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材料包覆铜或不锈钢接头的方法

文档序号:446690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胶材料包覆铜或不锈钢接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材料包覆金属接头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塑胶材料包覆铜或不锈钢接头的方法。
按一般的塑胶材质与铜或不锈钢接头直接结合的现行成型方法,如附

图1所示是将该铜或不锈钢接头A之凹凸面或槽沟A1,置于塑胶射出成型模具内;如附图2所示经塑胶B包覆于铜或不锈钢接头A之凹凸平面或槽沟A1上,使塑胶B与铜或不锈钢接头A紧密结合为一体,应用凹凸平面或槽沟A1,可防止铜或不锈钢接头A与包覆的塑胶材料B间产生松动;然而,因塑胶材料与铜或不锈钢材质属性不同,其热胀冷缩系数亦不相同的情况下,将令其无法紧密结合,造成结合处产生微小间隙。此现象,如果使用于液体或气体管道接头时,势必造成泄漏现象,实为一大弊端。因此,为防止前述现象,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如实用新型96213524.0专利,该专利用O型环E嵌入塑胶内壁与环沟D之间,虽然防止了因热胀冷缩引起的泄漏,但是其存在着制造费时、且成本高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热熔胶弹性伸展,将热熔胶瞬间融熔并凝固于铜质或不锈钢接头、管件与外包覆塑胶材料之间,藉热熔胶之强力粘度紧密结合,避免于不同材质之间产生缝隙,以达到防止泄漏及强化扭力的效果的塑胶材料包覆铜或不锈钢接头的方法。
本发明的塑胶材料包覆铜或不锈钢接头的方法包括将铜或不锈钢接头与塑胶材料包覆位置上喷覆一层网状热熔胶,再将其置于塑胶射出成型模具内,在射出高温的塑胶液体的同时,将热熔胶瞬间融熔,降温后使热熔胶凝固于铜质或不锈钢接头与外包覆塑胶材料之间,利用热熔胶的强力粘度使二者紧密结合。
其中,所述网状热熔胶为台湾高雄诚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最佳使用温度为160-180℃。此热熔胶的性状是外观为粒状(目视法);色泽为雾白(目视法);粘度(B型粘度计)为(cps/180°)为3400±400,(cps/160°)为5850±700;软化点(环球法)为90±6℃;开放时间(sec)为9-11秒;固化时间(sec)为5-6秒;耐热性为60℃;耐寒性为-18℃。用于杂项、包装、贴合等方面。
本发明的塑胶材料包覆铜或不锈钢接头的方法将热熔胶瞬间融熔并凝固于铜质或不锈钢接头或管件与外包覆塑胶材料之间,使铜或不锈钢接头或管件与塑胶紧密稳固结合为一体;同时应用热熔胶弹性伸展,避免因不同材质之间产生的热胀冷缩而使不同材质之间产生缝隙,以达到防止泄漏及强化扭力的效果。本发明即可防止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弊端,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附图1为已知制法的零件分解图。
附图2为已知制法的组合剖面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制法喷覆热熔胶示意图。
附图3-A为本发明的制法组合剖面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制法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的构件符号分别为铜或不锈钢接头(A);塑胶材料(B);凹凸平面或槽沟(A1);热熔胶涂层(C);环沟(D);O型环(E)。
首先,如附图3所示在铜或不锈钢接头A的接合面(如凹凸平面或槽沟)A1的位置上,喷覆一层由台湾高雄诚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网状热熔胶C,或如附图4所示的管件A’表面上,亦喷覆一层台湾高雄诚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热熔胶C’,再将其置于塑胶射出成型模具内,利用射出的>180℃的PVC塑胶液体,而将热熔胶C瞬间融熔,使热熔胶C凝固于铜质或不锈钢接头、管件A或A’上与外包覆塑胶材料B之间,藉热熔胶C的强力粘度紧密结合,使在不同材质下产生的热胀冷缩时,应用热熔胶C弹性伸展,避免于不同材质间产生缝隙,以达到防止泄漏及强化扭力的效果。
此台湾高雄诚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热熔胶的主要成分为15-50份的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化合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Copolymer)、25-50份的石油树脂(Petroleum Resin)、3-25份的腊(Wax)和0.5-2份的抗氧化剂(Antioxident)。
权利要求
1.一种塑胶材料包覆铜或不锈钢接头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将铜或不锈钢接头与塑胶材料包覆位置上喷覆一层使用温度为160-180℃的网状热熔胶,再将其置于塑胶射出成型模具内,在射出高温的塑胶液体的同时,将热熔胶瞬间融熔,降温后使热熔胶凝固于铜质或不锈钢接头与外包覆塑胶材料之间,利用热熔胶的强力粘度使二者紧密结合。
全文摘要
一种塑胶材料包覆铜或不锈钢接头的方法,即在铜或不锈钢接头与塑胶包覆位置上,喷覆一层网状热熔胶,再将其置于塑胶射出成型模具内,利用高温射出塑胶液体,而将热熔胶瞬间融解,经成型后,使热熔胶凝固于铜质或不锈钢接头与外包覆塑胶材料之间,使铜或不锈钢接头或管件与塑胶紧密稳固结合为一体;同时应用热熔胶弹性伸展,避免因不同材质之间产生的热胀冷缩而使不同材质之间产生缝隙,以达到防止泄漏及强化扭力的效果。
文档编号B29C65/52GK1346736SQ0111764
公开日2002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日
发明者邱德豪 申请人:邱德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