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化箱油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9820发布日期:2018-11-30 21:2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化箱油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固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化箱油管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人造石生产过程中,在毛坯板经过高频压机出来后,首先需要将其通过固化箱进行固化,固化箱通过油管组件输送导热油给加热板对毛坯板加热,从而实现对毛坯板的固化。

板材是放置在上下两块加热板中间进行固化的,当板材固化好后或有新的要被固化的板材要进入上下加热板中间时,上加热板需要抬高一定的距离,由于上加热板的频繁抬高放下,会导致油管连接处的松动,导致漏油现象常常发生,最终不能保证固化板材工作的有效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化箱油管的安装结构,其能够保证加热板在频繁抬起和放下的过程中,进油管和出油管的接头处不容易松动,更加利于板材固化工作的有效进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化箱油管的安装结构,包括进油管、出油管、弯头、加热板、进油输油管和出油输油管;

所述进油管的两端和出油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弯头;

所述加热板的侧边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加热板的内部设相互连通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

所述进油口连通于所述进油管路,所述出油口连通于所述出油管路;

所述进油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弯头连通于所述进油口,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弯头连通于所述进油输油管;

所述出油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弯头连通于所述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弯头连通于所述出油输油管。

进一步,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数量分别为二;

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的数量分别为二;

一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组成一对进出油口组;

两对所述进出油口组分别设于所述加热板相对的两侧;

一条进油管和一条出油管组成一对进出油管组;

两对所述进出油管组分别位于所述加热板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活动法兰,其数量为二;

所述活动法兰将每对所述进出油管组中的进油管一端的弯头和出油管一端的弯头同时固定于所述加热板的侧边,使得所述进油管一端的弯头和出油管一端的弯头分别连通于每组所述进出油口组的一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

进一步,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活动接头,其数量为四;

所述活动接头分别设于所述进油管另一端的弯头和出油管另一端的弯头;

所述活动接头将所述进油管另一端的弯头固定于所述进油输油管,使所述进油管另一端的弯头连通于所述进油输油管;

所述活动接头将所述出油管另一端的弯头固定于所述出油输油管,使所述出油管另一端的弯头连通于所述出油输油管。

进一步,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均为弧形弯状的。

进一步,所述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均为蛇形分布于所述加热板的内部;

所述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相互嵌套;

每组所述进出油口组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为相邻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进油输油管和出油输油管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

进一步,所述进油管具有两层,其内层是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其外层是不锈钢编织成的。

进一步,所述出油管具有两层,其内层是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其外层是不锈钢编织成的。

进一步,所述弯头内设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固化箱油管的安装结构,其能够保证加热板在频繁抬起和放下的过程中,进油管和出油管的接头处不容易松动,更加利于板材固化工作的有效进行。

在固化箱中,板材是放置在上下两块加热板中间进行固化的,热油依次流经所述进油输油管、进油口、进油管路、出油管路、出油口和出油输油管,形成一个热油流动的循环,对所述加热板进行持续的加热,使得上下两块加热板能够持续对板材进行固化。

现有的技术当中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是不带弯头的,这样的话,更换待固化的板材时,位于上方的加热板会被抬起和放下,这样的话,进油管和出油管会很容易被扯松,导致加热板漏油。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进油管的两端和出油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弯头,即使更换待固化的板材时,位于上方的加热板会被抬起和放下,由于所述弯头的作用,可以减小加热板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被拉扯的程度,这样的话,能够保证弯头与所述进油口、出油口、进油输油管和出油输油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不易出现松动漏油的问题,从而保证固化板材的工作有效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进出油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进油管1、进出油管组101、出油管2、弯头3、加热板4、进油口41、进油管路411、出油管路421、出油口42、进出油口组401、进油输油管5、出油输油管6、活动法兰7、活动接头8、支撑框架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固化箱油管的安装结构,包括进油管1、出油管2、弯头3、加热板4、进油输油管5和出油输油管6;

所述进油管1的两端和出油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弯头3;

所述加热板4的侧边设有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所述加热板4的内部设相互连通的进油管路411和出油管路421;

所述进油口41连通于所述进油管路411,所述出油口42连通于所述出油管路421;

所述进油管1的一端通过所述弯头3连通于所述进油口41,所述进油管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弯头3连通于所述进油输油管5;

所述出油管2的一端通过所述弯头3连通于所述出油口42,所述出油口4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弯头3连通于所述出油输油管6。

在固化箱中,板材是放置在上下两块加热板4中间进行固化的,热油依次流经所述进油输油管5、进油口41、进油管路411、出油管路421、出油口42和出油输油管6,形成一个热油流动的循环,对所述加热板4进行持续的加热,使得上下两块加热板4能够持续对板材进行固化。

现有的技术当中的进油管1和出油管2是不带弯头3的,这样的话,更换待固化的板材时,位于上方的加热板4会被抬起和放下,这样的话,进油管1和出油管2会很容易被扯松,导致加热板4漏油。

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进油管1的两端和出油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弯头3,即使更换待固化的板材时,位于上方的加热板4会被抬起和放下,由于所述弯头3的作用,可以减小加热板4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被拉扯的程度,这样的话,能够保证弯头3与所述进油口41、出油口42、进油输油管5和出油输油管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不易出现松动漏油的问题,从而保证固化板材的工作有效地进行。

进一步,所述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的数量分别为二;

所述进油管1和出油管2的数量分别为二;

一个进油口41和一个出油口42组成一对进出油口组401;

两对所述进出油口组43分别设于所述加热板4相对的两侧;

一条进油管1和一条出油管2组成一对进出油管组101;

两对所述进出油管组101分别位于所述加热板4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活动法兰7,其数量为二;

所述活动法兰7将每对所述进出油管组101中的进油管1一端的弯头3和出油管2一端的弯头3同时固定于所述加热板4的侧边,使得所述进油管1一端的弯头3和出油管2一端的弯头3分别连通于每组所述进出油口组401的一个进油口41和一个出油口42。

所述活动法兰7能够有效地将位于每对所述进出油管组101中的进油管1一端的弯头3和出油管2一端的弯头3同时固定于所述加热板4的侧边,使得所述进油管1一端的弯头3和出油管2一端的弯头3分别连通于每组所述进出油口组401的一个进油口41和一个出油口42。能够更加高效地对所述加热板4进行加热,从而保证固化板材的工作有效地进行。

进一步,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活动接头8,其数量为四;

所述活动接头8分别设于所述进油管1另一端的弯头3和出油管2另一端的弯头3;

所述活动接头8将所述进油管1另一端的弯头3固定于所述进油输油管5,使所述进油管1另一端的弯头3连通于所述进油输油管5;

所述活动接头8将所述出油管2另一端的弯头3固定于所述出油输油管6,使所述出油管2另一端的弯头3连通于所述出油输油管6。

所述活动接头8能够有效地将将所述进油管1另一端的弯头3固定于所述进油输油管5,所述活动接头8能够有效地将所述出油管2另一端的弯头3固定于所述出油输油管6,保证整个热油循环流动的有效进行,从而保证固化板材的工作有效地进行。

进一步,所述进油管1和出油管2均为弧形弯状的。

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热油在其中流动时更加顺畅,也能保证所述加热板4上下升降时,所述进油管1和出油管2不容易被扯松、扯断,从而保证固化板材的工作有效地进行。

进一步,所述进油油路411和出油油路421均为蛇形分布于所述加热板4的内部;

所述进油油路411和出油油路421相互嵌套;

每组所述进出油口组401的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为相邻设置。

为了表示更清楚,图中实线为进油油路411,虚线为出油油路421,通过这样的设置,所述进油油路411和出油油路421里面的热油流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样的话,温度相互补充,平衡温差,保证加热板4每一处的温度相差不大,从而保证被固化的板材的质量更高。

进一步,还包括支撑框架9,所述进油输油管5和出油输油管6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9。

进一步,所述进油管1具有两层,其内层是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其外层是不锈钢编织成的。所述出油管2具有两层,其内层是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其外层是不锈钢编织成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1的内层和出油管2的内的层耐高温材料是铁氟龙,其使用寿命长,能够耐得住热油的温度;所述进油管1外层和出油管2的外层均是不锈钢编织成的,能够防腐防锈,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所述弯头3内设有密封件。

保证所述弯头3的密封性,防止热油漏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