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合装置和贴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0831发布日期:2018-10-16 22:0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合装置和贴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口字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其可用于背光模组中多个膜层之间的粘合,或者手机屏与手机壳之间的粘贴,如图1所示,口字胶101还可用于粘合显示面板102与背光模组103之间的粘合,以完成电子产品的组装。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口字胶的贴合方式一般是操作者用手工贴合,凭着操作者的眼睛来对齐预贴合的位置,然后用镊子等工具划一下口字胶,利用划动过程中的力作为压合力,这种贴合方式并不能保证每一片口字胶都贴合在预定的位置,贴偏的概率较大。此外,镊子划动压合的过程中存在划到显示面板发光区的风险,显示面板发光区被刮划后,易造成产品显示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手工贴合口字胶容易贴偏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合装置,包括:

承载台,用于支撑承载物,所述承载台具有承载面;

面吸压板,所述面吸压板包括吸附板和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件用于将待压合物吸附于所述吸附板上;

与所述吸附板连接的移动和翻转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吸附板相对于所述承载台移动,以及控制所述吸附板翻转并使其吸附面朝向或背离所述承载台。

可选的是,所述移动和翻转单元包括:

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于所述吸附板的背面,且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吸附板背面的两个凸出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吸附板可绕转动杆翻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一对连接臂和导轨,一对所述连接臂的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至转动杆的两端,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架,并且所述连接臂可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

可选的是,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转动杆垂直设置,所述推动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支撑架上,所述推动杆的第二端用于推动吸附板绕转动杆转动。

可选的是,所述吸附板背面设有一对连接柱,所述一对连接柱可转动连接至同一销钉的两端,所述推动杆可转动连接至所述销钉的中部。

可选的是,所述吸附板的吸附面上设有突出于所述吸附面设置的限位柱。

可选的是,所述承载台设有刻度尺。

可选的是,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承载台连接的位移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承载台水平移动。

可选的是,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内设有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内设有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用于带动承载面上的承载物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贴合方法,采用上述的压合装置进行贴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承载物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

采用吸附部件将待压合物吸附于所述吸附板上;

移动和翻转单元控制所述吸附板朝向所述承载台翻转,然后控制所述吸附板相向于所述承载台移动至承载物上并压合。

可选的是,所述承载物包括显示元件,所述待压合物包括口字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显示面板贴合口字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图7、图8、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压合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1、口字胶;102、显示面板;103、背光模组;1、承载台;11、千分尺;12、微型气缸;2、面吸压板;21、吸附板;22、吸附部件;23、凸出部;24、连接柱;25、气孔;26、限位柱;3、移动和翻转单元;31、转动杆;32、支撑架;33、连接臂;34、导轨;35、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合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承载台1、面吸压板2以及移动和翻转单元3;其中,所述承载台1具有承载面,用于支撑承载物;所述面吸压板2包括吸附板21和吸附部件22,所述吸附部件22用于将待压合物吸附于所述吸附板21上;

所述移动和翻转单元3与所述吸附板2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吸附板21相对于所述承载台1移动,以及控制所述吸附板21翻转并使其吸附面朝向或背离所述承载台1。

本实施例的压合装置中,利用移动和翻转单元3控制吸附板21相对于所述承载台1移动或者控制所述吸附板21翻转并使其吸附面朝向或背离所述承载台1。使用时,将承载物放置于所述承载台1上;采用吸附部件22将待压合物吸附于所述吸附板21上;移动和翻转单元3控制所述吸附板21朝向所述承载台1翻转,然后控制所述吸附板21相向于所述承载台1移动至承载物上并压合。该压合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贴合口字胶,使用该压合装置可以明显提高贴合口字胶的效率并提升贴合良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合装置,如图3-9所示,包括承载台1、面吸压板2以及移动和翻转单元3;其中,所述承载台1具有承载面,用于支撑承载物;所述面吸压板2包括吸附板21和吸附部件22,所述吸附部件22用于将待压合物吸附于所述吸附板21上;所述移动和翻转单元3包括转动杆31和支撑架32,其中,所述转动杆31设于所述吸附板21的背面,且所述转动杆31的两端分别与吸附板21背面的两个凸出部23可转动连接,所述吸附板21可绕转动杆31翻转;所述支撑架32上设有一对连接臂33和导轨34,一对所述连接臂33的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至转动杆31的两端,所述连接臂33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架32,并且所述连接臂33可沿所述导轨34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合装置的移动和翻转单元3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利用支撑架32作为一对连接臂33和导轨34的基本框架,每个连接臂33具有用于与支撑架32固接的扇形的上部,以及用于与转动杆31的两端连接的下部,吸附板21通过其背部的两个凸出部23也连接至转动杆31的两端,其中,支撑架32、凸出部23与转动杆31均为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吸附板21可绕转动杆31翻转。此外,导轨34设于支撑架32的背面,在将待压合物吸附于所述吸附板21上之前,通常采用导轨34通过一对连接臂33带动吸附板21向上移动,将待压合物吸附于所述吸附板21上之后,可以翻转吸附板21,使得具有待压合物的面朝下,然后导轨34通过一对连接臂33带动吸附板21向下移动从而进行贴合操作。

具体的,导轨34的轨道和滑块可以与第二气缸配合使用,以控制吸附板21上下移动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实现控制吸附板21自动翻转,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32上还设有推动杆35,所述推动杆35与所述转动杆31垂直设置,所述推动杆35的第一端连接至支撑架32上,所述推动杆35的第二端用于推动吸附板21绕转动杆31转动。

为了便于说明,图4中示出的是吸附板21翻转后吸附板21朝下,背部朝上的状态,由图4可以看出,推动杆35的作用是控制吸附板21绕转动杆31转动。具体的,推动杆35可以与第一气缸配合使用,以控制向吸附板21施加的力以及吸附板21的翻转角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吸附板21背面设有一对连接柱24,所述一对连接柱24可转动连接至同一销钉的两端,所述推动杆35可转动连接至所述销钉的中部。

参见图5的局部示意图,图5中提供了一种推动杆35与吸附板21背面的具体连接方式,其中,第一气缸和推动杆35可以推动吸附板21绕转动杆31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吸附板21的吸附面上设有突出于所述吸附面设置的限位柱26。

其中,限位柱26的作用是限制待压合物的具体位置,将待压合物对齐后,防止待压合物移动。具体的,限位柱26垂直于吸附面设置。更具体的,吸附板21的吸附面上可以设有多个容限位柱26伸缩的洞,贴合前,吸附面未与承载物接触前,二者未被压合,限位柱26在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弹出,从而对待压合物的位置进行限制;在贴合后,压合力的作用下,限位柱26缩进洞内。此外,如图6所示,吸附板21上设有多个小的气孔25,吸附部件22通过多个小的气孔25对待压合物进行吸附。更具体的,限位柱26设置于吸附面相邻的两个侧边,例如其左侧和下侧,便于这两侧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承载台1的尺寸略大于承载物的尺寸,例如,承载物放置于承载台1上后,承载台1可以大出约0.2mm的边缘,从而为承载物提供较好的支撑。由于承载台1的边缘并不与承载物的边缘齐平,因此需要对承载台1上的承载物的位置进行精确对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1设有刻度尺。

本实施例中不对刻度尺的具体设置形式进行限定,其可以直接刻画到承载台1的承载面上,还可以如图7所示,在承载台1的承载面的下方设置多个千分尺11,分别在x、y、r六个方向进行精确的微调,以对齐吸附部件上的待压合物。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承载台1连接的位移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承载台1水平移动。

也就是说,当待压合物并未与承载物正对时,可以通过位移单元调整承载台1上承载物的位置,使其正对待压合物后再进行贴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8所示,所述承载台1的承载面内设有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内设有微型气缸12,所述微型气缸12用于带动承载面上的承载物移动以消除产品的尺寸公差。

其中,微型气缸12设于承载台1的承载面的开口内,这样相当于微型气缸12在承载物的下方,具体的,微型气缸12可以选择直径4mm左右的气缸,通过控制微型气缸12的开闭对承载台1上承载物的位置进行微调。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应的附图中,显示的附图所示各结构的大小、厚度等仅为示意。在具体实现中,各结构的尺寸比例可以与附图的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时,附图所示结构也不限定各结构的几何形状,例如可以是附图所示的矩形,还可以是梯形,或其它的形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压合装置进行贴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承载物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

s02、采用吸附部件将待压合物吸附于所述吸附板上;

s03、移动和翻转单元控制所述吸附板朝向所述承载台翻转,然后控制所述吸附板相向于所述承载台移动至承载物上并压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2的压合装置进行贴合,参考图3-9,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显示元件放置于所述承载台1上;显示元件可以是背光模组或者手机壳等。

s02、采用吸附部件22将口字胶吸附于所述吸附板21上,该过程中,吸附板21与水平面之间可以具有一定角度,例如可以是倾斜120度的情况下放置;然后打开吸附部件22对口字胶进行吸附。

s03、移动和翻转单元3控制所述吸附板21朝向所述承载台1翻转,然后控制所述吸附板21相向于所述承载台1移动至显示元件上并压合。

压合后关闭吸附部件22,完成口字胶与显示元件的贴合;然后移动和翻转单元3控制所述吸附板21逐渐上移,离开承载台1,上移至一定高度后,控制所述吸附板21背离所述承载台1翻转,即可进行下一件产品的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