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塑壳脱模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872发布日期:2019-10-19 02:5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塑壳脱模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产品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塑壳脱模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外壳是用来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的,其多以聚乙烯塑料所制,具有耐热、耐酸等特点。当将铅酸蓄电池外壳组装成铅酸蓄电池后,其整体质量较大,在搬运或者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摔落,极易使外壳发生破裂,直接使电池报废。目前为提高铅酸蓄电池外壳的强度,通常对铅酸蓄电池外壳的制备材料进行改进,但是对材料的改进难度较大,且效果也不显著。另外,极板组的厚度通常不一致,插入后很难保证完全与电池槽的槽壁完全压紧,使用时极易引起震动,造成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脱落,最重要的是,极板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一定的膨胀,使极板与电池槽内壁之间发生挤压,由于极板组与电池槽内壁之间是硬性接触,因此易引起脱膏甚至极板组损伤从而造成电池故障或失效,另外,由于极板组与电池槽内壁之间是硬性接触,当铅酸蓄电池发生震动时,极板组与电池槽内壁没有有效缓冲,极易因碰撞而引起活性物质掉落。

中国专利CN201310188007.6描述了一种用于生产塑料蓄电池塑壳的蓄电池塑壳脱模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设置有定模板和动模板,定模板和动模板通过拉杆相连,动模板和定模板闭合构成若干个用于成型塑料蓄电池塑壳的模腔,且当塑料蓄电池塑壳成型后该塑料蓄电池塑壳的开口朝外设置,该蓄电池塑壳脱模装置还包括一个取件装置,取件装置包括一个取件板,取件板上设置有能够固定或松开塑料蓄电池塑壳的夹持结构,机架上固设有能够带动该取件板作升降往复运动的升降机构,机架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盛放塑料蓄电池塑壳的盛料框,盛料框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塑料蓄电池塑壳是否全部从模腔中脱落的脱模检测装置,该蓄电池塑壳脱模装置具有运行稳定性好等优点。

上述机构存在许多不足,如在蓄电池塑壳脱模装置注塑完成后,生产出的蓄电池塑壳上的水口需要通过人工切除的方式进行切除,且直接采用顶针顶出的方式易将蓄电池塑壳上的螺纹在顶出过程中损坏,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电池塑壳脱模整形装置,通过在合模装置的一侧设置整形脱模装置,在合模装置开模后由整形脱模装置伸入至脱模空间内进行成形蓄电池塑壳上的水口切除的同时,由夹紧脱模组件实现整形完成后的蓄电池塑壳的夹紧和脱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出的蓄电池塑壳上的水口需要通过人工切除的方式进行切除,且直接采用顶针顶出的方式易将蓄电池塑壳上的螺纹在顶出过程中损坏,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塑壳脱模整形装置,包括注塑机床身、设置于所述注塑机床身一侧的电控箱及设置于所述注塑机床身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箱一侧的注塑装置,所述注塑装置包括下料斗及设置于所述下料斗下方的注塑头,还包括:

合模装置,所述合模装置设置于所述注塑机床身上且位于所述注塑装置一侧,该合模装置包括固定模板和合模压板组件,所述固定模板设置于所述注塑装置一侧且与所述注塑装置内部连通设置,该固定模板上开设有塑模槽,所述合模压板组件包括滑动设置的合模压板,该合模压板与所述塑模槽配合设置,所述固定模板上还开设有注塑孔,该注塑孔与所述塑模槽连通设置,该注塑孔一端与所述注塑头连通设置,所述固定模板和开模时的合模压板之间形成脱模空间;以及

整形脱模装置,所述整形脱模装置设置于所述合模装置的一侧,该整形脱模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端上的进给机构及滑动设置于所述进给机构驱动端上的脱模整形机构,所述脱模整形机构间断作用于所述脱模空间内。

作为改进,所述合模压板组件还包括:

成模凸块,所述成模凸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合模压板朝向所述塑模槽的一侧上,该成模凸块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塑模槽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数量为四组且均匀设置于所述合模压板四角上,该导向轨道一端与所述合模压板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沿所述注塑机床身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注塑机床身一端上;

伸缩驱动杆,所述伸缩驱动杆一端与所述合模压板固定连接,该伸缩驱动杆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注塑机床身内部的驱动装置上。

作为改进,所述塑模槽与所述成模凸块均为正方形设置,且塑模槽的长度L 与成模凸块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满足,L>l,塑模槽的深度H与成模凸块的厚度 h之间的关系满足,H>h。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脱模空间的一侧;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上,该安装座间断作用于所述脱模空间内。

作为改进,所述进给机构包括:

进给驱动气缸,所述进给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宽度方向的两端上;

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轨道上;

进给板,所述进给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块上,且该进给板一端与所述进给驱动气缸驱动端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脱模整形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进给板上,该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穿过所述进给板;

水口切除组件,所述水口切除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上;

夹紧脱模组件,所述夹紧脱模组件设置于所述进给板上,且该夹紧脱模组件与所述水口切除组件配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水口切除组件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端上,该旋转轴为中空设置且为阶梯设置,该旋转轴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的直径D 与所述第二阶梯的直径d之间的关系满足,D>d,所述第一阶梯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阶梯的圆周表面上开设有通槽,该通槽与所述第二阶梯内部连通设置;

磨头,所述磨头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内,该磨头的磨削端与工件水口抵触设置,该磨头的一端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通槽配合设置,该限位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通槽内;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磨头一端固定连接,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夹紧脱模组件包括:

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配合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第二阶梯上;

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阶梯上,且该限位圆环的轴向方向上止挡于所述第二阶梯的一端;

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滚珠螺母中心线的两端,所述滚珠螺母的两端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该导向柱为中空设置;

插销,所述插销一端穿设于所述导向柱内且与所述,且该插销穿设端穿设于所述进给板内;

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插销的另一端上,该接触块与所述滚珠螺母一端间断接触设置;

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接触块固定连接,该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滚珠螺母中心线的两端,该伸缩杆一端与所述滚珠螺母一端相铰接;

夹紧杆,所述夹紧杆一端与所述伸缩杆铰接设置;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该限位杆一端穿过所述夹紧杆设置,该限位杆一端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限位杆之间形成夹持空间,脱模蓄电池塑壳位于该夹持空间内。

作为改进,所述限位圆环与所述进给板呈间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蓄电池塑壳脱模装置,通过在合模装置的一侧设置整形脱模装置,在合模装置开模后由整形脱模装置伸入至脱模空间内进行成形蓄电池塑壳上的水口切除的同时,由夹紧脱模组件实现整形完成后的蓄电池塑壳的夹紧和脱落,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蓄电池塑壳脱模装置,通过在旋转轴上设置成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上开设有通槽,磨头插设在旋转轴内,在磨头进行磨削的过程中,由于磨头的向前移动磨头的另一端不断向旋转轴内进行压缩,磨头上的限位块进入到第二阶梯时不在旋转轴的转动下被带动,磨头此时不发生转动,保护了水口切除完后的塑料蓄电池塑壳,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3)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蓄电池塑壳脱模装置,通过设置水口切除组件和夹紧脱模组件,在水口切除组件将水口切除完成的同时,夹紧脱模组件同时将塑料蓄电池塑壳进行夹紧,并在继续旋转的过程中将塑料蓄电池塑壳进行脱落,提高了生产效率。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塑料产品生产设备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合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合模装置的局部剖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整形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进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脱模整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脱模整形机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脱模整形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脱模整形机构的剖开图;

图14为图1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另一工作状态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轴的正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17所示,一种蓄电池塑壳脱模整形装置,包括注塑机床身1、设置于所述注塑机床身1一侧的电控箱2及设置于所述注塑机床身1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箱2一侧的注塑装置3,所述注塑装置3包括下料斗31及设置于所述下料斗 31下方的注塑头32,还包括:

合模装置4,所述合模装置4设置于所述注塑机床身1上且位于所述注塑装置3一侧,该合模装置4包括固定模板41和合模压板组件42,所述固定模板41 设置于所述注塑装置3一侧且与所述注塑装置3内部连通设置,该固定模板41 上开设有塑模槽411,所述合模压板组件42包括滑动设置的合模压板421,该合模压板421与所述塑模槽411配合设置,所述固定模板41上还开设有注塑孔412,该注塑孔412与所述塑模槽411连通设置,该注塑孔412一端与所述注塑头32 连通设置,所述固定模板41和开模时的合模压板421之间形成脱模空间40;以及

整形脱模装置5,所述整形脱模装置5设置于所述合模装置4的一侧,该整形脱模装置5包括驱动机构51、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51驱动端上的进给机构52 及滑动设置于所述进给机构52驱动端上的脱模整形机构53,所述脱模整形机构 53间断作用于所述脱模空间40内。

需要说明的是,合模压板组件42上的合模压板421由驱动装置带动下向固定模板41一侧滑动移动,合模压板421上的成模凸块向塑模槽内移动,成模凸块与塑模槽411之间形成密封的成模空间后,注塑头32通过注塑孔412向成模空间内进行注塑,塑料液体充斥于成模空间内,塑料液体冷却后塑坯成型完成并吸附在成模凸块上,合模压板421向反向移动时,成模凸块从塑模槽411内移出,带动成模完成的塑坯从成模空间内脱离开。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塑料液体需要通过注塑孔412向成模空间内进行注塑,在进行冷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注塑孔412内的塑料液体同时随成模空间内的塑坯进行冷却,注塑孔内的塑料液体冷却后形成水口并与成模空间内的塑坯形成一体,在后续加工中需要将该水口进行切除。

进一步地,所述合模压板组件42还包括:

成模凸块422,所述成模凸块422固定设置于所述合模压板421朝向所述塑模槽411的一侧上,该成模凸块422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塑模槽411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导向轨道423,所述导向轨道423数量为四组且均匀设置于所述合模压板421 四角上,该导向轨道423一端与所述合模压板421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沿所述注塑机床身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注塑机床身1一端上;

伸缩驱动杆424,所述伸缩驱动杆424一端与所述合模压板421固定连接,该伸缩驱动杆424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注塑机床身1内部的驱动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塑模槽411与所述成模凸块422均为正方形设置,且塑模槽 411的长度L与成模凸块422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满足,L>l,塑模槽411的深度H与成模凸块422的厚度h之间的关系满足,H>h。

需要说明的是,将塑模槽411的长度设置成大于成模凸块422的长度,以及将塑模槽411的深度设置成大于的厚度h,确保了塑模槽411与成模凸块422之间能形成成模空间,以便于塑料液体在成模空间内进行充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51包括:

第一驱动气缸511,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11固定设置于所述脱模空间40的一侧;

安装座512,所述安装座51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11的驱动端上,该安装座512间断作用于所述脱模空间40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合模装置4处于开模时合模压板421处于所述脱模空间40的一端是,此时,第一驱动气缸511带动安装座512向脱模空间40内进行移动,带动整形脱模装置5进入到脱模空间40,进行对塑料蓄电池塑壳水口的切除及整形。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该第一驱动气缸511的控制方式采用PLC电控制,当合模压板421开模移动至脱模空间40一端时与注塑机床身1上的接近开关进行接触,接近开关得到电信号将第一驱动气缸511驱动端向脱模空间40内进行移动,将安装座512移动至脱模空间40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给机构52包括:

进给驱动气缸521,所述进给驱动气缸521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512上;

滑动轨道522,所述滑动轨道522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512 宽度方向的两端上;

滑动块523,所述滑动块523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轨道522上;

进给板524,所述进给板524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块523上,且该进给板524 一端与所述进给驱动气缸521驱动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进给驱动气缸521的控制方式采用PLC电控制,当安装座 512完全进入到脱模空间40内时,进给驱动气缸521由设置于脱模空间40内的接近传感器传递得到电信号,进给驱动气缸521将进给板524沿着滑动轨道522 向位于合模压板421上的塑料蓄电池塑壳上的水口端进行移动,并由水口切除组件532进行水口的切除,并在水口切除组件532进行水口切除的同时由夹紧脱模组件533进行塑料蓄电池塑壳周向方向上的夹紧,当水口切除完成的同时,夹紧脱模组件533同时完成对塑料蓄电池塑壳的周向夹紧,当夹紧时由旋转驱动件 531进行将塑料蓄电池塑壳从合模压板421上的成模凸块422上进行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整形机构53包括:

旋转驱动件531,所述旋转驱动件531固定设置于所述进给板524上,该旋转驱动件531的驱动端穿过所述进给板524;

水口切除组件532,所述水口切除组件532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件531的驱动端上;

夹紧脱模组件533,所述夹紧脱模组件533设置于所述进给板524上,且该夹紧脱模组件533与所述水口切除组件532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口切除组件532包括:

旋转轴5321,所述旋转轴5321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件531驱动端上,该旋转轴5321为中空设置且为阶梯设置,该旋转轴5321包括第一阶梯5322和第二阶梯5323,所述第一阶梯5322的直径D与所述第二阶梯5323的直径d之间的关系满足,D>d,所述第一阶梯532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阶梯5323的圆周表面上开设有通槽5324,该通槽5324与所述第二阶梯5323内部连通设置;

磨头5325,所述磨头5325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5321内,该磨头 5325的磨削端与工件水口抵触设置,该磨头5325的一端上还设置有限位块5326,所述限位块5326与所述通槽5324配合设置,该限位块5326滑动设置于所述通槽5324内;

复位弹簧5327,所述复位弹簧5327一端与所述磨头5325一端固定连接,该复位弹簧5327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5321的一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复位弹簧5325在进给驱动气缸521将水口切除组件532和夹紧脱模组件533向合模压板421处进行驱动移动时,磨头5325与塑料蓄电池塑壳上的水口进行抵触,将复位弹簧5327进行压缩,磨头5325上的限位块5326 在初始时伸出于通槽5324外,并在旋转轴532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磨头5325进行转动,磨头5325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塑料蓄电池塑壳上的水口进行切除,同时随着磨头5325在将水口进行切除的过程中磨头5325在不断的向旋转轴5321内进行移动,当限位块5326从旋转轴5321上的第一阶梯5322移动至第二阶梯5323 内时,磨头5325周向不与旋转轴5321进行接触,此时旋转轴5321继续转动,磨头5325不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脱模组件533包括:

滚珠螺母5331,所述滚珠螺母5331配合设置于所述旋转轴5321的第二阶梯5323上;

限位圆环5332,所述限位圆环533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阶梯5323上,且该限位圆环5332的轴向方向上止挡于所述第二阶梯5323的一端;

导向柱5333,所述导向柱5333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滚珠螺母5331 中心线的两端,所述滚珠螺母5331的两端套设于所述导向柱5333上,该导向柱 5333为中空设置;

插销5334,所述插销5334一端穿设于所述导向柱5333内且与所述,且该插销5334穿设端穿设于所述进给板524内;

接触块5335,所述接触块5335固定设置于所述插销5334的另一端上,该接触块5335与所述滚珠螺母5331一端间断接触设置;

弹簧5336,所述弹簧5336一端与所述接触块5335固定连接,该弹簧5336 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5333固定连接;

伸缩杆5337,所述伸缩杆5337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滚珠螺母5331 中心线的两端,该伸缩杆5337一端与所述滚珠螺母5331一端相铰接;

夹紧杆5338,所述夹紧杆5338一端与所述伸缩杆5337铰接设置;

限位杆5339,所述限位杆5339设置于所述旋转轴5321上,该限位杆5339 一端穿过所述夹紧杆5338设置,该限位杆5339一端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5339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旋转驱动件531带动旋转轴5321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滚珠螺母5331在第二阶梯5323上的螺纹的转动驱动下并两端在导向柱5333的导向下不断向合模压板421处进行移动,同时通过伸缩杆5337带动夹紧杆5338 在限位杆5339的限定下向塑料蓄电池塑壳的轴心线处进行移动,夹紧杆5338 将塑料蓄电池塑壳进行夹紧,同时通过旋转驱动件531旋转将塑料蓄电池塑壳从成模凸块422上进行脱落。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当滚珠螺母5331在向合模压板421移动至导向柱5333 一侧时与插销5334上的接触块5335进行接触,插销5334从进给板524内拔出,同时夹紧杆5338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530将塑料蓄电池塑壳进行夹紧,并在旋转轴5321的转动下进行转动,实现塑料蓄电池塑壳的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5339之间形成夹持空间530,脱模蓄电池塑壳10位于该夹持空间530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圆环5332与所述进给板524呈间隙设置,以便于限位圆环5332在旋转轴532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

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合模压板组件42上的合模压板421由驱动装置带动下向固定模板41一侧滑动移动,合模压板421上的成模凸块422向塑模槽411内移动,成模凸块422与塑模槽411之间形成密封的成模空间后,注塑头32通过注塑孔 412向成模空间内进行注塑,塑料液体充斥于成模空间内,塑料液体冷却后塑坯成型完成并吸附在成模凸块422上,合模压板421向反向移动时,成模凸块422 从塑模槽411内移出,带动成模完成的塑坯从成模空间内脱离开,当合模装置4 处于开模时合模压板421处于所述脱模空间40的一端是,此时,第一驱动气缸 511带动安装座512向脱模空间40内进行移动,带动整形脱模装置5进入到脱模空间40,进行对塑料蓄电池塑壳水口的切除及整形,并在切除水口的过程中由夹紧脱模组件533将塑料蓄电池塑壳进行夹紧,当滚珠螺母5331在向合模压板421移动至导向柱5333一侧时与插销5334上的接触块5335进行接触,插销 5334从进给板524内拔出,同时夹紧杆5338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530将塑料蓄电池塑壳进行夹紧,并在旋转轴5321的转动下进行转动,实现塑料蓄电池塑壳的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