有邻近于第二连接板320的一限位边521,且第二内折板600的限位部620的限位边621连接于第二内折板600的衔接部610的第二侧边611。
[0098]接着,针对框体30的尺寸进一步界定纸板结构10的内折板的尺寸。二衔接部510、610至第一侧板300的最小距离Dl (即第三底板折边150至第一底板折边110的距离或第三顶板折边250至第一顶板折边210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框背板34的宽度Wl (如图2所示),且二限位部520、620至第二侧板400的最小距离D2小于第二框背板36的宽度W2 (如图2所示)。
[009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背板34的宽度Wl等于第二框背板36的宽度W2。对应于第一框背板34的宽度Wl等同于第二框背板36的宽度W2的框体30,第三底板折边150至第一底板折边110的距离Dl应等于第一侧边511至第二底板折边120的距离D3。如此一来,第一内折板500的衔接部510能够较牢固地抵靠于第一框背板34,以及第一内折板500的限位部520能够较牢固地抵靠于第二框背板36,进而让第一内折板500具有较佳的限位效果。
[0100]另外,第一侧边511至第二底板折边120的最小距离D3与第二侧边611至第二顶板折边220的最小距离D3大于等于第二框背板36的宽度W2 (如图2所示)。
[0101]并且,第一内折板500的限位边521至第三底板折边150的距离D4与第二内折板600的限位边621至第三顶板折边250的距离D4大于或等于第二框背板36的厚度Tl。
[0102]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内折板500的形状并不限于要相同于第二内折板600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内折板500的形状也可以异于第二内折板600的形状,但较佳的是第一内折板500的第一侧边511、限位边521与第一底板折边110和第二底板折边120的距离关系尽可能地与第二内折板600的第二侧边611、限位边621与第一顶板折边210和第二顶板折边220的距离关系保持一致而让防护角套20能够共用于框体30的各角隅部32 (进一步的描述在图6 —并说明)。
[0103]请参阅图4。图4为图3的纸板结构做成的防护角套。
[0104]首先,上述纸板结构10沿第一底板折边110、第二底板折边120、第一顶板折边210、第二顶板折边220弯折第一连接板310、第二连接板320及第二侧板400,使第一连接板310、第二连接板320及第二侧板400分别垂直于底板100与顶板200。接着,再将第一连接板310结合于第二连接板320,以令第一连接板310与第二连接板320构成第一侧板300。如此一来,底板1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及顶板200围出形状匹配于框体30形状(如呈三角柱状)的一套接空间22。防护角套20可套设于角隅部32,使角隅部32位于套接空间22内。此外,第一侧板300的高度Hl与第二侧板400的高度H2皆等于框体30的总厚度T2,使得顶板200平行于底板100,以及让防护角套20能套设于框体30的角隅部32ο
[0105]请参阅图5。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106]在本实施例中,因第一底板折边110与第三底板折边150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顶板折边210与第三顶板折边250间的距离,第一内折板500的限位边521至第三底板折边150的距离等于第二内折板600的限位边621至第三顶板折边250的距离,且第一内折板500的形状与第二内折板600的形状相同,故防护角套20的第一内折板500正交投影至顶板200的投影面与第二内折板600完全重叠。
[0107]请参阅图6。图6为图1的双防护角套套设于框体的立体示意图。
[0108]如图6所示,其中一个防护角套20套设于框体30右方的角隅部32,且第一内折板500的衔接部510抵靠于第一框背板34,以及第一内折板500的限位部520抵靠于第二框背板36。第一内折板500可防止防护角套20脱离框体30右方的角隅部32,以令防护角套20可减轻框体30右方的角隅部32的撞击程度。
[0109]另一个防护角套20套设于框体30左方的角隅部32,且第二内折板600的衔接部610同样抵靠于第一框背板34,以及第二内折板600的限位部620抵靠于框体30另一侧的第二框背板36。第二内折板600可防止防护角套20脱离框体30左方的角隅部32,以令防护角套20可减轻框体30左方的角隅部32的撞击程度。
[0110]从上述可知,同一款防护角套20正转与反转恰可分别套设在框体30左侧与右侧的角隅部32,进而使同一款防护角套20可共用于框体30的每一个角隅部32。如此一来,生产制造商能够简化防护角套20的生产流程,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
[0111]请参阅图7。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套设于框体的立体示意图。
[0112]上述图1的实施例的防护角套20为套设于两框背板的宽度相等的框体3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防护角套20套设于两框背板的宽度相异的框体30。
[0113]详细来说,如图7所示,因第三底板折边150至第一底板折边110的距离Dl在设计上是对应于第一框背板34的宽度W1,以及第一侧边511至第二底板折边120的距离D3在设计上是对应于第二框背板36的宽度W2,故对应于第一框背板34的宽度Wl小于第二框背板36的宽度W2的框体30。如此一来,即使具第一框背板34与第二框背板360宽度相异,防护角套20套于框体30的角隅部32时,第一内折板500的衔接部510仍能够较牢固地抵靠于第一框背板34,以及第一内折板500的限位部520能够较牢固地抵靠于第二框背板36,进而让第一内折板500具有较佳的限位效果。
[0114]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防护角套及折成防护角套的纸板结构,由于底板与顶板皆具有内折板结构,故同一款防护角套正转与反转恰可分别套设在框体左侧与右侧的角隅部,进而使同一款防护角套可共用于框体的每一个角隅部。如此一来,生产制造商能够简化防护角套的生产流程,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
[011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防护角套,套设于一框体的其中一角隅部,该角隅部包含相交的一第一框背板及一第二框背板,其特征在于,该防护角套包含: 一底板; 一顶板,位于该底板上,并与该底板保持一间距; 一第一侧板与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的相对两边分别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顶板,该底板、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及该顶板围出一套接空间,该套接空间供该框体的该角隅部套设且该底板或该顶板抵靠于该第一框背板与该第二框背板;以及 一第一内折板与一第二内折板,该第一内折板与该第二内折板各包含一衔接部及一限位部,该二衔接部分别能弯折地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顶板,该二限位部自该二衔接部朝该第二侧板凸出,其中,该二衔接部至该第一侧板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该第一框背板的宽度,且该二限位部至该第二侧板的最小距离小于该第二框背板的宽度,该二限位部之一扣抵于该第二框背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相垂直的一第一底板折边及一第二底板折边,该顶板具有相垂直的一第一顶板折边及一第二顶板折边,该第一顶板折边平行于该第一底板折边,该第二顶板折边平行于该第二底板折边,该第一侧板的相对两边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底板折边与该第一顶板折边,该第二侧板的相对两边分别连接于该第二底板折边与该第二顶板折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折板与该底板连接处还具有一第三底板折边,该第三底板折边平行于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