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颗粒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269发布日期:2019-01-04 23: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颗粒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颗粒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PVC管(PVC-U管)硬聚氯乙烯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是最早得到开发应用的塑料管材,PVC-U管抗腐蚀能力强、易于粘接、价格低、质地坚硬,塑料管道用于排水,废水,化学品,加热液和冷却液,食品,超纯液体,泥浆,气体,压缩空气和真空系统的应用,PVC管一般生产流程是:原料+助剂配制→混合→输送上料→强制喂料→锥型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模具→定径套→喷淋真空定型箱→浸泡冷却水箱→油墨印字机→履带牵引机→抬刀切割机→管材堆放架→成品检测包装。

其中原料一般是外部采购的塑料颗粒,塑料颗粒在运输或储存的过程中,会吸潮残留一些水分,因此,在塑料颗粒在进入挤出机前,需要将塑料颗粒表面的水分进行烘干去除,从而实现塑料颗粒的实际干燥性需求,但是现有技术的烘干装置,是将塑料颗粒成堆放置在烘干装置内,并通过烤箱对塑料颗粒进行烘干,堆积在一起的塑料颗粒在进行烘干时,容易使塑料颗粒干燥不均匀,需要进行二次烘干,浪费时间且生产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越,烘干效果显著的使用方便的塑料颗粒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塑料颗粒烘干装置,主体为一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中设置有一由上至下的螺旋烘烤板,所述螺旋烘烤板板体为双层中空封闭结构,形成空气流通管道,所述螺旋烘烤板上端部设置蒸汽进口,下端部设置蒸汽出口,所述料筒顶部设置进料口,底部设置出料口。

所述料筒底部设置有一基座,且基座与料筒之间采用弹簧连接,且料筒与基座之间设置震动泵,起到对整体料筒震动的作用,便于下料。

所述的螺旋烘烤板为金属材料,导热效果好,提高了烘烤效果。

所述的螺旋烘烤板的螺旋中心部设置一固定杆,用于固定螺旋烘烤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的料筒外壁设置保温隔层,减少料筒内热量的散失,烘烤更加快捷,更加节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待烘干的塑料颗粒由进料口进去料筒内部,然后直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烘烤板,螺旋向下下料,螺旋烘烤板内的热量即可对塑料颗粒进行相应的烘烤干燥,然后由出料口出料,即可实现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采用螺旋式中空烘烤板机构,配合蒸汽热量的使用,增大了塑料颗粒受热面积,起到塑料颗粒在加工中的高效高速烘烤,快捷方便,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塑料颗粒烘干装置,主体为一料筒1,所述料筒1中设置有一由上至下的螺旋烘烤板2,螺旋状烘烤板2板体为双层中空封闭结构,形成空气流通管道3,螺旋烘烤板2上端部设置蒸汽进口4,下端部设置蒸汽出口5,料筒顶部设置进料口6,底部设置出料口7,这样设置后,待烘干的塑料颗粒由进料口6进去料筒内部,然后直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烘烤板2,螺旋向下下料,螺旋烘烤板2内的热量即可对塑料颗粒进行相应的烘烤干燥,然后由出料口7出料,即可实现烘干,料筒1底部设置有一基座8,且基座8与料筒1之间采用弹簧9连接,且料筒1与基座8之间设置震动泵10,起到对整体料筒震动的作用,便于下料,螺旋烘烤板2为金属材料,导热效果好,提高了烘烤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塑料颗粒烘干装置,主体为一料筒1,所述料筒1中设置有一由上至下的螺旋烘烤板2,螺旋状烘烤板2板体为双层中空封闭结构,形成空气流通管道3,螺旋烘烤板2上端部设置蒸汽进口4,下端部设置蒸汽出口5,料筒顶部设置进料口6,底部设置出料口7,这样设置后,待烘干的塑料颗粒由进料口6进去料筒内部,然后直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烘烤板2,螺旋向下下料,螺旋烘烤板2内的热量即可对塑料颗粒进行相应的烘烤干燥,然后由出料口7出料,即可实现烘干,料筒1底部设置有一基座8,且基座8与料筒1之间采用弹簧9连接,且料筒1与基座8之间设置震动泵10,起到对整体料筒震动的作用,便于下料,螺旋烘烤板2为金属材料,导热效果好,提高了烘烤效果,螺旋烘烤板2的螺旋中心部设置一固定杆11,用于固定螺旋烘烤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料筒1外壁设置保温隔层12,减少料筒内热量的散失,烘烤更加快捷,更加节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