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布弹夹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82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网布弹夹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网布弹夹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注塑产品的过程中,网布上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通常由人工进行网布上料,在人工进行网布上料时,因网布材质较为柔软,人工拿取不便,容易将网布放偏,如果网布放偏或同时放置两张网布,网布通过机械手传递进入模具内,模具合模注塑后会造成产品品质不良的问题;并且,人工进行网布上料的周期较长,使得注塑产品的注塑周期较长,从而降低了注塑产品的生产效率、浪费人力及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布弹夹上料机构,以解决人工进行网布上料容易放偏,且上料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包括:直线滑动装置、网布弹夹和顶出装置,直线滑动装置包括直线导轨和设置在直线导轨上的滑动块;其中,网布弹夹设置在滑动块上,网布弹夹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定位工装板和第二定位工装板,在第一定位工装板和第二定位工装板之间留有缝隙,网布夹在缝隙内,在第一定位工装板和第二定位工装板上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对外露出网布的弹夹孔;顶出装置位于滑动块在直线导轨上的预定位置处,且顶出装置的顶出端能够伸入或退出弹夹孔。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第一定位工装板上设置有网布定位柱和工装板固定柱,在第二定位工装板上开设有与网布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和与工装板固定柱相配合的固定孔,或者,在第二定位工装板上设置有网布定位柱和工装板固定柱,在第一定位工装板上开设有与网布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和与所述工装板固定柱相配合的固定孔。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网布定位柱分布于弹夹孔的周围。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弹夹孔为方形孔,在每个弹夹的周围均分布两个网布定位柱,两个网布定位柱位于弹夹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相邻的弹夹孔共用一个网布定位柱。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二定位工装板相对于第一定位工装板靠近顶出装置,在第一定位工装板上背离第二定位工装板的一面设置有机械手定位柱。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直线滑动装置为直线滑台或直线电机。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网布弹夹上料机构还包括底板,直线导轨与顶出装置均设置在底板上。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网布弹夹上料机构还包括底板,直线导轨与顶出装置均设置在底板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直线滑动装置为直线滑台或直线电机。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顶出装置为顶出气缸或顶出电缸。

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将网布夹在网布弹夹中间,通过机械手吸取网布弹夹内的网布,从而对网布进行上料,此种上料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产品出现网布偏斜、双网布等网布品质不良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注塑产品出现品质异常的几率;而且使用网布弹夹上料代替人工上料,能够缩短上料周期的时间,进而缩短注塑产品的注塑周期,以提升注塑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去掉直线滑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的左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直线导轨1、滑动块2、网布弹夹3、第一定位工装板31、第二定位工装板32、弹夹孔33、网布定位柱34、工装板固定柱35、定位孔36、机械手定位柱37、顶出装置4、顶出端41、底板5。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图1、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的俯视结构、去掉直线滑动装置的后视结构和左视结构。

如图1-图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包括:直线滑动装置、网布弹夹3和顶出装置4,顶出装置4为能够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例如顶出气缸或顶出电缸等装置,直线滑动装置为能够实现精准运动的直线滑台或直线电机,无论直线滑动装置是直线滑台或是直线电机,均包括直线导轨1和设置在直线导轨1上的滑动块2,滑动块2可以在直线导轨1上做直线往复运动;网布弹夹设置在滑动块2上,与滑动块2随动,而网布夹在网布弹夹3中间,即网布与滑动块2随动,通过滑动块2在直线导轨1上的移动,使网布移动在顶出位置,顶出装置4位于滑动块2在直线导轨1上的预定位置处,预定位置是指网布的顶出位置,在滑动块2到达顶出位置时,通过顶出装置4将网布弹夹3内的网布顶出。

网布弹夹3包括两块定位工装板,分别为第一定位工装板31和第二定位工装板32,第二定位工装板32相对于第一定位工装板31更靠近顶出装置4,第一定位工装板31和第二定位工装板32相互固定,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与第二定位工装板32之间留有缝隙,且网布夹在该缝隙内,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上和第二定位工装板32上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部接触的弹夹孔33,网布夹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与第二定位工装板32之间,且网布覆盖在弹夹孔33上,即网布的一部分通过弹夹孔33露出在外,与外部直接接触,供顶出装置4从网布弹夹3内部向外顶出网布,一个弹夹孔33对应一张网布,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上或第二定位工装板32上分别设置有网布定位柱34和工装板固定柱35,图1与图2示出了网布定位柱34和工装板固定柱35均设置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的情况,以网布定位柱34和工装板固定柱35均设置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为例进行说明,网布定位柱34和工装板固定柱35均设置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面对所述第二定位工装板32的一面上,网布定位柱34用于定位网布,防止网布从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上与第二定位工装板32之间脱落;工装板固定柱35用于固定第二定位工装板32;在第二定位工装板32上面向第一定位工装板31的一面对应于网布定位柱34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36,通过网布定位柱34与定位孔36的配合将网布夹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与第二定位工装板32之间,以及,在第二定位工装板32上面向第一定位工装板31的一面对应于工装板固定柱35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为盲孔或通孔,通过工装板固定柱35与固定孔的配合将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与第二定位工装板32相互固定在一起,在图1-图3中,固定孔为通孔,工装板固定柱35通过固定孔穿过第二定位工装板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弹夹孔33为方形孔,而网布定位柱34分布在弹夹孔33的周围,优选地,在每个弹夹孔33的周围均分布两个网布定位柱34,两个网布定位柱34位于弹夹孔3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相邻的弹夹孔33之间可以共用一个网布定位柱3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还包括底板5,底板5相当于一个工作平台,直线导轨1与顶出装置4均固定在该底板5上,顶出装置4具有顶出端41,顶出端41的形状与弹夹孔33的形状相适配,以便顶出端41能够伸入或退出弹夹孔33,在顶出端41伸入弹夹孔33时向网布施加推力,再配合机械手的吸取,从而将网布从网布弹夹3内转移至机械手上。

为了精确定位机械手相对于弹夹孔33的位置,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上背离第二定位工装板32的一面,即在第一定位工装板31上未与第二定位工装板32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定位机械手位置的机械手定位柱37。

上述内容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的结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启动滑台按钮,滑动块沿直线导轨运动到顶出位置,然后,机械手移动到预定位置,之后,通过机械手与顶出装置的配合,逐一通过弹夹孔将网布从网布弹夹内转移至机械手上,最后,机械手将网布周转后置于模具内,进行合模注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布弹夹上料机构,通过使用网布弹夹进行上料,可以有效避免产品出现网布偏斜、双网布等品质不良的情况,从而降低品质异常的几率,而且使用网布弹夹上料,相较于人工上料,能够缩短网布上料的周期,从而缩短注塑产品的生产周期,进而提升注塑产品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