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燃料箱的成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8315发布日期:2018-09-21 23:3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一种使用双片形型坯的塑料燃料箱的成形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的发动机是通过利用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料而产生的爆炸力使曲轴旋转来将热能转换成机械旋转力的装置。

在这种发动机中,必须连续向燃烧室供应在燃烧室中燃烧的燃料,并且在车辆中设置储存一定量的燃料的燃料箱以连续供应燃料。

燃料箱通常由钢或塑料制成。然而,近年来,已经逐渐地使用塑料燃料箱来减轻重量并提高燃料里程。

塑料燃料箱通过熔化工艺、挤压工艺和吹制工艺来制造。熔化工艺是通过施加高温热高温熔化塑性材料以获得熔融树脂的工艺。挤压工艺是将熔融树脂挤压成C形型坯、双片形型坯、圆柱形型坯等的工艺。吹制工艺是将型坯放入模具中并将高压空气吹入型坯以形成燃料箱形状的型坯的工艺。

同时,吹制工艺通过包括预吹制和二次吹制的两个步骤进行。

预吹制是通过改善树脂的流动性而赋予型坯弹性的工艺,二次吹制是将赋予弹性的型坯成形为燃料箱的形状的工艺。在吹制工艺通过一个步骤而不分为预吹制和二次吹制进行的情况下,高压空气作用在没有弹性的型坯上,产生制造的燃料箱的质量问题且可能会部分产生裂纹。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吹制工艺通过包括预吹制和二次吹制的两个步骤来进行。

构成燃料箱的塑料件被接合到如上所述制造的塑料燃料箱的内部。在预吹制后的二次吹制之前,塑料件通过热熔接被接合到燃料箱。

为了通过热熔接将塑料件接合到燃料箱,需要用于将塑料件供应到模具腔体的中间模具或机器手。另外,模具被彼此重复组合和分离,从而增加塑料燃料箱的制造成本,且制造时间过长,这导致生产率下降。

前述内容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背景,并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公开号为10-2015-0013432的韩国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燃料箱的成形设备,其中,塑料燃料箱通过使用双片形型坯来成形,从而降低塑料燃料箱的制造成本,并且通过缩短制造时间提高生产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塑料燃料箱的成形设备,该设备通过吹塑成型将由熔融树脂制成的型坯成形为塑料燃料箱,该设备包括: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被配置成在彼此靠近和远离的方向上线性地可移动,并且被配置成可旋转,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中的每一个在其一侧设有具有开口端的腔体;第一固定模具和第二固定模具,分别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的一侧处;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分别连接到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并且被配置成允许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线性运动和旋转;第一空气喷嘴和第二空气喷嘴,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模具和第二固定模具处,并连接到空气罐,第一空气喷嘴和第二空气喷嘴注入高压空气用于预吹制型坯;以及针销,设置在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中的任意一个处,并连接到空气罐,当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组合时,针销穿过第一可移动模具或第二可移动模具,使得端部穿过放置在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内部的型坯并且被定位在型坯内部,且针销设有气孔,该气孔被形成以用于二次吹制已经经过预吹制的型坯。

第一动力机构可以包括:第一致动器;第一导螺杆,连接到第一致动器;第一可移动块,连接到第一导螺杆并且在第一导螺杆旋转时在第一导螺杆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第二致动器,与第一可移动块联接;以及第一旋转轴,连接第二致动器和第一可移动模具。

第二动力机构可以包括:第三致动器;第二导螺杆,连接到第三致动器;第二可移动块,连接到第二导螺杆并且在第二导螺杆旋转时在第二导螺杆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第四致动器,与第二可移动块联接;以及第二旋转轴,连接第四致动器和第二可移动模具。

型坯可以使用双片形型坯,使得双片形型坯中的一片被插入到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一固定模具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剩余的一片被插入到第二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固定模具之间限定的空间中。

双片形型坯中的一片可以被插入到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一固定模具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剩余的一片可以被插入到第二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固定模具之间限定的空间中;第一可移动模具可以线性地移动并且可以与第一固定模具组合,第二可移动模具可以线性地移动并且可以与第二固定模具组合,并且高压空气可以通过第一空气喷嘴和第二空气喷嘴被同时注入,由此双片形型坯可以与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的腔体紧密接触并且可以进行预吹制;当预吹制终止时,第一可移动模具与第一固定模具以及第二可移动模具与第二固定模具可以分别彼此分离,并且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可以旋转使得腔体彼此面对;当腔体彼此面对时,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可以组合;并且当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二可移动模具组合时,针销可以穿过型坯并且可以被定位在型坯内,并且空气可以通过针销被注入,由此型坯可以通过二次吹制被成形为塑料燃料箱的形状。

该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塑料件保持部,该塑料件保持部设置在第一固定模具处,并且在预吹制终止之后第一可移动模具和第一固定模具组合时,该塑料件保持部允许塑料件热熔接到已经经过预吹制的双片形型坯的至少一片。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将双片形型坯成形为塑料燃料箱时,塑料件被热熔接到双片形型坯的至少一片,而不需设置单独的中间模具(中央模具、中央块等)和机器手。因此,可以实现塑料燃料箱的制造成本降低,并且由于缩短制造时间而实现生产率提高。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其它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燃料箱的成形设备的俯视平面图;

图2是示出在图1中插入型坯的状态的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4至图11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成形塑料燃料箱的过程的视图,其中图10是示出针销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塑料燃料箱的成形设备。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中将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燃料箱的成形设备包括: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第一固定模具30和第二固定模具40;第一动力机构50和第二动力机构60;第一空气喷嘴70和第二空气喷嘴80;针销90;以及塑料件保持部100。

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被配置成分别通过第一动力机构50和第二动力机构60在彼此靠近和远离的方向上线性地可移动,并且被配置成单独地可旋转。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中的每一个在其一侧设有具有开口端的腔体110。

第一固定模具30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可移动模具10的一侧,并且第一固定模具的面向第一可移动模具10的表面形成为平坦表面用于与第一可移动模具10完全组合。

第二固定模具40固定地安装在第二可移动模具20的一侧,并且第二固定模具的面向第二可移动模具20的表面形成为平坦表面用于与第二可移动模具20完全组合。

第一动力机构50连接到第一可移动模具10,并且允许第一可移动模具10线性运动和旋转,而第二动力机构60连接到第二可移动模具20,并且允许第二可移动模具20线性运动和旋转。

换句话说,第一动力机构50包括:第一致动器51;第一导螺杆52,连接到第一致动器51;第一可移动块53,连接到第一导螺杆52并且当第一导螺杆52旋转时在第一导螺杆52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第二致动器54,联接到第一可移动块53;以及第一旋转轴55,连接第二可移动致动器54和第一可移动模具10。

第一致动器51和第一固定模具30固定地安装在地面120上,并且第一导螺杆52被安装成可旋转而不干扰第一固定模具30。第一可移动块53与第一导螺杆52以螺杆式接合的方式联接,使得当第一导螺杆52旋转时,第一可移动块在第一导螺杆52的纵向方向上线性地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第一导螺杆52的旋转,轴承组件56联接到第一导螺杆52,并且轴承组件56固定地安装在地面120上。

此外,第二动力机构60包括:第三致动器61;第二导螺杆62,连接到第三致动器61;第二可移动块63,连接到第二导螺杆62并且当第二导螺杆62旋转时在第二导螺杆62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第四致动器64,联接到第二可移动块63;以及第二旋转轴65,连接第四致动器64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

第三致动器61和第二固定模具40固定地安装在地面120上,并且第二导螺杆62安装成可旋转而不干扰第二固定模具40。第二可移动块63与第二导螺杆62以螺杆式接合的方式联接,使得当第二导螺杆62旋转时,第二可移动块在第二导螺杆62的纵向方向上线性地移动。

另外,为了第二导螺杆62的旋转,轴承组件66联接到第二导螺杆62,并且轴承组件66固定地安装在地面120上。

第一空气喷嘴70和第二空气喷嘴80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模具30和第二固定模具40处,并且第一空气喷嘴70和第二空气喷嘴80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具有空气泵的空气罐130,第一空气喷嘴和第二空气喷嘴用来注入高压空气用于预吹制型坯140。

针销90设置在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中的任意一个处,并连接到具有空气泵的空气罐130。当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组合时,针销90穿过第一可移动模具10或第二可移动模具20,使得端部穿过位于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10内部的型坯140,并被定位在型坯140内部。针销90设有气孔91,该气孔91被形成以用于二次吹制已经经过预吹制的型坯140。

型坯140可以使用双片形型坯,由此双片形型坯中的一片被插入到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一固定模具3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并且剩余的一片被插入到第二可移动模具20和第二固定模具4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

塑料件保持部100设置在第一固定模具30中,并且在预吹制终止之后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一固定模具30组合时,塑料件保持部100允许塑料件150热熔接到已经经过预吹制的双片形型坯140的至少一片。

塑料件保持部100可以是夹持并固定塑料件150的夹持部,但不限于此。

塑料件保持部100连接到致动器,使得当致动器操作时,塑料件保持部100朝第一可移动模具10突出或线性地可移动以插入到第一固定模具30中。

在下文中,将通过吹塑成型制造塑料燃料箱的工艺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

图1示出其中第一可移动模具10与第一固定模具30分离使得第一可移动模具10的腔体110面向第一固定模具30并且第二可移动模具20与第二固定模具40分离使得第二可移动模具20的腔体110和第二固定模具40彼此面对的状态,这种状态被定义为初始状态。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图1的初始状态下,双片形型坯140中的一片移动到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一固定模具3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剩余的一片移动到第二可移动模具20和第二固定模具4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

当塑性材料在熔化机中通过高温热被熔融成熔融树脂时,熔融树脂通过挤出机的机头芯被挤压成双片形型坯140。挤压的双片形型坯140在其上端处被型坯成形机械手夹持,并与挤出机的机头芯分离。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双片形型坯140的上端处被型坯成形机械手夹持的双片形型坯140移动,使得双片形型坯140中的一片移动到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一固定模具3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剩余的一片移动到第二可移动模具20和第二固定模具4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

图4示出其中第一可移动模具10与第一固定模具30组合且第二可移动模具20与第二固定模具40组合的状态。

当双片形型坯140如图2和图3所示被放置时,第一导螺杆52和第二导螺杆62通过第一致动器51和第三致动器61的操作而旋转,并且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通过第一可移动块53和第二可移动块63的移动而移动并分别与第一固定模具30和第二固定模具40组合。

当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分别与第一固定模具30和第二固定模具40组合时,高压空气通过第一空气喷嘴70和第二空气喷嘴80被注入,并且如图5所示,双片形型坯140通过注入的空气与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的腔体110紧密接触,由此进行预吹制。因此,树脂的流动性可以通过预吹制得到改善,由此赋予双片形型坯140弹性。

当预吹制终止时,如图6所示,塑料件保持部100通过致动器的操作突出到第一固定模具30外部,并且被塑料件保持部100夹持的塑料件150通过热熔接接合到双片形型坯140的至少一片。

当塑料件150接合到双片形型坯140的至少一片时,如图7所示,塑料件保持部100被插入第一固定模具30中,并且第一可移动模具10与第一固定模具30以及第二可移动模具20与第二固定模具40分别彼此分离。

当第一可移动模具10与第一固定模具30以及第二可移动模具20与第二固定模具40分别彼此分离时,第一旋转轴55和第二旋转轴65通过第二致动器54和第四致动器64的操作而旋转。然后,如图8所示,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通过第一旋转轴55和第二旋转轴65的旋转而旋转180度,由此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的腔体110彼此面对。

在图8的状态下,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通过第一致动器51和第三致动器61的操作在彼此靠近的方向上移动,最后,如图9所示,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组合。在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组合的状态下,针销90向前移动并穿过型坯140以插入型坯140中,然后高压空气通过针销90被注入到型坯140中,由此进行型坯140的二次吹制,并且型坯140通过二次吹制被成形为塑料燃料箱200的形状。

当型坯140通过二次吹制成形为塑料燃料箱200完成时,如图11所示,针销90向后移动,并且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通过第一致动器51和第三致动器61的操作而再次彼此分离。然后,成形的塑料燃料箱200从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的腔体110中被移走。

之后,分离的第一可移动模具10和第二可移动模具20通过第二致动器54和第四致动器64的操作再次旋转180度,然后返回到腔体110分别面向第一固定模具30和第二固定模具40的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双片形型坯140被成形为塑料燃料箱200时,塑料件150被热熔接到双片形型坯140中的至少一片而无需提供单独的中间模具(中央模具、中央块等)和机器手。因此,可以实现塑料燃料箱的制造成本降低,并且由于缩短制造时间而实现生产率提高。

虽然为了说明的目的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