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托盘组件及含其的3D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8854发布日期:2019-05-07 21:5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打印托盘组件及含其的3D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印托盘组件及含其的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3d打印设备将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出所需要的物体的技术。

在3d打印设备中,打印床是一种用于承载3d打印设备打印出来的物体的部件。在3d打印设备完成打印之后,使用人员需要拆下该打印床并在换上一个新的打印床之后开始下一次打印。在现有技术中,打印床通过螺钉或是卡接的形式固定在3d打印设备的承托框架上,这种固定方式导致每次拆装打印床都费时费力,从而降低了3d打印设备的使用效率,并同时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拆装打印床困难的缺陷,提供一种打印托盘组件及含其的3d打印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打印托盘组件,所述打印托盘组件包括:

承托框架,所述承托框架具有若干第一联接部件;

打印床,所述打印床设置于所述承托框架,所述打印床具有若干第二联接部件,若干所述第二联接部件与若干所述第一联接部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联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联接部件磁性连接。

该打印托盘组件,通过分别设置在承托框架和打印床上的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磁性连接,使打印床能够固定在承托框架上。而通过多个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之间的对应连接,使打印床在固定于承托框架上时实现水平方向的定位。此外,通过多点的磁性吸附,使该打印托盘组件的打印床在保证牢固吸附在承托框架上的情况下,每一处的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之间的磁吸力不会过大,便于使用人员克服磁吸力将打印床从承托框架上拆下。

较佳地,所述第一联接部件设于所述承托框架的顶部,所述第二联接部件设于所述打印床的底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联接部件设有一凹陷部,所述第二联接部件设有一凸出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出部的形状相适配。

通过该凹陷部与凸出部,使承托框架与打印床之间定位吸附从而限定了打印床的水平位置,从而防止打印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横向的窜动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打印床固定在承托框架上时的位置精度和牢固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联接部件采用磁铁制成。

该第一联接部件通过磁铁制成,从而实现了吸附并连接第二联接部件的功能。该结构能够使打印床上的第二联接部件不必具有磁性,避免了打印床在被拆下时会吸附其他物件。

较佳地,所述承托框架的顶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联接部件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联接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以使所述第一联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联接部件磁性连接。

该第二联接部件由于是具有磁性的,在日常使用时很容易会吸附其他的金属物体,通过将其设置在承托框架顶部的容纳空间内,起到阻挡其他的金属物体接近该第二联接部件的目的。

较佳地,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承托框架的顶部的连接处设有倒角。

在第一联接部件进入容纳空间内并吸附第二联接部件时,该倒角能够用于导向,使第二联接部件更加顺畅地滑入容纳空间内,提高了将打印床安装至承托框架上的顺畅程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较佳地,所述承托框架的一侧具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打印床的底部。

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可以通过将手或工具伸入该缺口内,实现从打印床的下方将该打印床从承托框架上取下。

较佳地,所述第一联接部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承托框架。

当第一联接部件由于频繁的使用而磨损时,该结构可以将其从承托框架上拆下并独立更换,有效地降低了使用成本且便于维护。

较佳地,所述第二联接部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打印床。

当第二联接部件由于频繁的使用而磨损时,该结构可以将其从打印床上拆下并独立更换,有效地降低了使用成本且便于维护。

一种3d打印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打印托盘组件。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打印托盘组件及含其的3d打印设备,通过在打印托盘组件的打印床和承托框架上分别设置能够互相磁性连接的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使打印床能够通过多点定位实现与承托框架之间的固定,而使用人员只需克服磁吸力就可将打印床取下,解决了打印床拆装困难的缺陷,进而提高了3d打印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托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承托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承托框架上的任一第一联接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床上的任一第二联接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承托框架与打印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打印托盘组件1

承托框架10

第一联接部件11,凹陷部111

容纳空间12,倒角121

缺口13

打印床20

第二联接部件21,凸出部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印托盘组件1,其包括有承托框架10和打印床20。其中,承托框架10上具有若干的第一联接部件11,而打印床20上则具有若干的第二联接部件21,这些第一联接部件11和第二联接部件2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互相磁性连接,从而使打印床20能够设置并固定在承托框架10上。

该打印托盘组件1,通过分别设置在承托框架10和打印床20上的第一联接部件11和第二联接部件21磁性连接,使打印床20能够固定在承托框架10上。而通过多个第一联接部件11和第二联接部件21之间的对应连接,使打印床20在固定于承托框架10上时实现水平方向的定位。此外,通过多点的磁性吸附,使该打印托盘组件1的打印床20在保证牢固吸附在承托框架10上的情况下,每一处的第一联接部件11和第二联接部件21之间的磁吸力不会过大,便于使用人员克服磁吸力将打印床20从承托框架10上拆下。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打印托盘组件1中,第一联接部件11设置在承托框架10的顶部,第二联接部件21设置在打印床20的底部。此外,该第一联接部件11上具有一个凹陷部111,而相对的第二联接部件21上设有一凸出部211,该凹陷部111与凸出部211的形状相适配。通过该凹陷部111与凸出部211,使承托框架10与打印床20之间定位吸附从而限定了打印床20的水平位置,从而防止打印床2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横向的窜动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打印床20固定在承托框架10上时的位置精度和牢固度。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托盘组件1中,其第一联接部件11上的凹陷部111为一向内凹陷的圆锥结构,而第二联接部件21上的凸出部211则为对应凸出的圆锥结构。但是,其他的相对凹凸的形状结构也能够满足本发明的第一联接部件11与第二联接部件21之间的连接定位,在此不再赘述。

该打印托盘组件1,其第一联接部件11采用磁铁制成,从而实现了吸附并连接第二联接部件21的功能。该结构使打印床20上的第二联接部件21不必具有磁性,避免了打印床20在被拆下时会吸附其他物件。

优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打印托盘组件1,其承托框架10的顶部还具有容纳空间12,其用于容纳第一联接部件11,使第一联结部件能够固定在该容纳空间12内。而打印床20上的第二联接部件21则通过设置在容纳空间12内而实现与第一联接部件11磁性连接。该第二联接部件21由于是具有磁性的,在日常使用时很容易会吸附其他的金属物体,通过将其设置在承托框架10顶部的容纳空间12内,起到阻挡其他的金属物体接近该第二联接部件21的目的。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打印托盘组件1,其容纳空间12与承托框架10的顶部的连接处设有倒角121。在第一联接部件11进入容纳空间12内吸附第二联接部件21时,该倒角121能够用于导向,使第二联接部件21更加顺畅地滑入容纳空间12内,提高了将打印床20安装至承托框架10上的顺畅程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该打印托盘组件1的承托框架10的一侧还具有一缺口13,该缺口13延伸至打印床20的底部。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可以通过将手或工具伸入该缺口13内,实现从打印床20的下方将该打印床20从承托框架10上取下。

本实施例的打印托盘组件1中,其第一联接部件11是通过螺钉固定在承托框架10的顶部的。而第二联接部件21则通过螺钉固定在打印床20的底部。第一联接部件11和第二联接部件21在打印床20的不断拆装过程中十分容易磨损,该结构使第一联接部件11与承托框架10之间,以及第二联接部件21与打印床20之间为一可拆卸连接的关系,在任一器件损坏时,都可以拆下并独立更换,从而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且便于维护。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3d打印设备(图中未示出),其包含如上所述的打印托盘组件1。其中,该打印托盘组件1通过承托框架10的底部与3d打印设备(图中未示出)的本体相连,但该3d打印设备(图中未示出)的具体原理结构以及其与承托框架10之间的连接方式皆为现有的技术,因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打印托盘组件及含其的3d打印设备,通过在打印托盘组件的打印床和承托框架上分别设置能够互相磁性连接的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使打印床能够通过多点定位实现与承托框架之间的固定,而使用人员只需克服磁吸力就可将打印床取下,解决了打印床拆装困难的缺陷,进而提高了3d打印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