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24453发布日期:2019-06-05 22:3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本申请以2016年10月31日在日本国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特愿2016-213777为基础提出优先权请求,该申请通过参照而引用于本申请。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终端中所用的图像显示装置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制造(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首先,如图9所示,在周边部形成有遮光层5的透光性构件(第一构件)3的表面从涂布部101的喷嘴101a涂布液态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接着,如图10、11所示,从光照部102对涂布于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进行光照而形成临时固化树脂层103。接着,如图11所示,将透光性构件3与图像显示构件(第二构件)2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103粘合。接着,对临时固化树脂层103进行光照而使临时固化树脂层103正式固化,形成固化树脂层。由此,获得图像显示装置。

这样示于图9~11的制造方法在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之后进行临时固化,因此可在维持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涂布形状的状态下进行粘合。

此外,作为其他制造方法,还可列举在不使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临时固化的情况下粘合的方法。该方法中,例如图12(a)所示,在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如图12(b)、(c)所示将透光性构件3与图像显示构件2隔着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粘合。然后,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正式固化。

另外,作为其他制造方法,还可列举使用光学粘接片(oca:opticalclearadhesive,光学透明胶)代替液态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中,例如图13(a)所示,将光学透明粘接片104粘附于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如图13(b)、(c)所示,将透光性构件3与图像显示构件2隔着透明粘接片104粘合。然后,使透明粘接片104正式固化。

不过,如上所述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临时固化后粘合的方法中,如图14(a)所示,将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涂布于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时,存在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端部容易发生流挂(液ダレ,滴淌)的倾向。在将透光性构件3与图像显示构件2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103粘合时,该流挂成为产生如图14(b)所示的未粘接区域r的原因。如果产生未粘接区域r,例如在窄边框化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难以争取到粘接区域。应予说明,如图12(a)~(c)所示在不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临时固化的情况下保持液体状态直接进行粘合的方法、以及如图13(a)~(c)所示使用光学粘接片104的方法中,被认为不易发生流挂,且未粘接区域r的问题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51151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鉴于目前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提供可抑制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的流挂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具有:

在第一构件的表面形成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临时固化而得的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工序(a)、

将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粘合的工序(b)、和

对临时固化树脂层进行光照而使其正式固化的工序(c),

工序(a)具有:

在第一构件的表面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同时,为了防止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变形而对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光照的工序(a1)、和

进一步进行光照,使得工序(a1)中经光照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达到规定的反应率(反応率)的工序(a2)。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技术,形成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工序包括为了防止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变形而对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光照的工序,因此可抑制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的流挂。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通过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层叠体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基于从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至光照的经过时间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面高度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3是表示基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面高度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涂布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的工序(a1)的一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的工序(a2)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流挂量相对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及“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至光照的时间”的变化的图;

图8是表示由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的不同而引起的流挂量的变化的图;

图9是表示在透光性构件的表面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对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光照而形成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工序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将透光性构件与图像显示构件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粘合的工序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图,图12(a)是表示在透光性构件的表面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2(b)、(c)是表示隔着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将透光性构件与图像显示构件粘合的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图,图13(a)是表示在透光性构件的表面粘附光学透明粘接片的工序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3(b)、(c)是表示隔着光学透明粘接片将透光性构件与图像显示构件粘合的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将透光性构件与图像显示构件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粘合的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4(a)是用于说明流挂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4(b)是用于说明未粘接区域r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层叠体>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图1所示,得到在周边部形成有遮光层5的透光性构件3(第一构件)与图像显示构件2(第二构件)隔着固化树脂层4层叠而得的图像显示装置1(层叠体)。

图像显示构件2可列举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触摸面板等。在此,触摸面板是指将如液晶显示面板之类的显示元件与如触摸板之类的位置输入装置组合而得的图像显示输入面板。

透光性构件3只要是具有可看见形成于图像显示构件2的图像那样的透光性的构件即可。可列举例如玻璃、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的板状材料或片状材料。对于这些材料,可对至少一面实施了硬涂层处理、防反射处理等。透光性构件3的厚度和弹性模量等物性可根据使用目的而适当决定。此外,透光性构件3不仅是如上所述的构成比较简单的构件,还包括如触摸面板模块之类的层叠有各种片材或膜材的构件。

遮光层5是为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而设置的,例如可将着色为黑色等的涂料通过丝网印刷法等涂布并使其干燥、固化而形成。遮光层5的厚度通常为5~100μm。

固化树脂层4的折射率较好是与图像显示构件2、透光性构件3的折射率几乎同等,较好是例如1.45以上且1.55以下。由此,可提高源自图像显示构件2的影像光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可见性良好。此外,固化树脂层4的透射率较好是超过90%。由此,可使形成于图像显示构件2的图像的可见性更好。固化树脂层4的厚度较好是例如50~150μm。

固化树脂层4可使用透明且能够通过紫外线或可见光固化的液态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形成。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可以是液态、凝胶状等中的任一种状态,较好是液态。在此,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呈液态是指通过b型粘度计测定的25℃时的粘度较好是呈现为0.01~100pa・s。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例如使用25℃时的粘度为1000~60000mpa・s的范围内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的流挂。

对可在本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一例进行说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例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光聚合引发剂、和柔软剂。应予说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可在不损害本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含有除这些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这两者。

(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可用作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基础材料。(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可使用骨架中具有例如聚氨酯、聚异戊二烯、聚丁二烯等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作为具有聚氨酯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ebecryl230,大赛璐-湛新(daicel-allnex)株式会社制)等。此外,作为具有聚异戊二烯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聚异戊二烯聚合物的马来酸酐加成物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的酯化物(uc102,株式会社可乐丽制)等。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用作用于对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赋予充分的反应性、涂布性等的反应稀释剂。(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例如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苄酯、二环戊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icyclopentenyloxy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等。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使用公知的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例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irgacure184,巴斯夫公司制)、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1-丙烷-1-酮(irgacure127,巴斯夫公司制)、二苯甲酮、苯乙酮等。

柔软剂包括液态增塑剂和增粘剂(粘合性赋予剂)的至少1种。液态增塑剂是其自身不会因紫外线照射而光固化,对光固化后的固化树脂层或临时固化树脂层赋予柔软性,还使固化树脂层或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固化收缩率降低的化合物。作为液态增塑剂,可列举例如聚丁二烯类增塑剂、聚异戊二烯类增塑剂、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己二酸酯类增塑剂等。

增粘剂对光固化后的固化树脂层或临时固化树脂层赋予柔软性的同时,使固化树脂层或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初期粘接强度(所谓的粘性)提高。作为增粘剂,可列举例如萜烯树脂、萜烯酚醛树脂、氢化萜烯树脂等萜烯类树脂,天然松香、聚合松香、松香酯、氢化松香等松香树脂,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等石油树脂等。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通过将上述的成分按照公知的混合方法均匀混合来制备。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市售品,可列举例如商品名“lcr1000-dm”、“hsvr600”、“hsvr330”(以上为迪睿合株式会社制)等。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本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的工序(a)~(c),

工序(a):在第一构件的表面形成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临时固化而得的临时固化树脂层;

工序(b):将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粘合;

工序(c):对临时固化树脂层进行光照而使其正式固化。

此外,工序(a)具有以下的工序(a1)和(a2),

工序(a1):在第一构件的表面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同时,为了防止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变形而对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光照;

工序(a2):进一步进行光照,使得工序(a1)中经光照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达到规定的反应率。

如上所述,本制造方法中,形成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工序(a)包含:为了防止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变形(至少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端部的变形)而对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光照的工序。由此,可抑制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的流挂。特别是本制造方法的话,即使使用粘度较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流挂。本制造方法适合于例如使用窄边框(例如宽度为1mm以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

图2是表示基于从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至光照的经过时间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面高度的测定结果的图。此外,图3是表示基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面高度的测定结果的图。图2、图3中的纵轴表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mm)。此外,图2、图3中的横轴表示从涂布有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透光性构件的长边方向的一侧端部起的距离(mm)。在此,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例如可使用对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面照射激光、超声波等而测定高度的公知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测定。

由图2所示的结果可知,存在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被涂布于透光性构件的表面至光照的经过时间越是如15秒、10秒、5秒这样变短,则流挂越少的倾向。此外,由图3所示的结果可知,存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越是如250μm、175μm、100μm这样变薄,则流挂越得到抑制的倾向。

根据上述结果,例如通过采用以超高速进行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后,立刻进行临时固化的方式,被认为可抑制流挂。但是,该方式需要区域型光照射器或者需要可高速、高精度驱动的涂布装置(机器人)等设备方面的制约多,设备费用非常高。

此外,根据上述结果,可认为理想的是在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部(喷嘴)的附近配置光照部(例如紫外线照射器),一边进行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一边进行光照(临时固化)的方式。但是,该方式并不一定对所有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有效。例如使用固化反应较慢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如果不将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速度极度降低,可能就无法达到最适的临时固化条件。

此外,最适的光照量根据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种类而不同。这是因为根据临时固化状态,会对正式固化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强度、有无不均等造成影响。

考虑到以上的情况,本制造方法中,采用进行至少2次形成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工序的方式。首先,第1次的临时固化(工序(a1))中,为了防止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变形而对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光照。即,使其临时固化至可维持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形状的程度。由此,使得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流挂得到抑制。接着,第2次的临时固化(工序(a2))中,进一步进行光照,使得第1次的临时固化中得到的临时固化树脂层达到规定的反应率。由此,获得临时固化至可在维持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形状的状态下进行粘合的程度的临时固化树脂层。

如果采用本制造方法,则可在不使用区域型光照射器或者可高速、高精度驱动的涂布装置的情况下,在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抑制在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端部发生的流挂。因此,可在不增大设备方面的制约的情况下,抑制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的流挂。

以下,对本制造方法的各工序,即工序(a1)、工序(a2)、工序(b)、工序(c)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工序(a1)]

工序(a1)中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可通过一般所使用的各种涂布方法进行。工序(a1)中,例如图4所示,可使用具备涂布部7、光照部8、和控制部9的涂布装置。

涂布部7例如具备:贮存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贮存部(未图示)、排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狭缝状的喷嘴7a(参照图5、6)、以及将贮存于贮存部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挤出至喷嘴7a的泵(未图示)。涂布部7例如图9所示,喷嘴7a的宽度具有比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由遮光层5包围的区域3s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即,喷嘴7a具有跨过透光性构件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形成的各遮光层5和区域3s的宽度。由此,涂布部7可跨过透光性构件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形成的各遮光层5和区域3s而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

光照部8在涂布部7的附近,较好是配置于光不会照射到涂布部7的喷嘴7a的位置。通过这样配置,可防止喷嘴7a的前端部分因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固化物而凝结(堵塞)。作为光照部8,例如可使用紫外线照射器。

控制部9使涂布部7和光照部8与透光性构件3相对移动。由此,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同时,对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进行光照。

作为工序(a1)的具体例子,如图5(a)~(c)所示,较好是使承载透光性构件3的载物台沿箭头方向移动,一边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3a至另一端侧3b从涂布部7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一边从光照部8对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进行光照。由此,可更有效地抑制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的流挂。工序(a1)中,可不使承载透光性构件3的载物台移动,而使涂布部7和光照部8移动,从而一边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3a至另一端侧3b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一边对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进行光照。

工序(a1)中,从抑制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流挂的观点来看,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被涂布于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至光照的经过时间(以下也称“从涂布至光照的时间”)越短越好。例如,从涂布至光照的时间较好是5秒以内。

关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涂布厚度,在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周边部形成有遮光层5的情况下,较好是比遮光层5的厚度更厚地涂布。具体来说,较好是也包括遮光层5的表面,在透光性构件3的遮光层形成侧表面的整面以遮光层5的厚度的1.2~50倍(更好是2~30倍)的厚度进行涂布。作为更具体的涂布厚度,较好是25~350μm,更好是50~150μm。

关于工序(a1)中的光照条件,较好是例如按照工序(a1)中光照后所得的临时固化树脂层12的固化率达到40~50%的条件进行。在此,固化率是指以光照后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存在量相对于光照前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存在量的比例(消耗量比例)定义的数值。该固化率的数值越大,则表示固化进行的程度越高。具体来说,固化率可通过将光照前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ft-ir测定图中的自基线起的1640~1620cm-1的吸收峰高度(x)和光照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临时固化树脂层12)的ft-ir测定图中的自基线起的1640~1620cm-1的吸收峰高度(y)代入下述式而算出;

固化率(%)=[(x-y)/x]×100。

关于光照的条件,只要是临时固化树脂层12的固化率较好是达到40~50%的条件,则光源的种类、输出功率、照度、累计光量等无特别限定。

[工序(a2)]

工序(a2)中,例如通过使光照部8与透光性构件3相对移动,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对临时固化树脂层进行光照。作为工序(a2)的具体例子,如图6(a)~(c)所示,可列举使承载透光性构件3的载物台沿箭头方向移动,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3a至另一端侧3b从光照部8对临时固化树脂层12进行光照的方法。作为除此以外的方法,工序(a2)中,可不使承载透光性构件3的载物台移动,而使光照部8移动,从而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3a至另一端侧3b对临时固化树脂层12进行光照。

关于工序(a2)中的光照条件,较好是例如按照工序(a2)中光照后所得的临时固化树脂层13的固化率达到90%以下的条件进行。在此,固化率是指与上述的固化率同样的含义。关于光照的条件,只要是临时固化树脂层13的固化率较好是达到90%以下的条件,则光源的种类、输出功率、照度、累计光量等无特别限定。

[工序(b)]

工序(b)中,例如图14(a)、(b)所示,将图像显示构件2与透光性构件3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13粘合。粘合例如可通过使用公知的压接装置在10℃~80℃加压来进行。从图像显示构件2与透光性构件3的粘合时的按压容易性的观点来看,较好是例如图14(a)所示的临时固化树脂层13的表面端部的凸状部分的角度为锐角。

[工序(c)]

工序(c)中,对临时固化树脂层13进行光照,使临时固化树脂层13正式固化。由此,形成固化树脂层4(参照图1),获得层叠体1。

关于工序(c)中的光照,较好是按照固化树脂层4的固化率达到90%以上的条件进行,更好是按照固化率达到95%以上的条件进行。在此,固化率是指与上述的固化率同样的含义。关于光照的条件,只要是固化树脂层4的固化率较好是达到90%以上的条件,则光源的种类、输出功率、照度、累计光量等无特别限定。

在不损害抑制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的流挂这一效果的范围内,本制造方法还可具有除上述的工序以外的其他工序。例如,工序(c)之后,可具有从层叠体1的侧面进一步进行光照的工序。

本制造方法中,使用形成有遮光层5的透光性构件3,但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可使用未形成遮光层5的透光性构件3。像这样在未形成遮光层的透光性构件的表面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流挂。

此外,本制造方法中,采用在透光性构件3的形成有遮光层5的一侧的表面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在图像显示构件2的表面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

实施例

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验例中,在透光性构件的表面形成临时固化树脂层,将透光性构件与图像显示构件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粘合。对粘合后的临时固化树脂层的端部的流挂量进行了评价。本技术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验例1]

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液态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产品名:hsvr600,粘度:4700mpa・s,迪睿合株式会社制)。作为透光性构件,使用在周边部形成有遮光层的玻璃板。关于该玻璃板,在45(w)×80(l)×0.4(t)mm的尺寸的玻璃板的周边部的整个区域,使用热固化型的黑色油墨(mrx油墨,帝国油墨制造股份公司),通过丝网印刷法涂布并干燥,按照以干燥厚度计达到40μm的条件获得宽4mm的遮光层。此外,作为图像显示构件,使用液晶显示面板。

如图9所示,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从涂布部101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后,如图10所示从光照部102对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进行光照。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设定为150μm。此外,使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被涂布于透光性构件的表面至光照的时间为30秒。光照后的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反应率为70~90%。

接着,如图14(a)、(b)所示,将透光性构件3与图像显示构件2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13粘合。接着,如图14(b)所示,测定粘合后的未粘接区域r的距离,将该距离作为流挂量进行了评价。应予说明,关于未粘接区域r的距离,对将透光性构件3与图像显示构件2粘合后的临时固化树脂层13的端部可见的双重线的距离进行了测定。该双重线由流挂引起。此外,双重线的距离与流挂的量成比例。实验例1中的流挂量为约0.8mm。

[实验例2]

实验例2中,使用与实验例1同样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透光性构件和图像显示构件。实验例2中,如图5(a)~(c)所示,通过使承载透光性构件3的载物台沿箭头方向移动,从而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3a至另一端侧3b从涂布部7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6的同时,从光照部8对涂布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进行光照(工序(a1))。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设定为150μm。此外,设定载物台的移动速度,使得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被涂布于透光性构件的表面至光照的时间为4秒。光照后的临时固化树脂层12的反应率为40~50%。

接着,使载物台移动而使得涂布部7、光照部8和透光性构件3的位置关系呈图6(a)所示的状态。接着,如图6(a)~(c)所示,通过使承载透光性构件3的载物台以10mm/秒的速度沿箭头方向移动,从而自透光性构件3的表面的一端侧3a至另一端侧3b对临时固化树脂层12进行光照(工序(a2))。光照后的临时固化树脂层13的反应率为70~90%。

接着,如图14(a)、(b)所示,将透光性构件3与图像显示构件2隔着临时固化树脂层13粘合,对流挂量进行了评价。实验例2中的流挂量为约0.5mm。

[实验例3]

实验例2的工序(a1)中,使从涂布至光照的时间为2秒,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3中的流挂量为约0.4mm。

[实验例4]

实验例2的工序(a1)中,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为10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4中的流挂量为约0.4mm。

[实验例5]

实验例2的工序(a1)中,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为5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5中的流挂量为约0.15mm。

[实验例6]

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粘度为1400mpa・s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为10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6中的流挂量为约0.9mm。

[实验例7]

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粘度为1400mpa・s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4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7中的流挂量为约0.6mm。

[实验例8]

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粘度为4700mpa・s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6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8中的流挂量为约0.75mm。

[实验例9]

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粘度为8800mpa・s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6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9中的流挂量为约0.4mm。

[实验例10]

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粘度为8800mpa・s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4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10中的流挂量为约0.25mm。

[实验例11]

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粘度为50000mpa・s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6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11中的流挂量为约0.2mm。

[实验例12]

作为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粘度为50000mpa・s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4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例12中的流挂量为约0.15mm。

实验例1~5的结果示于图7。图7中的横轴表示各实验例中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及从涂布至光照的时间(秒)。此外,图7中的纵轴表示流挂量(mm)。

由图7所示的结果可知,存在从涂布至光照的时间越短,则流挂越得到抑制的倾向。具体来说,可知从涂布至光照的时间较好是5秒以内。

此外,可知存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越薄,则流挂越得到抑制的倾向。具体来说,可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厚度较好是50~150μm。

实验例4、6~12的结果示于图8。图8中的横轴表示各实验例中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mpa・s)。此外,图8中的纵轴表示流挂量(mm)。由图8所示的结果可知,使用粘度越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如实验例4、7、10、12那样通过在形成临时固化树脂层的工序中进行2次固化(工序(a1)和工序(a2))而带来的流挂抑制效果越大。应予说明,可知如实验例11、12那样使用粘度高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进行2次固化的实验例12与未进行2次固化的实验例11相比,流挂也更得到抑制。

符号的说明

1图像显示装置、2图像显示构件、3透光性构件、4固化树脂层、5遮光层、6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7涂布部、7a喷嘴、8光照部、9控制部、10涂布装置、11载物台、12临时固化树脂层、13临时固化树脂层、101涂布部、101a喷嘴、102光照部、103临时固化树脂层、104光学透明粘接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