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6939发布日期:2019-07-27 10:58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板式注塑机。



背景技术:

两板式注塑机根据高压缸的位置大概可分为两种:1、高压缸设于定模板 2、高压缸设于动模板。由于第2种高压缸受力均匀、对齿方便可靠、哥林柱成本低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这种两板式注塑机的抱闸同步性一直没有得到有限的解决。此难点在于这种两板式注塑机的高压缸均完全独立,互相没有任何的联接,而传统的抱闸同步结构通常只能设置在定模板中,而无法应用在动模板中,抱闸同步结构设置在定模板中,如此高压缸在抱闸时收到的冲击力大,降低高压缸的使用寿命;抱闸时间长,导致抱闸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两板式注塑机,其能有效解决高压缸在动板上的结构不能实现抱闸同步的问题,减少抱闸时间,提高抱闸效率,减少高压缸在抱闸时所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两板式注塑机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板式注塑机,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和哥林柱,所述哥林柱的一端固定于定模板上,所述哥林柱的另一端穿过动模板,所述动模板能在哥林柱上移动,所述动模板与哥林柱之间设有至少两抱闸机构,两抱闸机构设有一个驱动组件,所述抱闸机构包括两呈半环状的抱闸件,两抱闸件呈抱紧状或松弛状的环抱于哥林柱上,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抱闸机构中的两抱闸件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两抱闸机构中的两抱闸件同时呈抱紧状环抱于哥林柱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闸件的内侧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哥林柱上设有与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闸机构还包括高压缸、高压活塞和多个导杆,所述高压缸固定安装于动模板的后端,所述高压活塞设于高压缸内,所述抱闸件设于高压活塞的后端,所述抱闸件的后端设有安装板,多个导杆设于抱闸件的外围,且所述导杆的一端与高压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闸机构还包括抱闸小铰和抱闸铰座,所述抱闸铰座固定安装于抱闸件,所述抱闸铰座包括第一抱闸铰座和第二抱闸铰座,所述第一抱闸铰座和第二抱闸铰座均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安装于抱闸件的两端,所述抱闸小铰的一端套设于导杆外,所述抱闸小铰的另一端与第一抱闸铰座铰接,所述第二抱闸铰座套设于导杆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杆分为外导杆和内导杆,所述抱闸小铰与其中一个外导杆铰接,所述第二抱闸铰座套设于与套有抱闸小铰的外导杆相邻设置的内导杆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闸机构为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连杆和驱动液压缸,所述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抱闸机构中套有第二抱闸铰座的内导杆铰接,所述驱动液压缸的缸体与驱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液压缸的推出轴与其中一抱闸机构中和抱闸小铰铰接的外导杆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闸机构为四个,两相邻设置的抱闸机构之间设有一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连杆和驱动液压缸,所述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相邻两个抱闸机构中套有第二抱闸铰座的内导杆外,所述驱动液压缸的缸体与驱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液压缸的推出轴与两相邻抱闸机构之一中和抱闸小铰铰接的外导杆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板式注塑机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于动模板的两侧,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动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的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轴向开设有与导向杆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伸出于限位板的前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抱闸机构中的两抱闸件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两抱闸机构中的两抱闸件同时呈抱紧状环抱于哥林柱上,有效解决高压缸在动板上的结构不能实现抱闸同步的问题;由于两抱闸件几乎在瞬间便能抱紧哥林柱,如此既减少抱闸时间,提高抱闸效率,又减少高压缸在抱闸时所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两板式注塑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动模板的组装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抱闸机构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两抱闸件合闸时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两抱闸件开闸时的状态图。

图中:1-定模板,2-动模板,3-哥林柱,4-抱闸机构,41-抱闸件,42-高压缸,43-高压活塞,44-抱闸小铰,45-第一抱闸铰座,46-第二抱闸铰座,47-外导杆,48-内导杆,5-驱动组件,51-驱动连杆,52-驱动液压缸,6-导向杆,7-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 一种两板式注塑机,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和哥林柱3,所述哥林柱3的一端固定于定模板1上,所述哥林柱3的另一端穿过动模板2,所述动模板2能在哥林柱3上移动,所述动模板2与哥林柱3之间设有四个抱闸机构4,两相邻设置的抱闸机构4之间设有一个驱动组件5,所述抱闸机构4包括两呈半环状的抱闸件41,两抱闸件41呈抱紧状或松弛状的环抱于哥林柱3上,所述驱动组件5驱动两抱闸机构4中的两相邻抱闸件41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两相邻抱闸机构4中的两抱闸件41同时呈抱紧状环抱于哥林柱3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闸件41的内侧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哥林柱3上设有与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闸机构4还包括高压缸42、高压活塞43和多个导杆,所述高压缸42固定安装于动模板2的后端,所述高压活塞43设于高压缸42内,所述抱闸件41设于高压活塞43的后端,所述抱闸件41的后端设有安装板,多个导杆设于抱闸件41的外围,且所述导杆的一端与高压活塞43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闸机构4还包括抱闸小铰44和抱闸铰座,所述抱闸铰座固定安装于抱闸件41,所述抱闸铰座包括第一抱闸铰座45和第二抱闸铰座46,所述第一抱闸铰座45和第二抱闸铰座46均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安装于抱闸件41的两端,所述抱闸小铰44的一端套设于导杆外,所述抱闸小铰44的另一端与第一抱闸铰座45铰接,所述第二抱闸铰座46套设于导杆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杆分为外导杆47和内导杆48,所述抱闸小铰44套设于其中一个外导杆47外,所述第二抱闸铰座46套设于与套有抱闸小铰44的外导杆47相邻设置的内导杆48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连杆51和驱动液压缸52,所述驱动连杆5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相邻两个抱闸机构4中套有第二抱闸铰座46的内导杆48外,所述驱动液压缸52的缸体与驱动连杆5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液压缸52的推出轴套设于两相邻抱闸机构4之一中外导杆47外,所述外导杆47套有抱闸小铰44。

由于抱闸小铰44、第二抱闸铰座46、驱动连杆51和驱动液压缸52均套于导杆外,这样抱闸小铰44、第二抱闸铰座46、驱动连杆51和驱动液压缸52均可沿哥林柱3轴向方向移动,如此便能实现自动调整功能,有效避免因四根哥林柱3的齿面不在一个平面而导致抱闸小铰44、第二抱闸铰座46、驱动连杆51和驱动液压缸52咬死而不动作的现象发生,即可避免抱闸机构4和驱动组件5失效机率,使相邻两抱闸机构4在不同平面时也能实现同步抱闸,提高两板式注塑机的工作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板式注塑机还包括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设于动模板2的两侧,所述导向杆6的一端与动模板2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1的两侧设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轴向开设有与导向杆6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6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伸出于限位板7的前端面,如此便能使动模板2平稳的沿哥林柱3前后移动,提高两板式注塑机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4所示,合闸时,所述驱动液压缸52推出,通过驱动连杆51、抱闸小铰44、第一抱闸铰座45、第二抱闸铰座46、导杆和高缸活塞配合驱动相邻两个抱闸机构4中的两抱闸件41同时逆时针旋转,使相邻两个抱闸机构4中的两抱闸件41同时呈抱紧状环抱于哥林柱3上,实现同步抱闸。

如图5所示,开闸时,所述驱动液压缸52缩回,通过驱动连杆51、抱闸小铰44、第一抱闸铰座45、第二抱闸铰座46、导杆和高缸活塞配合驱动相邻两个抱闸机构4中的两抱闸件41同时顺时针旋转,使相邻两个抱闸机构4中的两抱闸件41同时呈松弛状环抱于哥林柱3上,实现同步开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两驱动组件5中的驱动液压缸52既可以分开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驱动组件5驱动两抱闸机构4中的两抱闸件41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两抱闸机构4中的两抱闸件41同时呈抱紧状环抱于哥林柱3上,有效解决高压缸在动板上的结构不能实现抱闸同步的问题;由于两抱闸件41几乎在瞬间便能抱紧哥林柱3,如此既减少抱闸时间,提高抱闸效率,又减少高压缸在抱闸时所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两板式注塑机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