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块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042发布日期:2018-08-10 22:0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块组合。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的要求。

现有模具行业的注塑件生产过程中,针对注塑工件的脱模和顶出常采用顶针来实现,即注塑机顶出系统驱动顶针,然后连接到模具顶出系统。顶针通常对顶出位置的适用具有局限性,例如顶针顶出面如果是斜面或曲面时,顶针沉头要做定位防转,顶面要加阶梯防滑,制作过程复杂,耗费时间较长,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当需要较大顶出力或者需要将细长形注塑件顶出脱离模具时,细杆型的顶针顶出力度小、容易使产品变形、受损。

对于顶针的一种替代品,一种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顶板,虽然实现了顶出力度大和保护细长形产品不受损坏的效果,但是制造成本非常高,加工难度相对也比较大,不适于小批量、多型号产品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推块组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规模体浇筑出的产品成型时顶针不易顶出的技术问题。

一种推块组合,包括凸模基座,凸模基座的侧面设置多个运水孔,所述凸模基座的四个角上设置凹槽,所述凸模基座上平面其中一个边上设置阶梯凹槽,所述阶梯凹槽上设置排气孔,所述凸模基座中间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侧面设置多个凹槽,所述凸起的根部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在凸模通孔内滑动的推块,所述推块底端连接推杆,所述推杆上设置台阶法兰。

优选的,所述推块与推杆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

优选的,所述凸起上平面设置多个用于制作产品凸起的孔;

优选的,所述推块与凸起接触部分为凹进的弧形;

优选的,所述凸起与推块接触部分为凸出的弧形。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推块协作的方式实现注塑件的迅速、完整脱模。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块,对产品在脱模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保护,既保证产品迅速、完整地脱模,又确保了脱模产品的完整性。

(3)本实用新型的推块制作成本低,取材方便易加工,产品脱模时推动过程摩擦力小。

(4)推杆上设置台阶法兰,方便推杆的固定和脱模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块组合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块组合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块组合立体图;

图中,1.凸模基座;2.推块;3.凸起;4.阶梯凹槽;5.运水孔;6.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推块组合,包括凸模基座1,凸模基座1的侧面设置多个运水孔5,所述凸模基座1的四个角上设置凹槽,所述凸模基座1上平面其中一个边上设置阶梯凹槽4,所述阶梯凹槽4上设置排气孔,所述凸模基座1中间设置凸起3,所述凸起3侧面设置多个凹槽,所述凸起3的根部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在凸模通孔内滑动的推块2,所述推块2底端连接推杆6,所述推杆6上设置台阶法兰。推块2与推杆6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凸起3的上平面设置多个用于制作产品凸起的孔,推块2与凸起3接触部分为凹进的弧形,凸起3与推块2接触部分为凸出的弧形。

该装置在工作时推杆6推动推块2在凸模基座1的通孔内向基座上方滑动,推块2在推杆6的推动下脱出凸模基座1,将注塑件推出脱模,然后归位,继续进行下一批注塑件的浇注。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