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抽真空功能的手机背壳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0518发布日期:2019-02-26 18:0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抽真空功能的手机背壳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抽真空功能的手机背壳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给注塑模具的模腔注塑时,模腔内基本上都会困有一定的气体称之为困气,这样使得用户在对模腔进行注塑时,由于模腔内困有一定的气体,从而造成液体在模腔内分布不均匀,熔接不牢靠,使得用户体验感差,影响了生产厂家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注塑模具在注塑后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处理,让材料在模腔内快速均匀的冷却成型,目前常用的方法为点冷的方式,在模具上通过若干个冷却点对模具进行冷却,这样的冷却方式冷却效率低,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冷却不均匀,不利于对模具温度的控制,导致产品不良率高。

而且,在用户在给注塑模具的模腔注塑时,由于注塑水中经常含有少量渣体,在注塑过程中经常发生模具堵塞的问题,不利于自身补缩,从而耗费注塑水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堵、防尘、冷却均匀效率高且能够将模腔内困气抽出的手机背壳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抽真空功能的手机背壳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手机背壳模腔、冷却槽、主孔道、冷却孔道、气体抽吸装置、圆槽型注塑口、锥形流道、球形补缩口、斜置流道、竖直流道,所述上模体具有上模腔,所述下模体具有下模腔,所述手机背壳模腔由上模体的上模腔以及下模体的下模腔对接组成,所述冷却槽设于上模体对应上模腔的两侧面上,所述主孔道水平设于下模腔下部一侧并与下模体一侧面连通,所述冷却孔道穿过下模腔的下部,并沿主孔道长度方向垂直连接于主孔道上,冷却孔道一端连接主孔道,另一端与下模体另一侧面连通,所述气体抽吸装置与手机背壳模腔相连通,用于将手机背壳模腔内部的困气抽出,所述圆槽型注塑口设于上模体上端面中部,圆槽型注塑口内圆面上设有过滤网,所述锥形流道上端与圆槽型注塑口底部相连,锥形流道为上大下小的形状,所述球形补缩口与锥形流道的下端相连,所述斜置流道的上端与球形补缩口的底部相连,所述斜置流道的上端与球形补缩口的底部相连,所述竖直流道的上端与斜置流道的下端相连,竖直流道的下端口与手机边框模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却槽在上模体侧面上的槽口设有密封接头,密封接头上靠下侧设有进水管一,密封接头上靠上侧设有出水管一。

优选地,所述主孔道在下模体侧面上的孔口密封连接有水管接头一, 水管接头一连接有进水管一。

优选地,所述冷却孔道在下模体另一侧面上的孔口密封连接有水管接头二,水管接头二连接有出水管二。

优选地,所述冷却孔道沿主孔道长度方向平行设有若干个,且冷却孔道的孔径由靠近主孔道孔口端至孔底端依次减小。

优选地,所述气体抽吸装置包括一设于上模体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输出端与手机背壳模腔相连通,气流通道的输入端连接有一抽真空装置。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一抽真空接头,抽真空接头一端与气流通道相连,另一端连接有一真空泵。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接头与气流通道之间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或嵌装的方式密封相连。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的外形与圆槽型注塑口的内表面形状相匹配,且过滤网的边缘设有与上模体上端面搭接的沿边。

优选地,所述斜置流道关于球形补缩口的竖直中心轴向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通过在上模体的上模腔两侧面上设置冷却槽,并在冷却槽内通入循环冷却液,实现对上模腔的冷却,通过在下模体的下模腔下方一侧设置主孔道和连接主孔道的若干冷却孔道,其中冷却孔道从下模腔的下部穿过与下模体侧面连通, 通过在主孔道和冷却孔道通入循环冷却液,实现对下模腔的冷却,快速实现了上模腔两侧和下模腔底部的冷却,结构设计合理,冷却快速高效;

2. 再通过气体抽吸装置与手机背壳模腔相连通,用于将手机背壳模腔内部的困气抽出并使得手机背壳模腔接近真空状态,避免发生由于手机背壳模腔内有困气,从而导致液体在手机背壳模腔内分布不均匀从而使产品成型后性能变差的情况;

3. 通过在圆槽型注塑口上设置过滤网,过滤熔融液体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模体内,再通过设置球形补缩口,并通过上大下小的锥形流道连接圆槽型浇注口和球形补缩口,模具的补缩效果更好,同时采用斜置流道连接球形补缩口,竖直流道连接斜置流道和模腔,可使球形补缩口内的熔融液体经流道快速的流进手机边框模腔,避免了杂质在流道内堆积而堵塞流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模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模体;20、下模体;30、手机背壳模腔;31、上模腔;32、下模腔;40、冷却槽;50、主孔道;60、冷却孔道;70、气体抽吸装置;71、气流通道;72、抽真空装置;72A、抽真空接头;72B、真空泵;80、圆槽型注塑口;90、锥形流道;100、球形补缩口;110、斜置流道;120、竖直流道;130、过滤网;131、沿边;140、密封接头;150、进水管一;160、出水管一;170、水管接头一;180、水管接头二;190、出水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 (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一”、“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一”、“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带抽真空功能的手机背壳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体10、下模体20、手机背壳模腔30、冷却槽40、主孔道50、冷却孔道60、气体抽吸装置70、圆槽型注塑口80、锥形流道90、球形补缩口100、斜置流道110、竖直流道120,所述上模体10具有上模腔31,所述下模体20具有下模腔32,所述手机背壳模腔30由上模体10的上模腔31以及下模体20的下模腔32对接组成,所述冷却槽40设于上模体10对应上模腔31的两侧面上,所述主孔道50水平设于下模腔31下部一侧并与下模体20一侧面连通,所述冷却孔道60穿过下模腔32的下部,并沿主孔道50长度方向垂直连接于主孔道50上,冷却孔道60一端连接主孔道50,另一端与下模体20另一侧面连通,所述气体抽吸装置70与手机背壳模腔30相连通,用于将手机背壳模腔30内部的困气抽出,所述圆槽型注塑口80设于上模体10上端面中部,圆槽型注塑口80内圆面上设有过滤网130,所述锥形流道90上端与圆槽型注塑口80底部相连,锥形流道90为上大下小的形状,所述球形补缩口100与锥形流道90的下端相连,所述斜置流道110的上端与球形补缩口100的底部相连,所述斜置流道110的上端与球形补缩口100的底部相连,所述竖直流道120的上端与斜置流道110的下端相连,竖直流道120的下端口与手机边框模腔30相连通。

参照图1、图2,所述冷却槽40在上模体10侧面上的槽口设有密封接头140,密封接头140上靠下侧设有进水管一150,密封接头140上靠上侧设有出水管一160,这样通过进水管一160与出水管一160实现冷却槽40内的冷却液循环,实现对手机背壳模腔30的冷却,密封接头140可以防止冷却液从槽口溢出。

参照图1、图2,所述主孔道50在下模体20侧面上的孔口密封连接有水管接头一170,水管接头一170连接有进水管一,所述冷却孔道60在下模体20另一侧面上的孔口密封连接有水管接头二180,水管接头二180连接有出水管二190,所述冷却孔道60沿主孔道50长度方向平行设有若干个,且冷却孔道60的孔径由靠近主孔道50孔口端至孔底端依次减小,使各冷却孔道60内的冷却液流量稳定,手机背壳模腔30冷却均匀,缩短了产品制作周期,提高了产品良率。

参照图1,所述气体抽吸装置70包括一设于上模体10的气流通道71,气流通道71的输出端与手机背壳模腔30相连通,气流通道71的输入端连接有一抽真空装置72,所述抽真空装置72包括一抽真空接头72A,抽真空接头72A一端与气流通道71相连,另一端连接有一真空泵72B。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接头72A与气流通道71之间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或嵌装的方式密封相连,这样通过本技术方案列举的固定方式使得抽真空接头72A与气流通道71之间容易拆装,只要以基本类似的技术手段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3,所述过滤网130的外形与圆槽型注塑口80的内表面形状相匹配,且过滤网130的边缘设有与上模体10上端面搭接的沿边131,所述斜置流道110关于球形补缩口100的竖直中心轴向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在这里,本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斜置流道11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不同数量的斜置流道110,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斜置流道110可以加快熔融液体进入手机边框模腔30的速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