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1691发布日期:2019-04-13 01:1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发泡设备的配套设备,特别是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聚氨酯发泡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聚氨酯轮胎的生产,对于聚氨酯发泡料加注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当聚氨酯发泡设备将聚氨酯发泡好时,需要人工手提注料枪头对准模具的注料孔进行注料,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费事费力,且发泡料直接与工人接触对人体有一定损害。因此需要一种能实现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的装置。

cn207724703u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发泡自动注射装置,其包括高压发泡机、支架、支架上的移动车;且移动车上设有带动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的驱动装置,同时移动车上方设有一平台,平台一侧联接有一联接架,联接架下端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底部固定有注射枪头;高压发泡机通过管道与注射枪头联接,管道后段带有拖链;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联接架下端且带动注射枪头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以及与升降组件下端联接且带动注射枪头前后移动的水平移动组件,结合电气化控制,此聚氨酯发泡自动注射装置通过移动车能灵活地带动注射枪头实现左右、上下、前后的移动,准确定位并注射发泡料。

该自动注射装置仅能实现聚氨酯发泡料的半自动加注,其中将注射枪头对准需加注模块的过程未能实现自动控制,需要人工监控以确保对准精确度,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其自动加注仅通过控制注射枪头的左右、上下、前后移动实现,依然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导致发泡料外泄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模块中发泡料加注量不够影响模具质量。另外,该装置很难实现注射枪头与需加注模具加注跟随,生产效率不高。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可以实现聚氨酯发泡料加注的全自动控制和精准定位,并且可实现跟随加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上述需求的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自动加注装置包括:平台支架、横向移动组件、位置监测装置、加注装置和控制装置,横向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基座和驱动装置,移动基座可移动地设置在平台支架上,驱动装置与移动基座驱动连接,驱动移动基座沿着平台支架移动,加注装置固定设置在移动基座上,用来向放置在平台支架下方的需加注模具加注聚氨酯发泡料,位置监测装置设置在平台支架上,用于监测移动基座的位置信息,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位置监测装置和加注装置连接,用以接收位置监测装置传输的信号,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移动基座带动加注装置往复运动以及移动到设定位置,还可以控制加注装置上下往复运动并完成加注工作。

进一步地,平台支架两侧沿移动基座移动方向设置有圆柱滑轨,移动基座底面两侧对应于圆柱滑轨位置固定设置数个滑块,移动基座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圆柱滑轨上。

进一步地,加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支架、第一气缸、和加注机头,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固定连接在移动基座上,第一气缸与第一支撑支架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加注机头固定连接,以驱动加注机头上下往复运动到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加注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台,第一滑台设置有两套,两套第一滑台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支架两侧内壁与加注机头对应位置,加注机头与第一滑台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还包括接入装置,接入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支架、第二气缸、接入杆、接入块,第二支撑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基座上,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支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接入杆上端固定连接,以驱动接入杆上下往复运动,接入块安装在接入杆底端,控制装置与接入装置连接,控制第二气缸运动。

进一步地,接入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台,第二滑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支架上与接入杆对应位置,所述接入杆与第二滑台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平台支架一端依次传动的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减速机输出轴,减速机输出轴上依次设置有主动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平台支架另一端的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同步带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基座,以使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移动基座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输出轴上还设置有电磁离合器,控制装置与电磁离合器连接,通过接入和切断所述电磁离合器电源来控制电磁离合器动作,主动轮与电磁离合器固定连接,当电磁离合器电接通时将减速机输出轴的转动传递到主动轮。

进一步地,位置监测装置包括编码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轮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编码器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配合,在从动轮转动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以使编码器获取移动基座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包括位置传感器和plc控制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反馈需加注模具位置,plc控制器用于处理计算位置传感器和编码器反馈的信号,并控制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电磁离合器动作。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相比现有的聚氨酯发泡自动注射装置,设有位置监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感应放置在自动加注装置下方需加注模具的位置,根据所接受的位置监测装置传送过来的加注装置的位置信号,控制加注装置的位移,从而实现加注装置精确定位的全过程自动控制,减少人工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2.本发明相比现有的聚氨酯发泡自动注射装置,设有接入装置,当控制装置控制加注装置移动到预设位置时,通过接入装置中的接入块与模具对应位置契合,可实现更精确的定位和以及通过接入杆带动需加注模具实现跟随加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例性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横向移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加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加注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的位置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平台支架;200、位置监测装置;300、加注装置;400、接入装置;500、横向移动组件;600、控制装置;210、从动轮支架;220、从动轮;230、主动齿轮;240、从动齿轮;250、编码器支架;260、编码器;310、第一支撑支架;311、通孔;320、第一气缸;330、第一滑台;340、加注机头;410、第二支撑支架;420、第二气缸;430、第二滑台;440、接入杆;450、接入块;510、驱动装置;511、电机;512、蜗轮蜗杆减速机;513、减速机支架;514、减速机输出轴;515、电磁离合器;516、主动轮;517、同步带;520、移动基座;530、圆柱滑轨;54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包括:平台支架100、横向移动组件500、位置监测装置200、加注装置300和控制装置210,横向移动组件500包括移动基座520和驱动装置510,移动基座520可移动地设置在平台支架100上,驱动装置510与移动基座520驱动连接,驱动移动基座520沿着平台支架100移动,加注装置300固定设置在移动基座510上,用来向放置在平台支架100下方的需加注模具加注聚氨酯发泡料,位置监测装置200设置在平台支架100上,用于监测移动基座520的位置信息,控制装置210与驱动装置510、位置监测装置200和加注装置300连接,用以接收位置监测装置200传输的信号,控制驱动装置510驱动移动基座520带动加注装置300往复运动以及移动到设定位置,还可以控制加注装置300上下往复运动并完成加注工作。当需加注模具随着生产线的传送带移动到平台支架100下方固定位置时,位置监测装置200监测到移动基座520的位置并将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210,控制装置210根据感应得到的需加注模具位置信息以及位置监测装置200传送的位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输出给驱动装置510,驱动装置510驱动移动基座520以及固定在移动基座520上的加注装置移动到带加注模具上方,完成加注工作。这样就代替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控制加注装置移动到预设位置并完成加注的工作,实现了加注装置300向需加注模具移动并精确完成加注工作的全自动控制,提高了生产线中聚氨酯发泡料加注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平台支架100两侧沿移动基座520移动方向分别设置有圆柱滑轨530,移动基座520底面两侧对应于圆柱滑轨530位置固定设置数个滑块540,移动基座520通过滑块540滑动设置于圆柱滑轨530上。

优选地,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加注装置300包括第一支撑支架310、第一气缸320和加注机头340,所述第一支撑支架310为门型架,固定连接在移动基座520上,第一气缸320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支架310的横梁上,第一支撑支架310上与第一气缸320固定连接处设有通孔311,第一气缸320的活塞杆向下运动时从通孔311伸出,活塞杆的自由端穿过通孔311与加注机头340固定连接。

为了提高加注机头340在第一气缸320驱动下的上下运动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加注质量和加注效率,本实施例中加注装置300还包括第一滑台330,第一滑台33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支架310两侧内壁对应于加注机头340的位置,加注机头340与第一滑台330活动连接。

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装置还包括接入装置400,接入装置400包括第二支撑支架410、第二气缸420、接入杆440、接入块450,第二支撑支架410固定连接在移动基座520上,第二气缸420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支架410上,第二气缸420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接入杆440上端通过中间连接件或者直接固定连接,第二气缸420动作可以驱动接入杆440上下往复运动,接入块450安装在接入杆440底端,控制装置600与接入装置400连接,控制第二气缸420动作。

为了提高接入杆440在第二气缸420驱动下的上下运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接入装置400还包括第二滑台430,第二滑台430设置在第二支撑支架410上与接入杆440对应位置,所述接入杆440与第二滑台430活动连接。

当加注装置300和接入装置400处于带加注模具上方实现粗定位后,控制装置210通过气管向接入装置400中的第二气缸420供气,控制第二气缸420动作,接入杆440向下运行,接入块450与需加注模块上与接入块450同样形状的凹型卡合,实现细定位,定位完成后,控制装置210通过气管向加注装置300中第一气缸320供气,控制第一气缸320动作,加注机头340向下运行,运行到预设位置后,加注机头340伸进需加注模具内开始加注,加注完成后,控制装置210停止向第一气缸320供气,第一气缸320复位,加注机头340向上运行,加注工作完成。

优选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10包括电机511、蜗轮蜗杆减速机512、减速机支架513、减速机输出轴514、主动轮516、同步带517,减速机支架513固定安装在平台支架100的第一端,蜗轮蜗杆减速机512与减速机支架513固定连接,电机511、蜗轮蜗杆减速机512、减速机输出轴514依次传动设置,主动轮516固定设置在减速机输出轴514上,与平台支架100第一端对应位置的平台支架100第二端处安装有从动轮支架210,从动轮支架210为u型支架,从动轮支架包括设置在两侧相对布置的心轴座和一根设于两个所述心轴座之间的心轴,从动轮套设在心轴上,心轴与减速机输出轴514平行,主动轮516与从动轮220通过同步带517连接,同步带517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移动基座520,连接点处于同一直线上。控制装置600控制驱动装置510中的电机511工作,电机511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512带动减速机输出轴514和主动轮516转动,进一步带动从动轮220转动和移动基座520沿平台支架100移动。

若能在聚氨酯发泡料自动加注过程中实现跟随加注,即加注过程中加注机头340跟随模具移动,加注工作在移动过程中完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需加注模具、加注机头340分别是各自的动力驱动,如果两个移动过程中速度完全一样那就能实现加注跟随。事实上,速度很难完全一样,当加注模具和加注机头340移动存在速度差时,会产生一个应力。该应力的存在会对加注机头340和模具造成额外的磨损和冲击,会导致加设备稳定性和精度下降。本实施例中,减速机输出轴514上还可以安装电磁离合器515,电磁离合器515固定设置在减速机输出轴514上,主动轮516与电磁离合器515固定连接,控制装置600与电磁离合器515连接,通过接入和切断电磁离合器515电源来控制电磁离合器动作,当电磁离合器电接通时将减速机输出轴的转动传递到主动轮,驱动移动基座520往复运动,当加注机头340和需加注模具对接完成后,控制装置600切断电磁离合器515的电源,控制电磁离合器515将加注机头340的动力断开,由需加注模具带着加注机头340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因速度差产生的应力,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优选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位置监测装置200包括编码器260、编码器支架250、主动齿轮230、从动齿轮240,主动齿轮230与从动轮220同轴固定连接,编码器支架250接近第一端部位通过数个螺栓固定连接在从动轮支架210一侧上端部位,编码器26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编码器支架250的接近第二端部位,从动齿轮240与编码器260连接,主动齿轮230与从动齿轮220配合,在从动轮220转动时,主动齿轮230带动从动齿轮220转动,从动齿轮220带动编码器260的轴转动,编码器260记录轴旋转的角度,并将角度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600。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600包括位置传感器610和plc控制器620,位置传感器610用于感应并反馈需加注模具位置,plc控制器620用于处理计算位置传感器610和编码器260反馈的信号,并控制电机511、第一气缸320、第二气缸420、电磁离合器515动作,以实现聚氨酯发泡料加注工作的全自动控制、精准定位和跟随加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